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湘教版(2024) 八上地理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湘教版(2024) 八上地理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10:05:14

文档简介

湘教版(2024) 八上地理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4八上·荣县月考)读我国沿“北纬30°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出的我国地势特征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部高,四周地 D.北高南低
2.图中,数字①所在地形区的海拔大约是(  )
A.2000m以上 B.3000m以上 C.4000m以上 D.5000m以上
3.从图可知,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和高原 B.盆地和高原 C.平原和丘陵 D.平原和盆地
(2024八上·惠州期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气温是影响荔枝成熟的主要因素。广东荔枝的成熟期一般为6-7月,而四川荔枝的成熟期为7-8月。读图我国荔枝主要产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岭”是一座山脉,这座山脉最有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天山 D.阴山
5.我国荔枝主要产区位于(  )
A.寒温带 B.中温带
C.暖温带 D.热带、亚热带
6.广东荔枝比四川荔枝成熟较早的原因是(  )
A.纬度位置较低 B.降水较多
C.纬度位置较高 D.降水较少
(2025·常州)长江沿线城市上海、武汉、重庆已对德国、法国等53个免签国家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结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村第45页图2.34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唐代的“诗仙”李白有诗云:“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他描述的长江河段和河流特征是(  )
A.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B.中游,由山区流入平原,流速渐缓
C.下游,江宽水阔,水流缓慢
D.入海口,河汊纵横,泥沙堆积成洲
8.长江干流在四川省宜宾以下被称为“黄金水道”,航运价值大。其自然原因是(  )
①支流多,流程长,径流量大②中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
③河水终年不冻,四季可通航④城市和人口集中,对航运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新疆)2024年9月,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秋季增殖放流活动在宜宾举行。定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的具体举措,对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下图为长江流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本次增殖放流的活动地点位于长江的(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0.长江增殖放流活动的意义主要有(  )
①恢复鱼类数量,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②引进新品种,促进渔业发展
③补充了珍稀特有鱼类野外种群资源
④维护长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苏州)“候鸟”是指在春秋两季沿着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来回迁徙的鸟类。下图为中国候鸟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途经雪山峡谷与世界屋脊的候鸟迁徙线路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候鸟迁徙的路线通常会避开海洋,主要是因为海上(  )
A.磁场干扰较大 B.缺少停歇场所
C.氧气含量不足 D.天敌数量众多
(2025八下·潮阳期中)如图示意“徐霞客旅行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徐霞客旅行路线多在我国(  )
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
C.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D.藏族集中分布的地区
14.徐霞客对石灰岩地貌做了详细描述:“四顾皆石峰,无一土山相杂,石峰林立”,此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
(2025·游仙模拟)G7高速公路连接北京和乌鲁木齐,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交通要道,其中有约500公里的路段穿过沙漠无人区。如图为G7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A地区位于我国的(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阶梯分界线上
16.下列诗句描绘的场景与图B地区的地理环境相符合的是(  )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7.G7高速公路沿线区域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自然景观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人类活动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2025八下·古丈月考)有网友在陕西延安黄河壶口瀑布拍到“清流飞瀑”的壮观景象,不少网友感叹“黄河水竟然变清澈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黄河流域建立了众多的水电站。黄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A.主要流经山地,地形崎岖
B.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流量大
C.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D.支流众多
19.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药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B.“腹泻”——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植树种草、修建挡土坝
C.“动脉阻塞”——凌汛阻塞河道——在陡坡上进行耕种
D.“脚肿”——河道泥沙沉积——建立自然保护区
20.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赴黄河进行考察,强调要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发上中游的水能资源
B.积极弘扬黄河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
C.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使得利用最大化
D.大举迁移黄河沿岸居民,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2025八上·长沙期末)2024年8月,国内首款3A大作《黑神话:悟空》上线,它以古典文学《西游记》作为内容创作背景,其中大量画面取自我国各地真实场景,据网友统计,国内取景地多达72处。读图1取景地示意图,请找到取景地数量最多的省区,图2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某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取景地数量最多的省区东隔____山脉与____省相邻。(  )
A.武夷 福建 B.祁连 青海
C.雪峰 湖南 D.太行 河北
