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眉山天府新区府河学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眉山天府新区府河学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1 11:50:33

文档简介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眉山天府新区府河学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请把正确的答案字母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每题1分,共10分)
1.(2024五上·彭山期中)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光才能看见物体 B.光速很快
C.阳光可以穿透不锈钢板 D.光是有利又有害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A :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进入眼睛,没有光时无法视物。B :光速极快,在真空中约为 30 万千米 / 秒。
C :不锈钢板是不透明的固体,阳光无法穿透。
D :光有利(如照明、光合作用)也有害(如强光伤眼、紫外线灼伤皮肤)。
故不正确选项C。
2.(2024五上·彭山期中)早操排队的时候,如果最后一个同学只能看见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而看不见前面其他同学的后脑勺,就说明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  )。
A.光的反射原理 B.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C.光的折射原理 D.光速很快原理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早操排队时,若队伍整齐,前一位同学会挡住来自更前面同学的光,所以最后一个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而看不到前面其他同学的后脑勺,这正是利用了光沿直线。故选B。
3.(2024五上·彭山期中)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径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 B.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
C.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 D.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规律表明,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也就是发生折射;而当光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故选A。
4.(2024五上·彭山期中)下面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立竿见影 B.凿壁偷光 C.杯弓蛇影 D.海市靥楼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 :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杆子挡住了光的传播路径,在地面形成阴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B :光通过墙壁的小孔传播到室内,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 :墙上的弓在杯中水面成像,看起来像蛇,是光照射到弓上后反射到水面,再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D :是远处物体的光经不同密度的空气折射后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C。
5.(2024五上·彭山期中)下列关于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形像三级阶梯,西边低东边高
B.地球上的海洋占比29%,陆地占比71%
C.山地和丘陵是差不多的,可以算作同类
D.四周是高山、中间低洼的地形是盆地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A :我国地形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实际是西边高东边低,而非 “西边低东边高”。
B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比例为海洋占比约 71%,陆地占比约 29%,选项中两者比例颠倒。
C:山地和丘陵不同类。山地海拔较高一般 500 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海拔较低一般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二者不能算作同类。
D:盆地的地形特征就是四周高、中间低,与描述相符。
故选D。
6.(2024五上·彭山期中)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  )。
A.洪水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喷发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是指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由地壳岩层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下变动,受力过大时突然快速断裂引发。
7.(2024五上·彭山期中)被风带走的沙子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  )。
A.戈壁 B.三角洲 C.丘陵 D.沙漠
【答案】D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A :戈壁由洪水等搬运岩石碎屑堆积形成,与风积作用无关。B :三角洲是河流入海口 / 湖口处泥沙沉积形成,属河流沉积作用,非风积作用。
C :丘陵由地壳运动、风化、流水侵蚀等综合作用形成,与风积沙子无关。
D :风搬运沙子后因风力减弱沉积,日积月累可形成沙丘等风积地貌,进而形成沙漠,符合题意。
8.(2024五上·彭山期中)“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原因是(  )。
A.人们对木材的需求比对金银的需求更大
B.绿水青山可以赚很多钱
C.绿水青山是比金银财宝更加宝贵的自然资源
D.开采金山银山太困难了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强调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选择中,应优先保护环境。健康的自然环境是生存发展的基础,绿水青山这一自然资源比金银财宝更宝贵。故选 C。
