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准确说出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形成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生命观念,认识到传染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科学思维: 在分析传染病流行环节的实例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区分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参与分析讨论传染病流行环节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 社会责任: 认识到传染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关注传染病的防控,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预防传染病,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学习重点 1.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学习难点 1.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2.区分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课前预习】
1. 传染病是由_______(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_______之间或_______之间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传染病的_______,常见的病原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_______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_______到达_______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_______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5.以流感为例,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___,传染源是_______,传播途径主要是_______,易感人群是_______。
【课中研学】
1. 思考、讨论:乙肝和脂肪肝都为肝病,为何乙肝传染而脂肪肝不传染?
2. 请你总结出传染病定义。观看细菌、病毒、寄生虫的图片,标记关键词,识别不同病原体类型。
3. 尝试从生命、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传染病的危害。
4. 分析·讨论:传染病的流行环节。阅读教材第35页的资料,讨论回答:
①分析流感的传播途径,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儿童更容易患流感?
②第2则资料中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谈谈你的认识。
③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要经过哪些环节?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和有关知识作出概括。
5.尝试从两则资料中提炼总结:传染病流行的必要条件。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 下列图示中,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结核杆菌 B.艾滋病病毒
C.患禽流感病毒的鸡 D.蛔虫
2.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不包括( )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病原体
3. 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
A. 乙肝病毒 B. 乙肝患者 C. 乙肝患者使用的餐具 D. 健康人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病原体;人与人;人与动物
2.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
3.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病原体;传染源;健康人;免疫力
5.流感病毒;流感患者;空气、飞沫;对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课堂练习】
1.C 2.D 3.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