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1 11:49:09

文档简介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5六上·宁南期末)六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家这样做》讲述的科学家是( )。
A.南仁东 B.哥白尼 C.伽利略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小学科学上册《科学家这样做》的核心是通过科学家案例传递科学探究精神、坚持与创新品质,以及科学对社会的意义,尤其侧重贴近生活、体现中国科技发展的内容。南仁东是中国“天眼”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历时22年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建成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他的事迹生动体现了长期坚持、团队协作和科技报国的精神。哥白尼、伽利略虽在科学史上有重要贡献,但均为外国历史科学家,其研究属于较早期的理论突破,且侧重外国科学史。因此,课文讲述的科学家是南仁东,应选A选项。
2.(2025六上·宁南期末)放大镜的镜片又叫(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核心功能是通过镜片对光线的折射实现物体的放大效果。凸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将物体的光线折射后聚焦,形成放大的虚像,这正是放大镜实现放大功能的原理。A选项的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无法改变光的会聚或发散,不能实现放大效果;C选项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使物体成像缩小,也不符合放大镜的功能需求。因此,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应选B选项。
3.(2025六上·宁南期末)用下面三种方式观察同一物体时,哪种方式观察到的物体范围最小( )。
A.肉眼 B.显微镜 C.放大镜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三种观察方式的观察范围与放大能力直接相关,放大倍数越高,能聚焦的区域越小,观察范围也就越窄。
A选项,肉眼观察时,无需借助工具,能直接看到物体的整体轮廓和较大范围的细节。
B选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远高于放大镜(可达几百倍甚至上千倍),能观察到肉眼和放大镜无法看到的微小结构(如细胞、微生物等),但只能聚焦于物体的极小部分,因此观察到的物体范围最小。
C选项放大镜通过凸透镜放大物体,放大倍数通常较低(一般几倍到几十倍),观察范围比肉眼小,但仍能看到物体的局部较大区域。因此,观察范围最小的是显微镜,应选B选项。
4.(2025六上·宁南期末)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 )。
A.罗伯特.胡克
B.安东尼.范.列文虎克
C.简.施旺麦丹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A选项,第一个发现细胞的英国科学家是罗伯特 胡克。1665年,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其结构像一个个小房间,于是将这些小房间命名为细胞,这一发现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起点。
B选项,安东尼 范 列文虎克是荷兰科学家,他改进了显微镜,首次观察到活细胞(如细菌、原生动物等),但并非第一个发现细胞结构的人。
C选项,简 施旺麦丹也是荷兰科学家,主要研究昆虫解剖学,与细胞的发现无关。
因此,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罗伯特 胡克,应选A选项。
5.(2025六上·宁南期末)以下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病毒是特殊的例外。
A选项,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由单个细胞构成;
B选项,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无法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
C选项,真菌既有单细胞(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如蘑菇),均由细胞组成。
因此,不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是病毒,应选B选项。
6.(2025六上·宁南期末)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的厚度约(  )。
A.3500千米 B.2900千米 C.17千米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是最外层,厚度最薄且分布不均匀。地壳的厚度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等构成,平均厚度约33千米,最厚处可达70千米(如青藏高原);大洋地壳以玄武岩为主,平均厚度仅约6千米,最薄处仅数千米。综合大陆和大洋地壳的平均情况,整个地壳的全球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A 选项,3500千米接近地核的半径(约3400千米);B选项,2900千米是地幔的厚度(从地壳底部到地核顶部的距离),均不属于地壳的范围。因此,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应选C选项。
7.(2025六上·宁南期末)昼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它形成的原因是( )。
A.太阳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答案】C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核心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侧为白昼,背向太阳的一侧为黑夜)。而地球始终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这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周期性地交替面对太阳和背向太阳:当一个地区转到朝向太阳的位置时,就迎来白昼;转到背向太阳的位置时,则进入黑夜,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的循环。A选项错误,太阳的自转不会直接导致地球的昼夜变化;B选项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主要影响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而非昼夜交替的直接原因。因此,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是地球自转,应选C选项。
8.(2025六上·宁南期末)第一位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运动体系假说,即“日心说”观点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莱昂.傅科 C.托勒斯
【答案】A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第一位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运动体系假说(即“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尼古拉 哥白尼。他在16世纪初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旋转,推翻了当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这一理论对近代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其他选项中,莱昂 傅科是19世纪的物理学家,以证明地球自转的“傅科摆”实验闻名;而托勒密则是古希腊天文学家,他提出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和行星围绕地球旋转,与“日心说”完全相反,这两个选项均不正确。因此,应选A选项。
9.(2025六上·宁南期末)以下我国哪所城市最先迎来黎明 ( )。
A.上海 B.宁南县 C.乌鲁木齐
【答案】A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区会比西边的地区先迎来黎明。在我国,地理位置越靠东的城市,日出时间越早。选项中,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度约为东经121°;宁南县属于四川省,经度约为东经102°;乌鲁木齐位于我国西北,经度约为东经87°。三者中上海的经度最靠东,因此会最先迎来黎明。宁南县和乌鲁木齐的位置更偏西,日出时间相对较晚。因此,答案选A选项。
10.(2025六上·宁南期末)我国农历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在春分、夏至、冬至三个节气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冬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在我国农历的24个节气中,春分、夏至、冬至的白昼时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变化有关。
A选项,春分(3月21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白昼和黑夜时长大致相等。
B选项,夏至(6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长,越往北白昼越长,北极圈内甚至会出现极昼现象。我国位于北半球,因此夏至这天白昼最长。
C选项,冬至(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因此,在这三个节气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夏至,答案选B选项。
11.(2025六上·宁南期末)以下哪种工具是机械工具( )。
A.手机 B.温度计 C.螺丝刀
【答案】C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机械工具是指通过机械结构实现特定功能、主要依靠力学原理工作的工具。
A选项,手机是电子设备,核心依靠电路、芯片等电子元件工作,不属于机械工具。
B选项,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主要靠液体(如水银、酒精)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不属于机械工具。
C选项,螺丝刀是典型的机械工具,通过手柄转动带动刀头,利用杠杆原理和摩擦力拧动螺丝,完全依靠机械结构实现功能,属于机械工具。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12.(2025六上·宁南期末)下列物品中不属于轮轴的是(  )。
A.水龙头 B.扳手 C.钉书机
【答案】C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轮轴是由一个轮子和一个轴组成的简单机械,轮子转动时,轴也跟着转动,能省力或方便操作,例如汽车方向盘和门锁把手。
A选项,水龙头的手柄是轮,连接的阀杆是轴,转动手柄(轮)带动阀杆(轴)开关水流,属于轮轴。
B选项,扳手手柄部分是轮,夹住螺栓的部分是轴,转动手柄(轮)带动螺栓(轴)转动,属于轮轴。
C选项,钉书机工作时主要利用杠杆原理,按压手柄时通过支点带动钉书针压入纸张,没有轮和轴的配合结构,不属于轮轴。因此,答案选C选项。
13.(2025六上·宁南期末)用开瓶器开啤酒瓶,运用的是( )原理。
A.斜面 B.杠杆 C.滑轮
