2024- 2025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33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汉武帝治国,方面对地方豪侠采取强制迁徙的措施,迫使他们离开本土势力范围,同时又起用一批“酷吏"任地方官,对犯法的豪侠实施严厉镇压。很多豪强游侠遭到夷灭之祸,其势力大为削弱。这些措施
A.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 B.反映出依法治国的理念
C.削弱了王国统治根基 D.制止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2.下列两图分别为张大昕创作的新年画《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1960年出版)和唐小禾、程犁创作的水粉画《收获》( 1974年出版)所展现出的女性形象。这可以用来说明
A.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 B.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了践行
C.农业耕作已经实现机械化 D.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成果丰硕
3.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之后,前往阿蒙神庙祭拜太阳神,并为女神伊西斯建庙;在征服巴比伦后,下令重建被波斯人毁掉的神庙,并亲自祭祀巴比伦城的守护神。这有助于
A.各民族间矛盾的消弭 B.维系封建统治秩序
C.希腊文化的广泛传播 D.多元文化交流发展
4.20世纪50年代,英国在镇压肯尼亚“茅茅运动"时,每屠杀一名起义者,得花费一万英镑。法国为镇压印度支那人民独立斗争所支出的战费高达三万亿旧法郎,差不多等于马歇尔计划拨款的两倍。这可用于说明
A.西方殖民体系难以维系 B.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西欧国家实力普遍衰落 D.亚非国家团结反殖
5.战国时期,赵国已经形成完备的赏罚制度。据下表可推知该制度
A.巩固了赵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
C.保障了赵国的更治清明 D.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权威
6.中世纪西欧长期遵循“骑士作战教士祈祷、平民劳作"的原则,平民与战争无关且豁免于战争的侵害。但在百年战争中,英法国王通过招募步兵等方式把更多民众纳入战争,战争动员范围逐渐涵盖全体民众。这一变化
A.提升了平民阶层的政治地位 B.反映出殖民霸权的激烈争夺
C.-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D.折射出民族国家的动员能力
7.19世纪中后期,英国确立的“文官常任"制度规定:文官一旦录用,除非渎职或违犯国家法律,则为终身任职,但文官如果想跻身政界,必须在他参加竞选活动之前辞去其现任官职。据此可知“文官常任”
A.减弱了政党政治的干扰 B.导致了政治制度的僵化
C.保证了竞选活动的公平 D.剥夺了文官晋升的机会
8.据民初《最近官绅履历汇编》统计,江苏地区具有双重身份的“功名”之士情况如下表所示。这反映了当时
A.传统土绅阶层开始发生分化 B.社会流动成员的身份范围广泛
C.江苏传统士绅阶层发展壮大 D.社会传统价值取向发生了转移
9.乾隆五年编成的《大清律例》,历时近100年,考核了历代的得失,律例的内容颇为详备,“凡律所不备,必藉有例,以权其大小轻重之衡,使之纤悉比附归于至当”。据此可知,《大清律例》
A.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B.力图强化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C.体现了礼法并施的原则 D.注重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0.中世纪早期一些修道院学校和教堂学校,经常教授基础法律、医学和人文科学理论;12世纪之前在欧洲小城沙特尔,法律和神学等内容出现在教父哲学或者是各种知识的汇集手抄书籍当中,后来这些学科逐渐分离,专门设课研究学习。这表明当时的教会学校
A.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 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C.迎合了教育世俗化趋势 D.引发了科学革命的到来
11.16世纪上半叶统治法国的国王法兰西斯规定,所有的民事诉讼案件都必须交给国王法庭审理,不再交给教会法庭。此外,他将统治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于御前会议,宜布国王有权否定最高法院的提案。法兰西斯的统治
A.推动天主教广泛传播 B.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
C.有利于民族国家发展 D.推动了罗马法的复兴
12.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已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这次会议
A.中国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B.成功推动了朝鲜问题解决
C.拓展了中国对外交流的空间 D.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解决
13.战国前期,布币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战国中期以后,大部分诸侯国铸造圆形穿孔的货币,统称为圜钱。这反映了当时
A.货币发展趋向多元 B.政治统条件成熟
C.经济联系不断增强 D.商品经济占据主导
14.下表为宋代主要纸币对比表。这反映出宋代
A.纸币成为流通主币 B.货币形态变革频繁
C.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D.货币信用长期稳定
15.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施了“物价本位制",即根据解放区物价的变化调节货币流通量。当物价上涨时,向市场投放物资、回收货币;反之,则增发货币、回收物资。这一做法
A.保障了前线军队的物资供应 B.消除了国统区金融危机的影响
C.改变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关系 D.顺应了解放区经济生产的特点
16.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有的国家为了换取美元购买急需的美国产品,不惜拿出自己国库的黄金,使美国的黄金储备大幅度增加,没有黄金的国家被迫出售本国的企业、资源,美国公司乘机压价收购。据此可知,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
A.度服务 于美国的经济霸权 B.实现了各国汇率统
C.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利益 D.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17.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订协议,宜布向沙特出售军事武器,并且保障其国土安全,而作为回报,沙特必须接受美元作为石油出口唯的计价和结算货币。美国这做法
A.巩固了美元的经济地位 B.有效应对了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C.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D.加深了美国和沙特之间的冲突
18.汉初征收人头税,其中口赋是对7岁至14岁的未成年男女儿童征收,每人每年交20钱。武帝时起征年龄改为3岁,同时又加3钱共23钱。算赋是对15岁至56岁的成年男女征收,每人每年交120钱,叫作算, 商人和奴婢的算赋还要加倍。这变化
A.旨在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B.意欲减轻对编户齐民的控制
