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一中、新城惠来一中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细胞中的核糖体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rDNA转录形成的rRNA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亚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rRNA B.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C.r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D.细胞在有丝分裂各时期都进行核DNA的转录
2.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C.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
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
3.磷酸化是指在蛋白质或其他分子上加入一个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的添加或除去(去磷酸化)对许多反应起着生物“开/关”作用,能使某些蛋白质活化或失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酮酸反应生成乳酸的过程中可发生ADP的磷酸化
B.ATP中最靠近腺苷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C.蛋白质等分子被磷酸化后空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D.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磷酸化的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转移
4.梅塞尔森发现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被称为“生物学中最漂亮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该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B.放射性同位素检测技术为实验结果检测提供了技术手段
C.密度梯度离心为DNA分子在试管分层提供了有效方法
D.假说—演绎法为该实验的研究过程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5.胰岛周围细胞可参与构成胰岛微循环,并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葡萄糖不仅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亦可引发其释放ATP,ATP分解产生的腺苷能抑制胰岛周围细胞收缩,以扩张胰岛血管,促进胰岛素释放,而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会使胰岛周围细胞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分解产生腺苷时需脱去2个磷酸基团
B.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C.胰岛素能定向运输到组织细胞表面发挥降糖作用
D.激活周围细胞表面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可治疗糖尿病
6.树林中健康的叶片被病虫害影响会导致叶片枯黄或者脱落,吸收光能的能力就会下降。以这种变化为主要原理,可使用航空遥感监测技术监测技术。下列哪种波段的光吸收能力的变化,以了解病虫害的实际症状( )
A.绿光 B.蓝紫光 C.红外光 D.紫外光
7.保育天敌诱集植物是指诱集植物通过颜色、分泌物等吸引目标害虫的天敌,并为天敌提供食物和寄宿条件,从而控制害虫的发生和数量,常用于农田害虫防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诱集植物会改变棉田中害虫的生态位
B.诱集植物通过物理或化学信息诱集天敌
C.农田害虫防治时诱集植物应当集中种植
D.农田种植诱集植物能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8.海洋生物的碳汇作用是通过生物泵(BP)和微型生物碳泵(MCP)实现的,BP是指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并形成颗粒有机碳从海洋表层向深层运输,MCP是指利用微生物转化有机碳生成惰性(难分解)有机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参与MCP过程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和BP相比,MCP固定的碳更难再次参与物质循环
C.和MCP相比,光照强度变化对BP过程影响更显著
D.增强BP和MCP过程有利于加快“碳中和”进程
9.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网球花胚乳细胞分裂,视野中(如图)可见( )
A.细胞质分离 B.等位基因分离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10.野生型水稻多为“易落粒”水稻品种,不宜在生产上使用,具有“不落粒”性状的水稻是从野生型水稻中通过长期人工选择驯化获得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驯化培养过程会提高水稻的基因多样性