9.(2024五上·彭山期中)下列有关色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光实际上是由很多彩色光组成的
B.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混合在一起,可以形成白光
C.白光就只有一种色光
D.不同色光进入三棱镜后的折射程度不一样。
【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A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组成,三棱镜色散实验可证明,因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会分解出彩色光。B :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混合可形成白光,如舞台灯光合理组合能产生近似白光的效果。
C :白光并非单一色光,而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D :不同色光进入三棱镜后折射程度不同,紫光折射程度最大,红光最小,故太阳光经三棱镜后会分解成有序彩色光带。故选D。
10.(2024五上·彭山期中)下列有关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下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可能会从地壳薄弱处喷发出来。
B.岩浆主要储存在地壳里面。
C.火山喷发往往带来很多灾难,没有一点好处。
D.休眠火山是非常安全的,我们可以随意去开采它。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地幔上部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会从地壳薄弱处如板块交界处等喷发,这是火山喷发的基本原理。选项说法正确。
B:岩浆主要储存在地幔软流层,而非地壳,地壳较薄无法大量储岩浆。选项说法错误。
C:火山喷发有灾难,但也有好处,如火山灰肥田、形成地热和旅游地貌等。选项说法错误。
D:休眠火山可能重新喷发,且随意开采会破坏环境、引发灾害,并非安全可随意开采。选项说法错误。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1.(2024五上·彭山期中)在戈壁、沙漠的附近地区植树造林,有利于减少风沙,阻止土地荒漠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植树造林可防风固沙,防护林能使风的速度减弱 70%,有效抵御风沙对田园、城市的侵害;此外,它还具有保持水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湿度等多重作用。说法正确。
12.(2024五上·彭山期中)不管有没有植物,雨水都会对地形造成同样的侵蚀。(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有植物的地方植物根系能固定土壤,减少土壤被雨水冲走的可能;枝叶可减弱雨水冲击力,使雨水先落在枝叶上,降低对地面土壤的直接冲刷,从而减轻雨水对地形的侵蚀。无植物的地方处于裸露地面如沙漠、植被破坏的土地,雨水直接冲击地面,因无枝叶缓冲,冲击力完全作用于地面,易导致土壤颗粒飞溅、移动,雨水对地形的侵蚀更严重。
13.(2024五上·彭山期中)地壳在不断地运动,会使岩层发生变形。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无论是陆地还是在海洋底部,都分布着坚硬的岩石层,它们构成了地球的地壳。根据搜集到的大量证据,科学家发现地壳在不断运动着,会使岩层发生变形,不过,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地壳的运动非常缓慢。
14.(2024五上·彭山期中)我国地形复杂,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形。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世界陆地表面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形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15.(2024五上·彭山期中)磨砂玻璃可以减少由于反射光造成的光污染   
【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磨砂玻璃经特殊表面处理后,表面变得粗糙。当光线照射时,会发生漫反射,从而减少了集中的光线反射,可有效降低光污染;同时,其并未完全阻断光线传播,仍能保持一定的透光性,因此能为空间提供良好的采光效果。故说法正确。
16.(2024五上·彭山期中)雨后彩虹是因为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滴反射产生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作为气象中的光学现象,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太阳光与半空中的水滴相互作用。当太阳光照射到水滴时,会以不同角度入射,进入水滴后不仅发生折射,还会在水滴内以不同角度反射,最终光线射出水滴时再次折射,从而分解出七种颜色的光,在天空形成外圈至内圈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拱形七彩光谱。故说法错误确。
17.(2024五上·彭山期中)凿壁偷光、一叶障目的故事都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凿壁偷光” 中,光线通过墙壁上的小孔进入室内,正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才能穿过小孔照亮屋内,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特性。“一叶障目” 中,一片叶子能挡住视线,是因为叶子遮挡了沿直线传播的光线,使得光线无法绕过叶子进入眼睛,同样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说法正确。
18.(2024五上·彭山期中)熄灭的蜡烛、天空的星星、萤火虫都是光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熄灭的蜡烛无法发光,不符合自身发光的物体。天空中的星星并非全是光源,如恒星太阳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但行星如我们看到的金星、火星等本身不发光,是反射恒星的光才被看到,不属于光源,因此 “天空中的星星是光源” 表述不准确。萤火虫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此表述正确。
19.(2024五上·彭山期中)红领巾反射的红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见红领巾是红色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和吸收的色光决定。红领巾的材质特性使得它在白光照射下,会反射红光,同时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当这些被反射的红光进入人的眼睛后,视觉系统感知到红光,便让我们看到红领巾呈现红色。故说法正确。
