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 七上地理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5七下·高州开学考)宜居带是距离恒星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环状区域,在这一范围内,温度适宜,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2024年10月15日,我国发布了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将“宜居行星”探测列为五大科学主题之一。读太阳系宜居带分布图(此图未按真实比例绘制,图中阴影区域为宜居带),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 )
A.木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2.宜居带内的行星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①存在液态水资源②与太阳距离最近③体积和质量最小④有可呼吸的大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我国进行“宜居行星”探测的意义不包括( )
A.开拓新的领域,保障人类未来的发展
B.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
C.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
D.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
【答案】1.C
2.C
3.B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解析】【点评】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地球,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水星与太阳距离最近,②错误;水星体积和质量最小,③错误,ABD错误;宜居带内的行星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存在液态水资源,①正确;有可呼吸的大气,④正确,C正确;
故答案为:C。
3.A、开拓新的领域,保障人类未来的发展是我国进行“宜居行星”探测的意义,A不符合题意;
B、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是我国的人口政策,与进行“宜居行星”探测无关,B符合题意;
C、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是我国进行“宜居行星”探测的意义,C不符合题意;
D、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 是我国进行“宜居行星”探测的意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5九下·凉州开学考)图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局部图,M是绕地球运动的天体,完成下面小题。
4.如图所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____,M属于____(天体类型)( )
A.可观测宇宙—银河系、恒星 B.银河系一地月系、行星
C.河外星系一银河系、彗星 D.太阳系一地月系、卫星
5.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是因为( )
①有适宜的气温②有液态水的存在
③有大气层起保护作用④是太阳系体积最大的行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赴九天,问苍穹,我国已进入航天时代。下列名称与航天工程对应正确的是( )
A.“天宫”系列—火星探测工程
B.“嫦娥工程”—月球探测工程
C.“神舟”系列—空间站建设工程
D.“天问工程”—空间站建设工程
【答案】4.D
5.A
6.B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解析】【点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
4.地球位于太阳系,太阳系又在银河系中,同时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M 是绕地球运动的天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所以 M 属于卫星。
故答案为:D。
5.地球有适宜的气温,使得生命能够在地球上生存和繁衍,①正确;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为生命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②正确;地球的大气层可以保护地球表面免受紫外线、流星等的伤害,同时也起到了保温和调节气候的作用,③正确;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不是地球,④错误。
故答案为:A。
6.A、“天宫” 系列是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工程,不是火星探测工程,A 错误;
B、“嫦娥工程” 是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B 正确;
C、“神舟” 系列是中国的载人飞船工程,主要用于搭载航天员往返地球和太空,与空间站建设工程有密切联系,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空间站建设工程,C 错误;
D、“天问工程” 是中国的行星探测工程,主要针对火星等行星进行探测,不是空间站建设工程,D 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青岛)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表示意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被称为盖天说。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球球是个球体。 → 20世纪,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定地是个球体。
7.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 )
A.想象→推断→验证→确证 B.推断→想象→验证→确证
C.确证→推断→验证→想象 D.验证→推断→想象→确证
8.不同时期的宇宙观,反映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图中能体现中国“盖天说”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下图是人们借助三维仿真技术模拟的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 )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规则球体
B.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规则球体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答案】7.A
8.A
9.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
【解析】【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7.中国古代“盖天说”(天圆地方)是基于直观观察的主观想象,缺乏科学依据;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时地球影子为圆形的现象,逻辑推断地球是球体,属于科学猜想;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通过实际行动验证了地球是球体的猜想,提供了实践证据;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以直观影像确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属于现代科学实证。根据以上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想象→推断→验证→确证的过程,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8.“盖天说”即“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秦朝半两钱圆形方孔,体现了“天圆地方”;北京天坛的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①②对应的A正确;地球仪和浑天仪都是球形的,反映地球是球体的现代科学认知,③和④所在的BCD错误。
故答案为:A。
9.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5·黔东南模拟)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如图为世界部分卫星发射中心(航天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地理位置中,与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距离最近的是( )
A.30°E,60°N B.30°E,60°S
C.30°W,60°N D.30°W,60°S
11.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库鲁航天中心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答案】10.A
11.B
【知识点】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
