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可燃物在 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 而引起爆炸。
(2)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知识点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
①燃烧放热:可燃物的燃烧,如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非燃烧放热:如氧化钙与水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
(2)吸热反应:有些反应吸收热量,如 的反应等。
重难突破
重难点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典例】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有“严禁烟火”等字样或消防安全标志。
(2)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3)燃烧引起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但爆炸不一定都是燃烧引起的,也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
【对点训练】
安全无小事,下列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B.预防森林火灾,设立防火隔离带
C.生产、运输易燃易爆物最好避开人口密集区域
D.室内着火,打开窗大声呼救
知识点1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2.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甲烷
C.汽油 D.面粉
3.每年的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高层楼房着火时,乘坐电梯逃离
C.面粉加工厂内,无需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
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5.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着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
C.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D.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6.电石的化学名称是碳化钙(CaC2),不可燃,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中的一种基本原料,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后能激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炔(C2H2)和氢氧化钙,释放出大量的热。请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碳化钙遇水后的化学方程式: 。
(2)某厂房用水灭火时,不小心将水浇在了电石上,从而引起爆炸。请你分析电石起火引发爆炸的原因: 。
知识点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乙醇是氧化物,完全燃烧生成CO2、H2O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8.人类使用的大部分能量主要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生石灰和水反应 B.镁条和稀盐酸反应
C.木炭燃烧 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9.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和 能。
(3)电解水时需要通电,则此过程是 能转化为 能。
10.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急剧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接触一定会发生爆炸
D.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
11.下列与生活相关的事件中处理正确的是( )
A.室内着火应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立刻浇水
C.火灾逃生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
D.发现煤气泄漏,应打开排风扇通风
12.化学小组同学测定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获得以下实验数据。
H2的体积 分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空气的体 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
点火现象 安静燃烧 安静燃烧 弱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弱爆炸 不燃烧
(1)阅读上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写出其中的一条: 。
(2)由此推知所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必须 。
(3)现提供氢气的发生装置,集气瓶(有容积十等分的刻线),水槽,如何才能收集到一瓶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1∶1的混合气体?请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
13.(科学态度与责任)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承诺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氢能,如图是利用太阳能制氢的示意图。
(1)如图实现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电解水的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 (填“化学能”或“热能”)。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 的过度使用;氢能的优点是 (写一条)。
(3)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可燃物在 有限的空间 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 迅速膨胀 而引起爆炸。
(2)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知识点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
①燃烧放热:可燃物的燃烧,如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
②非燃烧放热:如氧化钙与水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
(2)吸热反应:有些反应吸收热量,如 碳与二氧化碳 的反应等。
重难突破
重难点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典例】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解析:面粉的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烟花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不能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容易引燃天然气而发生爆炸;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当发生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达到易燃物的着火点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答案:A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有“严禁烟火”等字样或消防安全标志。
(2)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3)燃烧引起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但爆炸不一定都是燃烧引起的,也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
【对点训练】
安全无小事,下列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D )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B.预防森林火灾,设立防火隔离带
C.生产、运输易燃易爆物最好避开人口密集区域
D.室内着火,打开窗大声呼救
知识点1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C )
2.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 )
A.氮气 B.甲烷
C.汽油 D.面粉
3.每年的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高层楼房着火时,乘坐电梯逃离
C.面粉加工厂内,无需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
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5.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着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
C.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D.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6.电石的化学名称是碳化钙(CaC2),不可燃,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中的一种基本原料,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后能激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炔(C2H2)和氢氧化钙,释放出大量的热。请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碳化钙遇水后的化学方程式: CaC2+2H2O===C2H2↑+Ca(OH)2 。
(2)某厂房用水灭火时,不小心将水浇在了电石上,从而引起爆炸。请你分析电石起火引发爆炸的原因: 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且该反应放热,达到了可燃性气体的着火点,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引起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爆炸 。
知识点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乙醇是氧化物,完全燃烧生成CO2、H2O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8.人类使用的大部分能量主要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D )
A.生石灰和水反应 B.镁条和稀盐酸反应
C.木炭燃烧 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9.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光 能和 热 能。
(3)电解水时需要通电,则此过程是 电 能转化为 化学 能。
10.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急剧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接触一定会发生爆炸
D.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
11.下列与生活相关的事件中处理正确的是( C )
A.室内着火应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立刻浇水
C.火灾逃生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
D.发现煤气泄漏,应打开排风扇通风
12.化学小组同学测定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获得以下实验数据。
H2的体积 分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空气的体 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
点火现象 安静燃烧 安静燃烧 弱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弱爆炸 不燃烧
(1)阅读上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写出其中的一条: 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约为10%~70% 。
(2)由此推知所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必须 验纯 。
(3)现提供氢气的发生装置,集气瓶(有容积十等分的刻线),水槽,如何才能收集到一瓶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1∶1的混合气体?请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
先装入半瓶水,那么集气瓶中就有1/2的空气了;再用排水法,通入氢气,将剩余的水排出,这样就收集到了一瓶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1∶1的混合气体。
13.(科学态度与责任)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承诺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氢能,如图是利用太阳能制氢的示意图。
(1)如图实现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电解水的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 化学能 (填“化学能”或“热能”)。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 天然气 的过度使用;氢能的优点是 无污染(合理即可) (写一条)。
(3)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H2+CO2CH3OH+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