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第2课时一氧化碳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 第2课时一氧化碳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1 22:35:38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比空气 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一氧化碳能够燃烧,火焰呈 ,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 。
③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 结合,使得血液失去 的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一氧化碳使人中毒与二氧化碳使人窒息的机理不同,前者是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吸入人体造成中毒,后者是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使人缺氧而窒息。
知识点2 一氧化碳的用途 
(1)由于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 。
(2)由于具有还原性,可用于 工业。
  利用一氧化碳进行实验时,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其污染大气,处理方法一般为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重难突破
重难点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综合 
【典例】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
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都具有还原性
C.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用作气体肥料
D.危害:过多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鉴别
①用燃着的木条,能被点燃的是一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能变浑浊的是一氧化碳。
③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不能变色的是一氧化碳。④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使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的是一氧化碳,不能变色的是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互为杂质时的除杂
①一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碳杂质时,可以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除去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混有一氧化碳杂质时,可以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除去一氧化碳。
【对点训练】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两种重要的碳的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由碳、氧元素组成,能相互转化
B.都是有毒有害气体
C.都具有可燃性,都可作为燃料
D.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2.如图所示,A、B、C、D、E为初中五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其中C为气体单质,A、B组成元素相同,B为有毒气体,D、E组成元素相同,通常情况下为液体。
(1)写出A→B、D→E的化学方程式:
A→B ;
D→E 。
(2)写出固体A的一种用途: 。
知识点1 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1.烟草的烟气中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 )
A.N2 B.O2 C.CO2 D.CO
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难溶于水
B.可用来炼铁
C.可作燃料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在如图装置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以是( )
A.H2 B.CO
C.CO2 D.O2
4.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C2O3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还原氧化铜
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
5.如图所示的微型装置可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处V形管内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B处V形管内的现象: 。
(3)将尾气点燃防止污染空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知识点2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综合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
B.CO和CO2都是无色无臭的气体,且它们的密度都比空气大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CO2可用于灭火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7.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点燃
D.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
8.下列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鉴别CO2和CO B.鉴别CO2和CO
   
C.除去CO2 D.除去CO
9.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碳家族成员(如图),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
(3)写出一个CO转化为X的化学方程式: 。
10.碳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C―→CO―→CO2―→X(“―→”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上述由C转化为CO2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B.CO只能通过与O2反应转化为CO2
C.CO2通过与C反应转化为CO,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
D.X可能是碳酸
11.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为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将产物持续通入下列装置(假设每一步都反应进行完全),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①、②装置可以互换
B.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要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反应结束后,③中的固体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
D.该实验中③和④装置是为验证分解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1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再加热,其原因是 。
(2)实验中A处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中B处产生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正方法: 。
13.(科学探究与实践)某兴趣小组为证明CO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询资料】
Ⅰ.用甲酸与浓硫酸微热可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H2O。
Ⅱ.HCOOH:熔点8.6 ℃,沸点100.8 ℃。
【实验装置】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
(2)该兴趣小组方框A中需选择 (填“A1”“A2”或“A3”)装置生成CO气体,然后与B装置对接完成实验。
(3)写出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从C装置中出现 的现象同样可以证明CO具有还原性。
(5)该小组经过交流讨论,得出该装置存在一定缺陷,具体是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无臭  比空气  小   难  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一氧化碳能够燃烧,火焰呈 蓝色 ,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O22CO2 。
②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为 黑色粉末变红 ,化学方程式为 CuO+COCu+CO2 。
③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 血红蛋白 结合,使得血液失去 结合氧气 的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一氧化碳使人中毒与二氧化碳使人窒息的机理不同,前者是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吸入人体造成中毒,后者是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使人缺氧而窒息。
知识点2 一氧化碳的用途 
(1)由于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 燃料 。
(2)由于具有还原性,可用于 冶金 工业。
  利用一氧化碳进行实验时,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其污染大气,处理方法一般为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重难突破
重难点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综合 
【典例】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
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都具有还原性
C.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用作气体肥料
D.危害:过多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解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分子构成不同;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O具有可燃性,不能用来灭火,固体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用作气体肥料;过多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D
(1)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鉴别
①用燃着的木条,能被点燃的是一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能变浑浊的是一氧化碳。
③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不能变色的是一氧化碳。④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使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的是一氧化碳,不能变色的是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互为杂质时的除杂
①一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碳杂质时,可以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除去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混有一氧化碳杂质时,可以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除去一氧化碳。
【对点训练】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两种重要的碳的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都由碳、氧元素组成,能相互转化
B.都是有毒有害气体
C.都具有可燃性,都可作为燃料
D.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2.如图所示,A、B、C、D、E为初中五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其中C为气体单质,A、B组成元素相同,B为有毒气体,D、E组成元素相同,通常情况下为液体。
(1)写出A→B、D→E的化学方程式:
A→B C+CO22CO ;
D→E 2H2O22H2O+O2↑ 。
(2)写出固体A的一种用途: 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
A、B组成元素相同,B为有毒气体,则A为二氧化碳,B为一氧化碳,C为气体单质,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则C为氧气,D、E组成元素相同,通常情况下为液体,D分解生成氧气和E,E反应可以生成氧气,则D为过氧化氢,E为水,带入验证,推断合理。
知识点1 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1.烟草的烟气中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 D )
A.N2 B.O2 C.CO2 D.CO
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难溶于水
B.可用来炼铁
C.可作燃料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在如图装置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以是( B )
A.H2 B.CO
C.CO2 D.O2
4.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C2O3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还原氧化铜
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
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由于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判断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错误;由于CO具有可燃性,可判断C2O3具有可燃性,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故B正确;由于CO具有还原性,可判断C2O3具有还原性,但须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故C错误;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故D错误。
5.如图所示的微型装置可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处V形管内的化学方程式: CO+CuOCu+CO2 。
(2)写出B处V形管内的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3)将尾气点燃防止污染空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O22CO2 。
知识点2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综合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D )
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
B.CO和CO2都是无色无臭的气体,且它们的密度都比空气大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CO2可用于灭火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7.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 )
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点燃
D.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
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最后就只剩下二氧化碳气体。
8.下列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D )
     
