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判断题。
1.(2024六上·滕州期中)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 。病毒无细胞结构,依靠寄生在活细胞生存。动物细胞基本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 ,与动物细胞结构不同。原核生物(如细菌)细胞无成形细胞核,只有拟核,和真核生物(动植物、真菌等)细胞结构有别。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2.(2024六上·滕州期中)遗传是普遍存在的,但变异是罕见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和变异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变异指亲子间或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身边生物的变异现象随处可见,并非罕见。比如同一窝出生的小狗,有的毛色偏深、有的偏浅,有的体型稍大、有的稍小;家庭中,兄弟姐妹可能一个高一个矮,或者一个双眼皮一个单眼皮;就连同一株番茄藤上结的番茄,大小、成熟时间也会有差别。因此,本题表述错误。
3.(2024六上·滕州期中)平菇、银耳、金针菇、灵芝、人参、虫草菌等是特殊的微生物,可以看得见。(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平菇、银耳、金针菇、灵芝属于真菌,是多细胞微生物(大型真菌),肉眼可观察到其子实体。人参是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完整植物器官结构,并非微生物。虫草菌(如冬虫夏草的真菌部分)属于真菌类微生物,但人参不属于微生物这一类别,整体表述错误,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
4.(2024六上·滕州期中)细菌和病毒的繁殖方式是相同的,都是分裂繁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通过分裂繁殖产生后代,即一个细菌细胞分裂为两个基本相同的子代细胞,过程简单且速度快。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其繁殖依赖宿主细胞,方式为复制繁殖。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最终释放到细胞外感染其他细胞,并非分裂繁殖。细菌的分裂繁殖是独立的细胞分裂过程,而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二者繁殖方式完全不同。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5.(2024六上·滕州期中)霉菌对人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毛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黄曲霉菌。(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霉菌的有利作用:毛霉菌可用于制作腐乳、豆豉等发酵食品,其产生的酶能分解有机物,提升风味;曲霉菌在酿造业中不可或缺,如米曲霉用于酱油、米酒的发酵;青霉菌是青霉素的来源,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能有效抑制细菌感染,拯救了无数生命。黄曲霉菌本身虽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强致癌物质),但在特定工业发酵中对某些代谢产物的利用或其在生态循环中的分解有积极作用。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6.(2024六上·滕州期中)假设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我们不能看到昼夜交替现象。(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不发光,也不透光,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积,朝向太阳的一侧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黑夜。随着地球自转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假设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也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只是昼夜更替周期很长。所以说法是错误的。
7.(2024六上·滕州期中)北斗七星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斗七星绕北极星旋转是地球自转导致的视运动现象,并非星体本身在围绕北极星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地球上看,天空中的恒星会呈现逆时针方向运动(以北极星为中心)。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观察者面向北方时,北斗七星会围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8.(2024六上·滕州期中)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标志,一四季都可以观察到,是因为它的形状和位置一直是固定不变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不同季节,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标志,一四季都可以观察到,北斗星斗柄指向不同,北斗七星的斗柄春季指向东,夏季指向南,秋季指向西,冬季指向北。
9.(2024六上·滕州期中)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西边早,东边晚。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时区,越先迎来黎明。
10.(2024六上·滕州期中)活动星图底部中心位置的星是北斗七星中的北极星。(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极星属于小熊座,并非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北斗七星的斗柄延长线可指向北极星,但二者分属不同星座。活动星图底部中心通常标注的是北极星的位置,用于模拟以北极为中心的星空旋转,但北极星本身不属于北斗七星。题干混淆了北极星的星座归属,因此说法错误。
