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4.7.3.2用药与急救(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
一、选择题
1.拨打 120 急救电话时,不需要说明的是( )
A. 患者的位置
B. 患者的病情
C. 患者的姓名
D. 联系方式
2.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 )
A. 30:2
B. 15:2
C. 30:1
D. 15:1
3.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方法是( )
A. 用止血带在近心端止血
B. 用纱布在远心端压迫止血
C. 用干净的纱布直接压迫止血
D. 不需要止血
4.下列关于 AED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ED 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缩写
B. AED 不能用于心跳骤停的患者
C. 使用 AED 前不需要进行胸外按压
D. 任何人都不能使用 AED
5.对于静脉出血,止血的正确位置是( )
A. 伤口的近心端
B. 伤口的远心端
C. 伤口处
D. 以上都可以
6.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下列有关急救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发现患者心脏骤停,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B.伤口有大量血液喷涌时,应立即在远心端按压止血
C.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救助溺水病人时,首先要使其呼吸道通畅
D.如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立即将患者移到通风处,然后拨打120
7.如图所示,某人因外伤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出血状况判断为静脉出血
B.可用止血带在a端压迫止血
C.血液中的白细胞促进止血
D.可以贴上创可贴进行止血
8.当呼吸道被异物堵塞时,可以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救护者施救的方法如图所示,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
B.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
C.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D.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9.对于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是有效的抢救手段。进行人工呼吸时首先要抬下颏,使头保持后仰,操作方法如图,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患者颈椎 B.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
C.方便胸外心脏按压 D.便于观察患者情况
10.下图是常用的医用急救方法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显示紧急就医应拨打120
B.图②发现溺水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图③是进行人工胸外挤压法进行急救
D.动脉出血、应在图④中的a点施压止血
11.小聪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大出血,同事小军立刻拨打了“120”紧急救助电话,同时对伤口采用指压止血法进行急救,结合下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小聪受伤的血管是动脉血管
B.图示中用手指压住近心端止血
C.如果小聪受伤的是大静脉,则指压部位应当是B
D.若伤口出现喷射状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12.进行人工呼吸时,应保持人工呼吸的频率为每分钟( )
A.16~18次 B.75次 C.20次 D.10~100次
13.某同学踢足球时不慎受伤、出血,受伤部位有鲜红色的血液喷出(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受伤的血管是动脉 B.止血时应该按压b处
C.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D.初步处理后,送往医院治疗
14.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习惯和一些意外的发生常会危及生命。右图是抢救伤员时,医护人员所使用的急救措施,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为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后的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B.人工呼吸次数应与正常人呼吸频率一样
C.酗酒会使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脏病
D.遇到突发心肌梗死者,不随意搬动病人,给其服用硝酸甘油片并拨打“120”
二、非选择题
15. 健康是生命之基,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但生活中,生病或发生意外也在所难免,如溺水、触电、创伤等,因此懂得一些安全用药与急救的知识很有必要。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药物可以分为 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 。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仔细阅读 ,了解药物的 (任写一条)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2)对于溺水后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先拨打 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 。
(3)如果遇到某人因意外事故导致上臂受伤出血,血液从伤口喷出,呈鲜红色,据此可知受伤的血管是 (填“动脉”或“静脉”),应对他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
【答案】
1.C 2.A 3.C 4.A 5.B
6.B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并及时拨打“120”,故A正确。
B.伤口有大量血液喷涌时,可判断是动脉出血,动脉出血因血液从心脏喷出,需在近心端止血,而非远心端,故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人工呼吸前需确保呼吸道畅通,避免阻塞影响通气,故C正确。
D.煤气中毒需转移至通风处,再拨打120,避免持续吸入一氧化碳,故D正确。
7.B
解析:题中某人因外伤出血,血色鲜红,可以判断是动脉血管出血,故应在近心端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即a端,故ACD错误,B正确。
8.C
解析:A.膈顶部下降时胸腔容积是扩大的,不是缩小,A不符合题意。
B.该操作中主要是胸廓被挤压,不是膈顶部主动上升起主导作用,且肺内气压是变大,B不符合题意。
C.海姆立克急救法使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利用气压差排出异物的原理,C符合题意。
D.与实际操作中胸腔容积变化和气压变化相反,D不符合题意。
9.B
解析:A.进行人工呼吸时抬下颏、使头保持后仰的主要目的并非保护患者颈椎。在抢救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时,虽然保护颈椎也很重要,但这不是该操作的主要目的,A不符合题意。
B.人工呼吸是通过向患者肺内吹气,使肺被动扩张并由肺的弹性回缩而呼气,以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如果呼吸道不畅通,气体就无法顺利进入肺部,人工呼吸也就无法有效进行。抬下颏,使头保持后仰,可以打开气道,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这是进行人工呼吸的关键前提,B符合题意。
C.胸外心脏按压主要是通过按压胸骨下端,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血液被排出,从而维持血液循环。抬下颏、使头保持后仰的操作与方便胸外心脏按压并无直接关系,C不符合题意。
D.抬下颏、使头保持后仰的主要目的不是便于观察患者情况。在抢救过程中,观察患者情况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该操作的核心目的,D不符合题意。
10.B
解析:A.图①中人物拨打急救电话,在我国紧急就医应拨打120,A正确。
B.发现溺水者,应先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再进行人工呼吸,而不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B错误。
C.图③展示的是人工胸外挤压法急救,通过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端,帮助恢复心跳,C正确。
D.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动脉出血应在近心端止血。图④中a点为近心端,应在a点施压止血,D正确。
11.D
解析:A.图示中用手压住近心端止血,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所以小聪受伤的血管是动脉血管,A不符合题意。
B.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图示中用手压住近心端止血,B不符合题意。
C.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流回心脏的血管,所以如果小聪受伤的血管是大静脉,指压部位应该是B远心端,C不符合题意。
D.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伤出血时成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故应在近心端用止血带或指压法止血,D符合题意。
12.A
解析: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可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这就叫人工呼吸,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故BCD错误,A正确。
13.C
解析:A.受伤部位有鲜红色的血液喷出,这是动脉出血的特点,所以受伤的血管是动脉,A正确。
B.动脉出血时应在近心端止血,图中b处为近心端,所以止血时应该按压b处,B正确。
C.心肺复苏适用于心跳骤停、呼吸停止的情况。本题仅表明同学受伤出血,未提及心跳骤停、呼吸停止,不需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C错误。
D.动脉出血初步处理(如按压止血)后,应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D正确。
14.A
解析:A.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的人进行的急救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可见,题图表示为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后的病人进行的心肺复苏,包含了: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A错误。
B.人工呼吸次数应与正常人呼吸频率相近,大约每分钟16~18次,这样才能有效为患者提供氧气,帮助恢复呼吸,B正确。
C.酗酒会导致血液中酒精含量升高,使得血液变稠,流动速度减慢,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长期酗酒还可能引发心脏病等严重健康问题,C正确。
D.遇到突发心肌梗死者,不随意搬动病人,避免因搬动加重心脏负担,给其服用硝酸甘油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肌梗死症状,同时及时拨打“120”等待专业救援,D正确。
15.(1) 处方药 OTC 药品使用说明书 用法与用量
(2) 120 心肺复苏
(3) 动脉 在伤口近心端包扎止血
解析:(1)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OTC。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信息,确保用药安全。
(2)当遇到有人心跳、呼吸骤停等紧急情况时,应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再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3)动脉出血的特点是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所以动脉出血应在伤口近心端压迫止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