【解析】【点评】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10.纬度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用S表示;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用W表示。读图可知,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经纬度大致靠近(30°E,60°N),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时,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库鲁航天中心的东北方,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5七上·桂东月考)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21日在卡塔尔开幕。下图示意卡塔尔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第22届世界杯决赛于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8日18:00举行,而中国球迷观看已是午夜时分。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地球自转—昼夜更替 B.地球公转—四季变化
C.地球自转—时间差异 D.地球公转—五带划分
13.卡塔尔所在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中纬度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答案】12.C
13.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南北半球的划分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
12.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存在时间差异。卡塔尔和中国经度不同,所以当卡塔尔当地时间为 2022 年 12 月 18 日 18:00 时,中国时间已是午夜时分,C正确。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但该题强调的是时间差异,A 错误。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卡塔尔的纬度约为26°N,位于北半球,D正确,C错误。中纬度地区是指30°~60°之间的地区,卡塔尔位于低纬度地区,A错误。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卡塔尔的经度约为51°E,位于东半球,B错误。
故答案为:D。
(2025·长沙)长沙某地理小组设计简易太阳能灶(如图),选择晴天开展郊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时间,太阳能灶效果最佳的是( )
A.日出 B.清晨 C.中午 D.日落
15.与燃烧木柴相比,野外使用太阳能灶的主要优势有( )
①保护森林资源②不受天气影响③不用携带火源④减轻烟尘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4.C
15.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
14.根据太阳能灶的工作原理,其效果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度。中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烈,太阳能灶反光面能汇聚更多太阳能,转化热量效果最佳。日出、清晨、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聚热效果差,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燃烧木柴需砍伐树木,用太阳能灶可减少木材消耗,保护森林资源,①正确;太阳能灶依赖太阳光照,阴天、雨天等无阳光时无法使用,受天气影响大,②错误;太阳能灶利用太阳能,无需携带木柴等火源,③正确;燃烧木柴会产生烟尘,太阳能灶清洁无污染,能减轻烟尘污染,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025·内江)图1为河南登封(31.5°N)横梁式圭表,古代用来测量日影的方向和长度,M为表在圭面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图2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16.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17.一年中M最长时,地球位于绕日公转示意图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8.一年中M最短时,太阳直射( )
A.31.5°N B.23.5°N C.0°纬线 D.23.5°S
【答案】16.A
17.C
18.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影子的长短和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因此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16.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M为表在圭面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北。 圭表是用来测量日影的,日影朝向正北,因此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因此圭为是南北走问,这样才能准确测量正午日影的长度和方问。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登封位于 31.5°N,位于北半球,一年中M(正午日影)最长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应该是冬至日。根据图2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丙处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登封位于 31.5°N,位于北半球,一年中M(正午日影)最短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应该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 23.5°N纬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5·东莞模拟)白菜原产于我国华北一带,“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邻节气间隔约15天。下图为地球公转与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北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球的运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19.假如立秋时节种白菜,立冬当天收获,由种到收大约经历了( )
A.60天 B.90天 C.130天 D.150天
20.白菜的生长期大约在8月初至11月初,说明白菜具有____的生长习性。( )
A.喜光热、耐高温 B.喜低温、耐酷寒
C.喜温凉、耐寒 D.喜干旱、耐盐碱
【答案】19.B
20.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更替
【解析】【点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即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白菜原产中国华北,是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韩国、日本广泛栽培的一种蔬菜作物 。在中国是东北及华北冬、春季的主要蔬菜 。白菜较耐寒,喜好冷凉气候,适合在冷凉季节生长,适于栽植在保肥、保水并富含有机质的壤土与砂壤土及黑黄土 。白菜的鲜叶和根可入药,中药名为黄芽白菜,主治通利肠胃、养胃和中、利小便等 。白菜生食、炒食、盐醃、酱渍均可。白菜外层脱落的叶可作饲料
19.根据题意可知,相邻节气间隔约15天。读图分析可知,立秋和立冬相隔6个节气,因此大约经历了90天。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白菜的生长期大约在8月初至11月初,该时段太阳直射点一直南移,气温逐渐降低,但没有没有酷寒,因此说明白菜具有喜温凉、耐寒的生长习性。但无法推测盐碱度。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5·湘乡市模拟)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图分别为飞檐景观图和飞檐光照原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同一建筑,夏季和冬季正午时分,室内光照面积不同是由( )产生的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屋檐的形状 D.建筑的朝向
22.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23.某建筑师在郑州采用了“飞檐”的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与北京相比,应做的调整是( )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
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21.B
22.B