11.(2024六上·滕州期中)“傅科摆”是能证明地球公转的实验。(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傅科摆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设计的实验装置。其核心原理是在一个可自由摆动的长摆下方,放置一个刻有刻度的圆盘。由于地球在自转,地面会随着地球自转而转动,而摆的摆动方向在惯性作用下保持不变,因此从地面观察者的视角来看,摆的摆动方向会逐渐发生偏转。这种摆动方向的偏转直接证明了地球在自转,而非公转。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12.(2024六上·滕州期中)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两眼自然睁开,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绘图及记录。(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时,规范的操作要求是两眼自然睁开。其中,左眼贴近目镜观察物像,右眼保持睁开状态,这样可以同时进行绘图、记录或观察实验操作,避免因单眼疲劳影响观察效率,也能更精准地将观察到的物像转化为记录内容。部分初学者可能习惯闭眼单眼观察,这会导致疲劳且不利于同步记录,而规范的双眼睁开操作是显微镜使用的标准方法。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二、选择题。
13.(2024六上·滕州期中)在同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我国东部)
B.西安(我国中部)
C.乌鲁木齐(我国西部)
【答案】A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东边地区比西边地区先看到日出,即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
城市的地理位置差异:北京位于我国东部,经度约为东经116°;西安位于我国中部,经度约为东经109°;乌鲁木齐位于我国西部,经度约为东经87°。三地中北京的经度最靠东,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会最先迎来黎明。因此,同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北京,答案为A选项。
14.(2024六上·滕州期中)香蕉在( )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温暖潮湿 D.寒冷潮湿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霉菌生长的条件:霉菌属于真菌,其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温暖的环境能为霉菌提供适宜的代谢温度,加速其生长;潮湿的环境则能满足霉菌对水分的需求,避免因干燥而抑制繁殖。
A选项温暖干燥:干燥环境缺乏水分,不利于霉菌生长;
B选项寒冷干燥:低温和干燥均会抑制霉菌活性,繁殖缓慢;
C选项温暖潮湿:同时满足温暖(适宜温度)和潮湿(充足水分),是霉菌生长的理想环境,香蕉在此条件下容易发霉;
D选项寒冷潮湿:潮湿虽提供水分,但低温会减缓霉菌代谢,发霉速度较慢。
因此,香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发霉,答案为C选项。
15.(2024六上·滕州期中)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是( )。
A.蘑菇 B.蚯蚓 C.洋葱
【答案】A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微生物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它们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蘑菇是真菌,属于微生物,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蚯蚓是动物,洋葱是植物,它们都不符合题意。
16.(2024六上·滕州期中)下列微生物中,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腐生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真菌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等)依赖于能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的生物,这些无机物可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完成物质循环。
A选项,腐生细菌以死亡的动植物遗体或腐烂有机物为营养来源,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彻底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环境,是物质循环中关键的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起核心作用;
B选项,酵母菌主要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如葡萄糖),虽属于分解者,但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范围和强度远不及腐生细菌广泛;
C选项,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无法独立分解有机物,不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选项,部分真菌(如腐生真菌)可分解有机物,但真菌的分解作用并非所有真菌都具备,且题干中腐生细菌是更直接、更主要的物质循环参与者。
因此,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腐生细菌,答案为A选项。
17.(2024六上·滕州期中)“桂实生桂,桐实生桐”说的是什么现象 ( )。
A.遗传 B.变异 C.突变
【答案】A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变异指亲子间或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性状差异。突变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性状的突然改变,属于变异的一种特殊形式。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的意思是桂树的种子长出的还是桂树,桐树的种子长出的还是桐树,描述的是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符合遗传的定义。因此,该现象属于遗传,答案为A选项。
18.(2024六上·滕州期中)下图在调节镜筒下落时我们的眼睛需要观察注视的位置是( )。