20.(2024五上·彭山期中)风蚀蘑菇是一种独特的美食菜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蚀蘑菇它是典型的风蚀地貌,并非题干可能隐含的 “美食菜肴”。风蚀蘑菇其形成于干旱地区,是近地面风沙流含沙量高,对孤立岩石下部的侵蚀作用强于上部,长期作用下使岩石呈现 “上宽下窄” 的蘑菇状,故题干说法错误。
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21.(2024五上·彭山期中)阳光从树叶的缝隙落下来,在地上形成很多小光斑是由于   形成的。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太阳离地球远,光可视为平行光;树叶缝隙因极小相当于 “小孔”,按小孔成像原理,平行光通过小孔会在地面成太阳的实像。又因像的形状与光源一致、与小孔形状无关,故地面小光斑呈圆形,这一现象本质是光的直线传播。
22.(2024五上·彭山期中)海市蜃楼是由于   的原理。
【答案】光的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海市蜃楼由光的折射形成。空气因冷热不均密度不均时,光线在不同密度空气层间折射,远处物体光线经此改变传播方向进入人眼,人眼依光沿直线传播的习惯感知到虚像,故题干说法正确。
23.(2024五上·彭山期中)制作潜望镜时我们所用的镜子是   镜。
【答案】平面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的制作是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其构造为两面平行放置、反射面相对且均与水平面成 45° 角的平面镜,故题干说法正确。
24.(2024五上·彭山期中)光的速度是每秒   。
【答案】3×108米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光速是光在真空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确定的常量,大小为 3×108米 / 秒。
25.(2024五上·彭山期中)平原的特点   。
【答案】海拔较低,宽广,平坦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表基本地形确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五种。其中平原的典型特征为海拔较低通常 200 米以下、地面宽广平坦且起伏小。
26.(2024五上·彭山期中)“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模拟实验中,土豆泥模拟   ,番茄酱模拟   , 酒精灯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
【答案】火山;岩浆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实验中,土豆泥模拟火山本体,番茄酱模拟地壳下的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环境。加热过程中,“岩浆”番茄酱因受热膨胀而上涌,最终从 “火山”土豆泥的薄弱部位模拟火山口喷涌,伴随热气与气泡,还原了火山喷发时岩浆受高温驱动、从地壳薄弱处喷出的过程。
27.(2024五上·彭山期中)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   岩、   岩和   岩。
【答案】岩浆;变质;沉积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由地表的碎屑物质等经沉积、压实、胶结而成,如砂岩、石灰岩,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由已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变质作用下形成,如大理岩、板岩。
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28.(2024五上·彭山期中)青青在家里发现桌上的镜子将阳光反射到了天花板上,于是在本子上画了光的路线图,可惜只完成了一半。
(1)请你画出反射光线:
平面镜
(2)我们发现了反射规律:入射光与反射光都是沿   传播的;反射角与入射角   
【答案】(1)
(2)直线;相等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作图先确定法线也就是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虚线;测量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再在法线右侧,以等于入射角的角度画出反射光线,可以用实线标箭头表示传播方向。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入射光和反射光均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1)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无论是入射光还是反射光,它们都是在空气中(或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因此都是沿直线传播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总是等于入射角。
29.(2024五上·彭山期中)请将地貌现象与它的成因用直线连起来。
敦煌雅丹地貌 火山喷发
长白山天池 风蚀作用
长江三角洲 沉积作用
【答案】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受流水、风力等多种自然力量影响,它们通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多样地形。敦煌雅丹地貌是由风力侵蚀形成,风力携沙长期磨蚀岩石,形成沟槽与垄脊相间地貌。
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后,火山口塌陷,雨水等汇集形成火山口湖。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搬运上游泥沙,至入海口因水流放缓,泥沙沉积形成。
五、观察与实验:(共14分)
30.(2024五上·彭山期中)科学小组准备了两个相同的塑料盆,把同样多的土壤分别铺在每个塑料盆里,都铺上石子、 沙土,然后只在B组的盆上覆盖一层小草,再用喷水壶洒水。
(1)这个实验既运用了   又运用了   的实验方法。
(2)实验时,要保证矿泉水瓶制造“降雨”的   和   都要相同。
(3)   组山顶的土壤更容易被“雨水”冲走。
(4)实验后,琪琪观察到原本平整的土地被“雨水”冲出了一条条“小河”,一些泥土被“河水”带着往前冲,然后堆积起来,堆积泥沙最多的部分属于“河流”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转弯处
(5)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2)强度;时间
(3)A
(4)C
