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4.7.1.2传染病及其预防(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隔离传染病患者
B.消灭蚊子
C.锻炼增强体质
D.接种疫苗
2.对传染病患者的衣物进行消毒,这一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都不对
3.下列措施中,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接种流感疫苗
B.加强体育锻炼
C.对麻疹患者进行隔离
D.预防服药
4.预防传染病时,针对传播途径采取的措施是()
A.对患者进行治疗
B.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C.对环境进行消毒
D.隔离患者
5.下列做法中,不利于预防传染病的是()
A.勤开窗通风
B.随地吐痰
C.勤洗手
D.接种疫苗
6.儿童按程序接种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7.下面的关系简图中,a代表病原体,甲、乙、丙代表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据此说法错误的( )
A.a是患了病的人或动物 B.甲感染a后可能转变成丙
C.切断乙可以控制该传染病 D.丙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成甲
8.古人云“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给后人传递了预防胜于治疗的健康理念。下列疾病与预防措施对应不当的是( )
A.艾滋病——洁身自好,拒绝毒品
B.蛔虫病——饭前便后要洗手
C.病毒性肝炎——接种肝炎病毒疫苗
D.流行性感冒——紧闭门窗不通风
9.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免疫角度看,狂犬病毒和狂犬疫苗都属于抗原
B.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
C.狂犬疫苗全部注射完毕后一定会阻止狂犬病毒再次进入人体
D.将患有狂犬病的狗打死,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10.某班针对班上出现的一例水痘病例,开展了制作“水痘宣传图”的实践活动。如图1是某同学制作的“水痘资料宣传图”,图2表示两次(①和②)注射疫苗后,人体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水痘患者的飞沫属于传染源
B.对水痘患者可采取的措施有图1中的③④⑤
C.疫苗相当于抗原,由图2可知①和②注射的抗原相同
D.水痘病原体为疱疹病毒,靠有性生殖繁殖
11.如图为某一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甲、丙是健康人,与甲相比,丙体内含有该病相应的抗体,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甲、丙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从乙→丙的转化说明患者已治愈
D.实现从甲→丙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
12.猩红热是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链球菌
B.猩红热患者居家隔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链球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D.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可用于治疗猩红热
13.近年来,由支原体引起的肺炎病例校多。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它没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但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亦可进行和细菌相似的繁殖方式,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常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如图)。据此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有关肺炎支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支原体属于病毒
B.肺炎支原体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C.肺炎支原体属于真核生物
D.能在体外培养基中培养形成菌落
(2)冬季,支原体肺炎来势汹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支原体肺炎患者居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B.支原体是引起肺炎的传染源
C.接种过流感疫苗,不会被支原体感染
D.阿奇霉素在治疗时出现用药无效可能是是因为阿奇霉素使支原体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14.流感是人类社会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多发于春冬季。若感染流感,应根据症状斟酌用药;到了流感多发季节,也要注意预防流感。请完成下面小题。
(1)新一代抗流感“网红药”玛巴洛沙韦片因“全病程只需服用一次”及单片过百的价格,热度持续走高。下图为该药的外包装盒,请判断感冒的同学适合自行去药店购买该药服用吗 ( )
A.适合,有利于康复 B.适合,只需服一次就好
C.不适合,太贵了 D.不适合,没有OTC标志
(2)2024年入冬以来,班上多位同学因患甲流而请假。老师建议没患甲流的同学去接种甲流疫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消灭病原体 B.保护易感人群
C.控制传染源 D.切断传播途径
二、非选择题
15.结合水痘的流行特点,分析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类。
16.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东晋时期《肘后备急方》提到:可将麻风病患者送入深山进行隔离,防止更多人感染麻风,这相当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2)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詹钠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种的牛痘病毒属于(填“抗原”或“抗体”)。
(3)19世纪,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
(4)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突然爆发,国家即刻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疫情防控,如:①出行坚持佩戴口罩;②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③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以增强自身体质和免疫力;④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⑤建议健康人群注射新冠疫苗等。上述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填数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做法有(填数字)。
(5)我国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不能洗澡,这是因为注射针孔的部位(皮肤)有损伤,病菌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的第道防线,造成感染。疫情期间,居家人员使用图甲试剂盒自行抗原检测该病毒,抗原试剂盒利用的原理主要是抗原与能发生特异性结合。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中乙所示,请判定他的检测结果是。(填“阴性”或“阳性”或“无效”)
(6)广东省从2022年起为初一年级14周岁以下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该疫苗(填“能”或“不能”)预防由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B
6.C
解析:A.控制传染源指隔离或治疗患病个体,与接种疫苗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切断传播途径是通过消毒、防护等方式阻断病原体传播,如戴口罩,故B不符合题意。
C.保护易感人群是通过接种疫苗或增强体质降低感染风险,接种疫苗直接提升易感者的免疫力,故C符合题意。
D.消灭病原体是治疗或环境治理的目标,不属于预防措施,故D不符合题意。
7.A
解析:A.a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患了病的人和动物属于传染源,A错误。
B.在某些情况下,甲传染源感染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足抵抗病原体,再次成为丙易感人群,B正确。
C.控制传染病的三个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乙是传播途径,切断乙可以控制该传染病,C正确。
D.丙易感人群感染病原体后就成了甲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D正确。
8.D
解析:A.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洁身自好和拒绝毒品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故A不符合题意。
B.蛔虫病经口摄入虫卵传播,饭前便后洗手可切断传播途径,故B不符合题意。