23.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1.同一建筑夏季和冬季正午时分室内光照面积不同,是因为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从而使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夏季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室内光照面积小;冬季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南,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室内光照面积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2.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 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冬季太阳高度角小,飞檐的设计可以使阳光更充分地进入室内,增加室内的光照,B正确,D错误;夏季飞檐屋顶与普通屋顶遮阳面积基本相同,AC错误。
故答案为:B。
23.郑州的纬度比北京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北京大。若屋顶高度不变,与北京相比,在郑州采用 “飞檐” 设计,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或者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都可以保证冬季有足够的采光面积,同时避免夏季过多的阳光进入室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故答案为:A。
(2025九下·泸州月考)“智能光伏太阳花”是一种昼开夜合、自动调整角度跟踪太阳的新型太阳能发电设备,比传统固定式光伏发电设备的发电效率提升40%。我国乌鲁木齐率先安装该设备,并成功并网发电。图为乌鲁木齐某处的“智能光伏太阳花”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从早到晚,“花盘”转动的总体方向大致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25.“花盘”展开工作时间最长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24.B
25.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24.受地球自转影响,太阳东升西落,所以花盘转动方向应是自东向西,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5.“花盘”展开工作时间最长的季节是夏季,白天最长,B正确;春季、 秋季和冬季的白天均比夏季短,AC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图文材料题
26.(2024七上·青秀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3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 → (填数字序号)。
(2)中国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
(3)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排位有一句口诀“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请根据口诀提示在图1中用圆圈画出太阳系中的地球。
(4)中国空间站“问天试验舱”成功种植出“太空水稻”,这一科学实验益处有。
(5)太阳系中,地球到太阳距离约为1.5亿千米,为1个天文单位(长度单位)。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5℃。金星到太阳的距离相当于0.72个天文单位,金星地表平均温度大于400℃。火星到太阳的距离相当于1.52个天文单位,火星地表平均温度为-63℃。对比分析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与太阳距离的关系。
【答案】(1)③;②;①
(2)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
(3)
(4)提高粮食产量,改进植物育种技术,探索适应不同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
(5)日地距离约为1个天文单位时,地表温度平均为15℃,更适合液态水存在和生物生存。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太空探索的意义
【解析】【分析】(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最初是 “天圆地方”(③ ,古代直观、朴素的认知);后来麦哲伦环球航行(② ,通过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再到现代地球卫星照片(① ,清晰直观呈现地球形状),所以按时间顺序是③→②→①。
(2)根据所学知识,经过太空探索,中国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可以判断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
(3)根据所学知识,图1中从内到外的第三个轨道上画出一个圆圈,代表地球的位置,如图:
(4)根据所学知识,太空水稻实验有助于研究在微重力环境下植物的生长规律,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育种技术的发展,探索适应性更强的农业生产方式。
(5)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相对适中的太阳距离(约1个天文单位)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适合液态水存在和生物生存;与此相比,金星虽然更靠近太阳,但由于温室效应,表面温度过高;火星则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偏低;因此,地球的宜居温度与其独特的位置和大气成分密切相关。
【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1)根据所学知识,最早是“天圆地方”的观点(③),接下来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发现(②),最终通过现代科技的地球卫星照片确认地球形状(①)。
(2)根据所学知识,经过太空探索,中国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可以判断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
(3)根据所学知识,图1中从内到外的第三个轨道上画出一个圆圈,代表地球的位置,如图:
(4)根据所学知识,太空水稻实验有助于研究在微重力环境下植物的生长规律,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育种技术的发展,探索适应性更强的农业生产方式。
(5)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相对适中的太阳距离(约1个天文单位)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适合液态水存在和生物生存;与此相比,金星虽然更靠近太阳,但由于温室效应,表面温度过高;火星则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偏低;因此,地球的宜居温度与其独特的位置和大气成分密切相关。
27.(2025·永吉模拟)“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指每年11月11日的网络促销日。“双十一”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并且逐渐影响到国际电子商务行业。图1为两份购物清单,图2示意参与此次网购的五人所在城市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双十一”这天北极部分地区出现 (选填“极昼”或“极夜”)现象。“双十一”活动于北京时间零点开抢。北京的小林准备熬夜抢购时,纽约的皮特却不需要熬夜抢购,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地球的自转”或“地球的公转”)。
(2)由图2可知,参与此次网购活动中的 位于南半球, 所在城市的纬度最高, 位于热带地区。(填写图上同学名字)
(3)说出“双十一”期间,地处北京的小林正处的季节是 。
(4)图1中安娜购买的当季急需品的购物清单是 购物清单,简述其理由是 。(答一点)
【答案】(1)极夜;地球的自转
(2)安娜;大卫;彤彤
(3)秋季
(4)A;即将进入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11 月 1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极部分地区处于极夜状态。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北京和纽约经度不同,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间比西边早。北京在东八区,纽约在西五区,存在时间差,所以北京零点开抢时,纽约时间和北京不同,皮特不需要熬夜抢购。
(2)从图 2 可以看出,安娜所在位置在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大卫所在城市在五人中所处纬度位置最高,更靠近北极地区;彤彤所在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地区。
(3)“双十一” 是 11 月 11 日,在北半球,3 - 5 月是春季,6 - 8 月是夏季,9 - 11 月是秋季,12 月 - 次年 2 月是冬季,所以北京此时处于秋季。
(4)结合图示信息,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位于南半球,11 月即将进入夏季。夏季天气炎热,短袖 T 恤、短裤、墨镜、防晒霜等适合炎热天气使用,所以安娜购买的当季急需品是 A 购物清单。
【点评】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根据所学知识,11月11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部分地区有极夜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北京的小林准备熬夜抢购时,纽约的皮特却不需要熬夜抢购,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导致各地存在时差。