(5)雨水对土壤具有侵蚀作用,植被覆盖有利于水土保持。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土壤是地球陆地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动植物的生存场所,其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流水侵蚀地表岩石和土壤,搬运地表松散物质、侵蚀物及水溶物,因动能减弱使搬运物沉积的一系列作用。
(1)该实验同时采用了对比实验与模拟实验法:通过设置有 “植被” 和无 “植被” 的不同组别形成对比,以模拟 “降雨” 过程再现自然中雨水对土壤的作用。
(2)为确保实验结论可靠,需保证降雨强度、降雨时间等无关变量完全一致,仅改变 “植被覆盖” 这一单一变量。
(3)A 组因土壤裸露、无 “植被” 保护,“雨水” 直接冲击地表,土壤更易被冲刷流失。
(4)“降雨” 时,土地被冲出 “小河”,泥土随 “水流” 搬运,下游泥沙堆积最多。原因是下游地形平坦、落差小,水流速度减慢,流水搬运能力减弱,导致大量泥沙沉积。故选C。
(5)实验表明:雨水对土壤存在侵蚀作用,而植被覆盖能有效减少土壤流失,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
31.(2024五上·彭山期中)成语“坐井观天”指的是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小,其实这个成语中蕴含了光学的原理,请完成下题。
(1)图1中,青蛙之所以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是由于光是沿   传播的,其他光 线都被井挡住了。
(2)图2中,假如井中有水,此时光线传播到水中会改变方向,发生   现象,比起图1 的青蛙来说,图2青蛙所看到的视野范围会变    (填“大”或“小”)。
(3)乐乐利用所学的光学知识,提出可以利用潜望镜让青蛙在不跳出水井的情况下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请在图3中画出潜望镜的简图,并用箭头表示光的路线。让青蛙看到井外的风景。
(4)小青蛙看见一只蚊子在井中飞舞,就一口吞了蚊子,青蛙是怎样看见蚊子的?(  )
A.蚊子身上发出光,射入到青蛙眼睛里
B.光从井外照射到蚊子身上,然后反射到青蛙眼睛里
C.青蛙眼睛里发出光,照到蚊子身上再反射到青蛙眼睛里
D.光从井外照射到青蛙身上,再反射到蚊子身上
【答案】(1)直线
(2)光的折射;大
(3)
(4)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反射是光遇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原物质,传播方向改变。折射是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发生。(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透光物体会阻挡光的传播。青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正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其他光线被井壁遮挡。
(2)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会折射。若井中有水,光线入水后折射改变方向(传播仍沿直线),相比无水时,青蛙的视野范围会变大。
(3)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用潜望镜让青蛙不出井也能看到外面。
(4)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青蛙看见蚊子,就是蚊子反射的光进入了它的眼睛。故选B。
1 / 1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眉山天府新区府河学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请把正确的答案字母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每题1分,共10分)
1.(2024五上·彭山期中)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光才能看见物体 B.光速很快
C.阳光可以穿透不锈钢板 D.光是有利又有害的
2.(2024五上·彭山期中)早操排队的时候,如果最后一个同学只能看见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而看不见前面其他同学的后脑勺,就说明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  )。
A.光的反射原理 B.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C.光的折射原理 D.光速很快原理
3.(2024五上·彭山期中)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径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 B.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
C.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 D.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4.(2024五上·彭山期中)下面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立竿见影 B.凿壁偷光 C.杯弓蛇影 D.海市靥楼
5.(2024五上·彭山期中)下列关于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形像三级阶梯,西边低东边高
B.地球上的海洋占比29%,陆地占比71%
C.山地和丘陵是差不多的,可以算作同类
D.四周是高山、中间低洼的地形是盆地
6.(2024五上·彭山期中)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  )。
A.洪水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喷发
7.(2024五上·彭山期中)被风带走的沙子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  )。
A.戈壁 B.三角洲 C.丘陵 D.沙漠
8.(2024五上·彭山期中)“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原因是(  )。
A.人们对木材的需求比对金银的需求更大
B.绿水青山可以赚很多钱
C.绿水青山是比金银财宝更加宝贵的自然资源
D.开采金山银山太困难了
9.(2024五上·彭山期中)下列有关色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光实际上是由很多彩色光组成的
B.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混合在一起,可以形成白光
C.白光就只有一种色光
D.不同色光进入三棱镜后的折射程度不一样。
10.(2024五上·彭山期中)下列有关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下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可能会从地壳薄弱处喷发出来。
