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仁寿县文林学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仁寿县文林学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1 11:50:42

文档简介

四川省仁寿县文林学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请把正确的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每题1分,共10分)
1.(2024五上·仁寿期中)彩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色散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2.(2024五上·仁寿期中)在下列空心管道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  )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来。
A. B. C.
3.(2024五上·仁寿期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的形状不会发生改变
B.地球最内部的圈层是地核
C.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同时发生的
4.(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震和火山喷发大多数发生在(  )。
A.沙漠和荒野中
B.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
C.陆地城市中
5.(2024五上·仁寿期中)快速转动涂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圆纸片时,会观察到(  )。
A.红、绿、蓝三种颜色
B.像彩虹一样的七色
C.圆纸片几乎变成白色
6.(2024五上·仁寿期中)下列关于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流动形成风
B.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没有影响
C.风对地表的变化有影响
7.(2024五上·仁寿期中)下图(  )是我们看到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现象。
A.
B.
C.
8.(2024五上·仁寿期中)下面对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月亮看上去在发光,其实是反射的太阳光
B.没有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C.在一个无光黑暗的房间里待一会,也可适应黑色看清房间里物品
9.(2024五上·仁寿期中)下面属于地震危害的是(  )。
①山体滑坡 ②房屋倒塌 ③形成堰塞湖 ④使山体、河流移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10.(2024五上·仁寿期中)小乐自制潜望镜,设计了潜望镜的设计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1.(2024五上·仁寿期中)透过小水滴观察报纸上的字,字会被放大。(  )
12.(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表有无植物覆盖都不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河流会侵蚀土壤,但不会侵蚀岩石。(  )
13.(2024五上·仁寿期中)没有开启的电灯不是光源。(  )
14.(2024五上·仁寿期中)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但在水中沿曲线传播。(  )
15.(2024五上·仁寿期中)我们如果要抓水中的鱼,往往把手伸到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并不能抓到鱼,是因为看到的并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因为光的折射。(  )
16.(2024五上·仁寿期中)我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是光反射形成的。(  )
17.(2024五上·仁寿期中)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18.(2024五上·仁寿期中)火山喷发只会在陆地上发生,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
19.(2024五上·仁寿期中)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玄武岩、浮石、花岗岩三大类。 (  )
20.(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岩层发生弯曲形成山脉。(  )
三、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21.(2024五上·仁寿期中)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   ;自然界最重要的光源是   。
22.(2024五上·仁寿期中) 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是大小   、方向   。
23.(2024五上·仁寿期中)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了变化,叫光的   现象。
24.(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   。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   。
25.(2024五上·仁寿期中)我国地形的整体特点是西部   ,多   、山地;东部   ,多平原、丘陵。
26.(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震是由于   引起的,它发生在   内。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6分)
27.(2024五上·仁寿期中)我们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应用了什么科学原理?
28.(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有哪些?
29.(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如果上课时突发地震,你应该怎么做?