(2)结合所学知识,由图2可知,参与此次网购活动中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位于南半球;大卫同学来自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所在的城市纬度最高;彤彤同学来自新加坡,属于热带。
(3)根据所学知识,北京位于北半球,11月11日为北半球的秋季(9-11月为秋季)。
(4)结合图示信息,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位于南半球,即将进入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应该购买短袖T恤、短裤、墨镜、防晒霜等夏季防晒物品,即A购物清单。
28.(2025七上·邛崃期末)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6月21日前后为夏至。在古时民间是“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备受重视。民间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材料二 2024年2月29日21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材料三 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太阳光照示意图,图3宜宾市全年光照示意图。
(1)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围绕着 运动,方向是 。我们常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来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 时针。图2中A、B两点先迎来日出的是点 (A/B)。
(2)图1中A、B、C、D四个位置中,符合材料一中描述的夏至节气的是 ,此节气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宜宾市夏至日正午光照示意如图3中 (①/②/③)光线所示。
(3)当地球位于图2所示光照示意图位置时,宜宾的节气是 ,此节气过后,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4)材料二中,卫星发射当天,地球大致位于图1中①②③④时段的 时段。
【答案】(1)太阳;自西向东;逆;A
(2)B;昼长夜短;③
(3)冬至日;昼渐长夜渐短
(4)④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1)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我们常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来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图 2 中 A 点位于 B 点东边,所以先迎来日出的是 A 点。
(2)图 1 中,B 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所以符合材料一中描述的夏至节气的是 B,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宜宾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光照示意图如图 3 中的③光线所示。
(3)图 2 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所以宜宾的节气是冬至日;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4)材料二中,卫星发射当天时间为 2024年2月29日21时03分,地球大致位于图1中④时段,由冬至日向春分日移动。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1)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我们常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来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地球的自转,位置较东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读图可知,最先看到太阳的是位置最东的A点。
(2)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由图可知,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符合材料一中描述的夏至节气的是B,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日影较短;宜宾市夏至日正午光照示意如图3中③光线所示。
(3)当地球位于图2所示光照示意图位置时,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宜宾的节气是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过后,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渐长夜渐短。
(4)材料二中,卫星发射当天时间为 2024年2月29日21时03分,地球大致位于图1中④时段,由冬至日向春分日移动。
29.(2025七上·朝阳期末)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人发现自然规律、尊重和运用自然规律进行生产生活的“天人合一”思想。北京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二十四节气知多少”跨学科主题学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溯源
我国古人发现不同季节太阳的高度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圭表测量和记录正午日影长度,确定了二十四节气。左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右图为圭表测影示意图。
(1)地理小组利用圭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日影测量活动,发现圭表正午的影子在一年内有规律的变化,冬至这一天影子最 ,之后影子越来越 。
二十四节气划分与名称表征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地球公转密切相关。下图为地理小组利用灯泡和地球仪模拟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2)同学们演示地球公转时,保持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 (变化/不变),让地球仪围绕灯泡按照 方向转动。当地球仪演示到上图中乙处时,太阳直射 (纬线),此时为北半球的 (节气)。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有 (双项选择)
A.时间差异 B.四季变化 C.太阳东升西落 D.昼夜长短变化
(3)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节气名称中有“春”“夏”“秋”“冬”的属于季节类,如: (举一例即可);有“寒”“暑”“雨”“雪”“霜”“露”的属于气候类,如: (举一例即可);反映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的属于物候类,如惊蛰等。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4)节气的名称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例如“谷雨”指谷类作物进入成苗期,降雨增多对其生长有利,即雨生百谷的意思。与节气有关的谚语也对农事活动有指导作用,例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明 。
二十四节气与生活
(5)请从二十四节气中任选一个节气,举例说明该节气的典型饮食、习俗等,并从地理视角说明其原因。
举例:清明节气,踏青习俗,体现了春季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
。
【答案】长;短;不变;自西向东;北回归线;夏至;BD;立春;大寒;秋分节气是种植小麦的最佳时节;冬至节气,吃饺子习俗,体现了冬季寒冷,人们通过食用热食来保暖的生活习惯。(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更替
【解析】【分析】(1)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来说,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所以圭表正午的影子在一年内最长,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影子就越来越短。
(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始终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图中乙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等;时间差异和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所以答案是 BD。
(3)季节类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任选一个即可。气候类节气有大寒、大暑、雨水、小雪、霜降等,任选一个即可。
(4)“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句谚语明确说明了在秋分这个节气的时候是种植小麦的最佳时节,体现了节气对农事活动的指导作用。