22.取景地数量最多省区的当地人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因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这样就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生活习惯是由于当地地形特征为(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D.地形崎岖、峰岭众多
23.取景地数量最多省区的西北部地区因地貌特殊,风沙经常肆虐,外出劳作的人们需要随身携带白羊肚手巾,把它包在头上,除了春秋两季抵御风沙之外,还可夏天防晒,冬天御寒。当地农民携带羊肚手巾与当地的____气候有关,该气候____(  )
A.亚热带季风 夏季高温,冬季低温
B.温带季风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C.热带季风 全年高温
D.温带大陆性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2025·南充)今年以来,南充市多次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研究表明,沙尘天气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下图为我国某时段沙尘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导致南充市出现沙尘天气的盛行风最有可能是(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5.出现沙尘天气时可采取的防护措施是(  )
①及时关闭门窗②减少户外活动
③骑自行车出行④佩戴口罩出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图文材料题
26.(2025·齐齐哈尔) “银发经济”是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新兴产业。“越冬专列”为北方老人冬季到南方生活提供交通服务。读图,中国部分城市常年平均入冬日期图,回答下面问题。
(1)北方老人乘“越冬专列”从哈尔滨出发,抵达湛江后,乘船横渡   海峡到达海南省。
(2)海南省的简称是   ,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   带。
(3)从常年平均入冬日期来看,哈尔滨早于武汉,影响因素是   。北方老人去南方越冬,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冬季气温   。
(4)“越冬专列”自北向南经过黑龙江省、北京市、河北省、江西省等地,所经省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上,该阶梯地形以   和丘陵为主。
27.(2025·绥化) 读我国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   ”字。
(2)从图上看,黄河流经兰州地段,其年平均输沙量是   亿吨。
(3)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   (选填“河口”或“桃花峪”)。
(4)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产生的泥沙最多。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其中在下游加固   。七十多年来,黄河安澜,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8.(2025·新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比赛形式,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图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
(1)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了我国   高原的地表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   地区的典型景观。
(2)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   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位于图中的   区,“春风”是指图中的   风,“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4)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山寺桃花”四月“始盛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9.(2025·苏州)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并消除了水患。自建成以来持续发挥巨大效益,灌溉着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图1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溇塘圩田系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地区,是古老又独特的水利工程。2500年前,太湖地区先民们在太湖湿地上开凿溇塘,其中南北向延伸到太湖的河道,叫做“溇”,东西向的叫做“塘”,“横塘纵溇”之间的岛状田园叫做“圩田”。从空中俯瞰,水网纵横,形似棋盘。溇塘系统通过水闸调节水量,使太湖平原成为“鱼米之乡”。图2为溇塘圩田系统示意图。图3为苏州与成都多年平均降水量季节分配图。
(1)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   (上游/中游),这里的文明起源与水密不可分;太湖平原位于   交汇之地,便利的水运促进了经济发展。
(2)与成都相比,苏州降水量的季节差异较   ,这是因为苏州受   (海洋/陆地)影响更大。
(3)在每年的   (冬季/夏季),岷江水量大增,都江堰的外江会分流大部分洪水,减轻内江的压力;当太湖平原的溇塘遭遇洪涝时,水闸   (开启/关闭),泄洪入太湖,圩田不受水患影响。
(4)太湖平原的圩田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具有经济价值,同时圩田作为湿地,也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试列举两种湿地所具备的生态功能。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C
【知识点】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点评】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我国第一阶梯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 我国沿 “北纬30°地形剖面图”分析可知,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位于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约在4000米以上。故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第三级阶梯上平均海拔比较低,主要地形是丘陵和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等。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4.B
5.D
6.A
【知识点】我国的主要山脉;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岭南”原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所以这座山脉最有可能是广东省北部的南岭。秦岭位于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上,天山、阴山位于西北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荔枝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因此我国荔枝主要产区位于我国亚热带、热带地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青藏高原区的气候不适宜荔枝生长。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相对四川省纬度位置低,光照强,气温高,因此广东荔枝比四川荔枝成熟得早;两地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差别不太大,也不是主要原因。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7.B