A.鉴别CO2和CO B.鉴别CO2和CO
   
C.除去CO2 D.除去CO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A实验设计正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B实验设计正确;二氧化碳能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实验设计正确;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D实验设计错误。
9.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碳家族成员(如图),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 CO2 。
(2)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或二氧化碳可以用作化工原料等) 。
(3)写出一个CO转化为X的化学方程式: 2CO+O22CO2(合理即可) 。
10.碳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C―→CO―→CO2―→X(“―→”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在上述由C转化为CO2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B.CO只能通过与O2反应转化为CO2
C.CO2通过与C反应转化为CO,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
D.X可能是碳酸
C、CO、CO2中碳元素化合价分别为0、+2、+4价,在上述由C转化为CO2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可生成二氧化碳,CO在加热时还原氧化铜也可以生成CO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X可能是碳酸。
11.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为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将产物持续通入下列装置(假设每一步都反应进行完全),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B )
A.该实验中①、②装置可以互换
B.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要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反应结束后,③中的固体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
D.该实验中③和④装置是为验证分解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检验气体中水的存在应放在通溶液之前,①、②装置不能互换,否则对水的检验造成干扰;一氧化碳有毒,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结束后,若氧化铜完全反应,则③中的固体物质是铜,属于纯净物;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实验中③和④装置是为验证分解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1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再加热,其原因是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
(2)实验中A处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COCu+CO2 。
(3)实验中B处产生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正方法: 装置的尾部添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理即可) 。
13.(科学探究与实践)某兴趣小组为证明CO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询资料】
Ⅰ.用甲酸与浓硫酸微热可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H2O。
Ⅱ.HCOOH:熔点8.6 ℃,沸点100.8 ℃。
【实验装置】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仪器b的名称是 锥形瓶 。
(2)该兴趣小组方框A中需选择 A2 (填“A1”“A2”或“A3”)装置生成CO气体,然后与B装置对接完成实验。
(3)写出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CuOCu+CO2 。
(4)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从C装置中出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现象同样可以证明CO具有还原性。
(5)该小组经过交流讨论,得出该装置存在一定缺陷,具体是 C装置后面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
(1)仪器a为分液漏斗,仪器b为锥形瓶。(2)用甲酸与浓硫酸微热可生成CO,反应物有液体,并且反应条件是加热,选A2装置。(3)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4)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中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该装置存在的缺陷为C装置后面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