(5)冬至节气,人们有吃饺子的习俗。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此时天气寒冷人们通过食用热食来抵御严寒,饺子作为一种热腾腾的食物,便成为冬至节气的传统美食。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 / 1湘教版(2024) 七上地理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5七下·高州开学考)宜居带是距离恒星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环状区域,在这一范围内,温度适宜,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2024年10月15日,我国发布了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将“宜居行星”探测列为五大科学主题之一。读太阳系宜居带分布图(此图未按真实比例绘制,图中阴影区域为宜居带),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 )
A.木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2.宜居带内的行星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①存在液态水资源②与太阳距离最近③体积和质量最小④有可呼吸的大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我国进行“宜居行星”探测的意义不包括( )
A.开拓新的领域,保障人类未来的发展
B.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
C.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
D.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
(2025九下·凉州开学考)图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局部图,M是绕地球运动的天体,完成下面小题。
4.如图所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____,M属于____(天体类型)( )
A.可观测宇宙—银河系、恒星 B.银河系一地月系、行星
C.河外星系一银河系、彗星 D.太阳系一地月系、卫星
5.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是因为( )
①有适宜的气温②有液态水的存在
③有大气层起保护作用④是太阳系体积最大的行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赴九天,问苍穹,我国已进入航天时代。下列名称与航天工程对应正确的是( )
A.“天宫”系列—火星探测工程
B.“嫦娥工程”—月球探测工程
C.“神舟”系列—空间站建设工程
D.“天问工程”—空间站建设工程
(2024·青岛)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表示意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被称为盖天说。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球球是个球体。 → 20世纪,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定地是个球体。
7.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 )
A.想象→推断→验证→确证 B.推断→想象→验证→确证
C.确证→推断→验证→想象 D.验证→推断→想象→确证
8.不同时期的宇宙观,反映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图中能体现中国“盖天说”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下图是人们借助三维仿真技术模拟的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 )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规则球体
B.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规则球体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025·黔东南模拟)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如图为世界部分卫星发射中心(航天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地理位置中,与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距离最近的是( )
A.30°E,60°N B.30°E,60°S
C.30°W,60°N D.30°W,60°S
11.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库鲁航天中心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2025七上·桂东月考)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21日在卡塔尔开幕。下图示意卡塔尔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第22届世界杯决赛于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8日18:00举行,而中国球迷观看已是午夜时分。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地球自转—昼夜更替 B.地球公转—四季变化
C.地球自转—时间差异 D.地球公转—五带划分
13.卡塔尔所在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中纬度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2025·长沙)长沙某地理小组设计简易太阳能灶(如图),选择晴天开展郊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时间,太阳能灶效果最佳的是( )
A.日出 B.清晨 C.中午 D.日落
15.与燃烧木柴相比,野外使用太阳能灶的主要优势有( )
①保护森林资源②不受天气影响③不用携带火源④减轻烟尘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5·内江)图1为河南登封(31.5°N)横梁式圭表,古代用来测量日影的方向和长度,M为表在圭面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图2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16.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17.一年中M最长时,地球位于绕日公转示意图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8.一年中M最短时,太阳直射( )
A.31.5°N B.23.5°N C.0°纬线 D.23.5°S
(2025·东莞模拟)白菜原产于我国华北一带,“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邻节气间隔约15天。下图为地球公转与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北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球的运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19.假如立秋时节种白菜,立冬当天收获,由种到收大约经历了( )
A.60天 B.90天 C.130天 D.150天
20.白菜的生长期大约在8月初至11月初,说明白菜具有____的生长习性。( )
A.喜光热、耐高温 B.喜低温、耐酷寒
C.喜温凉、耐寒 D.喜干旱、耐盐碱
(2025·湘乡市模拟)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图分别为飞檐景观图和飞檐光照原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同一建筑,夏季和冬季正午时分,室内光照面积不同是由( )产生的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屋檐的形状 D.建筑的朝向
22.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23.某建筑师在郑州采用了“飞檐”的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与北京相比,应做的调整是( )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
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5九下·泸州月考)“智能光伏太阳花”是一种昼开夜合、自动调整角度跟踪太阳的新型太阳能发电设备,比传统固定式光伏发电设备的发电效率提升40%。我国乌鲁木齐率先安装该设备,并成功并网发电。图为乌鲁木齐某处的“智能光伏太阳花”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从早到晚,“花盘”转动的总体方向大致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25.“花盘”展开工作时间最长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图文材料题
26.(2024七上·青秀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3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 → (填数字序号)。
(2)中国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
(3)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排位有一句口诀“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请根据口诀提示在图1中用圆圈画出太阳系中的地球。
(4)中国空间站“问天试验舱”成功种植出“太空水稻”,这一科学实验益处有。