C.践行了“大索貌阅"政策 D.适应了武帝政治有为的需要
19.雍正时期,赋役不均的状况得到改变,地主的赋役增加,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减轻。同时,农民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之上,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流动,从事租佃、佣工、商业、手工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活跃。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在于当时
A.封建盛世局面的稳定 B.政府减轻赋税的负担
C.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 D.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
20.晚清外籍税务司控制下的海关称为“洋关" ,主要征收中外商人的进出口贸易税、船钞、洋药税等,原有清政府海关监督领导下的海关只保留了对民船贸易征税,被称为“常关"。这种海关双重制度
A.使海关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B.体现了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C.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 D.推动了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21.1981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人只有520万元,不足全国税收收入的万分之零点八。2019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已经达到10388.5亿元,占全国税收收人的6.6%。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
A.折射出社会的不断发展 B.得益于脱贫攻坚的实现
C.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有利于财政收支的平衡
22.下图所示的里耶秦简户籍簿记载了秦朝一户的户籍档案,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名字、社会身份等信息。这反映出秦朝
A.户籍制度非常完备 B.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
C.社会等级分化严重 D.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23.《唐令拾遗》记载:“诸鳏寡孤独贫穷老疾不能存者,令近亲收养。若无近亲,付乡里安恤。《唐六典》记载:“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人,九十给二人,百岁给三 人。”这反映出唐代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高龄老人享有政治特权
C.社会救济体系比较完善 D.政府重视优抚弱势群体
24.雍正在《圣谕广训》中劝告所有人都必须节俭,为各种灾难作准备;奢侈浪费会让人们在灾害之年陷于无助,“弱者饿殍沟壑,强者作慝犯刑";人人都必须慷慨地纳税,不向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完全是忘恩负义的行为。由此可见,清政府旨在
A.预防犯罪和反社会行为 B.构建上下相安的稳定秩序
C.维持对臣民的牢固掌控 D.制定标准以规范基层生活
25.1997年,《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下发,城市低保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截至1999年,共有531.6万名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城乡居民得到了救助。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
A.实现了收入合理分配 B.反映出国家对民生的重视
C.践行了脱贫攻坚战略 D.改变了政府城市管理职能
26.中世纪西欧的庄园簿记虽然采用文字叙述的记账方式,但出现了双重的会计度量单位——实物和货币。此外,为体现管理者的受托责任,记录中详细记载了簿记对象的来源或去向,并且在每周末汇总统计本周总的消费量,还在此基础上进行月度汇总、年度汇总。这表明当时西欧
A.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B.基层经济运行规范有序
C.农奴经济地位提升 D.封君封臣关系发生改变
27.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以“斯宾汉姆兰德制”为代表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此后,相继实施了“社区发展工程"《全国健康服务及社区照顾法案》《政府与志愿组织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等相关政策,不断提升社区公民参与度。这表明当时英国
A.政府行政能力的逐渐减弱 B.基层治理呈现市场化趋势
C.首创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D.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途径
28.1881年,俾斯麦意识到光靠“鞭子政策”无法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的处境。后制定了1883年《疾病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和1889年《老年保险法》。这反映出德国
A.福利制度基本建立 B.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C.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D.发展社会保障以维护统治
29.下图是幅反映二战 后欧洲福利制度的漫画。作者旨在说明
A.欧洲福利模式向世界扩展 B.实施福利制度要量力而行
C.福利政策加剧了社会分裂 D.福利制度增强了经济动力
30.20世纪90年代,美国通过《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该法案注重“工作"价值和
“自立”精神,大幅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比例,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这些做法意在
A.重塑主流价值观念 B.推广自由主义思想
C.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D.强化政府干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家训是社会教化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唐宋时期的家训( 节选)简表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空前繁荣,甚至商贸之家都有家训。明太祖颁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训的指导原则。清朝统治者对明太祖的“六谕”稍作修改,要求乡约每月宣讲。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1)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家训的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家训变化的原因。(7 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 中世纪的英国 乡村,以自然聚落的村庄及社会经济组织的庄园为主要存在。庄园法庭是庄园管理的法律机构,案件审判依据主要是村规,村规作为习惯法律,具有较为明显的法律特征。在个村庄包含 多个庄园的情况下,通常会由几个庄园的村民组成村民大会, 处理涉及整个村庄的事务。教区最初作为教会在各地的下属机构,主要负责处理宗教事务,如生老病死、婚姻、遺嘱和洗礼等。随着时间推移,教区的作用逐渐扩展到更多的世俗领域。