8.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
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述的是长江从山地进入平原,地势变缓,河流流速减慢的场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诗句中荆门位于湖北宜昌附近,为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与长江下游和入海口无关。山随平野尽,说明地势逐渐变缓,应由山区流入平原,流速渐缓,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8.长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径流量大,提供充足航运水量,①符合题意;长江中下游地势平坦,因此中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使航行平稳安全,②符合题意;长江位于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0℃,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③符合题意;城市和人口属于社会经济条件,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9.B
10.C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区,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9.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本次增殖放流的活动地点在宜宾,宜宾位于长江源头到长江上中游的分界处宜昌之间,是在长江的上游地区,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0.放流能补充鱼类资源,助力生态修复,①正确;放流的是长江原有珍稀特有鱼类,不是“引进新品种”,且重点是生态修复,非渔业开发,②错误;放流直接增加野外种群数量,③正确;通过保护特有鱼类,维护整体生物多样性,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1.A
12.B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点评】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11.“雪山峡谷与世界屋脊”指的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观察候鸟迁徙路线示意图,甲路线途经青藏高原、雪山峡谷等地,A正确;乙、丙、丁路线均未经过青藏地区,BCD排除。
故答案为:A。
12.候鸟迁徙过程中需要停歇、觅食、补充能量。海洋上缺乏可供候鸟停歇的陆地、岛屿等场所,B正确;磁场干扰对候鸟迁徙影响小;海上氧气含量能满足候鸟需求;海上天敌数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缺少停歇场所,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3.B
14.D
【知识点】我国民族的分布;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点评】我国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3.A、从图中徐霞客旅行路线看,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路线没有涉及,A 错误;
B、这些地区大多位于我国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B 正确;
C、路线跨越了秦岭 — 淮河以南和以北地区,C 错误;
D、藏族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路线没有到达,D 错误。
故答案为:B。
14.“四顾皆石峰,无一土山相杂,石峰林立”描述的是喀斯特地貌 ,云贵高原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 ,石灰岩广布,在流水溶蚀等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峰林景观,D正确;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喀斯特地貌都不发育,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5.A
16.B
17.D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答案】18.C
19.B
20.D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7、8月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18.黄河流经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得以大量蕴藏,C正确;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A错误;黄河主要流经半干旱区、半湿润区,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且支流多不决定水能资源是否丰富,BD错误。
故答案为:C。
19.A、根据黄河各河段的问题可知,上游“脱发”——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建立自然保护区,A错误;
B、“腹泻” 指的是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是因为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而植树种草、修建挡土坝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B正确;
C、“动脉阻塞”——凌汛阻塞河道——加固堤坝、疏通河道,C错误;
D、“脚肿”——河道泥沙沉积——建设水利枢纽,加固堤坝、调水调沙、疏通河道,D错误。
故答案为:B。
20.A、开发上中游水能资源,合理开发水能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水能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A 正确;
B、积极弘扬黄河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利于文化传承,B 正确;
C、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使利用最大化,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C 正确;
D、大举迁移黄河沿岸居民不现实,会对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影响,不能作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21.D
22.C
23.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主要山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
21.由图可知,取景地数量最多的省区是山西省,山西省东隔太行山脉与河北省相邻;武夷山脉为福建与江西的分界;祁连山脉为青海与甘肃的分界;雪峰山位于湖南境内。
故答案为:D。
22.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A错误;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描述的是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B错误;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描述的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C正确;
D、“地形崎岖、峰岭众多”描述的是云贵高原的地形特征,D错误;
故答案为:C。
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所以当地农民携带羊肚手巾与温带季风气候有关。
故答案为:B。
【答案】24.A
25.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防灾减灾