A.A B.B C.C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在使用显微镜调节镜筒下落(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需从侧面注视物镜(B位置)。镜筒下降过程中,若仅通过目镜(A位置)观察,无法及时察觉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容易因镜筒下降过多,导致物镜压碎玻片标本、损坏镜头。而注视物镜(B位置),能直观监控物镜与玻片的间距,确保实验安全,待镜筒接近玻片时,再通过目镜观察并微调 。所以,调节镜筒下落时眼睛需观察注视的位置是B位置,答案为B选项 。
19.(2024六上·滕州期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为了使图像出现在视野中央,做法是( )。
A.向右移动玻片 B.向左移动玻片 C.向左移动显微镜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这里的倒立是指物像的上下、左右均与玻片标本上的实际物体相反。简单来说,视野中看到物像在右侧,实际标本在玻片的左侧。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遵循的规律是“物像偏哪,玻片就往哪移”。因为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若物像在视野右侧,向右移动玻片,物像会随着玻片的移动,向左回归到视野中央 。所以,图中物像偏视野右侧,应向右移动玻片,答案为A选项 。
20.(2024六上·滕州期中)下列由于病毒引起的是( )。
A.馒头发霉 B.流感 C.肺结核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A选项,馒头发霉是由霉菌(真菌) 大量繁殖引起的,常见的如青霉、曲霉等,不属于病毒导致的疾病;
B选项,流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如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符合病毒引起的定义。
C选项,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细菌) 感染引起的肺部传染病,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并非病毒。
因此,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流感,答案为B选项。
21.(2024六上·滕州期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说明地球在( )。
A.自转 B.公转 C.无规律的转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解答】A选项,“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的是地球自身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自转)。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即八万里),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一周,一天内会“行走”约八万里,符合诗句描述;
B选项,地球公转是绕太阳的运动,公转一周约需一年,与“日行八万里”的时间尺度(一天)不符;
C选项,地球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转和公转均遵循固定轨道和周期,该选项错误。
因此,诗句说明地球在自转,答案为A选项。
22.(2024六上·滕州期中)冬季星空全天最亮的恒星是( )。
A.南鱼座—北落师门 B.小熊座—北极星 C.大犬座—天狼星
【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A选项,北落师门是南鱼座的亮星,亮度较高,但并非冬季星空最亮的恒星,其亮度在全天恒星中排名较后。
B选项,北极星位于小熊座,因位置接近北天极而被熟知,但它的亮度较低,远不及冬季的亮星。
C选项,天狼星是大犬座的主星,是全天亮度最高的恒星。它在冬季夜空中非常显眼,属于冬季星空的标志性亮星,符合冬季星空全天最亮恒星的描述。因此,答案为C选项。
三、画图题。
23.(2024六上·滕州期中)夜幕低垂,星辰点点,而我们总会被那独特的七颗星星所吸引——北斗七星。它们就像天空中的指南针,无论何时何地,总能给我指引方向。
你可以通过北斗七星找到哪遥远的仙后座吗?发挥你的智慧,动手试一下吧。
【答案】可以通过北斗七星来找到仙后座。首先找到北斗七星中的“勺子”部分的最后两颗星,即天玑和天权。将这两颗星连线的延长线向北方向延伸,大约是其长度的五倍,就可以找到仙后座中最亮的一颗星——仙后座α。仙后座因其独特的“W”形状而易于识别,它和北斗七星一样,是北半球夜空中的标志性星座。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定位北斗七星关键星:先在夜空中找到北斗七星的勺身部分,确定其中的天玑(北斗三)和天权(北斗四) 两颗星,它们是勺身末端相邻的两颗星。
延伸连线找基准:用想象的直线将天玑和天权连接,然后沿着这条连线向正北方向延长,延长距离约为两颗星间距的5倍,即可找到仙后座中最亮的恒星——仙后座 α 星(王良四)。
识别仙后座轮廓:仙后座的主体由5颗亮星组成,呈明显的“W”形(或“M”形,取决于观测角度),找到“W”形轮廓即可确认仙后座的位置。仙后座与北斗七星在北天极附近呈大致对称分布,二者共同围绕北极星旋转,是北半球冬季和秋季夜空中容易辨识的标志性星座。
四、实验探究题
24.(2024六上·滕州期中)如图所示,小明用地球仪模拟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他转动“地球”,观察“地球”上某处的昼夜变化。他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观察“地球”上某处的四季变化。
(1)要让“地球”自转,应该( )拨动地球仪。
A.自东向西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2)首次用摆的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的科学家是 。
(3)从示意图中可以判断,正处于冬季的位置是 (填“A”或“B”)点。
(4)示意图中的A点和B点, (填“A”“B”或“同时”)先迎来黎明。
(5)四季形成的原因:由于地球的 和 的倾斜,造成了地球上同一地区,在一年中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 的直射和斜射的变化造成了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 不同,这就是四季形成的原因。
【答案】(1)C
(2)傅科
(3)A
(4)B
(5)公转;地轴;太阳光;气温
【知识点】地球自转;日出时间;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这是理解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的基础。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形成四季。当北半球处于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少。