【答案】B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组成,通过绕支点转动,能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用开瓶器开啤酒瓶时:开瓶器与瓶盖边缘接触的点是支点;手握住开瓶器手柄用力的位置是动力点;开瓶器前端顶住瓶盖的位置是阻力点。手施加的力通过开瓶器绕支点转动,轻松撬动瓶盖,符合杠杆原理的工作方式,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斜面如斜坡、刀刃,通过延长距离省力,与开瓶器工作方式不符;
C选项,滑轮由轮子和绳索组成,用于提升重物或改变力的方向,开瓶器无此结构。所以应选B选项。
14.(2025六上·宁南期末)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记载和传播文字符号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是( )。
A.指南针 B.印刷术 C.火药
【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A选项,指南针的核心功能是利用磁石的指向性辨别方向,其主要应用于航海、探险、军事等领域,帮助人们在没有参照物的环境中确定方位。它的发明解决了定位问题,推动了地理探索和跨区域交流,但与文字符号信息的记载、传播没有直接关联,因此不符合题意。
B选项,在印刷术发明前,文字信息的传播依赖手工抄写,存在效率极低、易出错、成本高昂等问题,导致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范围有限。雕版印刷术通过预先雕刻文字模板,实现了书籍的批量复制;活字印刷术进一步优化,可灵活组合单字模板,大幅提高了印刷效率和内容灵活性。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从根本上提升了文字符号信息的记载速度、复制准确性和传播广度,让知识得以更广泛地普及,因此符合题意。
C选项,火药是一种具有爆炸力的化学物质,其发明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如制作火炮、火枪)和工程领域(如爆破、开矿),推动了武器装备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它的功能集中在能量释放和物理改造 上,与文字信息的记载、传播无关,因此不符合题意。
综上,只有印刷术直接提升了文字符号信息的记载和传播能力,答案为B选项。
15.(2025六上·宁南期末)下列杠杆类工具中能省力的是 ( )。
A.老虎钳 B.钓鱼竿 C.火钳
【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的省力与否取决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关系:当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大于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时,杠杆能省力;反之则费力。
A选项,使用老虎钳夹断物体时,支点在钳柄与钳头的连接处,手施加力的位置(动力点)距离支点较远(动力臂长),而被夹物体的位置(阻力点)距离支点较近(阻力臂短)。由于动力臂>阻力臂,老虎钳是省力杠杆。
B选项,钓鱼时,支点在手握鱼竿的后端,鱼的拉力(阻力)作用在鱼竿前端(阻力臂长),手施加的力(动力)作用在支点与阻力点之间(动力臂短)。由于动力臂<阻力臂,钓鱼竿是费力杠杆,其优势是省距离,便于灵活控制鱼竿末端。
C选项,用火钳夹取物体时,支点在两钳柄的连接处,手施加力的位置(动力点)距离支点较近(动力臂短),被夹物体的位置(阻力点)距离支点较远(阻力臂长)。由于动力臂<阻力臂,火钳是费力杠杆,其作用是避免手直接接触高温物体,同时省距离。
因此,能省力的杠杆类工具是老虎钳,答案选A选项。
16.(2025六上·宁南期末)功率是1千瓦的电水壶,烧开一壶水需要15分钟,耗电是( )。
A.1度 B.1.5度 C.0.25度
【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电能的计算方法是耗电量(通常用“度”作单位)= 电器功率(千瓦,kW)工作时间(小时,h)。这里的“1度电” 就等于1千瓦的电器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即1千瓦时=1度)。题目中,电水壶的功率是1千瓦(这是电器本身的耗电能力,表示每小时消耗 1 千瓦的电能);工作时间是15分钟。时间需要换算成“小时”。因为1小时=60分钟,所以15分钟换算成小时是15÷60=0.25(小时),根据公式计算耗电量:耗电量=功率×时间 = 1千瓦×0.25小时=0.25千瓦时=0.25度。因此,应选C选项。
17.(2025六上·宁南期末)我们经常使用电视机的遥控器,遥控器上的小电池是把(  )转化成了电能 。
A.化学能 B.热能 C.光能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有多种形式,且可以相互转化。电池是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其工作原理与内部的化学变化有关。
A选项,遥控器里的小电池(如干电池)内部储存着化学能。当电池接入电路(遥控器工作时),内部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通过化学反应释放能量,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遥控器提供电力。这是电池的基本能量转化方式,符合科学原理。
B选项,热能是物体因温度而具有的能量,通常与发热相关(如燃烧、摩擦生热)。电池工作时虽然可能有轻微发热,但这是能量转化中的次要现象,并非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因此不符合题意。
C选项,光能是光所具有的能量(如阳光、灯光)。遥控器的电池不需要依赖光来工作,反而遥控器本身可能通过红外线(一种不可见光)传递信号,但这是电能转化为光能,而非光能转化为电能,因此错误。综上,遥控器上的小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答案选A选项。
18.(2025六上·宁南期末)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石油 B.天然气 C.太阳能
【答案】C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是指人类已经长期广泛使用、技术成熟的能源;而新能源是指近年来才被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等特点。
A选项,石油是一种传统的化石能源,人类已经开采和使用石油多年,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等领域,属于常规能源,而非新能源。
B选项,天然气同样是化石能源的一种,与石油、煤炭并称为三大常规化石能源,其开采和利用技术成熟,早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常见能源,属于常规能源。
C选项,太阳能是来自太阳的能量,通过太阳能板等装置可以将其转化为电能或热能。它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无污染的特点,是近年来被大力开发和推广的能源形式,属于新能源。
综上,属于新能源的是太阳能,答案选C选项。
19.(2025六上·宁南期末)1820年,丹麦科学家( )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指南针转了,就因为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的大门。
A.爱迪生 B.奥斯特 C.牛顿
【答案】B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
【解析】【分析】A选项,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的主要贡献集中在电的应用领域,比如发明了电灯、改进了留声机等,但他并未发现电与磁的直接联系,因此不符合题意。
B选项,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偶然发现:当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这个发现首次揭示了电可以产生磁(电流的磁效应),为后来电磁学的发展和电能的大规模利用(如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符合题目描述。
C选项,牛顿是近代科学史上的重要科学家,他的贡献主要在力学领域(如发现万有引力、提出运动三大定律),与电和磁的研究无关,因此错误。
综上,1820年发现通电导线能影响指南针的丹麦科学家是奥斯特,答案选B选项。
20.(2025六上·宁南期末)电磁起重机通电时,可吸起钢铁,这是因为把电能转化为 ( )。
A.化学能 B.磁能 C.机械能
【答案】B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电磁铁通电时会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起重机就是利用电磁铁这一特性工作的。
A选项,化学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放的能量(如电池储存的能量),而电磁起重机工作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会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因此错误。
B选项,电磁起重机的核心是电磁铁,当它通电时,电能通过电磁铁转化为磁能(磁性),正是这种磁能让起重机产生吸引力,从而吸起钢铁,符合题意。
C选项,机械能是物体运动或位置具有的能量(如物体被举起、机器转动)。电磁起重机吸起钢铁时,钢铁的机械能确实增加,但这是磁能进一步转化的结果,因此机械能不是直接转化的形式,错误。
综上所述,电磁起重机通电时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答案选B选项。
二、判断题(2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2025六上·宁南期末)我们不能用放大镜去直接观察太阳,否则很容易灼伤眼睛。
【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解答】用放大镜对准阳光会有强光,容易伤眼睛,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放大镜具有聚焦的作用,当无数的强光对准同一个点就会产生强大的热量,温度足以点燃很多物质,所以不能用放大镜直接观察太阳。
22.(2025六上·宁南期末)在制作简易显微镜时,我们必须选择倍数相同的两个凸透镜。(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简易显微镜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两个凸透镜的组合来放大物体,其中物镜(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和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的放大倍数不需要相同。物镜的作用是将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将这个实像进一步放大成虚像,最终形成更大的像。实际制作时,通常选择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凸透镜(例如物镜用放大倍数稍大的,目镜用放大倍数适中的),通过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就能实现对物体的明显放大。因此,本题说法是错误的。
23.(2025六上·宁南期末)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是相同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同时进行着两种基本运动,即自转和公转,但它们的周期完全不同:
