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学生能准确说出心肺复苏和止血的基本方法,理解急救在挽救生命中的重要作用,形成 “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的生命观念,认识到急救技能对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键意义。 科学思维: 在分析急救案例和讨论急救方法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不同情况下的急救措施,区分不同类型的外出血及相应的止血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参与模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正确进行心肺复苏和止血操作,通过探究活动解决实际急救问题,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 认识到急救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树立急救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急救,积极参与社区急救宣传活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社会安全氛围的营造。
学习重点 1.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2.外出血的类型和止血方法。
学习难点 1.正确、规范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2.准确判断外出血类型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课前预习】
1. 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拨打_______急救电话,拨打时要说明患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
2.心肺复苏包括_______和_______,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其中,胸外按压的部位在_______,按压频率至少为每分钟_______次,按压深度至少为_______厘米。
3.外出血可分为_______出血、_______出血和_______出血。其中,_______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_______出血血液呈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_______出血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一般能自行凝固。
4.对于动脉出血,应在伤口的_______端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对于静脉出血,应在伤口的_______端压迫止血。
5.以手臂被利器划伤出血为例,若血液呈暗红色,缓慢流出,则判断为_______出血,止血方法是在伤口的_______端用干净的纱布压迫止血。
【课中研学】
1. “遇到有人晕倒或溺水,如何正确紧急呼救?”“心肺复苏的流程包括哪些环节?操作要点是什么?”
2. 问题:“如何区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不同出血类型的止血方法有何不同?”
类型 血液颜色 出血方式
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
3. 模拟实践:模拟练习心肺复苏和包扎止血
在取得培训资质的老师的讲解、示范下,学习心肺复苏和包扎止血的基本操作,理解操作要点。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当发现有人心跳、呼吸骤停时,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 拨打 110 B. 进行心肺复苏
C. 等待医护人员到来 D. 大声呼救
2.下列属于动脉出血特点的是( )
A. 血液呈暗红色,缓慢流出 B. 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
C. 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 D. 以上都不是
3.进行胸外按压时,正确的按压部位是( )
A. 胸骨上段
B. 胸骨中下段约 1/3 处
C. 心尖部
D. 胸部左侧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120;位置;病情;联系方式
2.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胸骨中下段约 1/3 处;100;5
3.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4.近心;远心
5.静脉;远心
【课堂练习】
1.B
2.B
3.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