(1)A选项,自东向西,与地球实际自转方向相反,若如此,天体将西升东落,不符合观测事实;
B选项,自北向南,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的关系(地轴倾斜),并非自转方向;
C选项,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模拟自转时,需自西向东拨,才能真实还原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等现象。因此,应选C选项。
(2)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用摆证明了地球自转,摆的摆动平面会因地球自转而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直观验证了地球在自转。傅科通过摆的实验,首次为地球自转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本题答案是“傅科”。
(3)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形成四季。当北半球(示意图中 A、B点可判断为北半球)处于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少。
图中A点所在半球背对太阳(阴影部分为黑夜,且太阳直射点偏南),说明A点所在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热量少,符合冬季特征;B点所在半球朝向太阳,为夏季。因此答案是A选项。
(4)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黎明)。图中B点位于A点的东边,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B点更靠近晨线,因此B点先迎来黎明,答案是B选项。
(5)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因地球公转,且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导致同一地区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进而使气温随季节变化,形成了四季。
①地球的公转提供了季节循环的周期;②地轴的倾斜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前提;③太阳光的直射或者斜射直接影响热量获取;④最终导致同一地区气温不同,形成四季。
(1)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要让“地球”自转,应该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故C正确。
(2)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傅科摆由此而得名。
(3)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获得的光热远大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值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因此,此时正处于冬季的位置是A点。
(4)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运转,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最先见到日出,西边的地点较晚见到日出。由此判断,示意图中的A点和B点中,B点最先迎来黎明。
(5)四季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移动,因此,地球上同一地区,在一年中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的变化造成了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气温不同,这就是四季形成的原因。
25.(2024六上·滕州期中)下面是探究天文小组一年中观察到的北斗七星记录,请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化规律,将对应的节气连起来。
【答案】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星座的视位置随季节周期性变化,北斗七星作为北半球显著星座,其勺柄指向与季节密切相关,这是地球公转的间接证据,因地球绕太阳公转,观测者视角随季节改变,使得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呈现周年循环。观察题目中的北斗七星记录,需结合勺柄指向和季节和节气的对应关系:
找到勺柄指向东方的星图,对应春分(地球公转至春分点,北斗七星勺柄朝东),对应图1;
找到勺柄指向南方的星图,对应夏至(地球公转至夏至点,北斗七星勺柄朝南),对应图3;
找到勺柄指向西方的星图,对应秋分(地球公转至秋分点,北斗七星勺柄朝西),对应图4;
找到勺柄指向北方的星图,对应冬至(地球公转至冬至点,北斗七星勺柄朝北),对应图5。
1 / 1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判断题。
1.(2024六上·滕州期中)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
2.(2024六上·滕州期中)遗传是普遍存在的,但变异是罕见的。( )
3.(2024六上·滕州期中)平菇、银耳、金针菇、灵芝、人参、虫草菌等是特殊的微生物,可以看得见。( )
4.(2024六上·滕州期中)细菌和病毒的繁殖方式是相同的,都是分裂繁殖。( )
5.(2024六上·滕州期中)霉菌对人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毛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黄曲霉菌。( )
6.(2024六上·滕州期中)假设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我们不能看到昼夜交替现象。( )
7.(2024六上·滕州期中)北斗七星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8.(2024六上·滕州期中)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标志,一四季都可以观察到,是因为它的形状和位置一直是固定不变的。( )
9.(2024六上·滕州期中)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西边早,东边晚。
10.(2024六上·滕州期中)活动星图底部中心位置的星是北斗七星中的北极星。( )
11.(2024六上·滕州期中)“傅科摆”是能证明地球公转的实验。( )