【解析】【点评】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尘沙,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
24.我国沙尘天气的沙尘主要源自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南充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沙尘由西北方向的源地吹来,盛行风最可能是西北风,A正确;东南风主要是从海洋吹向陆地,不会带来沙尘;西南风一般来自印度洋方向,也不是沙尘的主要来源方向;东北风同样不是从主要沙源地方向吹来,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5.及时关闭门窗可阻挡沙尘进入室内,减少室内沙尘污染,①正确;减少户外活动可降低暴露在沙尘环境中的时间,减少呼吸道受侵害风险,②正确;骑自行车出行会增加在沙尘环境中的暴露,且沙尘易进入呼吸道、影响视线,③错误;佩戴口罩出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沙尘,减少沙尘被吸入呼吸道的几率,起到防护作用,④正确。
故答案为:B。
26.【答案】(1)琼州
(2)琼;热
(3)纬度(因素/位置);南北温差大(南北差异大)
(4)三;平原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我国海域分布中,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的海峡是琼州海峡,它是连接北部湾与南海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的内海之一。
(2)省级行政区简称是约定俗成的代码,海南省简称 “琼”,源于历史上琼州府的设置。温度带划分依据是活动积温,我国自北向南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北回归线(约 23.5°N)是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海南省全部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
(3)哈尔滨纬度比武汉高,受纬度因素影响,太阳高度角小,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所以常年平均入冬日期早于武汉。我国冬季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气温高,北方纬度高,气温低,南北温差大,所以北方老人去南方越冬。
(4)“越冬专列”自北向南经过的黑龙江省、北京市、河北省、江西省等地,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我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点评】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7.【答案】(1)几
(2)1.19
(3)河口
(4)黄土(黄土高原)
(5)黄河大堤(黄河堤坝、黄河大坝、大堤、大坝、堤坝…… 合理即可给分)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是中国第二长河,从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2)题目给出了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图中明确标注了兰州地段对应的年平均输沙量数据为 1.19 亿吨。
(3)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内蒙古的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河南的桃花峪。
(4)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现象十分突出,大量泥沙被黄河携带,使得黄河中游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5)黄河下游是著名的“地上河”,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其中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七十多年来,黄河安澜,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点评】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口到河南的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28.【答案】(1)内蒙古;南方
(2)大;纬度位置
(3)非季风;夏季;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远)
(4)地形(海拔)
【知识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的是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观,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广阔,适合畜牧业发展。“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江淮地区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
(2)“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 体现了我国冬季时,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异大的特点。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白昼时间比南方短,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南方相反,气温较高。
(3)读图可知,玉门关位于我国西北非季风区,图中所示非季风区用阴影表示;“春风”指的是夏季风,从图中可以看到夏季风是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玉门关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山脉的阻挡,夏季风难以到达,所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4)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平原地区由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上由于温度较低造成了花开较晚,这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9.【答案】(1)上游;江河
(2)大;海洋
(3)夏季;开启
(4)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1)长江上游是源头至湖北宜昌段,成都平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太湖平原位于长江和钱塘江等江河交汇之地,水运便利促进经济发展。
(2)由苏州与成都多年平均降水量季节分配图可知,与成都相比,苏州降水量的季节差异较大,成都降水集中于夏季,苏州夏秋季降水较多,冬春季比成都降水多,这是因为苏州离海洋近,受海洋影响更大。
(3)我国夏季降水多,岷江位于我国季风区,夏季水量大增,都江堰外江分流洪水。当太湖平原溇塘遇洪涝时,开启水闸可泄洪入太湖,保护圩田。
(4)圩田作为湿地,生态功能众多,比如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水分蒸发调节局部气候;湿地可以吸纳、存储水分,涵养水源;还能净化水质等。
【点评】圩田是太湖平原等地,兼具种植水稻、油菜等经济价值,又能通过湿地功能发挥生态价值,可防洪泄洪的特殊农业生产与生态复合区域。
(1)源头至湖北宜昌为长江的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的中游,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由材料可知,太湖平原位于长江三角洲,该地区河网密布,位于江河交汇之地,便利的水运促进了经济发展。
(2)由苏州与成都多年平均降水量季节分配图可知,与成都相比,苏州降水量的季节差异较大,成都降水集中于夏季,苏州夏秋季降水较多,冬春季比成都降水多,这是因为苏州离海洋近,受海洋影响更大。
(3)岷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水量大增;太湖平原的溇塘系统通过水闸调节水量,当太湖平原的溇塘遭遇洪涝时,水闸开启,泄洪入太湖,圩田不受水患影响。