——摘编 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 世纪,英国才真正形成地方政府的概念。盎格鲁-撒克逊时期, 英国形成郡、自治市和教区的地方政府单位。郡由国王指派的治安法官管理。自治市则通过获得皇家特状,建立自治市政府,来摆脱治安法官的控制。直到17世纪晚期,中央都不拥有直接任免自治市市政官员的权力,体现出城市独特的权力地位。1835 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才确立了选举产生地方自治政府的原则,标志着英国现代地方政府体制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英国乡村治理的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现代地方政府体制形成的背景。(7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中国文化的第 三次巨大变化发生在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近现代。我们目前仍处在这一变化之中。这一变化性质之深刻、规模之广大、任务之艰巨、冲突之激烈,都是空前的。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它与社会形态的变化,与消灭阶级、消灭剥削的社会主义社会取代阶级社会的变化相随,而且在这进程中 ,社会进步、社会革命和民族的自强图存、复兴的任务交错在起,此外,它还是在与 个先进的西方 文化的冲突交融中进行的过程。
——摘编 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视角对中国文化“第三次巨大变化”进行解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一、选择题
制下贵族世代为官的局面,有利于封建官僚制度的形
1.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在社会治理方
成,加速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B项正确:A、D两项均
面,大力打击豪强游侠,树立了官府的权威,打击了豪
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侠的气焰,促进了社会治安,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A
6.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英法百年战争改变
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D两项从材料无法
了只有骑士作战的传统,将原本与战争无关的平民纳
得出,排除。
人战争,由此使得封臣与封君之间的契约关系得以松
2.B【解析】由材料可知,随者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茶
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C项正确:材料中平
地开展,妇女与男人一样开起了拖拉机,下地干农活,
民被纳入战争,但未体现平民的政治地位变化,排除
说明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了践行,B项正确:“开始”
A项:英法百年战争并非殖民霸权争夺,排除B项:百
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已经实现机械化”的
年战争只是在英法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推动
表述不符合史实,此时农业耕作尚未实现机械化,排
作用,但是这一时期的英法并不是民族国家,排除
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两幅画作所展现出的女性形
D项。
象,与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成果丰硕关系不大,尤其是
7.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常任文官”规定了文官
1974年距离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问较长,排除D项。
终身任职,说明文官不随执政党的变更而任免,同时
3.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亚历山大的这些行为
文官参加竞选必须辞去现任官职,又使文官职务与政
显示了他对被征服地区宗教传统的尊重和融合。他
治竞选相脱离,使文官受政党政治干扰减弱,A项正
通过参与当地的宗教仪式和重建神庙,不仅赢得了当
确:B项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
地人民的好感,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
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展,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亚历山大帝8.D【解析】材料表明,在旧式功名之士中,相当一部
国是奴隶制帝国,并非封建制,排除B项:C项从材料
分人接受过新式教育后流向另一种意义上的“功名”
无法得出,排除。
之士,社会身份发生改变。这是因为晚清政治改革以
4.A【解析】据题干“得花费一万英镑”“战费高达三
及科举制逐步被废除,传统的功名身份不再是社会价
万亿旧法郎”可知,英国和法国在镇压殖民地人民的
值的唯一取向,传统士绅阶层参与社会流动拥有双重
反抗运动中投入了巨额的资金,使得殖民统治的成本
身份,D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后,传统士绅已经开始分
急剧上升,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化,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江苏地区士绅集团的流动
即使投入巨额资金,也难以有效镇压殖民地人民的反
情况,得不出范围广泛,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
抗,殖民体系难以继续维持,最终走向崩遗,A项正
符,排除
确: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C9.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清律例》的编纂兼顾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了历代得失和现实的经验,“凡律所不备,必藉有例”
5.B【解析】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赵国已经形成完
体现了清代司法实践过程中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备的赏罚制度,廉颇因为伐齐有功而被拜为上卿,蔺
D项正确:A、B、C三项均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相如出使强秦不辱使命被拜为上大夫,这种根据才能
10.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教会学校除神学
和功绩奖赏、提拔官员的制度,有利于改变此前世官
外还教授法律、医学等,并且出现分离趋势,这说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