12.(2024六上·滕州期中)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两眼自然睁开,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绘图及记录。( )
二、选择题。
13.(2024六上·滕州期中)在同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我国东部)
B.西安(我国中部)
C.乌鲁木齐(我国西部)
14.(2024六上·滕州期中)香蕉在( )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温暖潮湿 D.寒冷潮湿
15.(2024六上·滕州期中)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是( )。
A.蘑菇 B.蚯蚓 C.洋葱
16.(2024六上·滕州期中)下列微生物中,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腐生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真菌
17.(2024六上·滕州期中)“桂实生桂,桐实生桐”说的是什么现象 ( )。
A.遗传 B.变异 C.突变
18.(2024六上·滕州期中)下图在调节镜筒下落时我们的眼睛需要观察注视的位置是( )。
A.A B.B C.C
19.(2024六上·滕州期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为了使图像出现在视野中央,做法是( )。
A.向右移动玻片 B.向左移动玻片 C.向左移动显微镜
20.(2024六上·滕州期中)下列由于病毒引起的是( )。
A.馒头发霉 B.流感 C.肺结核
21.(2024六上·滕州期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说明地球在( )。
A.自转 B.公转 C.无规律的转
22.(2024六上·滕州期中)冬季星空全天最亮的恒星是( )。
A.南鱼座—北落师门 B.小熊座—北极星 C.大犬座—天狼星
三、画图题。
23.(2024六上·滕州期中)夜幕低垂,星辰点点,而我们总会被那独特的七颗星星所吸引——北斗七星。它们就像天空中的指南针,无论何时何地,总能给我指引方向。
你可以通过北斗七星找到哪遥远的仙后座吗?发挥你的智慧,动手试一下吧。
四、实验探究题
24.(2024六上·滕州期中)如图所示,小明用地球仪模拟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他转动“地球”,观察“地球”上某处的昼夜变化。他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观察“地球”上某处的四季变化。
(1)要让“地球”自转,应该( )拨动地球仪。
A.自东向西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2)首次用摆的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的科学家是 。
(3)从示意图中可以判断,正处于冬季的位置是 (填“A”或“B”)点。
(4)示意图中的A点和B点, (填“A”“B”或“同时”)先迎来黎明。
(5)四季形成的原因:由于地球的 和 的倾斜,造成了地球上同一地区,在一年中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 的直射和斜射的变化造成了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 不同,这就是四季形成的原因。
25.(2024六上·滕州期中)下面是探究天文小组一年中观察到的北斗七星记录,请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化规律,将对应的节气连起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 。病毒无细胞结构,依靠寄生在活细胞生存。动物细胞基本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 ,与动物细胞结构不同。原核生物(如细菌)细胞无成形细胞核,只有拟核,和真核生物(动植物、真菌等)细胞结构有别。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2.【答案】错误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和变异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变异指亲子间或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身边生物的变异现象随处可见,并非罕见。比如同一窝出生的小狗,有的毛色偏深、有的偏浅,有的体型稍大、有的稍小;家庭中,兄弟姐妹可能一个高一个矮,或者一个双眼皮一个单眼皮;就连同一株番茄藤上结的番茄,大小、成熟时间也会有差别。因此,本题表述错误。
3.【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平菇、银耳、金针菇、灵芝属于真菌,是多细胞微生物(大型真菌),肉眼可观察到其子实体。人参是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完整植物器官结构,并非微生物。虫草菌(如冬虫夏草的真菌部分)属于真菌类微生物,但人参不属于微生物这一类别,整体表述错误,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
4.【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通过分裂繁殖产生后代,即一个细菌细胞分裂为两个基本相同的子代细胞,过程简单且速度快。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其繁殖依赖宿主细胞,方式为复制繁殖。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最终释放到细胞外感染其他细胞,并非分裂繁殖。细菌的分裂繁殖是独立的细胞分裂过程,而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二者繁殖方式完全不同。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5.【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霉菌的有利作用:毛霉菌可用于制作腐乳、豆豉等发酵食品,其产生的酶能分解有机物,提升风味;曲霉菌在酿造业中不可或缺,如米曲霉用于酱油、米酒的发酵;青霉菌是青霉素的来源,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能有效抑制细菌感染,拯救了无数生命。黄曲霉菌本身虽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强致癌物质),但在特定工业发酵中对某些代谢产物的利用或其在生态循环中的分解有积极作用。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6.【答案】错误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不发光,也不透光,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积,朝向太阳的一侧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黑夜。随着地球自转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假设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也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只是昼夜更替周期很长。所以说法是错误的。