五、暑假,小新和小勇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去游学。
30.(2024五上·仁寿期中)走进博物馆,他们发现地壳结构与鸡蛋相似,请填写框中名称。
①   ②   ③   
31.(2024五上·仁寿期中)游览名山大川。你知道他们旅途所见下列地貌的形成原因吗?请把答案字母选项写在横线
上。
风沙侵蚀 地壳运动 火山喷发 流水侵蚀
A B C D
①—   ②—   ③—   ④—   
32.(2024五上·仁寿期中)欣赏海景。观察示意图的情境,回答下列各题。
(1)小勇站在低处,视线被前面的岩石挡住了,这与光的   性质密切相关。
(2)小新看见海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  )现象。
A.直线传播 B.折射 C.反射
(3)假如用这个情境模拟日食现象,能看到日食现象的人是(  )。
A.小新 B.小勇 C.小新和小勇
(4)小勇听见了海鸥的叫声却没有看见海鸣,这是因为光   ,声音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A:彩虹主要因光的色散形成,太阳光经水珠折射、反射后再次折射,不同色光折射角度不同,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选项正确。
B:光沿直线传播与影子形成等相关,与彩虹形成无关。选项说法错误。
C:彩虹形成虽有光的反射,但核心是光的色散,反射并非主要原因。选项说法错误。
2.【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用激光笔照射选项中的空管时;A 是直筒,光可从另一端射出;B、C 是弯筒,光线无法穿过。故A选项正确。
3.【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A:地球表面受地质作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影响呈动态变化,形状不断改变;B: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地核是其最内部圈层;
C:地震和火山喷发均为地壳活动表现,可能由相同地质板块边缘活动引发,但并非必然同时发生。
故选 B。
4.【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震与火山喷发的发生,都和板块的运动存在关联。由于板块活动频繁的区域地壳运动往往更为活跃,因此这两种现象大多出现在这类地带。
5.【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A :转动时颜色会混合,不会保持三种独立颜色;选项错误。
B:彩虹七色是光的色散(白光分解),此处是三原色混合,并非色散;选项错误。
C: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按比例可混合成白光。快速转动涂有这三种色的圆纸片时,因视觉暂留,三色光在视网膜叠加混合,圆纸片会几乎呈白色。选项正确。
6.【答案】B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A: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B:风卷起沙子时,沙子会对岩石表面不断摩擦、撞击,长期下来会使岩石逐渐磨损、破碎,这种作用属于风力侵蚀。
C:风通过搬运沙子、尘土,侵蚀岩石,堆积泥沙等方式,不断改变地表的形态比如形成沙丘、风蚀蘑菇等,对地表变化有显著影响。
故错误选项是B。
7.【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导致光线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出现偏折。而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所产生的这种变化,就被称为光的折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A:月亮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正确;B:光合作用需光,无光无法进行,正确;
C:完全无光时,即便暗适应后也看不到东西,说法错误。
9.【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的危害形式包括:①山体滑坡是地震震动致山体不稳引发;②房屋倒塌是地震波破坏建筑结构;③形成堰塞湖是山体滑坡或崩塌阻塞河流;④山体、河流移位是强烈地震致地表位移。
10.【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一般配备两块平面镜,分别装在其上端与下端,且两块镜子呈 45 度角相对放置。借助平面镜的反射作用,光线得以改变传播方向,从而让观察者能看到水平线以上的物体。故选B 符合题意。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小水滴接近圆形,当它附着在报纸上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报纸上的字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透过小水滴观察报纸上的字,字会被放大。故说法错误。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表植物覆盖会影响土地侵蚀;植物根系固定土壤,减少冲刷,无覆盖时土地更易被侵蚀。河流既侵蚀土壤,也会侵蚀岩石;如通过水流冲击、泥沙摩擦等,峡谷形成就与河流侵蚀岩石有关。故说法正确。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没有开启的电灯无法自行发光,因此不属于光源。故题干说法正确。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均沿直线传播。若空气和水都是均匀介质,光在二者中传播路径都是直线。当光从空气进入水,因为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是折射现象。故说法错误。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看到水中的鱼时,光线从鱼身上出发,由水进入空气发生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会觉得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按看到的位置伸手抓不到鱼,这正是光的折射导致的。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镜子表面光滑,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会发生镜面反射。我们能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正是因为光线从我们身上反射到镜子后,又被镜子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形成了像,这一过程符合光的反射原理,故说法正确。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与热
【解析】【解答】光线即可以被分解,也能被混合,可以碰到障碍物进行反射,也可以被光色吸收。
【分析】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每秒。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不只发生在陆地,海底也会有,还可能形成新岛屿;它并非只有危害,也有好处,比如火山灰能肥沃土壤,还能形成地热、矿产资源等。故说法错误。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玄武岩等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山脉。