(4)圩田作为湿地,也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如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
1 / 1湘教版(2024) 八上地理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4八上·荣县月考)读我国沿“北纬30°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出的我国地势特征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部高,四周地 D.北高南低
2.图中,数字①所在地形区的海拔大约是(  )
A.2000m以上 B.3000m以上 C.4000m以上 D.5000m以上
3.从图可知,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和高原 B.盆地和高原 C.平原和丘陵 D.平原和盆地
【答案】1.B
2.C
3.C
【知识点】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点评】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我国第一阶梯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 我国沿 “北纬30°地形剖面图”分析可知,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位于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约在4000米以上。故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第三级阶梯上平均海拔比较低,主要地形是丘陵和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等。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4八上·惠州期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气温是影响荔枝成熟的主要因素。广东荔枝的成熟期一般为6-7月,而四川荔枝的成熟期为7-8月。读图我国荔枝主要产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岭”是一座山脉,这座山脉最有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天山 D.阴山
5.我国荔枝主要产区位于(  )
A.寒温带 B.中温带
C.暖温带 D.热带、亚热带
6.广东荔枝比四川荔枝成熟较早的原因是(  )
A.纬度位置较低 B.降水较多
C.纬度位置较高 D.降水较少
【答案】4.B
5.D
6.A
【知识点】我国的主要山脉;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岭南”原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所以这座山脉最有可能是广东省北部的南岭。秦岭位于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上,天山、阴山位于西北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荔枝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因此我国荔枝主要产区位于我国亚热带、热带地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青藏高原区的气候不适宜荔枝生长。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相对四川省纬度位置低,光照强,气温高,因此广东荔枝比四川荔枝成熟得早;两地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差别不太大,也不是主要原因。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2025·常州)长江沿线城市上海、武汉、重庆已对德国、法国等53个免签国家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结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村第45页图2.34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唐代的“诗仙”李白有诗云:“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他描述的长江河段和河流特征是(  )
A.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B.中游,由山区流入平原,流速渐缓
C.下游,江宽水阔,水流缓慢
D.入海口,河汊纵横,泥沙堆积成洲
8.长江干流在四川省宜宾以下被称为“黄金水道”,航运价值大。其自然原因是(  )
①支流多,流程长,径流量大②中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
③河水终年不冻,四季可通航④城市和人口集中,对航运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7.B
8.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
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述的是长江从山地进入平原,地势变缓,河流流速减慢的场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诗句中荆门位于湖北宜昌附近,为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与长江下游和入海口无关。山随平野尽,说明地势逐渐变缓,应由山区流入平原,流速渐缓,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8.长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径流量大,提供充足航运水量,①符合题意;长江中下游地势平坦,因此中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使航行平稳安全,②符合题意;长江位于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0℃,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③符合题意;城市和人口属于社会经济条件,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5·新疆)2024年9月,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秋季增殖放流活动在宜宾举行。定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的具体举措,对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下图为长江流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本次增殖放流的活动地点位于长江的(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0.长江增殖放流活动的意义主要有(  )
①恢复鱼类数量,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②引进新品种,促进渔业发展
③补充了珍稀特有鱼类野外种群资源
④维护长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9.B
10.C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区,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9.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本次增殖放流的活动地点在宜宾,宜宾位于长江源头到长江上中游的分界处宜昌之间,是在长江的上游地区,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0.放流能补充鱼类资源,助力生态修复,①正确;放流的是长江原有珍稀特有鱼类,不是“引进新品种”,且重点是生态修复,非渔业开发,②错误;放流直接增加野外种群数量,③正确;通过保护特有鱼类,维护整体生物多样性,④正确。
故答案为:C。