B.水稻“不落粒”性状的出现和基因突变有关
C.人工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水稻“易落粒”性状有利于提高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11.光敏色素B(PHYB)是调控种子萌发的关键光敏色素蛋白,温度信号调控活性PHYB到非活性PHYB的转变速率,从而调控种子的萌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可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调控PHYB活性转变速率
B.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比值升高会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
C.PHYB能接收温度信号,为种子的萌发过程提供能量
D.PHYB感受温度信号后,会引起细胞核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2.沉香树的树脂可作香料,也是治疗胃病的特效药,树皮可作为高级纸及人造棉的原料,木质部可用于提取芳香油。当毛毛虫啃食沉香叶时,树叶会释放HIPVs,以吸引虎头蜂前来捕食毛毛虫。研究发现,即使没有遭到毛毛虫袭击,沉香果实也会产生HIPVs,虎头蜂会前来带走闻起来像猎物的沉香种子,帮助沉香树繁衍。这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已知的植物利用防御性化学物质传播种子的案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沉香叶释放HIPVs吸引虎头蜂捕食毛毛虫,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生态系统的信息只能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进行传递
C.利用人工合成的HIPVs吸引虎头蜂捕食毛毛虫属于生物防治
D.沉香果实释放HIPVs吸引虎头蜂帮助其传播种子,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依赖信息的传递
13.目前主流AI的学习是基于神经网络,以数学模型模仿人脑神经元及突触的结构,并结合多层次传导模拟神经元的互联结构。图是巴甫洛夫联想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注:N1-N4表示神经元,W14、W24和W34代表突触
A.铃声和灯光都能使小狗分泌唾液,信号在同一个反射弧传递
B.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食物,经过W24通路的反应会减弱
C.经过W14、W24和W34分泌唾液的反射都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D.在W34结构处先后发生光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14.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交感神经在情绪应激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建立情绪应激的动物模型组和用化学制剂6-OHDA选择性损毁外周交感神经组,并检测了各组小鼠血清中糖皮质激素(一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激素)的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皮质激素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后不会被酶水解
B.单独损毁交感神经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抑制
C.交感神经损毁能减弱应激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D.长期的情绪应激易诱发机体发生自身免疫病
15.玉米赤霉烯酮(ZEN)是禾谷镰刀菌的次生代谢物,感染禾谷镰刀菌的饲料表现发霉的特征。实验小组筛选获得了一株ZEN降解菌XJ-140,并检测了菌株XJ-140的不同组分及细胞上清液经不同失活处理后对ZEN的降解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位置及处理方式 ZEN降解率/%
上清液 未处理 65
蛋白酶处理 36
细胞内容物 38
活菌体 37
灭活菌体 22
A.筛选ZEN降解菌应从新鲜禾谷饲料中取样
B.根据结果推测ZEN降解酶是一种分泌蛋白
C.该实验的因变量是ZEN的降解率
D.活菌体细胞对ZEN降解酶具有黏附作用
16.鸡的卷羽(F)对片羽(f)为不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Ff表现为半卷羽;体型正常(D)对矮小(d)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卷羽鸡适应高温环境,矮小鸡饲料利用率高。为培育耐热节粮型种鸡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研究人员拟通过杂交将d基因引入广东特色肉鸡“粤西卷羽鸡”,育种过程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正交和反交获得F1代个体表型和亲本不一样
B.分别从F1代群体I和II中选择亲本可以避免近交衰退
C.为缩短育种时间应从F1代群体I中选择父本进行杂交
D.F2代中可获得目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种鸡