(5)太阳系中,地球到太阳距离约为1.5亿千米,为1个天文单位(长度单位)。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5℃。金星到太阳的距离相当于0.72个天文单位,金星地表平均温度大于400℃。火星到太阳的距离相当于1.52个天文单位,火星地表平均温度为-63℃。对比分析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与太阳距离的关系。
27.(2025·永吉模拟)“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指每年11月11日的网络促销日。“双十一”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并且逐渐影响到国际电子商务行业。图1为两份购物清单,图2示意参与此次网购的五人所在城市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双十一”这天北极部分地区出现 (选填“极昼”或“极夜”)现象。“双十一”活动于北京时间零点开抢。北京的小林准备熬夜抢购时,纽约的皮特却不需要熬夜抢购,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地球的自转”或“地球的公转”)。
(2)由图2可知,参与此次网购活动中的 位于南半球, 所在城市的纬度最高, 位于热带地区。(填写图上同学名字)
(3)说出“双十一”期间,地处北京的小林正处的季节是 。
(4)图1中安娜购买的当季急需品的购物清单是 购物清单,简述其理由是 。(答一点)
28.(2025七上·邛崃期末)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6月21日前后为夏至。在古时民间是“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备受重视。民间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材料二 2024年2月29日21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材料三 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太阳光照示意图,图3宜宾市全年光照示意图。
(1)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围绕着 运动,方向是 。我们常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来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 时针。图2中A、B两点先迎来日出的是点 (A/B)。
(2)图1中A、B、C、D四个位置中,符合材料一中描述的夏至节气的是 ,此节气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宜宾市夏至日正午光照示意如图3中 (①/②/③)光线所示。
(3)当地球位于图2所示光照示意图位置时,宜宾的节气是 ,此节气过后,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4)材料二中,卫星发射当天,地球大致位于图1中①②③④时段的 时段。
29.(2025七上·朝阳期末)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人发现自然规律、尊重和运用自然规律进行生产生活的“天人合一”思想。北京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二十四节气知多少”跨学科主题学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溯源
我国古人发现不同季节太阳的高度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圭表测量和记录正午日影长度,确定了二十四节气。左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右图为圭表测影示意图。
(1)地理小组利用圭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日影测量活动,发现圭表正午的影子在一年内有规律的变化,冬至这一天影子最 ,之后影子越来越 。
二十四节气划分与名称表征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地球公转密切相关。下图为地理小组利用灯泡和地球仪模拟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2)同学们演示地球公转时,保持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 (变化/不变),让地球仪围绕灯泡按照 方向转动。当地球仪演示到上图中乙处时,太阳直射 (纬线),此时为北半球的 (节气)。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有 (双项选择)
A.时间差异 B.四季变化 C.太阳东升西落 D.昼夜长短变化
(3)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节气名称中有“春”“夏”“秋”“冬”的属于季节类,如: (举一例即可);有“寒”“暑”“雨”“雪”“霜”“露”的属于气候类,如: (举一例即可);反映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的属于物候类,如惊蛰等。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4)节气的名称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例如“谷雨”指谷类作物进入成苗期,降雨增多对其生长有利,即雨生百谷的意思。与节气有关的谚语也对农事活动有指导作用,例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明 。
二十四节气与生活
(5)请从二十四节气中任选一个节气,举例说明该节气的典型饮食、习俗等,并从地理视角说明其原因。
举例:清明节气,踏青习俗,体现了春季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C
3.B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解析】【点评】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地球,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水星与太阳距离最近,②错误;水星体积和质量最小,③错误,ABD错误;宜居带内的行星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存在液态水资源,①正确;有可呼吸的大气,④正确,C正确;
故答案为:C。
3.A、开拓新的领域,保障人类未来的发展是我国进行“宜居行星”探测的意义,A不符合题意;
B、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是我国的人口政策,与进行“宜居行星”探测无关,B符合题意;
C、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是我国进行“宜居行星”探测的意义,C不符合题意;
D、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 是我国进行“宜居行星”探测的意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4.D
5.A
6.B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解析】【点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
4.地球位于太阳系,太阳系又在银河系中,同时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M 是绕地球运动的天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所以 M 属于卫星。
故答案为:D。
5.地球有适宜的气温,使得生命能够在地球上生存和繁衍,①正确;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为生命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②正确;地球的大气层可以保护地球表面免受紫外线、流星等的伤害,同时也起到了保温和调节气候的作用,③正确;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不是地球,④错误。
故答案为:A。
6.A、“天宫” 系列是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工程,不是火星探测工程,A 错误;
B、“嫦娥工程” 是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B 正确;
C、“神舟” 系列是中国的载人飞船工程,主要用于搭载航天员往返地球和太空,与空间站建设工程有密切联系,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空间站建设工程,C 错误;
D、“天问工程” 是中国的行星探测工程,主要针对火星等行星进行探测,不是空间站建设工程,D 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7.A
8.A
9.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
【解析】【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7.中国古代“盖天说”(天圆地方)是基于直观观察的主观想象,缺乏科学依据;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时地球影子为圆形的现象,逻辑推断地球是球体,属于科学猜想;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通过实际行动验证了地球是球体的猜想,提供了实践证据;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以直观影像确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属于现代科学实证。根据以上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想象→推断→验证→确证的过程,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8.“盖天说”即“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秦朝半两钱圆形方孔,体现了“天圆地方”;北京天坛的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①②对应的A正确;地球仪和浑天仪都是球形的,反映地球是球体的现代科学认知,③和④所在的BCD错误。
