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是什么 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我是什么 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1 11: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是什么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字源字理、儿歌复现等方法,认识“晒、极、傍、滴、洋、淹、没”等生字,借助微课了解“冰雹”,能正确书写“变、极、傍”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3.在动态比较与表演体验中,感受水变化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3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积累语言;在动态比较与表演体验中,感受水变化的奇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古希腊一座神庙上镌刻着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只有四个字——“认识自己”。换句话说,也就是认识“我”。(板书:我)
这个“我”啊,有时候是这样,有时候是那样,那么——“我到底是什么呢?”(板书:是什么)
生:(跟随教师书写)在课桌上摹写课题:我是什么。
师:指着课题问: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生:问句。
师:谁能读出疑问的语气?
(生个别朗读)
师:(发现杨同学读得特别好)来,我们一起跟着小杨读三遍。
生:(齐读三遍)我/是什么?(语气上扬)
师:没错!要想知道“我”是什么,得先了解“我”最大的特点,它就藏在课文里。
任务二:感知形态变化,理解变化过程
活动一:自读课文,提取特点
师: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找一找“我”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自由朗读,读完做手势示意)
师:“我”的特点就藏在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中,谁发现了?
生:是“变”。
(师板书“变”,并用圆圈圈出)
活动二:梳理变化形态,理解变化条件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那么,“我”都会变成什么呢?我们先看第一自然段。男生一句、女生一句,接读课文。
(生接读)
师:“我”最先变成了什么?
生:汽。
(师板书“汽”,并识记“汽”字)
师:是怎么变成的?
(生一时答不出)
师:没关系,我们再到句中找一找。注意,答案往往藏在句子的前或后?
生:(迅速寻找)是“太阳一晒”。
师:真棒!变化还在继续,“我”又变成了什么?
生:云。
师:怎么变的?
生:(依据上文经验,迅速定位)“升到天空……连成一片”。
(师板书:升到天空、连成一片,并教学“升”“连”二字,生跟随范写、摹写)
师:云也会变哦!穿白衣是——白云,穿黑衣是——乌云,早晨披红袍是——朝霞,晚上披红袍是——晚霞。“我”真是太会变了!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我”又变成了哪些事物?
(生齐读)
师:有哪些?
生:雨、冰雹、雪。
师:它们又是怎样变成的?我们来逐句学习。
(师生合作朗读句子,提炼变化过程,并板书:)
小水滴—落下来—雨
小硬球—打下来—冰雹
小花朵—飘下来—雪
(随文识字:“滴”“越”“温”等,并积累“越…越…”式词语)
任务三:书写生字,巩固所学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的变化过程,还学会了这些字(出示:升、连、越、滴……),一起来写一写。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师总结:今天的“我”,一会儿变成汽,一会儿变成云,一会儿成雨,一会儿成冰雹,一会儿又成雪……变来变去,“我”到底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这场奇妙的变化之旅!
课后反思:
那年比赛,有一位老师的话点醒了我:“语文课,得有语文味!”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尝试用最简明的辅助、最干净的语言、最基础的作业,来呈现一堂扎实而丰厚的语文课。这一次的新设计,我刻意抛开所有繁杂的手段,返璞归真。但整节课下来,仍觉得心有不足——似乎有些东西,还是没有教到位。那究竟是什么呢?
第二课时
任务一:重走变化之旅,记忆重现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变成了哪些形态呢?一起说一说。
生:汽、云、雨、冰雹、雪。
任务二:继续变化之路,寻找“自我”
师:这个“我”呀,不光形态会变,连生活的地方也在变,真像个调皮的小娃娃。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
1. 学习地点之变
生:(齐读课文第三段)
师:请用“﹏”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生:(动笔圈画,完成后举手示意)
师:一起来说说——
生:池子、小溪、江河、海洋
师:那“我”在这些地方都做些什么呢?
生: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师:怎样才能读好这个句子呢?
“睡觉”可以读得轻一点、低一点;
“散步”读得慢一点、缓一点;
“奔跑”读得快一点、响一点;
“唱歌、跳舞、开大会”读得热闹一点、明亮一点。
生:(以不同形式朗读,体会“我”在不同状态下的活动)
师:(指导学习“海洋”一词)
2. 学习脾气之变
师:你们说,这家伙是不是“百变大王”?不仅能变形态、变地点,还能变什么呢?请男女生一句一句接读第四自然段。
生:(接读课文,完成后举手)
师:“我”的脾气有时候——(生:温和),有时候——(生:暴躁)。不同脾气时,“我”会做些什么?
男女生交换接读第四自然段。
生:(纷纷回答)
温和时,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
暴躁时,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师:(板书相关短语,引导学生认读“发、坏、没、庄稼、屋、带”等字)
师:所以人们——(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指导认识“种、管”)
师:亲爱的小朋友,你们现在猜出来“我”是什么了吗?
生:(齐声)水!
师:(在黑板左上角板书:水)
3. 联系生活,延伸变化
师:没错,这位“百变之王”就是——水。我除了能变成汽、云、雨、冰雹、雪,我还会变成什么呢?
生:(一时语塞,陷入思考)
师:(微笑提示)比如,联系一下我们一年级下册的《春夏秋冬》——秋天的清晨,我会变成一层薄薄的毯子,盖在整个校园,操场变得白茫茫的……
生:(有学生脱口而出)霜!
师:对了,是秋霜。(板书:霜)
我还会变成一座没有屋顶的房子——大山住进来了,森林住进来了,城市住进来了,小黑猫、小汽车,甚至你们,都在我的怀抱里。那我是什么?
生:(抢答)雾!
师:(板书:雾)
大家看(指向黑板上“雨、雹、雪、霜、雾”等字),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雨字头”!
师:是的,水的很多状态,都是用“雨字头”的字来表示。再考考你们:夏天的清晨,我躲在草丛里,太阳一出来,我就悄悄消失。我是?
生:(齐答)露珠!
师:也可以叫——露水。
任务三:指导写字,一笔一画
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我”的变化,还学了一些生字(出示:海洋、许、作、办法)。现在请大家认真写一写。
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适时评价)
师评价:
握笔姿势——“一捏二托三握紧”,说的就是你!
坐姿——“小背直又挺,像有把尺子”。
字迹工整又正确——奖励两个小勾勾!
……
师总结:“我”一会儿变成汽、云、雨、冰雹、雪,一会儿又变成霜、雾、露珠……形态会变,住处会变,脾气也会变。我就是百变之王——水。
课后反思:
教材文本,尤其低段,无需过度拆解——不必执着于修辞、语言和结构的条分缕析。带领学生读好句子、充分体验文本,才是根本。
第一学段的重点在于识字与写字。除了在课堂中结合音、形、义进行汉字教学,还可适当融入字源讲解,增强文化理解。与此同时,更要大力推进课外阅读:借助绘本、童话等经典读物,让孩子在丰富的语境中反复遇见汉字,实现“在阅读中识字”、在情境中浪漫地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