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犟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陶、适、谈、婚、庆、典、途、括、史、倍、持、暂”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几”,能结合语境理解“犟、庆典”等词语。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内容,根据实际内容修正想法,填写“预测—验证”记录表。
3.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体会陶陶的坚定与智慧,理解“犟”的积极意义。
4.能根据文章标题和书名预测课外故事内容,激发持续阅读兴趣,完成“我的犟龟日记”。
教学重点:
1.掌握预测策略,能根据标题、情节线索进行合理预测并修正。
2.通过对话朗读和情境体验,理解陶陶“坚持目标+灵活调整”的智慧。
教学难点:
1.区分“固执”与“坚持”的差异,辩证看待“犟”的行为。
2.将预测策略迁移到课外阅读,形成主动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资源:《龟兔赛跑》动画片段、《犟龟》绘本插图。
2.教具学具:动物头饰(乌龟、蜘蛛、蜗牛、壁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激趣,课题猜想
1.动画导入:播放《龟兔赛跑》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故事里乌龟的特点,提问:“在《龟兔赛跑》中,乌龟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回答,如坚持不懈、有毅力等。
2.课题解析:板书课题“犟龟”,拆字理解“犟=强+牛”,猜想:“看到‘犟龟’这个题目,你们猜猜这只乌龟会有怎样的表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任务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用“△”标出陶陶遇到的动物,用波浪线画出陶陶说的话,用横线画出课文中重复出现的语句。
2.字词学习:
陶陶 舒适 谈话 婚礼 庆典 路途
包括 有史以来 一倍 坚持 暂时
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组词,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字理识字:“陶”是左右结构,左部“阝”像山坡,右部“匋”表音,本义是“用黏土烧制的器物”,此处作名字。
婚:看小视频。组词。
典:看小视频。组词。
途:看小视频。组词。
括:“括”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扌”,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右边是“舌”,可想象为被手束缚住的舌头,形象地表达了“括”字“扎、束”的含义。组词。
史:
“史”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上部的“中”字像捕捉禽兽的长柄网,下部是一只右手。
金文与甲骨文的形体大致相同。小篆的形体承接金文而来,隶变后楷书写作“史”。
“史”的本义是指管理狩猎或记录猎获物的人。引申指在王身边担任记事的人,如“左史”“太史”等。从史官又引申为记载历史的书称为“史”。
“史”又作为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组词。
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组词。
持:
持,握也。看小视频。待—持,组词。
暂:
拆分法:“暂”字是形声字,从日,斩声。“日”代表太阳,与时间有关,表示“暂”字的意义与时间相关;“斩”是声旁,提示读音。
联想法:可以把“暂”字想象成太阳被刀斩断成几段,就像把一天的时间截成许多小片段,所以“暂”的本义是时间很短。
适、谈、庆:同桌交流识记。组词。
多音字辨析:“几”在“几个”中读jǐ,在“几乎”中读jī,通过造句区分:“桌上有几个苹果,几乎要掉下来了。”
3.整体感知:
(1)师:把生字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课文,梳理“陶陶遇到的动物”和“陶陶的语言”,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关注人物的言行,让学生提炼情节,师生合作在黑板上完成部分思维导图:
对照思维导图整理出的情节脉络,试着用“首先……然后……最后……”复述故事大意,重点突出陶陶的目标和行动。
预设:犟龟陶陶想去参加狮王婚礼,首先,她遇见蜘蛛,面对蜘蛛嘲笑,坚定表示“我会准时赶到,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然后,遇到蜗牛,得知走反方向,它掉头往回走,坚信能准时赶到;最后,碰到壁虎告知她婚礼取消了。
复述后,再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预设:本文讲述了乌龟陶陶克服种种困难,坚定不移地赶路,前去参加狮王的婚礼庆典的故事。
(2)师:重复出现的语句你们找到了吗?学生齐读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第8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
“越过种种障碍,穿过树林和沙地,陶陶日夜不停地赶路。”
思考其作用,教师引导总结:这些语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激起读者的想象与猜测,突出了陶陶的坚定。
三、朗读课文,尝试预测
1.预测策略回顾:回顾第8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梳理预测方法,课件出示: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生活经验、行文规律等进行预测。
2.再读课题,让学生尝试预测,制作预测小卡。学生自由读课文,自由预测,出示学习提示:
我能边读边预测
读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记录自己的预测,与同学交流。
方法提示:
结合题目、插图、文章内容、行文规律
运用预测方法 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
结合阅读经验
抓住关键词句
3.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预测卡,分类整理同学们的预测,推选代表,全班交流预测内容和预测依据。
此处融入课后学习伙伴的交流内容。参看课后题第一题和《状元语文笔记》中的内容。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五人小组分饰陶陶、蜘蛛、蜗牛、壁虎、旁白,教师重点指导语速、表情、语气等。如蜘蛛嘲笑陶陶时,语速可稍快,语气轻蔑;陶陶回答时,语速平稳,语气坚定。
“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语气坚定,重读“不可改变”)
“只要一步一步坚持走,就一定会到的。”(语速平稳,表现自信)
5.邀请两组学生作代表上台戴头饰表演,引导评价:谁的语气最像蜘蛛?陶陶的表情够坚定吗?