地球自转:指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正是由于自转,才有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公转:指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运行,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公转导致了四季的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显然,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和公转的周期(一年)并不相同,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4.(2025六上·宁南期末)夏季比冬季暖和,是因为此时地球距离太阳比较近。(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四季的冷暖变化并非由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决定,而是由阳光照射的角度决定的。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角度约为66.5°),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夏季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如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阳光照射角度大,能量集中,地面吸收的热量多,因此天气暖和;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在的半球阳光照射角度小,能量分散,地面吸收的热量少,因此天气寒冷。实际上,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北半球夏季时地球距离太阳反而稍远,更暖和;冬季时距离更近,反而更寒冷。因此,本题说法是错误的。
25.(2025六上·宁南期末)直接竖直向上提升重物,比利用斜面提升物体省力。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能够省力,斜面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26.(2025六上·宁南期末)生活中使用杠杆结构工具中,由于用途不同,一些是省力的,一些是费力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其工作效果取决于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的位置关系。根据省力情况,杠杆可分为三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能省力但费距离(如撬棍、羊角锤拔钉子);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虽然费力但能省距离(如筷子、钓鱼竿);等臂杠杆: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在生活中,不同工具的用途不同,选择杠杆类型时会根据需求权衡省力和省距离。例如,撬重物需要省力,用省力杠杆;夹菜需要灵活省距离,用费力杠杆。因此,本题说法是正确的。
27.(2025六上·宁南期末)现在的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和准确。(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信息交流的便捷性显著提升: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工具,人们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实现即时的文字、语音、视频交流,信息传递速度远超以往。信息交流的准确性也不断提高: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信息的筛选、验证和处理更加高效,减少了信息误差;同时,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和交叉验证方式,也让人们能更便捷地获取准确信息。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28.(2025六上·宁南期末)电路短路时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电路正常工作时,电流通过用电器(如灯泡、风扇等)形成闭合回路,用电器会消耗电能并阻碍电流过大。而短路是指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的现象。由于短路时没有用电器的阻碍,电路中的电阻极小,根据电学原理,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小,电流就越大(即短路电流)。强大的电流会使电池内部快速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电池迅速发热,甚至可能烧坏电池、引发外壳变形,严重时还可能发生漏液或爆炸,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本题说法是正确的。
29.(2025六上·宁南期末)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它不能够转变成发电机。(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和发电机的核心工作原理都与电磁感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相关,二者在结构上有相似性(都包含定子、转子、磁场等基本部件)。电动机的工作过程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给电动机通电后,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带动转子转动,产生动力;发电机的工作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当外力带动发电机的转子在磁场中转动时,导体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输出电能。
在一定条件下,电动机可以临时充当发电机使用。例如,当电动机的转子被外力(如水流、风力)带动旋转时,其内部的线圈切割磁场会产生感应电流,此时电动机就相当于一台发电机。因此,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30.(2025六上·宁南期末)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我国可以大力开发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替代火力发电。(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火力发电主要依靠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能量,其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不仅消耗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还会加剧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而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属于清洁能源:水力发电利用水流的动能驱动水轮机转动产生电能,风力发电利用风力驱动风车叶片转动转化电能,二者均无需燃烧燃料,几乎不产生污染物排放。水和风力属于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短缺风险。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和风力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开发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的自然条件。推广这两种清洁能源替代火力发电,是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该说法正确。
三、填空题(31-3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2025六上·宁南期末)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数倍,甚至可以放大200万倍。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实验室能见到两种显微镜,一种是   显微镜,另一种是   显微镜。
【答案】光学;电子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工具,根据工作原理和放大能力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在实验室中,最常见的两种是:光学显微镜:利用可见光和透镜的折射原理放大物体,放大倍数通常在几百倍到几千倍,适用于观察细胞、微生物等较大的微观结构,操作相对简便,是基础实验室的常用设备;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可见光,通过电磁透镜聚焦成像,放大倍数可达数万倍甚至200万倍以上,能观察到原子、病毒等更细微的结构,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医学等精密研究领域。因此,实验室中常见的两种显微镜分别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2.(2025六上·宁南期末)   也是一种微生物,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答案】病毒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病毒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它的结构极其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无法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如自我复制、代谢等),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繁殖。一旦离开宿主细胞,病毒就会失去活性,无法生存。而细菌、真菌等其他微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能够独立生活。因此,符合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里特征的微生物是病毒。
33.(2025六上·宁南期末)地球的结构分为三个圈层,从地表到地心依次是    、   和   。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并非一个均质球体,其内部存在明显的圈层结构,从地表向地心(按深度由浅到深)依次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主要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2900千米,占地球体积的82%,可进一步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幔之下,半径约3470千米,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的金属物质(主要是铁和镍),内核则是固态的金属核心,其高温高压环境产生了地球的磁场。这三个圈层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彼此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相互影响,所以从地表到地心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34.(2025六上·宁南期末)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答案】23小时56分4秒;365.25天