B.岩浆主要储存在地壳里面。
C.火山喷发往往带来很多灾难,没有一点好处。
D.休眠火山是非常安全的,我们可以随意去开采它。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1.(2024五上·彭山期中)在戈壁、沙漠的附近地区植树造林,有利于减少风沙,阻止土地荒漠化。(  )
12.(2024五上·彭山期中)不管有没有植物,雨水都会对地形造成同样的侵蚀。(  )
13.(2024五上·彭山期中)地壳在不断地运动,会使岩层发生变形。 (  )
14.(2024五上·彭山期中)我国地形复杂,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形。 (  )
15.(2024五上·彭山期中)磨砂玻璃可以减少由于反射光造成的光污染   
16.(2024五上·彭山期中)雨后彩虹是因为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滴反射产生的。(  )
17.(2024五上·彭山期中)凿壁偷光、一叶障目的故事都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
18.(2024五上·彭山期中)熄灭的蜡烛、天空的星星、萤火虫都是光源。(  )
19.(2024五上·彭山期中)红领巾反射的红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见红领巾是红色的。(  )
20.(2024五上·彭山期中)风蚀蘑菇是一种独特的美食菜肴。(  )
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21.(2024五上·彭山期中)阳光从树叶的缝隙落下来,在地上形成很多小光斑是由于   形成的。
22.(2024五上·彭山期中)海市蜃楼是由于   的原理。
23.(2024五上·彭山期中)制作潜望镜时我们所用的镜子是   镜。
24.(2024五上·彭山期中)光的速度是每秒   。
25.(2024五上·彭山期中)平原的特点   。
26.(2024五上·彭山期中)“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模拟实验中,土豆泥模拟   ,番茄酱模拟   , 酒精灯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
27.(2024五上·彭山期中)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   岩、   岩和   岩。
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28.(2024五上·彭山期中)青青在家里发现桌上的镜子将阳光反射到了天花板上,于是在本子上画了光的路线图,可惜只完成了一半。
(1)请你画出反射光线:
平面镜
(2)我们发现了反射规律:入射光与反射光都是沿   传播的;反射角与入射角   
29.(2024五上·彭山期中)请将地貌现象与它的成因用直线连起来。
敦煌雅丹地貌 火山喷发
长白山天池 风蚀作用
长江三角洲 沉积作用
五、观察与实验:(共14分)
30.(2024五上·彭山期中)科学小组准备了两个相同的塑料盆,把同样多的土壤分别铺在每个塑料盆里,都铺上石子、 沙土,然后只在B组的盆上覆盖一层小草,再用喷水壶洒水。
(1)这个实验既运用了   又运用了   的实验方法。
(2)实验时,要保证矿泉水瓶制造“降雨”的   和   都要相同。
(3)   组山顶的土壤更容易被“雨水”冲走。
(4)实验后,琪琪观察到原本平整的土地被“雨水”冲出了一条条“小河”,一些泥土被“河水”带着往前冲,然后堆积起来,堆积泥沙最多的部分属于“河流”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转弯处
(5)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1.(2024五上·彭山期中)成语“坐井观天”指的是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小,其实这个成语中蕴含了光学的原理,请完成下题。
(1)图1中,青蛙之所以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是由于光是沿   传播的,其他光 线都被井挡住了。
(2)图2中,假如井中有水,此时光线传播到水中会改变方向,发生   现象,比起图1 的青蛙来说,图2青蛙所看到的视野范围会变    (填“大”或“小”)。
(3)乐乐利用所学的光学知识,提出可以利用潜望镜让青蛙在不跳出水井的情况下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请在图3中画出潜望镜的简图,并用箭头表示光的路线。让青蛙看到井外的风景。
(4)小青蛙看见一只蚊子在井中飞舞,就一口吞了蚊子,青蛙是怎样看见蚊子的?(  )
A.蚊子身上发出光,射入到青蛙眼睛里
B.光从井外照射到蚊子身上,然后反射到青蛙眼睛里
C.青蛙眼睛里发出光,照到蚊子身上再反射到青蛙眼睛里
D.光从井外照射到青蛙身上,再反射到蚊子身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A :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进入眼睛,没有光时无法视物。B :光速极快,在真空中约为 30 万千米 / 秒。
C :不锈钢板是不透明的固体,阳光无法穿透。
D :光有利(如照明、光合作用)也有害(如强光伤眼、紫外线灼伤皮肤)。
故不正确选项C。
2.【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早操排队时,若队伍整齐,前一位同学会挡住来自更前面同学的光,所以最后一个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而看不到前面其他同学的后脑勺,这正是利用了光沿直线。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规律表明,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也就是发生折射;而当光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 :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杆子挡住了光的传播路径,在地面形成阴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B :光通过墙壁的小孔传播到室内,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 :墙上的弓在杯中水面成像,看起来像蛇,是光照射到弓上后反射到水面,再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D :是远处物体的光经不同密度的空气折射后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A :我国地形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实际是西边高东边低,而非 “西边低东边高”。
B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比例为海洋占比约 71%,陆地占比约 29%,选项中两者比例颠倒。