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交流对乌龟陶陶的印象:
你觉得陶陶是‘固执’还是‘坚持’?为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陶陶“调整方向”的细节,理解“犟”是“坚定目标+灵活调整”。
所以,明确:陶陶是一只认准目标、坚持到底的乌龟。
(板书:认准目标、坚持到底)
四、小结迁移,作业延伸
1.提炼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陶陶的“犟”,总结:陶陶的“犟”不是固执,而是坚持目标,及时调整!
2.观察身边的“犟”人“犟”事,用1-2句话记录下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作业反馈
1.借助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提示关联词:“首先……然后……最后……”,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复述。
2.学生分享身边的“犟”人“犟”事,教师适当点评,然后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随文预测,学以致用
(1)师:上节课,我们对全文进行了预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依据。现在请同学们看第15自然段。要求:读第15自然段,预测后面的情节。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板书:预测多种结局。
(2)师:听老师接着讲故事:
“很遗憾,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陶陶说完继续向前爬去。
师:当我讲出这句话的时候,有的同学会发现故事的走向和你的预测是不同的,怎么办?
思路指导:
(3)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呢?
学生继续进行预测,交流。
师:作者是怎样写的呢?原文是这样的:
当陶陶艰难地穿越一片荒原时,遇见了乌鸦夫妇。他们蹲在一块岩石上,羽毛上沾满灰尘,神情悲伤。
“你们好!”陶陶礼貌地问,“去狮王二十八世婚礼庆典的路该怎么走?”
一只乌鸦用翅膀擦了擦眼泪,嘶哑地说:“别去了!你难道没有看见我们穿着丧服吗?几天前,狮王在与老虎的战争中重伤去世。婚礼没有了,现在正举行葬礼呢!”
陶陶沉默了许久,最后抬起头说:“现在去还有什么意义?”
师:你们的预测和作者一样吗?不一样的话,继续修正自己的想法,修正后预测:会怎样选择?
学生作出预测后,教师接着讲故事:
陶陶没有回答,只是缓缓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爬去。
(4)陶陶的选择是什么?她继续前行,那么,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接着预测……
学生预测后,教师揭示原文(绘本)结局,让学生对比自己的猜想,感受故事结局的意外性与合理性。
乌龟陶陶日夜不停地赶路,终于来到了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草地上聚集了许多动物,金丝猴在敲鼓,孔雀展开尾巴跳舞,鹦鹉对她说:“你赶上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庆典!”
陶陶坐在参加庆典的客人中间,虽然有些疲劳,但感到非常幸福。她说:“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
这时,狮王二十九世和新娘亲自来到陶陶面前,向她鞠躬致敬。整个森林从未有过如此美丽的庆典。
师:你的预测和作者最大的区别在哪?引导学生感受原文结局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三、思辨探究,解读“犟”的智慧
1.创设情境:如果他没有赶上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你觉得她走那么多路有价值吗?
2.开展辩论会。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正方观点:有价值,收获了一路风景(正方观点重在过程)。反方观点:没有价值,白走了一趟(反方观点重在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两方面阐述理由。
师:此刻,我们再次深刻地感受到,“犟龟”的“犟”是什么意思?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认准目标,坚持到底)坚持≠盲目,陶陶听取蜗牛的建议调整路线,说明真正的“犟”需要智慧!总结时强调在坚持目标的同时,要学会灵活调整。
四、拓展迁移,猜测题目
根据题目预测内容,引向课外阅读:(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组织学生自读这些文章的标题和书名,大胆猜测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学生交流反馈,教师小结学生的预测,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验证自己的预测。
五、升华主题,金句赠言
1.(课件出示“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只要一步一步坚持走,我会准时赶到的。”)学生齐读名言,体会其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教师总结:坚持的路上会有嘲笑和困难,但像陶陶一样坚定目标、及时调整方向,我们都能遇见自己的庆典!
3.布置实践作业——我的一次“犟”经历(要求写出自己是如何坚持或如何调整的),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