(2025·苏州)“候鸟”是指在春秋两季沿着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来回迁徙的鸟类。下图为中国候鸟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途经雪山峡谷与世界屋脊的候鸟迁徙线路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候鸟迁徙的路线通常会避开海洋,主要是因为海上(  )
A.磁场干扰较大 B.缺少停歇场所
C.氧气含量不足 D.天敌数量众多
【答案】11.A
12.B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点评】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11.“雪山峡谷与世界屋脊”指的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观察候鸟迁徙路线示意图,甲路线途经青藏高原、雪山峡谷等地,A正确;乙、丙、丁路线均未经过青藏地区,BCD排除。
故答案为:A。
12.候鸟迁徙过程中需要停歇、觅食、补充能量。海洋上缺乏可供候鸟停歇的陆地、岛屿等场所,B正确;磁场干扰对候鸟迁徙影响小;海上氧气含量能满足候鸟需求;海上天敌数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缺少停歇场所,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5八下·潮阳期中)如图示意“徐霞客旅行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徐霞客旅行路线多在我国(  )
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
C.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D.藏族集中分布的地区
14.徐霞客对石灰岩地貌做了详细描述:“四顾皆石峰,无一土山相杂,石峰林立”,此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
【答案】13.B
14.D
【知识点】我国民族的分布;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点评】我国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3.A、从图中徐霞客旅行路线看,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路线没有涉及,A 错误;
B、这些地区大多位于我国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B 正确;
C、路线跨越了秦岭 — 淮河以南和以北地区,C 错误;
D、藏族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路线没有到达,D 错误。
故答案为:B。
14.“四顾皆石峰,无一土山相杂,石峰林立”描述的是喀斯特地貌 ,云贵高原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 ,石灰岩广布,在流水溶蚀等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峰林景观,D正确;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喀斯特地貌都不发育,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5·游仙模拟)G7高速公路连接北京和乌鲁木齐,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交通要道,其中有约500公里的路段穿过沙漠无人区。如图为G7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A地区位于我国的(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阶梯分界线上
16.下列诗句描绘的场景与图B地区的地理环境相符合的是(  )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7.G7高速公路沿线区域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自然景观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人类活动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答案】15.A
16.B
17.D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2025八下·古丈月考)有网友在陕西延安黄河壶口瀑布拍到“清流飞瀑”的壮观景象,不少网友感叹“黄河水竟然变清澈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黄河流域建立了众多的水电站。黄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A.主要流经山地,地形崎岖
B.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流量大
C.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D.支流众多
19.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药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B.“腹泻”——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植树种草、修建挡土坝
C.“动脉阻塞”——凌汛阻塞河道——在陡坡上进行耕种
D.“脚肿”——河道泥沙沉积——建立自然保护区
20.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赴黄河进行考察,强调要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发上中游的水能资源
B.积极弘扬黄河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
C.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使得利用最大化
D.大举迁移黄河沿岸居民,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答案】18.C
19.B
20.D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7、8月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18.黄河流经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得以大量蕴藏,C正确;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A错误;黄河主要流经半干旱区、半湿润区,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且支流多不决定水能资源是否丰富,BD错误。
故答案为:C。
19.A、根据黄河各河段的问题可知,上游“脱发”——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建立自然保护区,A错误;
B、“腹泻” 指的是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是因为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而植树种草、修建挡土坝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B正确;
C、“动脉阻塞”——凌汛阻塞河道——加固堤坝、疏通河道,C错误;
D、“脚肿”——河道泥沙沉积——建设水利枢纽,加固堤坝、调水调沙、疏通河道,D错误。
故答案为:B。
20.A、开发上中游水能资源,合理开发水能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水能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A 正确;
B、积极弘扬黄河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利于文化传承,B 正确;
C、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使利用最大化,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C 正确;