【解析】【解答】地球绕自己的地轴旋转,叫自转;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着太阳旋转,叫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25天。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时间。
35.(2025六上·宁南期末)在《能量》单元,我们把铁钉绕上线圈,并给线圈通上电流来测试铁钉能否吸引大头针,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   。
【答案】电磁铁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当在铁钉(铁芯)上绕上线圈并通以电流时,电流会产生磁场,使铁钉磁化并具备磁性,能够吸引大头针等铁质物体。这种由线圈和铁芯组成、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被称为电磁铁。电磁铁的磁性具有可控性:断电后,磁性会消失;通过改变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等,还能调节其磁性强弱。这一特性使其在工业、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电磁起重机、电铃、继电器等都利用了电磁铁的原理,因此本题应填“电磁铁”。
36.(2025六上·宁南期末)   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答案】太阳能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分析】 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太阳的内部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剧烈的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能源,所以说太阳能是最大的天然能源。
四、实验操作题(37-38小题,将下列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37.(2025六上·宁南期末)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标本对实验成功十分关键,其操作步骤的顺序非常重要,有六步,依次是   、   、   、   、   、   。
①取(洋葱表皮) ②染色 ③滴(清水) ④盖(玻片) ⑤展(洋葱表皮) ⑥吸染液
【答案】③;①;⑤;④;②;⑥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标本时,各步骤的详细作用和操作要点如下,整体遵循 “擦→滴→取→展→盖→染→吸” 的流程,题目中未提及“擦”,默认载玻片、盖玻片已清洁:
第一步,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为后续放置的洋葱表皮细胞提供湿润环境,维持细胞正常形态(避免细胞因失水、吸水而变形,影响观察),对应③ 滴(清水);
第二步,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内侧划“井”字(方便撕取),用镊子夹住洋葱鳞片叶,轻轻撕取内侧透明薄膜(内表皮),尽量保证表皮薄而完整,若撕取过厚,细胞重叠会难以观察。对应① 取(洋葱表皮);
第三步,将撕取的表皮放到载玻片水滴中,用镊子轻轻拨动、展平,确保表皮完全浸没在清水中,且无卷曲、折叠,对应⑤ 展(洋葱表皮);
第四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呈45°角缓慢放下,利用水的表面张力让盖玻片自然贴合,避免产生气泡(气泡会干扰观察,使视野出现黑圈),对应④ 盖(玻片);
第五步,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或其他染色剂,如稀品红溶液),用滴管吸取染液,垂直滴在盖玻片边缘,1-2滴即可,让染液借助毛细作用渗透到标本中,对应② 染色;
第六步,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让染液从一端渗透到另一端,反复吸引几次,直到吸水纸出现均匀染色痕迹,说明染液已充分浸染标本,且多余染液被吸走,对应⑥ 吸染液。
通过以上步骤,能制作出清晰、合格的洋葱表皮装片,为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提供良好标本,因此步骤依次是③、①、⑤、④、②、⑥。
38.(2025六上·宁南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使用一些用途不同的工具,请将正确的工具序号填在用途描述后面的横线上。用来起钉子是   ;用来夹取物品的是   ;运动会上用来测量投掷铅球成绩的是   ;用来测量家中门窗长和宽的是   。
①镊子 ②钢皮卷尺(最小刻度为毫米,长5米)
③皮卷尺(最小刻度为厘米,长10米) ④羊角锤
【答案】④;①;③;②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1)羊角锤的羊角状结构,可利用杠杆原理:羊角插入钉子帽下方,以接触点为支点,施加较小力就能撬动钉子,实现起钉功能。羊角锤因独特结构,在起钉时更省力、高效,是起钉子的专用工具,故起钉子选④;
(2)镊子的结构为尖细的夹持端,利用力的传导,通过捏动镊子尾部,使前端合拢,可精准控制夹持力。其能对细小、轻质物品进行精准夹取的功能,与夹取物品需求适配,所以夹取选① 。
(3)运动会投掷铅球的成绩,通常在数米到十余米范围。皮卷尺量程10米、最小刻度厘米 ,能覆盖铅球投掷距离,且材质柔软可弯曲,便于在户外场地贴合地面测量,因此选③ 。
(4)测量门窗需较高精度(毫米级) ,钢皮卷尺最小刻度毫米、长度5米 ,可满足一般家庭门窗尺寸测量(门窗尺寸多在数米内)。其钢制外壳硬挺,测量时能贴合门窗边缘,保证测量直线的准确性,所以测门窗选② 。
五、综合应用题(39-4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39.(2025六上·宁南期末)将下列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杠杆上有三个点,用力的点叫   ,承受重物的点叫   ,起支撑作用的点叫   。生活中应用杠杆的地方很多,有些是省力的,有些是费力的,以下应用中省力的有   、    ;费力的有   、   。
①胶把钳夹断电线 ②支点 ③筷子夹食物 ④开瓶器
⑤镊子夹酒精棉花 ⑥用力点 ⑦阻力点
【答案】⑥;⑦;②;①;④;③;⑤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的三个点是:用力点:人施加动力的位置,是主动使杠杆运动的点,对应⑥;阻力点:承受重物阻力,阻碍杠杆运动的点,对应⑦;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起平衡支撑作用,对应②。省力、费力杠杆的区别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臂)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臂)的大小关系:用力点远、阻力点近→省力杠杆;用力点近、阻力点远→费力杠杆。
(1)省力杠杆(①胶把钳夹断电线、④开瓶器):
①胶把钳夹断电线:用胶把钳剪铁丝,观察钳子中间的轴是支点,手捏胶把的位置(用力点)离支点远,铁丝压在钳口的位置(阻力点)离支点近。
④开瓶器:用开瓶器开可乐瓶,开瓶器卡在瓶口的接触点是支点,手捏开瓶器尾部(用力点)离支点远,瓶盖边缘压开瓶器的位置(阻力点)离支点近。
(2)费力杠杆(③筷子、⑤镊子夹酒精棉花):
③筷子夹食物:用筷子夹花生,筷子中间靠手腕的位置是支点,手捏筷子的位置(用力点)离支点近,筷子尖夹花生的位置(阻力点)离支点远。
⑤镊子夹酒精棉花:用镊子夹棉花,镊子尾部交叉点是支点,手捏镊子的位置(用力点 )离支点近,镊子尖夹棉花的位置(阻力点 )离支点远。
40.(2025六上·宁南期末)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人们公认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北宋的   ,我们在模拟活字印刷过程中有“刷墨、检字、晾晒、拓印”等过程,其正确的步骤依次是   、   、   、   。实验中,字模与印出的字的关系是:上下   ,左右   。
【答案】毕昇;检字;刷墨;拓印;晾晒;相同;相反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1)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毕昇发现印章能单个用、反复盖,受启发发明活字。把字做成可拆、可拼、可重复用的“活字”,大大提高印刷效率。因此,北宋毕昇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第1空填毕昇;
(2)活字印刷过程中有“刷墨、检字、晾晒、拓印”等过程,其正确的步骤依次是:
第一步,活字印刷前,工匠要从活字柜(存放所有活字的柜子,按部首、笔画分类)里,找出印书需要的字,对应检字,第2空填检字;
第二步,字排好后,得给活字上墨,才能把字印到纸上,对应刷墨,第3空填刷墨;
第三步,刷墨后,把纸铺在活字版上,用工具按压,让墨从活字转移到纸上,对应拓印,第4空填拓印。
第四步,拓印后的纸,墨是湿的,得晾干让墨固定,对应晾晒,第5空填晾晒。
(3)①字模和印字的上下结构,字模顶端的笔画(如上字的短横),拓印到纸上后,位置还是顶端;字模底端的笔画(如上字的长横),拓印后仍在底端。不管怎么印,上下方向不会变 ,所以第6空填相同;②活字是反着刻的,用镜子观察字模(如左字的反向字模),会发现镜子里的字和拓印出的正向字方向一致,拓印后对比原字,发现活字印刷的字模是反向雕刻的,导致字模的左右与印字左右反转,字模左侧的笔画(如左字的撇),拓印到纸上会出现在右侧所以第7空填相反。
41.(2025六上·宁南期末)观察《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日落时间变化表》,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日落时间变化表
节气日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仰角
春分 6:00 18:00 50°
夏至 4:30 19:30 73°26'
秋分 6:00 18:00 50°
冬至 7:30 16:30 26°34'
(1)北京地区正午时分   节气日的太阳高度最高,此时白天时长为   小时;
(2)北京地区正午时分    节气日的太阳高度最低,此时白天时长为    小时;
(3)以上四个节气中    和   的白天和晚上的时长相等。
【答案】夏至;15;冬至;9;春分;秋分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直射点靠近某地(如夏至,北京离北回归线近),正午太阳高度高;直射点远离某地(如冬至,北京离南回归线远),正午太阳高度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导致昼夜长短变化。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出早、日落晚;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日出晚、日落早。
(1)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最高的位置),北京地区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所以正午太阳仰角最大(表格中夏至正午太阳仰角为73°26'。白天时长计算:白天时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夏至日出时间4:30,日落时间19:30,则白天时长=19:30-4:30=15小时,所以第1空填夏至,第2空填15。
(2)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的位置),北京地区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仰角最小(表格中冬至仰角为26°34')。冬至日出时间是7:30,日落时间是16:30,白天的时间计算:16:30-7:30=9小时,所以第3空填冬至,第4空填9。
(3)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除两极)昼夜平分。北京地区在这两个节气,日出时间都是6:00,日落时间都是18:00。白天时长=18:00-6:00=12小时,晚上时长=24小时-12小时=12小时,所以昼夜相等,所以第5空填春分,第6空填秋分。