C:山地和丘陵不同类。山地海拔较高一般 500 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海拔较低一般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二者不能算作同类。
D:盆地的地形特征就是四周高、中间低,与描述相符。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是指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由地壳岩层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下变动,受力过大时突然快速断裂引发。
7.【答案】D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A :戈壁由洪水等搬运岩石碎屑堆积形成,与风积作用无关。B :三角洲是河流入海口 / 湖口处泥沙沉积形成,属河流沉积作用,非风积作用。
C :丘陵由地壳运动、风化、流水侵蚀等综合作用形成,与风积沙子无关。
D :风搬运沙子后因风力减弱沉积,日积月累可形成沙丘等风积地貌,进而形成沙漠,符合题意。
8.【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强调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选择中,应优先保护环境。健康的自然环境是生存发展的基础,绿水青山这一自然资源比金银财宝更宝贵。故选 C。
9.【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A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组成,三棱镜色散实验可证明,因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会分解出彩色光。B :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混合可形成白光,如舞台灯光合理组合能产生近似白光的效果。
C :白光并非单一色光,而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D :不同色光进入三棱镜后折射程度不同,紫光折射程度最大,红光最小,故太阳光经三棱镜后会分解成有序彩色光带。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地幔上部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会从地壳薄弱处如板块交界处等喷发,这是火山喷发的基本原理。选项说法正确。
B:岩浆主要储存在地幔软流层,而非地壳,地壳较薄无法大量储岩浆。选项说法错误。
C:火山喷发有灾难,但也有好处,如火山灰肥田、形成地热和旅游地貌等。选项说法错误。
D:休眠火山可能重新喷发,且随意开采会破坏环境、引发灾害,并非安全可随意开采。选项说法错误。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植树造林可防风固沙,防护林能使风的速度减弱 70%,有效抵御风沙对田园、城市的侵害;此外,它还具有保持水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湿度等多重作用。说法正确。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有植物的地方植物根系能固定土壤,减少土壤被雨水冲走的可能;枝叶可减弱雨水冲击力,使雨水先落在枝叶上,降低对地面土壤的直接冲刷,从而减轻雨水对地形的侵蚀。无植物的地方处于裸露地面如沙漠、植被破坏的土地,雨水直接冲击地面,因无枝叶缓冲,冲击力完全作用于地面,易导致土壤颗粒飞溅、移动,雨水对地形的侵蚀更严重。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无论是陆地还是在海洋底部,都分布着坚硬的岩石层,它们构成了地球的地壳。根据搜集到的大量证据,科学家发现地壳在不断运动着,会使岩层发生变形,不过,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地壳的运动非常缓慢。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世界陆地表面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形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15.【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磨砂玻璃经特殊表面处理后,表面变得粗糙。当光线照射时,会发生漫反射,从而减少了集中的光线反射,可有效降低光污染;同时,其并未完全阻断光线传播,仍能保持一定的透光性,因此能为空间提供良好的采光效果。故说法正确。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作为气象中的光学现象,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太阳光与半空中的水滴相互作用。当太阳光照射到水滴时,会以不同角度入射,进入水滴后不仅发生折射,还会在水滴内以不同角度反射,最终光线射出水滴时再次折射,从而分解出七种颜色的光,在天空形成外圈至内圈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拱形七彩光谱。故说法错误确。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凿壁偷光” 中,光线通过墙壁上的小孔进入室内,正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才能穿过小孔照亮屋内,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特性。“一叶障目” 中,一片叶子能挡住视线,是因为叶子遮挡了沿直线传播的光线,使得光线无法绕过叶子进入眼睛,同样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说法正确。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熄灭的蜡烛无法发光,不符合自身发光的物体。天空中的星星并非全是光源,如恒星太阳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但行星如我们看到的金星、火星等本身不发光,是反射恒星的光才被看到,不属于光源,因此 “天空中的星星是光源” 表述不准确。萤火虫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此表述正确。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和吸收的色光决定。红领巾的材质特性使得它在白光照射下,会反射红光,同时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当这些被反射的红光进入人的眼睛后,视觉系统感知到红光,便让我们看到红领巾呈现红色。故说法正确。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蚀蘑菇它是典型的风蚀地貌,并非题干可能隐含的 “美食菜肴”。风蚀蘑菇其形成于干旱地区,是近地面风沙流含沙量高,对孤立岩石下部的侵蚀作用强于上部,长期作用下使岩石呈现 “上宽下窄” 的蘑菇状,故题干说法错误。