故答案为:A。
9.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0.A
11.B
【知识点】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
【解析】【点评】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10.纬度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用S表示;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用W表示。读图可知,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经纬度大致靠近(30°E,60°N),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时,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库鲁航天中心的东北方,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2.C
13.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南北半球的划分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
12.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存在时间差异。卡塔尔和中国经度不同,所以当卡塔尔当地时间为 2022 年 12 月 18 日 18:00 时,中国时间已是午夜时分,C正确。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但该题强调的是时间差异,A 错误。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卡塔尔的纬度约为26°N,位于北半球,D正确,C错误。中纬度地区是指30°~60°之间的地区,卡塔尔位于低纬度地区,A错误。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卡塔尔的经度约为51°E,位于东半球,B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4.C
15.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
14.根据太阳能灶的工作原理,其效果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度。中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烈,太阳能灶反光面能汇聚更多太阳能,转化热量效果最佳。日出、清晨、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聚热效果差,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燃烧木柴需砍伐树木,用太阳能灶可减少木材消耗,保护森林资源,①正确;太阳能灶依赖太阳光照,阴天、雨天等无阳光时无法使用,受天气影响大,②错误;太阳能灶利用太阳能,无需携带木柴等火源,③正确;燃烧木柴会产生烟尘,太阳能灶清洁无污染,能减轻烟尘污染,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6.A
17.C
18.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影子的长短和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因此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16.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M为表在圭面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北。 圭表是用来测量日影的,日影朝向正北,因此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因此圭为是南北走问,这样才能准确测量正午日影的长度和方问。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登封位于 31.5°N,位于北半球,一年中M(正午日影)最长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应该是冬至日。根据图2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丙处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登封位于 31.5°N,位于北半球,一年中M(正午日影)最短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应该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 23.5°N纬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9.B
20.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更替
【解析】【点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即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白菜原产中国华北,是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韩国、日本广泛栽培的一种蔬菜作物 。在中国是东北及华北冬、春季的主要蔬菜 。白菜较耐寒,喜好冷凉气候,适合在冷凉季节生长,适于栽植在保肥、保水并富含有机质的壤土与砂壤土及黑黄土 。白菜的鲜叶和根可入药,中药名为黄芽白菜,主治通利肠胃、养胃和中、利小便等 。白菜生食、炒食、盐醃、酱渍均可。白菜外层脱落的叶可作饲料
19.根据题意可知,相邻节气间隔约15天。读图分析可知,立秋和立冬相隔6个节气,因此大约经历了90天。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白菜的生长期大约在8月初至11月初,该时段太阳直射点一直南移,气温逐渐降低,但没有没有酷寒,因此说明白菜具有喜温凉、耐寒的生长习性。但无法推测盐碱度。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21.B
22.B
23.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1.同一建筑夏季和冬季正午时分室内光照面积不同,是因为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从而使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夏季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室内光照面积小;冬季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南,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室内光照面积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2.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 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冬季太阳高度角小,飞檐的设计可以使阳光更充分地进入室内,增加室内的光照,B正确,D错误;夏季飞檐屋顶与普通屋顶遮阳面积基本相同,AC错误。
故答案为:B。
23.郑州的纬度比北京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北京大。若屋顶高度不变,与北京相比,在郑州采用 “飞檐” 设计,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或者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都可以保证冬季有足够的采光面积,同时避免夏季过多的阳光进入室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24.B
25.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24.受地球自转影响,太阳东升西落,所以花盘转动方向应是自东向西,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5.“花盘”展开工作时间最长的季节是夏季,白天最长,B正确;春季、 秋季和冬季的白天均比夏季短,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6.【答案】(1)③;②;①
(2)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
(3)
(4)提高粮食产量,改进植物育种技术,探索适应不同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
(5)日地距离约为1个天文单位时,地表温度平均为15℃,更适合液态水存在和生物生存。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太空探索的意义
【解析】【分析】(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最初是 “天圆地方”(③ ,古代直观、朴素的认知);后来麦哲伦环球航行(② ,通过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再到现代地球卫星照片(① ,清晰直观呈现地球形状),所以按时间顺序是③→②→①。