1 / 1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5六上·宁南期末)六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家这样做》讲述的科学家是( )。
A.南仁东 B.哥白尼 C.伽利略
2.(2025六上·宁南期末)放大镜的镜片又叫(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3.(2025六上·宁南期末)用下面三种方式观察同一物体时,哪种方式观察到的物体范围最小( )。
A.肉眼 B.显微镜 C.放大镜
4.(2025六上·宁南期末)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 )。
A.罗伯特.胡克
B.安东尼.范.列文虎克
C.简.施旺麦丹
5.(2025六上·宁南期末)以下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6.(2025六上·宁南期末)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的厚度约(  )。
A.3500千米 B.2900千米 C.17千米
7.(2025六上·宁南期末)昼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它形成的原因是( )。
A.太阳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8.(2025六上·宁南期末)第一位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运动体系假说,即“日心说”观点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莱昂.傅科 C.托勒斯
9.(2025六上·宁南期末)以下我国哪所城市最先迎来黎明 ( )。
A.上海 B.宁南县 C.乌鲁木齐
10.(2025六上·宁南期末)我国农历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在春分、夏至、冬至三个节气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冬至
11.(2025六上·宁南期末)以下哪种工具是机械工具( )。
A.手机 B.温度计 C.螺丝刀
12.(2025六上·宁南期末)下列物品中不属于轮轴的是(  )。
A.水龙头 B.扳手 C.钉书机
13.(2025六上·宁南期末)用开瓶器开啤酒瓶,运用的是( )原理。
A.斜面 B.杠杆 C.滑轮
14.(2025六上·宁南期末)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记载和传播文字符号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是( )。
A.指南针 B.印刷术 C.火药
15.(2025六上·宁南期末)下列杠杆类工具中能省力的是 ( )。
A.老虎钳 B.钓鱼竿 C.火钳
16.(2025六上·宁南期末)功率是1千瓦的电水壶,烧开一壶水需要15分钟,耗电是( )。
A.1度 B.1.5度 C.0.25度
17.(2025六上·宁南期末)我们经常使用电视机的遥控器,遥控器上的小电池是把(  )转化成了电能 。
A.化学能 B.热能 C.光能
18.(2025六上·宁南期末)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石油 B.天然气 C.太阳能
19.(2025六上·宁南期末)1820年,丹麦科学家( )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指南针转了,就因为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的大门。
A.爱迪生 B.奥斯特 C.牛顿
20.(2025六上·宁南期末)电磁起重机通电时,可吸起钢铁,这是因为把电能转化为 ( )。
A.化学能 B.磁能 C.机械能
二、判断题(2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2025六上·宁南期末)我们不能用放大镜去直接观察太阳,否则很容易灼伤眼睛。
22.(2025六上·宁南期末)在制作简易显微镜时,我们必须选择倍数相同的两个凸透镜。(  )
23.(2025六上·宁南期末)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是相同的。(  )
24.(2025六上·宁南期末)夏季比冬季暖和,是因为此时地球距离太阳比较近。(  )
25.(2025六上·宁南期末)直接竖直向上提升重物,比利用斜面提升物体省力。 (  )
26.(2025六上·宁南期末)生活中使用杠杆结构工具中,由于用途不同,一些是省力的,一些是费力的。(  )
27.(2025六上·宁南期末)现在的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和准确。(  )
28.(2025六上·宁南期末)电路短路时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  )
29.(2025六上·宁南期末)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它不能够转变成发电机。(  )
30.(2025六上·宁南期末)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我国可以大力开发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替代火力发电。(  )
三、填空题(31-3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2025六上·宁南期末)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数倍,甚至可以放大200万倍。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实验室能见到两种显微镜,一种是   显微镜,另一种是   显微镜。
32.(2025六上·宁南期末)   也是一种微生物,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33.(2025六上·宁南期末)地球的结构分为三个圈层,从地表到地心依次是    、   和   。
34.(2025六上·宁南期末)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35.(2025六上·宁南期末)在《能量》单元,我们把铁钉绕上线圈,并给线圈通上电流来测试铁钉能否吸引大头针,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   。
36.(2025六上·宁南期末)   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四、实验操作题(37-38小题,将下列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37.(2025六上·宁南期末)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标本对实验成功十分关键,其操作步骤的顺序非常重要,有六步,依次是   、   、   、   、   、   。
①取(洋葱表皮) ②染色 ③滴(清水) ④盖(玻片) ⑤展(洋葱表皮) ⑥吸染液
38.(2025六上·宁南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使用一些用途不同的工具,请将正确的工具序号填在用途描述后面的横线上。用来起钉子是   ;用来夹取物品的是   ;运动会上用来测量投掷铅球成绩的是   ;用来测量家中门窗长和宽的是   。
①镊子 ②钢皮卷尺(最小刻度为毫米,长5米)
③皮卷尺(最小刻度为厘米,长10米) ④羊角锤
五、综合应用题(39-4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39.(2025六上·宁南期末)将下列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杠杆上有三个点,用力的点叫   ,承受重物的点叫   ,起支撑作用的点叫   。生活中应用杠杆的地方很多,有些是省力的,有些是费力的,以下应用中省力的有   、    ;费力的有   、   。
①胶把钳夹断电线 ②支点 ③筷子夹食物 ④开瓶器
⑤镊子夹酒精棉花 ⑥用力点 ⑦阻力点
40.(2025六上·宁南期末)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人们公认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北宋的   ,我们在模拟活字印刷过程中有“刷墨、检字、晾晒、拓印”等过程,其正确的步骤依次是   、   、   、   。实验中,字模与印出的字的关系是:上下   ,左右   。
41.(2025六上·宁南期末)观察《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日落时间变化表》,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日落时间变化表
节气日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仰角
春分 6:00 18:00 50°
夏至 4:30 19:30 73°26'
秋分 6:00 18:00 50°
冬至 7:30 16:30 26°34'
(1)北京地区正午时分   节气日的太阳高度最高,此时白天时长为   小时;
(2)北京地区正午时分    节气日的太阳高度最低,此时白天时长为    小时;
(3)以上四个节气中    和   的白天和晚上的时长相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小学科学上册《科学家这样做》的核心是通过科学家案例传递科学探究精神、坚持与创新品质,以及科学对社会的意义,尤其侧重贴近生活、体现中国科技发展的内容。南仁东是中国“天眼”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历时22年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建成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他的事迹生动体现了长期坚持、团队协作和科技报国的精神。哥白尼、伽利略虽在科学史上有重要贡献,但均为外国历史科学家,其研究属于较早期的理论突破,且侧重外国科学史。因此,课文讲述的科学家是南仁东,应选A选项。
2.【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核心功能是通过镜片对光线的折射实现物体的放大效果。凸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将物体的光线折射后聚焦,形成放大的虚像,这正是放大镜实现放大功能的原理。A选项的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无法改变光的会聚或发散,不能实现放大效果;C选项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使物体成像缩小,也不符合放大镜的功能需求。因此,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应选B选项。
3.【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三种观察方式的观察范围与放大能力直接相关,放大倍数越高,能聚焦的区域越小,观察范围也就越窄。
A选项,肉眼观察时,无需借助工具,能直接看到物体的整体轮廓和较大范围的细节。
B选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远高于放大镜(可达几百倍甚至上千倍),能观察到肉眼和放大镜无法看到的微小结构(如细胞、微生物等),但只能聚焦于物体的极小部分,因此观察到的物体范围最小。
C选项放大镜通过凸透镜放大物体,放大倍数通常较低(一般几倍到几十倍),观察范围比肉眼小,但仍能看到物体的局部较大区域。因此,观察范围最小的是显微镜,应选B选项。
4.【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A选项,第一个发现细胞的英国科学家是罗伯特 胡克。1665年,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其结构像一个个小房间,于是将这些小房间命名为细胞,这一发现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起点。
B选项,安东尼 范 列文虎克是荷兰科学家,他改进了显微镜,首次观察到活细胞(如细菌、原生动物等),但并非第一个发现细胞结构的人。