21.【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太阳离地球远,光可视为平行光;树叶缝隙因极小相当于 “小孔”,按小孔成像原理,平行光通过小孔会在地面成太阳的实像。又因像的形状与光源一致、与小孔形状无关,故地面小光斑呈圆形,这一现象本质是光的直线传播。
22.【答案】光的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海市蜃楼由光的折射形成。空气因冷热不均密度不均时,光线在不同密度空气层间折射,远处物体光线经此改变传播方向进入人眼,人眼依光沿直线传播的习惯感知到虚像,故题干说法正确。
23.【答案】平面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的制作是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其构造为两面平行放置、反射面相对且均与水平面成 45° 角的平面镜,故题干说法正确。
24.【答案】3×108米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光速是光在真空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确定的常量,大小为 3×108米 / 秒。
25.【答案】海拔较低,宽广,平坦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表基本地形确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五种。其中平原的典型特征为海拔较低通常 200 米以下、地面宽广平坦且起伏小。
26.【答案】火山;岩浆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实验中,土豆泥模拟火山本体,番茄酱模拟地壳下的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环境。加热过程中,“岩浆”番茄酱因受热膨胀而上涌,最终从 “火山”土豆泥的薄弱部位模拟火山口喷涌,伴随热气与气泡,还原了火山喷发时岩浆受高温驱动、从地壳薄弱处喷出的过程。
27.【答案】岩浆;变质;沉积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由地表的碎屑物质等经沉积、压实、胶结而成,如砂岩、石灰岩,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由已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变质作用下形成,如大理岩、板岩。
28.【答案】(1)
(2)直线;相等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作图先确定法线也就是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虚线;测量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再在法线右侧,以等于入射角的角度画出反射光线,可以用实线标箭头表示传播方向。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入射光和反射光均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1)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无论是入射光还是反射光,它们都是在空气中(或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因此都是沿直线传播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总是等于入射角。
29.【答案】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受流水、风力等多种自然力量影响,它们通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多样地形。敦煌雅丹地貌是由风力侵蚀形成,风力携沙长期磨蚀岩石,形成沟槽与垄脊相间地貌。
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后,火山口塌陷,雨水等汇集形成火山口湖。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搬运上游泥沙,至入海口因水流放缓,泥沙沉积形成。
30.【答案】(1)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2)强度;时间
(3)A
(4)C
(5)雨水对土壤具有侵蚀作用,植被覆盖有利于水土保持。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土壤是地球陆地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动植物的生存场所,其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流水侵蚀地表岩石和土壤,搬运地表松散物质、侵蚀物及水溶物,因动能减弱使搬运物沉积的一系列作用。
(1)该实验同时采用了对比实验与模拟实验法:通过设置有 “植被” 和无 “植被” 的不同组别形成对比,以模拟 “降雨” 过程再现自然中雨水对土壤的作用。
(2)为确保实验结论可靠,需保证降雨强度、降雨时间等无关变量完全一致,仅改变 “植被覆盖” 这一单一变量。
(3)A 组因土壤裸露、无 “植被” 保护,“雨水” 直接冲击地表,土壤更易被冲刷流失。
(4)“降雨” 时,土地被冲出 “小河”,泥土随 “水流” 搬运,下游泥沙堆积最多。原因是下游地形平坦、落差小,水流速度减慢,流水搬运能力减弱,导致大量泥沙沉积。故选C。
(5)实验表明:雨水对土壤存在侵蚀作用,而植被覆盖能有效减少土壤流失,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
31.【答案】(1)直线
(2)光的折射;大
(3)
(4)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反射是光遇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原物质,传播方向改变。折射是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发生。(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透光物体会阻挡光的传播。青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正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其他光线被井壁遮挡。
(2)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会折射。若井中有水,光线入水后折射改变方向(传播仍沿直线),相比无水时,青蛙的视野范围会变大。
(3)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用潜望镜让青蛙不出井也能看到外面。
(4)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青蛙看见蚊子,就是蚊子反射的光进入了它的眼睛。故选B。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