21.【答案】光源;太阳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像灯泡、萤火虫等都属于光源;而在自然界中,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它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是地球上很多生命活动和自然现象的能量来源。
22.【答案】相等;相反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23.【答案】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如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如水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4.【答案】侵蚀;岩浆岩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侵蚀会改变地表地形地貌、造成土地流失,河流的侵蚀与沉积作用形成了多样地形;地面岩石、沙土等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搬走的现象叫侵蚀。玄武岩、浮石、花岗岩均为岩浆岩,形成都与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相关,只是形成的环境和条件不同。
25.【答案】高;高原;低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都位于西部;东部地势较低,则多为平原和丘陵,例如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南丘陵等。这一地形特点对我国的气候、河流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26.【答案】地壳的运动变化;地球的岩石圈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由多个板块构成,板块间的碰撞、挤压等运动变化会导致地壳发生变动,当这种变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地震。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的岩石圈中,因此它发生在地球的岩石圈内。
27.【答案】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队伍排直时,前一位同学会挡住后一位同学射向更前方同学的光线。若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说明前方没有其他同学挡住视线,即所有同学处于同一条直线上,队伍也就排直了。
28.【答案】地球的表面的形状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山地等主要地形地貌。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常见地形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岛屿、山地等。这些地形是地球表面因地质运动、自然侵蚀等形成的主要形态,涵盖陆地与水域相关典型地貌。
29.【答案】地壳中的岩石因为受到板块挤压的作用而发生断裂,形成断层。断层的两侧岩石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产生地震。
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慌张;要在教师指挥下跑到空旷处。如果来不及就保护好头部、蹲在桌子下面或墙角处。在撤离时要有序、不能慌乱。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球外壳的板块不断移动,板块边缘摩擦、碰撞或拉开会积累应力,应力超岩石强度时便以地震形式释放;地壳岩石受力断裂形成断层,断层两侧岩石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相对运动也会引发地震。地震时需优先保护头部和身体。平时要参与地震应急演练、熟悉应对方法:若来得及,在教师指挥下到空旷处;若来不及,保护头部蹲在桌下或墙角;撤离时需有序、不慌乱。
30.【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具有分层结构,从外到内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若用鸡蛋作类比,地球的内部结构与之一一对应:蛋壳好比地壳,蛋白恰似地幔,蛋黄则如同地核。
31.【答案】C;D;A;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多样,成因各有不同。长白山天池为休眠火山,由火山口积水形成,其地貌成因是火山喷发。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因降雨时水流对地表的冲刷所致,是流水侵蚀形成。敦煌的雅丹地貌,主要受风力携带沙石的长期磨蚀影响,成因是风沙侵蚀。弯曲的岩层,多是由于地球内部板块运动等引发的地壳变动导致,由地壳运动形成。
32.【答案】(1)沿直线传播
(2)C
(3)B
(4)沿直线传播;以波的形式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日食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1)光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岩石会被挡住,导致小勇视线受阻,这正体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2)海面波光粼粼是因为阳光照射到海面后,被水面反射向不同方向,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 选项直线传播与 “波光粼粼” 的分散反光无关;B 选项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故选择 C。
(3)日食是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形成的。模拟时需 “遮挡物” 挡住 “光源” 射向观察者的光。小勇视线原本被岩石挡住,符合日食中观察者处于阴影区的特点;小新未被遮挡,无法模拟看到日食的情境,故选择 B。
(4)小勇没看见海鸥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被岩石挡住;而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传播,可绕过岩石等障碍物到达小勇处,所以他能听见叫声。
(1)小勇站在低处,视线被前面的岩石挡住了,这与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密切相关。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当有物体(如岩石)挡在光的路径上时,就会形成阴影或遮挡视线。
(2)小新看见海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阳光照射到海面上,被水面反射回来,形成了波光粼粼的景象。故选C。
(3)假如用这个情境模拟日食现象,能看到日食现象的人是小勇。因为在这个情境中,岩石挡住了太阳光,形成了阴影区域,小勇站在阴影中,能够观察到类似日食的现象,而小新则位于光线未被遮挡的区域。故选B。
(4)小勇听见了海鸥的叫声却没有看见海鸥,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海鸥可能位于小勇的视线之外,但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可以绕过岩石等障碍物,传到小勇的耳朵里。
1 / 1四川省仁寿县文林学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请把正确的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每题1分,共10分)