C选项,简 施旺麦丹也是荷兰科学家,主要研究昆虫解剖学,与细胞的发现无关。
因此,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罗伯特 胡克,应选A选项。
5.【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病毒是特殊的例外。
A选项,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由单个细胞构成;
B选项,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无法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
C选项,真菌既有单细胞(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如蘑菇),均由细胞组成。
因此,不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是病毒,应选B选项。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是最外层,厚度最薄且分布不均匀。地壳的厚度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等构成,平均厚度约33千米,最厚处可达70千米(如青藏高原);大洋地壳以玄武岩为主,平均厚度仅约6千米,最薄处仅数千米。综合大陆和大洋地壳的平均情况,整个地壳的全球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A 选项,3500千米接近地核的半径(约3400千米);B选项,2900千米是地幔的厚度(从地壳底部到地核顶部的距离),均不属于地壳的范围。因此,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应选C选项。
7.【答案】C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核心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侧为白昼,背向太阳的一侧为黑夜)。而地球始终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这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周期性地交替面对太阳和背向太阳:当一个地区转到朝向太阳的位置时,就迎来白昼;转到背向太阳的位置时,则进入黑夜,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的循环。A选项错误,太阳的自转不会直接导致地球的昼夜变化;B选项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主要影响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而非昼夜交替的直接原因。因此,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是地球自转,应选C选项。
8.【答案】A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第一位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运动体系假说(即“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尼古拉 哥白尼。他在16世纪初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旋转,推翻了当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这一理论对近代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其他选项中,莱昂 傅科是19世纪的物理学家,以证明地球自转的“傅科摆”实验闻名;而托勒密则是古希腊天文学家,他提出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和行星围绕地球旋转,与“日心说”完全相反,这两个选项均不正确。因此,应选A选项。
9.【答案】A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区会比西边的地区先迎来黎明。在我国,地理位置越靠东的城市,日出时间越早。选项中,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度约为东经121°;宁南县属于四川省,经度约为东经102°;乌鲁木齐位于我国西北,经度约为东经87°。三者中上海的经度最靠东,因此会最先迎来黎明。宁南县和乌鲁木齐的位置更偏西,日出时间相对较晚。因此,答案选A选项。
10.【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在我国农历的24个节气中,春分、夏至、冬至的白昼时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变化有关。
A选项,春分(3月21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白昼和黑夜时长大致相等。
B选项,夏至(6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长,越往北白昼越长,北极圈内甚至会出现极昼现象。我国位于北半球,因此夏至这天白昼最长。
C选项,冬至(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因此,在这三个节气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夏至,答案选B选项。
11.【答案】C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机械工具是指通过机械结构实现特定功能、主要依靠力学原理工作的工具。
A选项,手机是电子设备,核心依靠电路、芯片等电子元件工作,不属于机械工具。
B选项,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主要靠液体(如水银、酒精)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不属于机械工具。
C选项,螺丝刀是典型的机械工具,通过手柄转动带动刀头,利用杠杆原理和摩擦力拧动螺丝,完全依靠机械结构实现功能,属于机械工具。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12.【答案】C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轮轴是由一个轮子和一个轴组成的简单机械,轮子转动时,轴也跟着转动,能省力或方便操作,例如汽车方向盘和门锁把手。
A选项,水龙头的手柄是轮,连接的阀杆是轴,转动手柄(轮)带动阀杆(轴)开关水流,属于轮轴。
B选项,扳手手柄部分是轮,夹住螺栓的部分是轴,转动手柄(轮)带动螺栓(轴)转动,属于轮轴。
C选项,钉书机工作时主要利用杠杆原理,按压手柄时通过支点带动钉书针压入纸张,没有轮和轴的配合结构,不属于轮轴。因此,答案选C选项。
13.【答案】B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组成,通过绕支点转动,能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用开瓶器开啤酒瓶时:开瓶器与瓶盖边缘接触的点是支点;手握住开瓶器手柄用力的位置是动力点;开瓶器前端顶住瓶盖的位置是阻力点。手施加的力通过开瓶器绕支点转动,轻松撬动瓶盖,符合杠杆原理的工作方式,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斜面如斜坡、刀刃,通过延长距离省力,与开瓶器工作方式不符;
C选项,滑轮由轮子和绳索组成,用于提升重物或改变力的方向,开瓶器无此结构。所以应选B选项。
14.【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A选项,指南针的核心功能是利用磁石的指向性辨别方向,其主要应用于航海、探险、军事等领域,帮助人们在没有参照物的环境中确定方位。它的发明解决了定位问题,推动了地理探索和跨区域交流,但与文字符号信息的记载、传播没有直接关联,因此不符合题意。
B选项,在印刷术发明前,文字信息的传播依赖手工抄写,存在效率极低、易出错、成本高昂等问题,导致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范围有限。雕版印刷术通过预先雕刻文字模板,实现了书籍的批量复制;活字印刷术进一步优化,可灵活组合单字模板,大幅提高了印刷效率和内容灵活性。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从根本上提升了文字符号信息的记载速度、复制准确性和传播广度,让知识得以更广泛地普及,因此符合题意。
C选项,火药是一种具有爆炸力的化学物质,其发明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如制作火炮、火枪)和工程领域(如爆破、开矿),推动了武器装备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它的功能集中在能量释放和物理改造 上,与文字信息的记载、传播无关,因此不符合题意。
综上,只有印刷术直接提升了文字符号信息的记载和传播能力,答案为B选项。
15.【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的省力与否取决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关系:当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大于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时,杠杆能省力;反之则费力。
A选项,使用老虎钳夹断物体时,支点在钳柄与钳头的连接处,手施加力的位置(动力点)距离支点较远(动力臂长),而被夹物体的位置(阻力点)距离支点较近(阻力臂短)。由于动力臂>阻力臂,老虎钳是省力杠杆。
B选项,钓鱼时,支点在手握鱼竿的后端,鱼的拉力(阻力)作用在鱼竿前端(阻力臂长),手施加的力(动力)作用在支点与阻力点之间(动力臂短)。由于动力臂<阻力臂,钓鱼竿是费力杠杆,其优势是省距离,便于灵活控制鱼竿末端。
C选项,用火钳夹取物体时,支点在两钳柄的连接处,手施加力的位置(动力点)距离支点较近(动力臂短),被夹物体的位置(阻力点)距离支点较远(阻力臂长)。由于动力臂<阻力臂,火钳是费力杠杆,其作用是避免手直接接触高温物体,同时省距离。
因此,能省力的杠杆类工具是老虎钳,答案选A选项。
16.【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电能的计算方法是耗电量(通常用“度”作单位)= 电器功率(千瓦,kW)工作时间(小时,h)。这里的“1度电” 就等于1千瓦的电器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即1千瓦时=1度)。题目中,电水壶的功率是1千瓦(这是电器本身的耗电能力,表示每小时消耗 1 千瓦的电能);工作时间是15分钟。时间需要换算成“小时”。因为1小时=60分钟,所以15分钟换算成小时是15÷60=0.25(小时),根据公式计算耗电量:耗电量=功率×时间 = 1千瓦×0.25小时=0.25千瓦时=0.25度。因此,应选C选项。
17.【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有多种形式,且可以相互转化。电池是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其工作原理与内部的化学变化有关。
A选项,遥控器里的小电池(如干电池)内部储存着化学能。当电池接入电路(遥控器工作时),内部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通过化学反应释放能量,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遥控器提供电力。这是电池的基本能量转化方式,符合科学原理。
B选项,热能是物体因温度而具有的能量,通常与发热相关(如燃烧、摩擦生热)。电池工作时虽然可能有轻微发热,但这是能量转化中的次要现象,并非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因此不符合题意。
C选项,光能是光所具有的能量(如阳光、灯光)。遥控器的电池不需要依赖光来工作,反而遥控器本身可能通过红外线(一种不可见光)传递信号,但这是电能转化为光能,而非光能转化为电能,因此错误。综上,遥控器上的小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答案选A选项。
