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测试化学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测试化学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1 21:4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溶液褪色,则证明BaCl2有酸性
B.准确称取2.80gCa(OH)2,加入97.2g水中配制100g2.8%的Ca(OH)2溶液
C.在实验室,可无需查阅资料用50%的硝酸来配制50g20%的硝酸溶液
D.通过灼热的镁粉除去CO2中的O2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密闭容器内仍然是W、G、H、P四种物质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W G H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G、P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4
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4:5
D.待测值为13
3.氦气沸点为-268.93℃,接近绝对零度。荷兰物理学家HeikeKameringhOnnes于1908年成功液化氦气,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氦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有He-3和He-4两种。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氦气密度是氦气密度的两倍
B.分子数相同的氦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4
C.氦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两个电子
D.仅根据图中的信息,无法计算出自然界中的He-3和He-4原子个数比
4.对乙酰氨基酚也称扑热息痛,化学式为C8H9NO2。关于对乙酰氨基酚说法正确的是
A.感觉发热立即自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B.对乙酰氨基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1
C.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分子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最低
5.为了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进行了一些实验,下列鉴别方法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
A.加入硝酸银溶液 B.测溶液的pH
C.滴加酚酞溶液 D.进行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6.我国古籍里记载的许多传统文化知识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其中解读错误的是
选项 古籍记载 化学知识
A 《天工开物》记载:“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 水中淘取锡砂,该原理类似于实验室的过滤
B 《三国志》: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柴,草) “去薪”灭火的原理是移除可燃物
C 《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该过程包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D 《本草纲目》:近山生石(CaCO3),青白色,作灶烧竟,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热蒸而解”说明生石灰溶于水放热
A.A B.B C.C D.D
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AgCl固体) 水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Fe(CuSO4固体) 水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uO(C) 空气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 CO2(H2O) 生石灰 洗气干燥
A.A B.B C.C D.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CO2的绿色利用可实现“资源转化”。
信息1: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太阳能可将CO2热解为碳和氧气;
信息2:天津工生所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转化,这一人工途径的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为创建新功能的生物系统提供了新科学基础。
8.信息1中需利用缺铁氧化物(Fe0.9O),相关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缺铁氧化物Fe0.9O中Fe元素呈+2价
B.69.6gFe3O4完全反应能得到66.4g缺铁氧化物Fe0.9O
C.图中包含置换反应和分解反应
D.铁生锈能得到Fe3O4
9.信息2中的前两步转化可简化表示为:①利用催化剂将高浓度CO2在高密度氢能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②甲醇再和氧气反应转化为甲醛(HCH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步转化反应均为化合反应 B.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变
C.甲醇和淀粉都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D.甲醇和甲醛中的碳元素化合价相同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含有氯化钠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向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中分别滴加浓度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D.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密闭的容器中充分燃烧
1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Cl、CuCl2(溶液呈弱酸性)、Na2SO4(溶液呈中性)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向一定量该溶液中不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Ba(OH)2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对应溶液的pH:a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l
C.b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BaCl2
D.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2SO4
12.如图甲是在室温时,将一铜块悬挂弹簧秤上,并将铜块完全浸没在盛有40g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逐渐加入物质X,图乙是烧杯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物质X的质量关系(铜块不参与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像分析可知,m1的值为40,室温时,物质X的溶解度为100g
B.从0到A点对应溶液的质量一直在增大,但弹簧秤读数一直在减小
C.在A点前的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无法判断物质X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D.在B点时向烧杯中加20g水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增大,弹簧秤读数减小
13.填空
(1)氮元素的部分价类图如图1所示。
①已知CO2是酸性氧化物,判断以下氮的氧化物:N2O、乙、N2O3、丙,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②“乙→甲”是汽车尾气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Ag3PO4、Ag2HPO4均为黄色沉淀。某同学向Na3PO4溶液中逐滴滴加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黄色沉淀。
①若黄色沉淀是Ag3PO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证明所生成的黄色沉淀是Ag3PO4还是Ag2HPO4:过滤,取反应后的溶液 。
14.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且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某小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进行探究。
(1)小组同学们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水槽中的液体是 ;
(2)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的核心仓内的气体成分与空气相近。载人飞船的气体净化罐中利用过氧化钠(Na2O2)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实现气体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①飞船的核心舱内气体组成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②写出气体净化罐中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3)小组同学们按下图安装好实验装置(两胶头滴管中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都相等),实验时,同时完全捏瘪两滴管的胶头,并观察实验现象。
①同学们的实验目的是 。
②装置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 ;
③你估计两根长玻璃导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理由是 。
(4)小白同学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计算石灰石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反应结束后,经称量锥形瓶内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为55.7g,若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石灰石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15.工业上制取CuCl2晶体(CuCl2·2H2O)的生产流程如图:
所加药品皆足量,请结合如表数据,回答问题:
阳离子 Fe2+ Cu2+ Fe3+
开始沉淀时的pH 7.6 4.4 2.7
完全沉淀时的pH 9.6 6.4 3.7
已知:①NaClO在酸性条件下可将亚铁离子完全转化为铁离子,同时生成NaCl;
②Cu(OH)2的分解温度较低。
(1)步骤Ⅰ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任写两种)。
(2)操作a是洗涤,过滤后的Cu(OH)2沉淀表面附着的杂质有 。
(3)25℃时,溶液D中加入NaOH,调节溶液pH为7,此时溶液E中阳离子一定有 。写出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在Cu(OH)2中加入盐酸使Cu(OH)2转化为CuCl2·2H2O,采用低温蒸干的目的是 。
16.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生锈铁钉浸泡在过量10%稀盐酸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同时伴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I.探究黄色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
(1)铁的锈蚀是铁跟 反应的结果。
(2)铁锈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氯化铁和某些物质反应,现进行3个实验进行探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持续时间大约6个小时。
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内容
现象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沉淀]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结合实验1~3
①实验1中x的数值是
②黄色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在酸性环境中,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Ⅱ.应用和理解
(4)已知Fe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Fe3+,你认为实验室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可以加入 。
(5)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反应原理为。现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固体剩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向剩余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若无气体放出,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没有Cu2+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可能有红褐色沉淀[Fe(OH)3]生成
C.若反应后的溶液呈蓝色,说明铁粉已经完全反应
D.剩余固体中如果有铁,一定也有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