C.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C不符合题意。
D.流行性感冒通过飞沫传播,紧闭门窗不通风会加剧病毒传播,正确措施应为保持空气流通,故D符合题意。
9.C
解析:A.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疫苗等。可见,从免疫角度看,狂犬病毒和狂犬疫苗都属于抗原,A正确。
B.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
C.狂犬疫苗全部注射完毕后,人体能够产生抵抗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但不能阻止狂犬病毒再次进入人体,C错误。
D.患有狂犬病的狗是传染源,控制传染源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之一,因此将患有狂犬病的狗打死,这属于控制传染源,D正确。
10.C
解析:A.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由图1可知,水痘患者的飞沫中可能含有疱疹病毒,但飞沫本身不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生物,不属于传染源,飞沫属于传播途径,故A错误。
B.③戴口罩可以阻止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④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⑤注射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抗体,增强对水痘的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而图1中的①常通风、②注意个人卫生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对水痘患者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控制传染源,故B错误。
C.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相当于抗原。从图2可以看出,两次注射疫苗后,人体血液中抗体浓度不同,②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浓度更高且持续时间更长,说明①和②注射的抗原相同,但机体对第二次注射的抗原产生了更强的免疫应答,故C正确。
D.水痘是由疱疹病毒中的一种引起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种繁殖方式称为自我复制,属于无性生殖,故D错误。
11.A
解析:A.甲是健康人且无抗体,属于易感人群。丙体内含有该病相应抗体,说明其曾感染过该传染病或接种过疫苗,已获得对该疾病的免疫能力,不属于易感人群,A错误。
B.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乙是患者,体内存在病原体且能将疾病传播给他人,符合传染源的定义,B正确。
C.乙(患者)转化为丙(含抗体的健康人),表明乙体内的病原体被清除,且产生了抗体,即已治愈,C正确。
D.甲为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其转化为丙(含抗体的健康人),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D正确。
12.B
解析:A.病原体是指硬引起生物患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故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链球菌,A正确。
B.猩红热患者是传染源,其居家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而不是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等,B错误。
C.链球菌属于细菌,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链球菌是细菌,所以青霉素可用于治疗猩红热,D正确。
故选B。
13.(1)D(2)A
解析:(1)A.肺炎支原体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这与病毒的结构不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A错误。
B.孢子生殖是某些真菌和植物的生殖方式,而肺炎支原体作为单细胞生物,其繁殖方式与细菌相似,通常是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B错误。
C.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而题目中明确提到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核。因此,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肺炎支原体作为单细胞生物,具有在体外培养基中生长和繁殖的能力。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它们可以在培养基上形成可见的菌落,D正确。
(2)A.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病原体(支原体)的携带者,通过居家治疗可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从而控制传染源,A正确。
B.支原体是引起肺炎的病原体,而不是传染源。传染源通常指的是携带并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错误。
C.流感疫苗是针对流感病毒的,而支原体与流感病毒是两种不同的病原体。因此,接种流感疫苗并不能提供对支原体的免疫保护,C错误。
D.支原体本身可能存在耐药性变异,这是导致阿奇霉素治疗无效的原因之一。但阿奇霉素并不会导致支原体产生耐药性变异。耐药性的产生是病原体在药物选择压力下自然选择的结,D错误。
14.(1)D(2)B
解析:(1)A.虽然玛巴洛沙韦片可能有助于康复,但由于其是否为处方药未知,不能仅凭其效果判断是否适合自行购买,A错误。
B.服药次数不是判断药品是否适合自行购买的主要依据。处方药即使只需服用一次,也不能自行购买,B错误。
C.价格因素虽然重要,但不是判断药品是否适合自行购买的关键。关键在于药品是否为非处方药,C错误。
D.观察药品包装盒,没有发现OTC标志,说明这是处方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此不适合感冒的同学自行去药店购买,D正确。
(2)A.消灭病原体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一个环节,但在这个问题中,老师建议的是去接种甲流疫苗,与直接消灭病原体不同,A错误。
B.老师建议没患甲流的同学去接种甲流疫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从而减少传染病的传播,B正确。
C.控制传染源主要是隔离和治疗病人,与本题中老师建议接种疫苗的情况不符,C错误。
D.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等,与接种疫苗无直接关系,D错误。
15.答案:水痘的传染源是水痘患者,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易感人群主要是儿童。
预防措施:对水痘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保持室内通风、对患者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为儿童接种水痘疫苗、避免儿童与患者接触,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6.(1)控制传染源
(2)特异性抗原
(3)病原体
(4)①②③⑤
(5)一抗体阳性
(6)不能
解析:(1)麻风病病患者是传染源,因此将麻风病患者送入深山进行隔离,防止更多人感染麻风,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
(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所以,题干两种方法都属于人出生后才产生特异性免疫。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种的牛痘病毒是疫苗,属于抗原。
(3)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所以,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统称为病原体。
(4)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提高人群免疫力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环境消毒、消灭媒介蚊虫、讲究个人卫生、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题干中:①出行坚持佩戴口罩;②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③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以增强自身体质和免疫力和⑤建议健康人群注射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④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5)人体有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疫苗接种后注射针孔部位(皮肤)有损伤,病菌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抗原试剂盒利用的原理主要是抗原与抗体能发生特异性结合。根据图甲中对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阳性(+)是两条红色条带出现,图乙中出现了一条红色条带,所以检测结果是阴性。
(6)疫苗具有特异性,HPV疫苗是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只能预防由HPV病毒引起的相关疾病,而不能预防由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