(2)根据所学知识,经过太空探索,中国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可以判断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
(3)根据所学知识,图1中从内到外的第三个轨道上画出一个圆圈,代表地球的位置,如图:
(4)根据所学知识,太空水稻实验有助于研究在微重力环境下植物的生长规律,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育种技术的发展,探索适应性更强的农业生产方式。
(5)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相对适中的太阳距离(约1个天文单位)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适合液态水存在和生物生存;与此相比,金星虽然更靠近太阳,但由于温室效应,表面温度过高;火星则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偏低;因此,地球的宜居温度与其独特的位置和大气成分密切相关。
【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1)根据所学知识,最早是“天圆地方”的观点(③),接下来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发现(②),最终通过现代科技的地球卫星照片确认地球形状(①)。
(2)根据所学知识,经过太空探索,中国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可以判断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
(3)根据所学知识,图1中从内到外的第三个轨道上画出一个圆圈,代表地球的位置,如图:
(4)根据所学知识,太空水稻实验有助于研究在微重力环境下植物的生长规律,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育种技术的发展,探索适应性更强的农业生产方式。
(5)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相对适中的太阳距离(约1个天文单位)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适合液态水存在和生物生存;与此相比,金星虽然更靠近太阳,但由于温室效应,表面温度过高;火星则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偏低;因此,地球的宜居温度与其独特的位置和大气成分密切相关。
27.【答案】(1)极夜;地球的自转
(2)安娜;大卫;彤彤
(3)秋季
(4)A;即将进入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11 月 1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极部分地区处于极夜状态。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北京和纽约经度不同,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间比西边早。北京在东八区,纽约在西五区,存在时间差,所以北京零点开抢时,纽约时间和北京不同,皮特不需要熬夜抢购。
(2)从图 2 可以看出,安娜所在位置在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大卫所在城市在五人中所处纬度位置最高,更靠近北极地区;彤彤所在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地区。
(3)“双十一” 是 11 月 11 日,在北半球,3 - 5 月是春季,6 - 8 月是夏季,9 - 11 月是秋季,12 月 - 次年 2 月是冬季,所以北京此时处于秋季。
(4)结合图示信息,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位于南半球,11 月即将进入夏季。夏季天气炎热,短袖 T 恤、短裤、墨镜、防晒霜等适合炎热天气使用,所以安娜购买的当季急需品是 A 购物清单。
【点评】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根据所学知识,11月11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部分地区有极夜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北京的小林准备熬夜抢购时,纽约的皮特却不需要熬夜抢购,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导致各地存在时差。
(2)结合所学知识,由图2可知,参与此次网购活动中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位于南半球;大卫同学来自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所在的城市纬度最高;彤彤同学来自新加坡,属于热带。
(3)根据所学知识,北京位于北半球,11月11日为北半球的秋季(9-11月为秋季)。
(4)结合图示信息,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位于南半球,即将进入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应该购买短袖T恤、短裤、墨镜、防晒霜等夏季防晒物品,即A购物清单。
28.【答案】(1)太阳;自西向东;逆;A
(2)B;昼长夜短;③
(3)冬至日;昼渐长夜渐短
(4)④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1)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我们常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来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图 2 中 A 点位于 B 点东边,所以先迎来日出的是 A 点。
(2)图 1 中,B 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所以符合材料一中描述的夏至节气的是 B,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宜宾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光照示意图如图 3 中的③光线所示。
(3)图 2 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所以宜宾的节气是冬至日;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4)材料二中,卫星发射当天时间为 2024年2月29日21时03分,地球大致位于图1中④时段,由冬至日向春分日移动。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1)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我们常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来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地球的自转,位置较东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读图可知,最先看到太阳的是位置最东的A点。
(2)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由图可知,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符合材料一中描述的夏至节气的是B,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日影较短;宜宾市夏至日正午光照示意如图3中③光线所示。
(3)当地球位于图2所示光照示意图位置时,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宜宾的节气是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过后,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渐长夜渐短。
(4)材料二中,卫星发射当天时间为 2024年2月29日21时03分,地球大致位于图1中④时段,由冬至日向春分日移动。
29.【答案】长;短;不变;自西向东;北回归线;夏至;BD;立春;大寒;秋分节气是种植小麦的最佳时节;冬至节气,吃饺子习俗,体现了冬季寒冷,人们通过食用热食来保暖的生活习惯。(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更替
【解析】【分析】(1)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来说,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所以圭表正午的影子在一年内最长,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影子就越来越短。
(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始终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图中乙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等;时间差异和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所以答案是 BD。
(3)季节类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任选一个即可。气候类节气有大寒、大暑、雨水、小雪、霜降等,任选一个即可。
(4)“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句谚语明确说明了在秋分这个节气的时候是种植小麦的最佳时节,体现了节气对农事活动的指导作用。
(5)冬至节气,人们有吃饺子的习俗。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此时天气寒冷人们通过食用热食来抵御严寒,饺子作为一种热腾腾的食物,便成为冬至节气的传统美食。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