1.(2024五上·仁寿期中)彩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色散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答案】A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A:彩虹主要因光的色散形成,太阳光经水珠折射、反射后再次折射,不同色光折射角度不同,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选项正确。
B:光沿直线传播与影子形成等相关,与彩虹形成无关。选项说法错误。
C:彩虹形成虽有光的反射,但核心是光的色散,反射并非主要原因。选项说法错误。
2.(2024五上·仁寿期中)在下列空心管道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  )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来。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用激光笔照射选项中的空管时;A 是直筒,光可从另一端射出;B、C 是弯筒,光线无法穿过。故A选项正确。
3.(2024五上·仁寿期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的形状不会发生改变
B.地球最内部的圈层是地核
C.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同时发生的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A:地球表面受地质作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影响呈动态变化,形状不断改变;B: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地核是其最内部圈层;
C:地震和火山喷发均为地壳活动表现,可能由相同地质板块边缘活动引发,但并非必然同时发生。
故选 B。
4.(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震和火山喷发大多数发生在(  )。
A.沙漠和荒野中
B.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
C.陆地城市中
【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震与火山喷发的发生,都和板块的运动存在关联。由于板块活动频繁的区域地壳运动往往更为活跃,因此这两种现象大多出现在这类地带。
5.(2024五上·仁寿期中)快速转动涂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圆纸片时,会观察到(  )。
A.红、绿、蓝三种颜色
B.像彩虹一样的七色
C.圆纸片几乎变成白色
【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A :转动时颜色会混合,不会保持三种独立颜色;选项错误。
B:彩虹七色是光的色散(白光分解),此处是三原色混合,并非色散;选项错误。
C: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按比例可混合成白光。快速转动涂有这三种色的圆纸片时,因视觉暂留,三色光在视网膜叠加混合,圆纸片会几乎呈白色。选项正确。
6.(2024五上·仁寿期中)下列关于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流动形成风
B.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没有影响
C.风对地表的变化有影响
【答案】B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A: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B:风卷起沙子时,沙子会对岩石表面不断摩擦、撞击,长期下来会使岩石逐渐磨损、破碎,这种作用属于风力侵蚀。
C:风通过搬运沙子、尘土,侵蚀岩石,堆积泥沙等方式,不断改变地表的形态比如形成沙丘、风蚀蘑菇等,对地表变化有显著影响。
故错误选项是B。
7.(2024五上·仁寿期中)下图(  )是我们看到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现象。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导致光线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出现偏折。而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所产生的这种变化,就被称为光的折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故选C。
8.(2024五上·仁寿期中)下面对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月亮看上去在发光,其实是反射的太阳光
B.没有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C.在一个无光黑暗的房间里待一会,也可适应黑色看清房间里物品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A:月亮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正确;B:光合作用需光,无光无法进行,正确;
C:完全无光时,即便暗适应后也看不到东西,说法错误。
9.(2024五上·仁寿期中)下面属于地震危害的是(  )。
①山体滑坡 ②房屋倒塌 ③形成堰塞湖 ④使山体、河流移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的危害形式包括:①山体滑坡是地震震动致山体不稳引发;②房屋倒塌是地震波破坏建筑结构;③形成堰塞湖是山体滑坡或崩塌阻塞河流;④山体、河流移位是强烈地震致地表位移。
10.(2024五上·仁寿期中)小乐自制潜望镜,设计了潜望镜的设计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一般配备两块平面镜,分别装在其上端与下端,且两块镜子呈 45 度角相对放置。借助平面镜的反射作用,光线得以改变传播方向,从而让观察者能看到水平线以上的物体。故选B 符合题意。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1.(2024五上·仁寿期中)透过小水滴观察报纸上的字,字会被放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小水滴接近圆形,当它附着在报纸上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报纸上的字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透过小水滴观察报纸上的字,字会被放大。故说法错误。
12.(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表有无植物覆盖都不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河流会侵蚀土壤,但不会侵蚀岩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表植物覆盖会影响土地侵蚀;植物根系固定土壤,减少冲刷,无覆盖时土地更易被侵蚀。河流既侵蚀土壤,也会侵蚀岩石;如通过水流冲击、泥沙摩擦等,峡谷形成就与河流侵蚀岩石有关。故说法正确。
13.(2024五上·仁寿期中)没有开启的电灯不是光源。(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没有开启的电灯无法自行发光,因此不属于光源。故题干说法正确。
14.(2024五上·仁寿期中)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但在水中沿曲线传播。(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均沿直线传播。若空气和水都是均匀介质,光在二者中传播路径都是直线。当光从空气进入水,因为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是折射现象。故说法错误。