18.【答案】C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是指人类已经长期广泛使用、技术成熟的能源;而新能源是指近年来才被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等特点。
A选项,石油是一种传统的化石能源,人类已经开采和使用石油多年,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等领域,属于常规能源,而非新能源。
B选项,天然气同样是化石能源的一种,与石油、煤炭并称为三大常规化石能源,其开采和利用技术成熟,早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常见能源,属于常规能源。
C选项,太阳能是来自太阳的能量,通过太阳能板等装置可以将其转化为电能或热能。它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无污染的特点,是近年来被大力开发和推广的能源形式,属于新能源。
综上,属于新能源的是太阳能,答案选C选项。
19.【答案】B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
【解析】【分析】A选项,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的主要贡献集中在电的应用领域,比如发明了电灯、改进了留声机等,但他并未发现电与磁的直接联系,因此不符合题意。
B选项,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偶然发现:当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这个发现首次揭示了电可以产生磁(电流的磁效应),为后来电磁学的发展和电能的大规模利用(如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符合题目描述。
C选项,牛顿是近代科学史上的重要科学家,他的贡献主要在力学领域(如发现万有引力、提出运动三大定律),与电和磁的研究无关,因此错误。
综上,1820年发现通电导线能影响指南针的丹麦科学家是奥斯特,答案选B选项。
20.【答案】B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电磁铁通电时会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起重机就是利用电磁铁这一特性工作的。
A选项,化学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放的能量(如电池储存的能量),而电磁起重机工作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会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因此错误。
B选项,电磁起重机的核心是电磁铁,当它通电时,电能通过电磁铁转化为磁能(磁性),正是这种磁能让起重机产生吸引力,从而吸起钢铁,符合题意。
C选项,机械能是物体运动或位置具有的能量(如物体被举起、机器转动)。电磁起重机吸起钢铁时,钢铁的机械能确实增加,但这是磁能进一步转化的结果,因此机械能不是直接转化的形式,错误。
综上所述,电磁起重机通电时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答案选B选项。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解答】用放大镜对准阳光会有强光,容易伤眼睛,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放大镜具有聚焦的作用,当无数的强光对准同一个点就会产生强大的热量,温度足以点燃很多物质,所以不能用放大镜直接观察太阳。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简易显微镜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两个凸透镜的组合来放大物体,其中物镜(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和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的放大倍数不需要相同。物镜的作用是将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将这个实像进一步放大成虚像,最终形成更大的像。实际制作时,通常选择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凸透镜(例如物镜用放大倍数稍大的,目镜用放大倍数适中的),通过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就能实现对物体的明显放大。因此,本题说法是错误的。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同时进行着两种基本运动,即自转和公转,但它们的周期完全不同:
地球自转:指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正是由于自转,才有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公转:指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运行,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公转导致了四季的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显然,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和公转的周期(一年)并不相同,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四季的冷暖变化并非由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决定,而是由阳光照射的角度决定的。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角度约为66.5°),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夏季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如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阳光照射角度大,能量集中,地面吸收的热量多,因此天气暖和;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在的半球阳光照射角度小,能量分散,地面吸收的热量少,因此天气寒冷。实际上,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北半球夏季时地球距离太阳反而稍远,更暖和;冬季时距离更近,反而更寒冷。因此,本题说法是错误的。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能够省力,斜面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其工作效果取决于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的位置关系。根据省力情况,杠杆可分为三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能省力但费距离(如撬棍、羊角锤拔钉子);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虽然费力但能省距离(如筷子、钓鱼竿);等臂杠杆: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在生活中,不同工具的用途不同,选择杠杆类型时会根据需求权衡省力和省距离。例如,撬重物需要省力,用省力杠杆;夹菜需要灵活省距离,用费力杠杆。因此,本题说法是正确的。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信息交流的便捷性显著提升: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工具,人们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实现即时的文字、语音、视频交流,信息传递速度远超以往。信息交流的准确性也不断提高: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信息的筛选、验证和处理更加高效,减少了信息误差;同时,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和交叉验证方式,也让人们能更便捷地获取准确信息。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28.【答案】正确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电路正常工作时,电流通过用电器(如灯泡、风扇等)形成闭合回路,用电器会消耗电能并阻碍电流过大。而短路是指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的现象。由于短路时没有用电器的阻碍,电路中的电阻极小,根据电学原理,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小,电流就越大(即短路电流)。强大的电流会使电池内部快速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电池迅速发热,甚至可能烧坏电池、引发外壳变形,严重时还可能发生漏液或爆炸,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本题说法是正确的。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和发电机的核心工作原理都与电磁感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相关,二者在结构上有相似性(都包含定子、转子、磁场等基本部件)。电动机的工作过程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给电动机通电后,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带动转子转动,产生动力;发电机的工作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当外力带动发电机的转子在磁场中转动时,导体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输出电能。
在一定条件下,电动机可以临时充当发电机使用。例如,当电动机的转子被外力(如水流、风力)带动旋转时,其内部的线圈切割磁场会产生感应电流,此时电动机就相当于一台发电机。因此,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火力发电主要依靠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能量,其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不仅消耗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还会加剧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而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属于清洁能源:水力发电利用水流的动能驱动水轮机转动产生电能,风力发电利用风力驱动风车叶片转动转化电能,二者均无需燃烧燃料,几乎不产生污染物排放。水和风力属于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短缺风险。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和风力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开发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的自然条件。推广这两种清洁能源替代火力发电,是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该说法正确。
