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步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散步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1 12:0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6课
散 步
莫怀戚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其主要内容
2.能从多种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3.品析文章语言,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
晓常识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系,曾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
  主要作品: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还有《透支时代》《陪都就事》等,散文《散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知背景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略有改动。作者谈到,文章的写作契机有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有真人真景和部分真事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其二是较有理性色彩。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作者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对“孝悌”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这样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熬过( ) 嫩芽( ) 霎时( ) 桑树( ) 分歧( ) 蹲下( )
脚huái( ) chāi散( ) 步lǚ( )
水波lín lín( ) pán shān( ) 各dé其所( )
shà
áo
nèn
sāng

dūn

蹒跚
粼粼



夯基础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思想、意思、记载等等)不一致,有差别。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形容水波十分明净。
每一个人或者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相信并佩服。
忍受,艰苦支持。文中指母亲又挺过了一个冬天。
分歧:
委屈:
水波粼粼:
信服:
熬:
各得其所:
1.两分钟速读课文,快速抢答:
任务一: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其主要内容
A. 散步的季节?
B. 散步的地点?
C. 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D. 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两个字回答)
母亲

妻子
儿子
分歧
初春
田野
散步 产生分歧的原因
处理分歧的经过
最后的结果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互敬互让,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一家人在田野的小路上温馨地散步。
我决定委屈自己的儿子,选择走大路。
母亲因疼爱孙子决定走小路。
(原因:陪伴儿子时长,孝敬母亲时短。)
2.细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有用的信息,填写下表:
1.跳读课文,参照示例分析人物形象,说说在“我”、母亲、儿子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任务二:从多种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示例: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①“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②当“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③“我蹲下,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孝敬、稳重、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溺爱孩子,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①“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②“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唯恐母亲有闪失。
③第四段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珍爱生命,第七段的表现了他热爱生活。
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①即使自己行动不方便,也宠爱孙子;
②“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信赖儿子,尊重儿子;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③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表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你体会到了什么?
和美
尊老爱幼的浓浓的亲情,家庭的温馨和睦!
小结: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尊老

妻子
爱幼
儿子


主题:表达了尊老爱幼、孝顺第一的家庭伦理思想。
任务三:品析文章的语言美,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
1.这篇文章有很多处语句含义深长,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试着理解分析。
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体现了我的一片孝心。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又有其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严重历史关头,领袖的决策影响着整体的命运。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三者间的“分歧”,也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想象成“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显得既夸张又幽默。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2.“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一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初春田野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由“铺”字我们会想到铺地毯,地毯踩上去柔柔的,软软的。说明这草是新生的芽,很嫩。由“密”字让人感觉春的气息正越来越浓。“咕咕地”拟声词,让人似乎听到了春的动人旋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景物描写并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生命活力。这美好的环境,也很好地衬托出浓浓的亲情。
用环境描写烘托出作者一家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氛围。
3.探究本文的写作手法及用意。
这篇短文在用词上有个较突出的特点即大词小用,小题大做。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例句,分析这样用词有什么独特的作用?
以小见大
小 事
中 心
散 步
尊老爱幼
例句:
作用:
1. 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2. 在面对“分歧”说,“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 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4. 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者写小事用大词,其用意就在于向读者透露《散步》一文的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目标回顾: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其主要内容
2.能从多种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3.品析文章语言,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第一段中“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调换。文章突出的是敬老,因此要按从长到幼的顺序排列,而“我”是联系全家人的主线,责任最大,最重要,因此把“我”提到了首位。同时文章第五段也是这样的顺序,“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后照应。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一眼望去,湖面上水波粼粼,这景象真是美极了。
B.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有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公正断案是法官的基本职责,只有坚守公正,百姓才会信服。
D.他俩在某个问题上有了分歧,争得面红耳赤。
B
3.为了倡导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尊老爱幼,请写一句有关尊老爱幼的广告词与同学进行交流。
示例:(1)关爱亲情,人人有责! (2)让尊老爱幼的火炬越举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