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1课时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工业制取氧气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 第1课时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工业制取氧气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1 21:25:16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工业制取氧气
实验剖析
实验 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1.制取方法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发生装置 的选择依据 固体反应且需加热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2.验满方法
排水法: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已满。
3.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步骤(简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将试剂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试管。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点: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5)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低温蒸发的方法,此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对点训练】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择装置 (填字母)。
(3)若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问题拓展〉
(4)若用右图中的装置收集氧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气体,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
(5)甲烷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请你根据甲烷的收集方法,推测甲烷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a.无色、无臭 B.密度比空气的小
c.可燃性 D.难溶于水
知识点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漏斗 B.酒精灯
C.大试管 D.集气瓶
2.如图是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试管口的棉花能防止固体堵塞导管
B.试管口朝下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
C.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D.反应完毕后应将导管及时从水中撤出
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在添加试剂 (填“前”或“后”)。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中除氧气外,还含有 ;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
4.某小组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组装氧气的收集装置,可选用 (填序号)。
(3)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是未使用 (填实验用品名称)。若该同学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写出1点即可)。
知识点2 氧气的工业制法 
5.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
(2)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空气液态空气
(1)工业制氧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工业制取氧气利用的原理是氧气和氮气的 不同,先分离出的气体是 。
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A为发生装置,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其目的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图1中的 (填字母)装置,当 时,开始收集氧气;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图2中甲为供氧器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制氧剂可能是高锰酸钾
B.反应仓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C.加湿过滤仓中水的作用之一是加快生成氧气的速率
D.图乙用作加湿过滤仓时,b管与病人相连
8.(科学态度与责任)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Ⅰ.从地球带上去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等原料制氧,写出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工业上选择空气的主要原因是 。
(2)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1所示实验模拟。
图1
①浸入液氮3 min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 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
②上述实验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由实验现象可知,两种气体中沸点比较高的气体是 。
图2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
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氮气 (填“>”或“<”)氧气。
Ⅱ.在天宫制出来
(4)早期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Na2O2)、超氧化钾(KO2)等物质制氧,其原理表示如下:二氧化碳氧气,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5)空间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解决“气体从哪里来”的问题必然伴生着“气体往哪里去”的问题。为此,科学家设计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b.目前已实现了电解水制氧,同时产生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第1课时 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工业制取氧气
实验剖析
实验 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1.制取方法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发生装置 的选择依据 固体反应且需加热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2.验满方法
排水法: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已满。
3.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步骤(简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将试剂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试管。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点: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5)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低温蒸发的方法,此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对点训练】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实验室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择装置 E (填字母)。
(3)若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问题拓展〉
(4)若用右图中的装置收集氧气,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气体,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b端,若木条复燃,证明收集满 。
(5)甲烷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请你根据甲烷的收集方法,推测甲烷具有的性质是 bd (填字母)。
a.无色、无臭 B.密度比空气的小
c.可燃性 D.难溶于水
知识点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 )
A.漏斗 B.酒精灯
C.大试管 D.集气瓶
2.如图是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C )
A.试管口的棉花能防止固体堵塞导管
B.试管口朝下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
C.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D.反应完毕后应将导管及时从水中撤出
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锥形瓶 。
(2)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在添加试剂 前 (填“前”或“后”)。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序号)。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
(4)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中除氧气外,还含有 水蒸气 ;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
4.某小组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烧杯 。
(2)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组装氧气的收集装置,可选用 ②④⑤或③⑤ (填序号)。
(3)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是未使用 棉花 (填实验用品名称)。若该同学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或没有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等) (写出1点即可)。
知识点2 氧气的工业制法 
5.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低 (填“高”或“低”)。
(2)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空气液态空气
(1)工业制氧气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工业制取氧气利用的原理是氧气和氮气的 沸点 不同,先分离出的气体是 氮气 。
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仪器①的名称是 试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A为发生装置,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其目的是 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3)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图1中的 D (填字母)装置,当 导管口处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 时,开始收集氧气;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
(4)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图2中甲为供氧器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制氧剂可能是高锰酸钾
B.反应仓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C.加湿过滤仓中水的作用之一是加快生成氧气的速率
D.图乙用作加湿过滤仓时,b管与病人相连
(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A为发生装置,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此方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此方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故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图1中的D装置,选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处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即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4)A.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根据图甲可知,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所以制氧剂不可能是高锰酸钾,不符合题意;B.反应仓产生氧气,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符合题意;C.水不能加快生成氧气的速率,但可根据加湿过滤仓水中气泡的快慢,观察氧气的输出速率,不符合题意;D.氧气不易溶于水,为方便将氧气排出,氧气应从b导管进入,a导管流出,所以与病人相连的是a管,不符合题意。
8.(科学态度与责任)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Ⅰ.从地球带上去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等原料制氧,写出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工业上选择空气的主要原因是 成本低 。
(2)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1所示实验模拟。
图1
①浸入液氮3 min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 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液氮沸点低 。
②上述实验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由实验现象可知,两种气体中沸点比较高的气体是 氧气 。
图2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
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氮气 > (填“>”或“<”)氧气。
Ⅱ.在天宫制出来
(4)早期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Na2O2)、超氧化钾(KO2)等物质制氧,其原理表示如下:二氧化碳氧气,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呼吸作用 。
(5)空间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解决“气体从哪里来”的问题必然伴生着“气体往哪里去”的问题。为此,科学家设计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c (填字母)。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b.目前已实现了电解水制氧,同时产生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与氧气;空气随处可见,成本低,所以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2)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刚开始气化的气体为氮气,氮气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3)氧气能透过分子筛,但氮气不能,说明氮气的分子比氧气大。(4)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则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呼吸作用。(5)“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可减少氧气的携带量,减轻火箭和飞船的载重;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的氢气需要进行转化;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则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