15.(2024五上·仁寿期中)我们如果要抓水中的鱼,往往把手伸到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并不能抓到鱼,是因为看到的并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因为光的折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看到水中的鱼时,光线从鱼身上出发,由水进入空气发生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会觉得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按看到的位置伸手抓不到鱼,这正是光的折射导致的。
16.(2024五上·仁寿期中)我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是光反射形成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镜子表面光滑,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会发生镜面反射。我们能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正是因为光线从我们身上反射到镜子后,又被镜子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形成了像,这一过程符合光的反射原理,故说法正确。
17.(2024五上·仁寿期中)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与热
【解析】【解答】光线即可以被分解,也能被混合,可以碰到障碍物进行反射,也可以被光色吸收。
【分析】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每秒。
18.(2024五上·仁寿期中)火山喷发只会在陆地上发生,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不只发生在陆地,海底也会有,还可能形成新岛屿;它并非只有危害,也有好处,比如火山灰能肥沃土壤,还能形成地热、矿产资源等。故说法错误。
19.(2024五上·仁寿期中)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玄武岩、浮石、花岗岩三大类。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玄武岩等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
20.(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岩层发生弯曲形成山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山脉。
三、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21.(2024五上·仁寿期中)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   ;自然界最重要的光源是   。
【答案】光源;太阳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像灯泡、萤火虫等都属于光源;而在自然界中,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它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是地球上很多生命活动和自然现象的能量来源。
22.(2024五上·仁寿期中) 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是大小   、方向   。
【答案】相等;相反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23.(2024五上·仁寿期中)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了变化,叫光的   现象。
【答案】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如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如水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4.(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   。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   。
【答案】侵蚀;岩浆岩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侵蚀会改变地表地形地貌、造成土地流失,河流的侵蚀与沉积作用形成了多样地形;地面岩石、沙土等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搬走的现象叫侵蚀。玄武岩、浮石、花岗岩均为岩浆岩,形成都与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相关,只是形成的环境和条件不同。
25.(2024五上·仁寿期中)我国地形的整体特点是西部   ,多   、山地;东部   ,多平原、丘陵。
【答案】高;高原;低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都位于西部;东部地势较低,则多为平原和丘陵,例如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南丘陵等。这一地形特点对我国的气候、河流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26.(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震是由于   引起的,它发生在   内。
【答案】地壳的运动变化;地球的岩石圈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由多个板块构成,板块间的碰撞、挤压等运动变化会导致地壳发生变动,当这种变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地震。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的岩石圈中,因此它发生在地球的岩石圈内。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6分)
27.(2024五上·仁寿期中)我们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应用了什么科学原理?
【答案】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队伍排直时,前一位同学会挡住后一位同学射向更前方同学的光线。若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说明前方没有其他同学挡住视线,即所有同学处于同一条直线上,队伍也就排直了。
28.(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有哪些?
【答案】地球的表面的形状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山地等主要地形地貌。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常见地形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岛屿、山地等。这些地形是地球表面因地质运动、自然侵蚀等形成的主要形态,涵盖陆地与水域相关典型地貌。
29.(2024五上·仁寿期中)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如果上课时突发地震,你应该怎么做?