D、大举迁移黄河沿岸居民不现实,会对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影响,不能作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2025八上·长沙期末)2024年8月,国内首款3A大作《黑神话:悟空》上线,它以古典文学《西游记》作为内容创作背景,其中大量画面取自我国各地真实场景,据网友统计,国内取景地多达72处。读图1取景地示意图,请找到取景地数量最多的省区,图2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某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取景地数量最多的省区东隔____山脉与____省相邻。(  )
A.武夷 福建 B.祁连 青海
C.雪峰 湖南 D.太行 河北
22.取景地数量最多省区的当地人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因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这样就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生活习惯是由于当地地形特征为(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D.地形崎岖、峰岭众多
23.取景地数量最多省区的西北部地区因地貌特殊,风沙经常肆虐,外出劳作的人们需要随身携带白羊肚手巾,把它包在头上,除了春秋两季抵御风沙之外,还可夏天防晒,冬天御寒。当地农民携带羊肚手巾与当地的____气候有关,该气候____(  )
A.亚热带季风 夏季高温,冬季低温
B.温带季风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C.热带季风 全年高温
D.温带大陆性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答案】21.D
22.C
23.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主要山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
21.由图可知,取景地数量最多的省区是山西省,山西省东隔太行山脉与河北省相邻;武夷山脉为福建与江西的分界;祁连山脉为青海与甘肃的分界;雪峰山位于湖南境内。
故答案为:D。
22.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A错误;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描述的是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B错误;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描述的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C正确;
D、“地形崎岖、峰岭众多”描述的是云贵高原的地形特征,D错误;
故答案为:C。
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所以当地农民携带羊肚手巾与温带季风气候有关。
故答案为:B。
(2025·南充)今年以来,南充市多次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研究表明,沙尘天气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下图为我国某时段沙尘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导致南充市出现沙尘天气的盛行风最有可能是(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5.出现沙尘天气时可采取的防护措施是(  )
①及时关闭门窗②减少户外活动
③骑自行车出行④佩戴口罩出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4.A
25.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防灾减灾
【解析】【点评】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尘沙,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
24.我国沙尘天气的沙尘主要源自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南充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沙尘由西北方向的源地吹来,盛行风最可能是西北风,A正确;东南风主要是从海洋吹向陆地,不会带来沙尘;西南风一般来自印度洋方向,也不是沙尘的主要来源方向;东北风同样不是从主要沙源地方向吹来,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5.及时关闭门窗可阻挡沙尘进入室内,减少室内沙尘污染,①正确;减少户外活动可降低暴露在沙尘环境中的时间,减少呼吸道受侵害风险,②正确;骑自行车出行会增加在沙尘环境中的暴露,且沙尘易进入呼吸道、影响视线,③错误;佩戴口罩出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沙尘,减少沙尘被吸入呼吸道的几率,起到防护作用,④正确。
故答案为:B。
二、图文材料题
26.(2025·齐齐哈尔) “银发经济”是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新兴产业。“越冬专列”为北方老人冬季到南方生活提供交通服务。读图,中国部分城市常年平均入冬日期图,回答下面问题。
(1)北方老人乘“越冬专列”从哈尔滨出发,抵达湛江后,乘船横渡   海峡到达海南省。
(2)海南省的简称是   ,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   带。
(3)从常年平均入冬日期来看,哈尔滨早于武汉,影响因素是   。北方老人去南方越冬,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冬季气温   。
(4)“越冬专列”自北向南经过黑龙江省、北京市、河北省、江西省等地,所经省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上,该阶梯地形以   和丘陵为主。
【答案】(1)琼州
(2)琼;热
(3)纬度(因素/位置);南北温差大(南北差异大)
(4)三;平原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我国海域分布中,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的海峡是琼州海峡,它是连接北部湾与南海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的内海之一。
(2)省级行政区简称是约定俗成的代码,海南省简称 “琼”,源于历史上琼州府的设置。温度带划分依据是活动积温,我国自北向南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北回归线(约 23.5°N)是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海南省全部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
(3)哈尔滨纬度比武汉高,受纬度因素影响,太阳高度角小,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所以常年平均入冬日期早于武汉。我国冬季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气温高,北方纬度高,气温低,南北温差大,所以北方老人去南方越冬。
(4)“越冬专列”自北向南经过的黑龙江省、北京市、河北省、江西省等地,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我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点评】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7.(2025·绥化) 读我国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   ”字。
(2)从图上看,黄河流经兰州地段,其年平均输沙量是   亿吨。
(3)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   (选填“河口”或“桃花峪”)。
(4)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产生的泥沙最多。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其中在下游加固   。七十多年来,黄河安澜,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答案】(1)几
(2)1.19
(3)河口
(4)黄土(黄土高原)