二、解答题
17.“源库理论”认为,植物的叶片等源器官合成的有机物优先向其临近的种子、果实、根等库器官输送。小麦叶肉细胞合成和转运有机物的过程如图1。
(1)图1中强光照射会影响与H+和电子传递有关的PSⅡ中的关键蛋白D2和D1的活性,使 不能正常合成,使卡尔文循环速率下降。蛋白D2和D1位于 上。
(2)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TP)积累过多,会经磷酸转运器(TPT)转运至细胞质基质,同时按1:1反向交换的原则将Pi运入叶绿体。促进淀粉合成的ADPG焦磷酸化酶被C3活化,而被Pi抑制。结合图1分析,夜间主要合成光合产物 ,原因是 。
(3)根据“源库理论”,若库端不能充分储存与利用源端合成的有机物,源端有机物的合成及供应就会减弱,引起反馈抑制。结合图1分析,当细胞质基质中缺乏Pi时,TP从叶绿体中的输出将 (填“增加”或“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因此,在小麦灌浆期 (填“增加”或“减少”)磷肥的施用量可提高小麦的产量。
(4)小麦的部分光合产物蔗糖从叶肉细胞经细胞外空间(细胞间隙等)进入筛管—伴胞复合体需蔗糖—H+同向转运载体(SU载体)协助,然后再运往库器官(种子)中合成淀粉,如图2。该蔗糖转运方式在小麦灌浆期较活跃,其生理学意义是 。
18.潮汕英歌舞,近两年火爆出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英歌舞传承和创新中。为营造春节节日氛围,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央视一套《金蛇狂舞》栏目组于2024年12月30日在汕头潮阳拍摄制作专题节目。拍摄当天气温较低,演员们仍激情表演。图1为演员室外表演时,寒冷刺激引起棕色脂肪组织细胞产热的相关示意图。图2为演员行走过程中相关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其中神经元A、D为兴奋性神经元,B、E为抑制性神经元,a~e表示不同部位的突触。请分析下列问题:
(1)演员在寒冷的室外表演时,此时散热量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在恒温训练馆内的散热量。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产生的热量一部分来源于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一部分来源于棕色脂肪组织代谢产热。其中引起棕色脂肪组织代谢产热的调节方式为 。
(2)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 ,也是一种 。肾上腺除了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外还能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中糖皮质激素具有 作用,可用于细胞因子风暴(由免疫功能过强引起)导致的新冠重症患者的治疗。
(3)图2中神经元A受到刺激后,短时间内神经元D的状态是 ,进而引起屈肌和伸肌的相应活动。若该图表示左腿的神经环路,当神经元A兴奋并引起屈肌收缩时,右腿的相应神经环路中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元有 (填图中字母)。
(4)中等强度和中等时长运动后,体内的一种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免疫力增强,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这类细胞数量反而会下降,该现象对普通人运动锻炼的启示是 。
19.人为干扰导致的栖息地碎片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生态位宽度与人为干扰的耦合关系,科研小组调查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的群落结构特征。
表1 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
结构层 优势种 生态位宽度
轻度干扰 中度干扰 重度干扰
乔木层 马尾松 20.78 25.14 17.25
栗 8.65 14.52 12.16
亮叶桦 4.94 1.71 1.70
槲栎 2.00 2.57 1.98
灌木层 山莓 9.44 12.61 10.64
蛇葡萄 6.40 4.38 2.72
草本层 芒萁 15.17 15.32 15.10
牛膝 5.71 5.76 8.14
说明:生态位宽度表示物种对资源的利用程度,数值越大,物种生存范围越宽。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1可知,不同物种对人为干扰强度的响应不同,该群落中受人为干扰影响最小的优势种是 。在人为干扰影响下,有些物种的生态位变宽,原因可能是 (答出2点即可)。
(2)据图可知,在中度干扰下群落各结构层物种丰富度均有所上升,但随着干扰的进一步增强,群落中只有草本层的丰富度持续增大。从群落垂直分层及资源利用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3)人为干扰过程中,各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和种间关系会逐渐变化。由此,科研小组进一步对轻度干扰下乔木层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表2),结果表明亮叶桦与两个物种(栗和槲栎)对生存环境与资源利用具有 ,此时群落结构不稳定。
表2 轻度干扰下乔木层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
马尾松
+ 栗
+ - 亮叶桦
+ ○ - 槲栎