【答案】地壳中的岩石因为受到板块挤压的作用而发生断裂,形成断层。断层的两侧岩石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产生地震。
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慌张;要在教师指挥下跑到空旷处。如果来不及就保护好头部、蹲在桌子下面或墙角处。在撤离时要有序、不能慌乱。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球外壳的板块不断移动,板块边缘摩擦、碰撞或拉开会积累应力,应力超岩石强度时便以地震形式释放;地壳岩石受力断裂形成断层,断层两侧岩石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相对运动也会引发地震。地震时需优先保护头部和身体。平时要参与地震应急演练、熟悉应对方法:若来得及,在教师指挥下到空旷处;若来不及,保护头部蹲在桌下或墙角;撤离时需有序、不慌乱。
五、暑假,小新和小勇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去游学。
30.(2024五上·仁寿期中)走进博物馆,他们发现地壳结构与鸡蛋相似,请填写框中名称。
①   ②   ③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具有分层结构,从外到内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若用鸡蛋作类比,地球的内部结构与之一一对应:蛋壳好比地壳,蛋白恰似地幔,蛋黄则如同地核。
31.(2024五上·仁寿期中)游览名山大川。你知道他们旅途所见下列地貌的形成原因吗?请把答案字母选项写在横线
上。
风沙侵蚀 地壳运动 火山喷发 流水侵蚀
A B C D
①—   ②—   ③—   ④—   
【答案】C;D;A;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多样,成因各有不同。长白山天池为休眠火山,由火山口积水形成,其地貌成因是火山喷发。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因降雨时水流对地表的冲刷所致,是流水侵蚀形成。敦煌的雅丹地貌,主要受风力携带沙石的长期磨蚀影响,成因是风沙侵蚀。弯曲的岩层,多是由于地球内部板块运动等引发的地壳变动导致,由地壳运动形成。
32.(2024五上·仁寿期中)欣赏海景。观察示意图的情境,回答下列各题。
(1)小勇站在低处,视线被前面的岩石挡住了,这与光的   性质密切相关。
(2)小新看见海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  )现象。
A.直线传播 B.折射 C.反射
(3)假如用这个情境模拟日食现象,能看到日食现象的人是(  )。
A.小新 B.小勇 C.小新和小勇
(4)小勇听见了海鸥的叫声却没有看见海鸣,这是因为光   ,声音   。
【答案】(1)沿直线传播
(2)C
(3)B
(4)沿直线传播;以波的形式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日食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1)光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岩石会被挡住,导致小勇视线受阻,这正体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2)海面波光粼粼是因为阳光照射到海面后,被水面反射向不同方向,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 选项直线传播与 “波光粼粼” 的分散反光无关;B 选项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故选择 C。
(3)日食是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形成的。模拟时需 “遮挡物” 挡住 “光源” 射向观察者的光。小勇视线原本被岩石挡住,符合日食中观察者处于阴影区的特点;小新未被遮挡,无法模拟看到日食的情境,故选择 B。
(4)小勇没看见海鸥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被岩石挡住;而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传播,可绕过岩石等障碍物到达小勇处,所以他能听见叫声。
(1)小勇站在低处,视线被前面的岩石挡住了,这与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密切相关。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当有物体(如岩石)挡在光的路径上时,就会形成阴影或遮挡视线。
(2)小新看见海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阳光照射到海面上,被水面反射回来,形成了波光粼粼的景象。故选C。
(3)假如用这个情境模拟日食现象,能看到日食现象的人是小勇。因为在这个情境中,岩石挡住了太阳光,形成了阴影区域,小勇站在阴影中,能够观察到类似日食的现象,而小新则位于光线未被遮挡的区域。故选B。
(4)小勇听见了海鸥的叫声却没有看见海鸥,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海鸥可能位于小勇的视线之外,但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可以绕过岩石等障碍物,传到小勇的耳朵里。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