(5)黄河大堤(黄河堤坝、黄河大坝、大堤、大坝、堤坝…… 合理即可给分)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是中国第二长河,从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2)题目给出了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图中明确标注了兰州地段对应的年平均输沙量数据为 1.19 亿吨。
(3)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内蒙古的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河南的桃花峪。
(4)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现象十分突出,大量泥沙被黄河携带,使得黄河中游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5)黄河下游是著名的“地上河”,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其中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七十多年来,黄河安澜,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点评】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口到河南的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28.(2025·新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比赛形式,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图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
(1)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了我国   高原的地表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   地区的典型景观。
(2)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   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位于图中的   区,“春风”是指图中的   风,“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4)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山寺桃花”四月“始盛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答案】(1)内蒙古;南方
(2)大;纬度位置
(3)非季风;夏季;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远)
(4)地形(海拔)
【知识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的是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观,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广阔,适合畜牧业发展。“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江淮地区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
(2)“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 体现了我国冬季时,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异大的特点。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白昼时间比南方短,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南方相反,气温较高。
(3)读图可知,玉门关位于我国西北非季风区,图中所示非季风区用阴影表示;“春风”指的是夏季风,从图中可以看到夏季风是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玉门关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山脉的阻挡,夏季风难以到达,所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4)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平原地区由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上由于温度较低造成了花开较晚,这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9.(2025·苏州)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并消除了水患。自建成以来持续发挥巨大效益,灌溉着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图1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溇塘圩田系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地区,是古老又独特的水利工程。2500年前,太湖地区先民们在太湖湿地上开凿溇塘,其中南北向延伸到太湖的河道,叫做“溇”,东西向的叫做“塘”,“横塘纵溇”之间的岛状田园叫做“圩田”。从空中俯瞰,水网纵横,形似棋盘。溇塘系统通过水闸调节水量,使太湖平原成为“鱼米之乡”。图2为溇塘圩田系统示意图。图3为苏州与成都多年平均降水量季节分配图。
(1)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   (上游/中游),这里的文明起源与水密不可分;太湖平原位于   交汇之地,便利的水运促进了经济发展。
(2)与成都相比,苏州降水量的季节差异较   ,这是因为苏州受   (海洋/陆地)影响更大。
(3)在每年的   (冬季/夏季),岷江水量大增,都江堰的外江会分流大部分洪水,减轻内江的压力;当太湖平原的溇塘遭遇洪涝时,水闸   (开启/关闭),泄洪入太湖,圩田不受水患影响。
(4)太湖平原的圩田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具有经济价值,同时圩田作为湿地,也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试列举两种湿地所具备的生态功能。   。
【答案】(1)上游;江河
(2)大;海洋
(3)夏季;开启
(4)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1)长江上游是源头至湖北宜昌段,成都平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太湖平原位于长江和钱塘江等江河交汇之地,水运便利促进经济发展。
(2)由苏州与成都多年平均降水量季节分配图可知,与成都相比,苏州降水量的季节差异较大,成都降水集中于夏季,苏州夏秋季降水较多,冬春季比成都降水多,这是因为苏州离海洋近,受海洋影响更大。
(3)我国夏季降水多,岷江位于我国季风区,夏季水量大增,都江堰外江分流洪水。当太湖平原溇塘遇洪涝时,开启水闸可泄洪入太湖,保护圩田。
(4)圩田作为湿地,生态功能众多,比如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水分蒸发调节局部气候;湿地可以吸纳、存储水分,涵养水源;还能净化水质等。
【点评】圩田是太湖平原等地,兼具种植水稻、油菜等经济价值,又能通过湿地功能发挥生态价值,可防洪泄洪的特殊农业生产与生态复合区域。
(1)源头至湖北宜昌为长江的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的中游,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由材料可知,太湖平原位于长江三角洲,该地区河网密布,位于江河交汇之地,便利的水运促进了经济发展。
(2)由苏州与成都多年平均降水量季节分配图可知,与成都相比,苏州降水量的季节差异较大,成都降水集中于夏季,苏州夏秋季降水较多,冬春季比成都降水多,这是因为苏州离海洋近,受海洋影响更大。
(3)岷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水量大增;太湖平原的溇塘系统通过水闸调节水量,当太湖平原的溇塘遭遇洪涝时,水闸开启,泄洪入太湖,圩田不受水患影响。
(4)圩田作为湿地,也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如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