说明:“+”表示正关联,即两个物种常分布于一起:“-”表示负关联,即两者无法或很少共存于同一环境;“○”表示无关联。
(4)我国在生态工程的理论和实践领域已取得了长足进展。针对人为干扰造成的栖息地碎片化,可通过建设生态走廊以促进同种生物种群间的 ,实现物种间互利共存和种群的再生更新。该措施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理。
20.正常成人的血红蛋白主要是HbA(由2条α肽链和2条β肽链组成),而HbF(由2条α肽链和2条γ肽链组成)占极少量。a肽链基因(用A表示)位于16号染色体,β和γ肽链基因(分别用B、D表示)都位于11号染色体。β地中海贫血是B基因突变致使α/β肽链比例失衡引起的遗传性贫血。正常人出生后D基因关闭表达而B基因开始表达,DNA甲基转移酶(DNMT)在此过程发挥关键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B、D基因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突变致使a/β肽链比例失衡引起β地中海贫血,这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 。
(2)由图1可知,正常人出生后D基因关闭表达的原因是 。
(3)在有关β地中海贫血人群的胚胎中,若只要是来自父方的B、b基因均不会被甲基化,来自母方的B、b基因均被甲基化(不考虑其他基因的影响),一对夫妇均是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Bb),预测他们生一个患有β地中海贫血孩子的概率是 。
(4)β地中海贫血患者甲的症状明显比其他患者轻,研究人员对此开展研究,结果如图2和图3。
由图3可知,甲DNMT基因的脱氧核苷酸个数 (_填“>”“=”或“<”)普通β地中海贫血患者DNMT基因的脱氧核苷酸个数。据题意和图2、图3结果分析,甲的症状明显较轻的具体原因是 。
21.沙门氏菌可导致伤寒、急性肠胃感染等多种疾病,其鞭毛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主要抗原。沙门氏菌可分为B型鞭毛(主要含B蛋白)和C型鞭毛(主要含C蛋白)两种状态,并可在两种状态之间转换,相关基因与调控元件如图1所示。其中,FljB编码B蛋白,FljC编码C蛋白,FljA编码抑制性的A蛋白,能大幅降低细菌中C蛋白的含量。
(说明:P1\P2\P3:启动子;T:终止子;SD:对应的mRNA序列能招募核糖体启动翻译过程)
(1)多种调控元件参与了基因表达的调节,其中启动子的作用是 。推测SD序列的下游存在着可转录出 对应的序列。图1所示细菌正处于 型鞭毛状态。
(2)关于A蛋白降低C蛋白含量的具体机制,存在两种假说,如下:
假说一:A蛋白能结合在FljC基因启动子区域,减少其转录;
假说二:A蛋白能结合在FljC基因mRNA的编码区,阻碍核糖体移动并促进mRNA降解;
已知其中只有一种假说是正确的。为了判断何者正确,研究人员构建了图2所示的两种载体(仅展示了相关区域)。LacZ是一种不影响细菌生活的酶。质粒1包含FljC与LacZ的融合蛋白。将两种质粒分别转入不同类型的沙门氏菌(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发生鞭毛类型的转换)后,检测细菌中LacZ的酶活性如表1所示。
表1
LacZ酶活性/IU
质粒1 质粒2
B型鞭毛菌 12 251
C型鞭毛菌 3100 3090
在下表2中补充完相关推理结果,并进一步得出结论:
表2
在转入质粒1的菌中 在转入质粒2的菌中 转入质粒1与转入质粒2的菌中,LacZ酶活性变化的幅度
若假说一正确 与不存在FljA蛋白时相比,存在FljA蛋白时会出现 LacZ的酶活性下降 LacZ的酶活性下降 两者下降幅度一致
若假说二正确 a. b. c.
结论:表1中的数据表明,假说 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B
6.B
7.C
8.A
9.D
10.A
11.C
12.C
13.B
14.C
15.A
16.C
17.(1) ATP和NADPH 类囊体薄膜
(2) 蔗糖 夜间光反应停止,叶绿体内Pi积累,抑制淀粉合成;经TPT转运进入细胞质基质的TP继续合成蔗糖
(3) 减少 增加
(4)通过筛管将较高浓度的蔗糖运输至种子并转化为淀粉储存
18.(1) 大于 神经-体液调节
(2) 神经递质 激素 免疫抑制
(3) 抑制 B、D
(4)运动锻炼身体时要控制好运动的强度和时长
19.(1) 芒萁 资源利用机会增加、竞争压力减小
(2)在中度干扰情况下导致该地的优势物种生态位宽度降低,例如亮叶桦生态位宽度由4.94降至1.71,为其他物种腾出了空间,而重度干扰情况下,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因干扰过强而衰退(生长周期长、恢复慢),草本层植物生长快、资源利用灵活(如抢占阳光、土壤资源),且干扰创造了更多小生境(如空地),适合草本物种扩散。
(3)相似性
(4) 基因交流 自生
20.(1) 不遵循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2)DNMT基因表达出DNMT,催化D基因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过程,导致启动子甲基化,从而阻止D基因表达
(3)1/2
(4) = 甲个体DNMT基因发生突变后,导致 DNMT结构异常,无法催化D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D基因表达量增加,可以表达出γ肽链,而α肽链可以和γ肽链结合形成正常的血红蛋白
21.(1) 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启动转录过程 起始密码子 B
(2) LacZ的酶活性下降 LacZ的酶活性下降 在转入质粒2的菌中下降幅度更小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