31.【答案】光学;电子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工具,根据工作原理和放大能力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在实验室中,最常见的两种是:光学显微镜:利用可见光和透镜的折射原理放大物体,放大倍数通常在几百倍到几千倍,适用于观察细胞、微生物等较大的微观结构,操作相对简便,是基础实验室的常用设备;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可见光,通过电磁透镜聚焦成像,放大倍数可达数万倍甚至200万倍以上,能观察到原子、病毒等更细微的结构,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医学等精密研究领域。因此,实验室中常见的两种显微镜分别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2.【答案】病毒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病毒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它的结构极其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无法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如自我复制、代谢等),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繁殖。一旦离开宿主细胞,病毒就会失去活性,无法生存。而细菌、真菌等其他微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能够独立生活。因此,符合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里特征的微生物是病毒。
33.【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并非一个均质球体,其内部存在明显的圈层结构,从地表向地心(按深度由浅到深)依次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主要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2900千米,占地球体积的82%,可进一步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幔之下,半径约3470千米,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的金属物质(主要是铁和镍),内核则是固态的金属核心,其高温高压环境产生了地球的磁场。这三个圈层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彼此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相互影响,所以从地表到地心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34.【答案】23小时56分4秒;365.25天
【解析】【解答】地球绕自己的地轴旋转,叫自转;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着太阳旋转,叫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25天。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时间。
35.【答案】电磁铁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当在铁钉(铁芯)上绕上线圈并通以电流时,电流会产生磁场,使铁钉磁化并具备磁性,能够吸引大头针等铁质物体。这种由线圈和铁芯组成、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被称为电磁铁。电磁铁的磁性具有可控性:断电后,磁性会消失;通过改变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等,还能调节其磁性强弱。这一特性使其在工业、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电磁起重机、电铃、继电器等都利用了电磁铁的原理,因此本题应填“电磁铁”。
36.【答案】太阳能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分析】 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太阳的内部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剧烈的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能源,所以说太阳能是最大的天然能源。
37.【答案】③;①;⑤;④;②;⑥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标本时,各步骤的详细作用和操作要点如下,整体遵循 “擦→滴→取→展→盖→染→吸” 的流程,题目中未提及“擦”,默认载玻片、盖玻片已清洁:
第一步,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为后续放置的洋葱表皮细胞提供湿润环境,维持细胞正常形态(避免细胞因失水、吸水而变形,影响观察),对应③ 滴(清水);
第二步,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内侧划“井”字(方便撕取),用镊子夹住洋葱鳞片叶,轻轻撕取内侧透明薄膜(内表皮),尽量保证表皮薄而完整,若撕取过厚,细胞重叠会难以观察。对应① 取(洋葱表皮);
第三步,将撕取的表皮放到载玻片水滴中,用镊子轻轻拨动、展平,确保表皮完全浸没在清水中,且无卷曲、折叠,对应⑤ 展(洋葱表皮);
第四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呈45°角缓慢放下,利用水的表面张力让盖玻片自然贴合,避免产生气泡(气泡会干扰观察,使视野出现黑圈),对应④ 盖(玻片);
第五步,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或其他染色剂,如稀品红溶液),用滴管吸取染液,垂直滴在盖玻片边缘,1-2滴即可,让染液借助毛细作用渗透到标本中,对应② 染色;
第六步,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让染液从一端渗透到另一端,反复吸引几次,直到吸水纸出现均匀染色痕迹,说明染液已充分浸染标本,且多余染液被吸走,对应⑥ 吸染液。
通过以上步骤,能制作出清晰、合格的洋葱表皮装片,为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提供良好标本,因此步骤依次是③、①、⑤、④、②、⑥。
38.【答案】④;①;③;②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1)羊角锤的羊角状结构,可利用杠杆原理:羊角插入钉子帽下方,以接触点为支点,施加较小力就能撬动钉子,实现起钉功能。羊角锤因独特结构,在起钉时更省力、高效,是起钉子的专用工具,故起钉子选④;
(2)镊子的结构为尖细的夹持端,利用力的传导,通过捏动镊子尾部,使前端合拢,可精准控制夹持力。其能对细小、轻质物品进行精准夹取的功能,与夹取物品需求适配,所以夹取选① 。
(3)运动会投掷铅球的成绩,通常在数米到十余米范围。皮卷尺量程10米、最小刻度厘米 ,能覆盖铅球投掷距离,且材质柔软可弯曲,便于在户外场地贴合地面测量,因此选③ 。
(4)测量门窗需较高精度(毫米级) ,钢皮卷尺最小刻度毫米、长度5米 ,可满足一般家庭门窗尺寸测量(门窗尺寸多在数米内)。其钢制外壳硬挺,测量时能贴合门窗边缘,保证测量直线的准确性,所以测门窗选② 。
39.【答案】⑥;⑦;②;①;④;③;⑤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的三个点是:用力点:人施加动力的位置,是主动使杠杆运动的点,对应⑥;阻力点:承受重物阻力,阻碍杠杆运动的点,对应⑦;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起平衡支撑作用,对应②。省力、费力杠杆的区别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臂)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臂)的大小关系:用力点远、阻力点近→省力杠杆;用力点近、阻力点远→费力杠杆。
(1)省力杠杆(①胶把钳夹断电线、④开瓶器):
①胶把钳夹断电线:用胶把钳剪铁丝,观察钳子中间的轴是支点,手捏胶把的位置(用力点)离支点远,铁丝压在钳口的位置(阻力点)离支点近。
④开瓶器:用开瓶器开可乐瓶,开瓶器卡在瓶口的接触点是支点,手捏开瓶器尾部(用力点)离支点远,瓶盖边缘压开瓶器的位置(阻力点)离支点近。
(2)费力杠杆(③筷子、⑤镊子夹酒精棉花):
③筷子夹食物:用筷子夹花生,筷子中间靠手腕的位置是支点,手捏筷子的位置(用力点)离支点近,筷子尖夹花生的位置(阻力点)离支点远。
⑤镊子夹酒精棉花:用镊子夹棉花,镊子尾部交叉点是支点,手捏镊子的位置(用力点 )离支点近,镊子尖夹棉花的位置(阻力点 )离支点远。
40.【答案】毕昇;检字;刷墨;拓印;晾晒;相同;相反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1)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毕昇发现印章能单个用、反复盖,受启发发明活字。把字做成可拆、可拼、可重复用的“活字”,大大提高印刷效率。因此,北宋毕昇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第1空填毕昇;
(2)活字印刷过程中有“刷墨、检字、晾晒、拓印”等过程,其正确的步骤依次是:
第一步,活字印刷前,工匠要从活字柜(存放所有活字的柜子,按部首、笔画分类)里,找出印书需要的字,对应检字,第2空填检字;
第二步,字排好后,得给活字上墨,才能把字印到纸上,对应刷墨,第3空填刷墨;
第三步,刷墨后,把纸铺在活字版上,用工具按压,让墨从活字转移到纸上,对应拓印,第4空填拓印。
第四步,拓印后的纸,墨是湿的,得晾干让墨固定,对应晾晒,第5空填晾晒。
(3)①字模和印字的上下结构,字模顶端的笔画(如上字的短横),拓印到纸上后,位置还是顶端;字模底端的笔画(如上字的长横),拓印后仍在底端。不管怎么印,上下方向不会变 ,所以第6空填相同;②活字是反着刻的,用镜子观察字模(如左字的反向字模),会发现镜子里的字和拓印出的正向字方向一致,拓印后对比原字,发现活字印刷的字模是反向雕刻的,导致字模的左右与印字左右反转,字模左侧的笔画(如左字的撇),拓印到纸上会出现在右侧所以第7空填相反。
41.【答案】夏至;15;冬至;9;春分;秋分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直射点靠近某地(如夏至,北京离北回归线近),正午太阳高度高;直射点远离某地(如冬至,北京离南回归线远),正午太阳高度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导致昼夜长短变化。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出早、日落晚;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日出晚、日落早。
(1)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最高的位置),北京地区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所以正午太阳仰角最大(表格中夏至正午太阳仰角为73°26'。白天时长计算:白天时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夏至日出时间4:30,日落时间19:30,则白天时长=19:30-4:30=15小时,所以第1空填夏至,第2空填15。
(2)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的位置),北京地区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仰角最小(表格中冬至仰角为26°34')。冬至日出时间是7:30,日落时间是16:30,白天的时间计算:16:30-7:30=9小时,所以第3空填冬至,第4空填9。
(3)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除两极)昼夜平分。北京地区在这两个节气,日出时间都是6:00,日落时间都是18:00。白天时长=18:00-6:00=12小时,晚上时长=24小时-12小时=12小时,所以昼夜相等,所以第5空填春分,第6空填秋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