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十二
论美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理解内在美与外在美的主次关系。
2.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作者关于美的观点。
2.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1、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吝啬(
)(
)
滑稽(
)
愧悔(
)
摄取
(
)
肃然起敬(
)
2.预习课文,找出文中两个运用比喻的句子。
(1)
(2)
3.关于美的名言有很多,请同学们摘录几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独立完成后再与小组成员交流,供课堂展示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展示
1.各小组选派代表各展示两句关于美的名言。
2.自由阅读以下几种“美”,选择你最推崇的一种,并口述你推崇的理由。
(1)容貌之美: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21·世纪
教育网
“一双丹凤眼、两变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态风骚”
——曹雪芹《红楼梦》
(2)神态之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
(3)形体之美:
“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
——《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4)风度之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黄庭坚
(5)德行之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初读课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文中写了哪几种美?它们的顺序是如何安排的?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比较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列哪一个句子表达了文章的主要观点。
(1)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2)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3)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4)把美的形体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5.齐读课文第1段,小组讨论:
为什么“朴素背景衬托下”的宝石“反而更华丽”?为什么“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能“令人肃然起敬”?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
6.精读课文第2段,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中“并不都有”
一词能否换成“都有”?为什么?
答:
(2)先说“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造物主给了此就不给彼”但后来又列举了一大串两者兼备的人,这是否矛盾呢?为什么?21教育网
答:
一、预习:
1.lìn
sè
jī
kuì
shè
sù
2.(1)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2)美犹如盛夏的果实,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21cnjy.com
3.(1)歌德:外在美只能取悦于一时,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
(2)雨果:假如没有内在美,任何外在美都是不完备的。
(3)孟子:充实之为美。
二、展示:
1.见“‘课前先学’3”。2.引导学生推崇“德行之美”,进而得出“把美的形貌与德行结合起来”的“理想的美”21·cn·jy·com
3.文中写了颜色之美、形体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德行之美。是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安排的。
4.第(4)句表达了文章的主要观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第(1)句只强调了美德的重要;第(2)句非作者的观点,而且在下文就已经否定了第;(3)通过三者的比较,说明优雅行为之美最为要,而优雅行为之美是美德的一种表现,却并不是全部;第(4)句作者强调把美的形体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能创造真正的美。www.21-cn-jy.com
5.因为朴素与华丽有一种反差。用宝石打比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朴素的背景更能衬托出宝石的华丽、朴实无华能使有美德的人更令人尊敬,而且朴实无华本身也是一种美德。
6.(1)不能。因为“都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示没有例外,与事实不符;而“不都有”表示有的有,有的没有,既精当,又符合实际。(2)不矛盾。因为作者说“此话也不全对”,意在说明绝大
多数人是美貌和才能不能两全的,但并不排除两者兼备的人。
总结时着重强调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理解“容颜俊秀”对于人“有所作为”的有利的一方面,又要认识到可能因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