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季新修订教材】统编语文三上第二单元《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季新修订教材】统编语文三上第二单元《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1 12: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抖、振、韵、掠、吟、辽、阔”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通常是一课时完成(刚开始可以两课时完成)
一、回顾略读课文学习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播放风吹落叶、蟋蟀鸣叫等声音)——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一位诗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题目中有个小逗号,怎样读才能读出韵味?(注意停顿)再读。
3.引导回顾:上一个单元学的哪篇文章也是略读课文?想想当时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4.学生交流从《不懂就要问》一课中学到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教师随机板书:借助学习提示、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思考。
出示课题下面的阅读提示,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读文思考。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2.识记生字。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相机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导识记生字,订正字音:
抖 振 韵 掠 吟 辽 阔
振:“振”字是左右结构,部首是“扌”,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比如“振臂”“振奋”等动作都与手有关,通过记住部首“扌”,能帮助理解“振”字与手部动作的关联。抖、掠,也与手部动作有关,这三个生字可以放到一起识记。
韵:把“韵”字想象成一个正在唱歌的人,左边的“音”代表声音、音乐,表形;右边的“匀”代表声音的均匀、和谐,表声。这个字就像一个人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曲,声音非常和谐。本义和谐悦耳的声音。
吟:形声字,口,表形,嘴里发声;今,表声。原指低声自言自语,本义呻吟、叹息。组词。
辽阔: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再读这七个生字,送回到课文,再读诗歌。
3.理解字词。
(1)诗歌读通读顺了,可是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怎么办?
回忆本单元已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找近义词反义词、拆分组合法等。
(2)现在我们回到诗歌中,读一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读懂它们,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预设:用什么方法理解“歌韵”“叮咛”“歌吟”?这三个词都与声音有关,“叮咛”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它就是“叮嘱”;“歌吟”与“歌韵”可以用给每个字组词的方法,“歌吟”是“歌唱吟咏”,“歌韵”是“歌曲的韵味”;文中的“唰唰(大树抖动手臂时黄叶发出的声音)”“ (形容吹哨子的声音或蟋蟀叫的声音,在本文是指蟋蟀的叫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4.读出节奏。
(1)无论古诗还是现代诗,都有独特的节奏与韵律。读出节奏韵律,才能感受到诗歌音乐式的美感。
(师范读,学生尝试画节奏线。)
(2)出示带有节奏的诗。相机指导“大树/抖抖手臂”“是/黄叶/道别的话音”“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等难读的句子。
(3)学生再次练读,读出节奏。同时读好韵脚“音、韵、云、吟”。
三、再读“秋声”,想象画面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画,这首诗让我们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大树黄叶“唰唰”的声音、蟋蟀“ ”的声音、大雁的叮咛、秋风的歌吟。)
2.有些声音是我们在文中能立刻“听”到的,有些声音是用心感受才能听到的。请你再回到诗中去倾听,还听到了什么?(秋的声音在叶子里、在小花上、在汗水里、在饱满的谷粒里……)
3.诗中有这么多种声音,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多读几遍,想象画面,然后把这幅画面分享给大家。
自由朗读、想象。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预设:
(1)第1小节画面:秋风拂过蝴蝶般的树叶从树上飘落,“唰唰的声音是黄叶与大树告别的话音。
如果你就是那片同大树告别的树叶,此时心情怎样?(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感受:可能忧伤,它舍不得大树妈妈;可能快乐,在落下时还在翩翩起舞……)
想象补白:
大树抖抖手臂,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说:“ 。”
参考答案:大树妈妈,谢谢您一整个夏天的滋养。秋风起了,我该去给土地爷爷当棉被啦,明年春天,我会变成养分回到您身边的!
请把这种感受读进诗中。指导朗读。
(2)第2小节画面:蟋蟀用那特有的声音和阳台说再见,和阳台上的花花草草话别……
此情此景,你就是这只小蟋蟀,你会怎样同朋友们话别?
想象补白:
蟋蟀振动翅膀,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蟋蟀在唱着:“ 。”
参考答案:阳台呀阳台,谢谢你整个夏天的收留。我曾在你的花盆下躲雨,在你的栏杆边晒暖,如今寒霜要来了,我得去地下筑巢啦。等明年春阳洒满你窗台,我再回来为你唱新的歌谣!
指导带着这种不舍之情读这一小节。
(3)第3小节画面:大雁南飞,秋风拂过稻田……
大雁和白云会说什么呢?秋风又会对田野说什么?
想象补白: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
参考答案:
白云妹妹,记得替我们照看北方的家园呀。等冰雪消融、柳枝发芽,我们就带着南方的暖阳回来啦,别让屋顶的炊烟等太久哦。
稻穗弯了腰,高粱红了脸,棉桃咧开了嘴——勤劳的人们啊,快把金黄的喜悦装进口袋,让谷仓的笑声漫过田埂,这是大地最饱满的答卷!
(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补白,说一说秋声在叶子里,在小花上,在农民伯伯的汗水里,在饱满的谷粒里的画面。(落叶飞舞,空中盘旋;野花美丽清香,摇曳多姿;农民伯用辛勤劳动换来了金黄的稻海,他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4.齐读全诗,把想象到的画面融入朗读中。一起来配乐朗读这曲秋之赞歌。
四、读写结合,续写秋声
1.当你走进大自然这个天然的音乐厅,能听到秋天各种各样的声音。
除了诗中列出的,你还能听到哪些声音呢?(鸟儿的啁啾声、秋雨的滴答声、小河的哗啦声……)
2.这些美妙的声音汇成了交响乐。仿佛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向我们展示无限的活力与美好。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1)仿照第1、2小节的样式,写一写你听到的秋声。
听听,
秋的声音,

“ ”,
是 。
参考答案:
听听, 听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叶子翻卷衣角, 小花收拢裙摆,
“沙沙”, “窸窣”,
是和枝头道别的叮咛。 是与蝴蝶暂别的约定。
听听, 听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汗水滴落田垄, 谷粒饱满胸膛,
“嗒嗒”, “砰砰”,
是和土地对答的真诚。 是向粮仓报到的热忱。
听听, 听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石榴咧开嘴巴, 柿子挂在枝头,
“啪啪”, “咚咚”,
是果实成熟的欢语。 是与树枝摇晃的絮语。
听听, 听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农民挥舞镰刀, 桂花踮起脚尖,
“咔嚓”, “簌簌”,
是和稻田告别的序曲。 是与晚风私语的香韵。
(2)朗读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互相提修改意见。
五、搜集诗歌,赞美秋声
1.总结:秋去秋来,何等的匆匆,落叶回归大地妈妈的怀抱,蟋蟀唱起了离别的歌,大雁南飞,稻海翻滚,秋菊吐芳……这一切的美好都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读出秋天的美好。
(学生配乐朗诵全诗)
2.课下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想象画面读一读,把我们最美的声音献给秋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