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
目 录
CONTENTS
01
酸、碱、盐的性质
02
物质的转化
学习目标
1.熟知酸、碱、盐的性质,会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其反应类型。
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熟悉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本页可根据需要自行删除)
①由于ppt含较多高质量素材和视频,故资源比较大。
②所用视频均内嵌在ppt中,不需要另外下载。本节共有2个视频,根据需要选择即时播放。
视频清单
①酸碱盐的性质
②四大反应类型
致老师和同学们
美丽的溶洞——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化
自然界中的溶洞景观,千奇百怪,引人入胜,在惊叹自然界美丽之余,你是否想过,如此坚硬的石头怎么会溶成一个大洞呢?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与溶有CO2的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而被溶解:
CaCO3+CO2+H2O=Ca(HCO3)2
生成的Ca(HCO3)2在受热时又分解,
Ca(HCO3)2 = CaCO3↓+CO2↑+H2O
又沉降出CaCO3,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溶洞景观
新课导入
化学的神奇魅力——化学实验中物质的转化
新课导入
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某类物质的性质,以及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利用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制备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新物质。
新课导入
1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以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镁为例,联系初中所学知识回答酸、碱、盐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完成教材P10页“思考与讨论”。
01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一、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结合教材P10页“思考与讨论”,以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镁为例,联系初中所学知识回答酸、碱、盐有哪些通性。完成下表内容。
酸的通性 生成物 实例
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与碱反应
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盐和水
盐和氢气
盐和水
盐和酸
NaOH + HCl = NaCl + H2O
Fe + 2HCl = FeCl2+ H2↑
CaO + 2HCl = CaCl2+ H2O
Na2S+ 2HCl = 2NaCl +H2S
1.酸的通性:
01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一、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
2.碱的通性:
碱的通性 生成物 实例
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与酸反应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盐和水
盐和水
盐和碱
NaOH + HCl = NaCl + H2O
2NaOH + CO2= Na2CO3+ H2O
2NaOH + MgCl2= Mg(OH)2↓ + 2NaCl
01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
(1)酸的通性
01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小结
(2)碱的通性
3.盐的通性:
盐的通性 生成物 实例
某些盐与酸反应
某些盐与碱反应
某些盐与某些盐反应
盐和碱
盐和酸
盐和盐
Na2CO3+ 2HCl = 2NaCl + CO2↑ + H2O
MgCl2+ 2NaOH = Mg(OH)2↓ + 2NaCl
Na2CO3+ CaCl2= 2NaCl + CaCO3↓
01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酸碱盐的性质视频
01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为什么不同的酸或碱或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宏观辨识
组成相似
微观探析
H+
HCl
H2SO4
HNO3
NaOH
KOH
Ba(OH)2
Na2CO3
K2CO3
(NH4)2CO3
OH-
CO32—
结构
决定
性质(四大反应类型)
01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思考?
四大反应类型视频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01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
物质的转化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请同学们完成P11思考与讨论。
二、物质的转化
02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转化关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
之间的转化。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金属单质 碱性氧化物 碱 盐
① 2Ca+O2 = 2CaO
② CaO+H2O = Ca(OH)2
③ Ca(OH)2+SO3 =CaSO4↓+H2O
④C+O2 = CO2
⑤CO2+H2O = H2CO3
⑥Ca(OH)2+H2CO3 = CaCO3↓+2H2O
Ca CaO Ca(OH)2 CaSO4
C CO2 H2CO3 CaCO3
02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转化关系
小结
1.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二、物质的转化
02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转化关系
2.物质转化应注意的问题
二、物质的转化
02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转化关系
(1)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即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2)物质间发生转化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光照、加热(或高温)、催化剂、高压、点燃等。
(3)学习物质的通性不仅要注意一般情况,也要注意特殊情况。如金属+酸→盐+氢气,但铜与盐酸就不反应,与其他酸反应不产生氢气。
(4)工业上生产某种物质还要考虑原料、成本及设备等因素。
——化学科研工作者
化学与职业
化学科研工作者是指从事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主要工作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关系;研究物质转化的规律和控制手段;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实现物质的人工转化以及如何对生活、生产和生命中的化学过程实现按需调控等等。
例如,具有特定功能(如催化作用)的新分子的合成、
安全高效和节能环保物质转化工艺的研发等。这些
工作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关系密切,而且是
材料、生命、环境、能源和信息等现代科学技术发
展的重要基础。
02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转化关系
知识点一 酸、碱、盐的性质
[典例1] (23-24高一上·陕西商洛·月考)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
B.
C.
D.
03 对 点 训 练
知识点一 酸、碱、盐的性质
[典例1]
【答案】B
【详解】A.氯化铜和硫酸铜均为盐,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B符合题意;
C.盐酸与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能反应,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但氯化铜不与氧化铜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盐酸不能转化为硝酸钡,盐酸不与硫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硝酸钡不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03 对 点 训 练
知识点二 物质的转化
[典例2]现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分别是Fe、HCl(稀)、NaOH(溶液)、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及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图:
则物质B为
A.Fe B.HCl(稀)
C.NaOH(溶液) D.AgNO3(溶液)
03 对 点 训 练
知识点二 物质的转化
[典例2]
【答案】B
【详解】物质B与A发生中和反应,则B为酸或碱,又由于B与C可发生置换反应,可判断B为HCl(稀)。
故选B。
03 对 点 训 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u可与AgNO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
(2)由H2SO4可以与BaCl2反应,可类推HCl也可以与BaCl2反应。( )
(3)利用稀硫酸或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都可制取CO2。( )
(4)Na2CO3溶液遇酚酞变红,所以Na2CO3是碱。( )
(5)只有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才能生成盐。( )
(6)可用Fe2O3与H2O反应制取Fe(OH)3。( )
答案 (1)√ (2)× (3)× (4)× (5)× (6)×
04 课堂效果达标
2.(24-25高一上·河北·月考)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钙营养强化剂,可以添加到各种食品中。两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如下:
这两种实验方案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04 课堂效果达标
2.
【答案】A
【详解】反应①②③④⑤依次为、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CaCO3+2HCl=CaCl2+H2O+CO2↑、CaCl2+Na2CO3=CaCO3↓+2NaCl,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反应②是化合反应,反应③④⑤是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置换反应,A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A。
04 课堂效果达标
3.(24-25高一上·江苏南京·期中)下列不属于碱的通性的是
A.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B.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D.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
04 课堂效果达标
3.
【答案】C
【详解】A.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的通性,A正确;
B.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的通性,B正确;
C.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不属于碱的通性,C错误;
D.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属于碱的通性,D正确;
故选C。
04 课堂效果达标
4.(24-25高一上·北京·期中)如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是
04 课堂效果达标
4.
【答案】C
【详解】A.氧气不能与硫酸反应,A错误;
B.盐酸与硫酸铜不能发生反应,B错误;
C.KOH与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钾,氢氧化钡与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钡可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硫酸铜可与K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C正确;
D.盐酸与氯化钙不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04 课堂效果达标
5.(24-25高一上·浙江杭州·期中)X、Y、Z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依次为
04 课堂效果达标
5.
【答案】C
【详解】A.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且氢氧化铜不能一步转化为铜,故A错误;
B.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直接反应生成碳单质,故B错误;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要求,故C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能生成氢气,且水不能一步转化为过氧化氢,故D错误;
答案选C。
04 课堂效果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