7.【答案】错误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斗七星绕北极星旋转是地球自转导致的视运动现象,并非星体本身在围绕北极星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地球上看,天空中的恒星会呈现逆时针方向运动(以北极星为中心)。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观察者面向北方时,北斗七星会围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8.【答案】错误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不同季节,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标志,一四季都可以观察到,北斗星斗柄指向不同,北斗七星的斗柄春季指向东,夏季指向南,秋季指向西,冬季指向北。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时区,越先迎来黎明。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极星属于小熊座,并非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北斗七星的斗柄延长线可指向北极星,但二者分属不同星座。活动星图底部中心通常标注的是北极星的位置,用于模拟以北极为中心的星空旋转,但北极星本身不属于北斗七星。题干混淆了北极星的星座归属,因此说法错误。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傅科摆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设计的实验装置。其核心原理是在一个可自由摆动的长摆下方,放置一个刻有刻度的圆盘。由于地球在自转,地面会随着地球自转而转动,而摆的摆动方向在惯性作用下保持不变,因此从地面观察者的视角来看,摆的摆动方向会逐渐发生偏转。这种摆动方向的偏转直接证明了地球在自转,而非公转。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时,规范的操作要求是两眼自然睁开。其中,左眼贴近目镜观察物像,右眼保持睁开状态,这样可以同时进行绘图、记录或观察实验操作,避免因单眼疲劳影响观察效率,也能更精准地将观察到的物像转化为记录内容。部分初学者可能习惯闭眼单眼观察,这会导致疲劳且不利于同步记录,而规范的双眼睁开操作是显微镜使用的标准方法。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13.【答案】A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东边地区比西边地区先看到日出,即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
城市的地理位置差异:北京位于我国东部,经度约为东经116°;西安位于我国中部,经度约为东经109°;乌鲁木齐位于我国西部,经度约为东经87°。三地中北京的经度最靠东,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会最先迎来黎明。因此,同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北京,答案为A选项。
14.【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霉菌生长的条件:霉菌属于真菌,其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温暖的环境能为霉菌提供适宜的代谢温度,加速其生长;潮湿的环境则能满足霉菌对水分的需求,避免因干燥而抑制繁殖。
A选项温暖干燥:干燥环境缺乏水分,不利于霉菌生长;
B选项寒冷干燥:低温和干燥均会抑制霉菌活性,繁殖缓慢;
C选项温暖潮湿:同时满足温暖(适宜温度)和潮湿(充足水分),是霉菌生长的理想环境,香蕉在此条件下容易发霉;
D选项寒冷潮湿:潮湿虽提供水分,但低温会减缓霉菌代谢,发霉速度较慢。
因此,香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发霉,答案为C选项。
15.【答案】A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微生物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它们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蘑菇是真菌,属于微生物,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蚯蚓是动物,洋葱是植物,它们都不符合题意。
16.【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等)依赖于能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的生物,这些无机物可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完成物质循环。
A选项,腐生细菌以死亡的动植物遗体或腐烂有机物为营养来源,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彻底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环境,是物质循环中关键的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起核心作用;
B选项,酵母菌主要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如葡萄糖),虽属于分解者,但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范围和强度远不及腐生细菌广泛;
C选项,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无法独立分解有机物,不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选项,部分真菌(如腐生真菌)可分解有机物,但真菌的分解作用并非所有真菌都具备,且题干中腐生细菌是更直接、更主要的物质循环参与者。
因此,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腐生细菌,答案为A选项。
17.【答案】A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变异指亲子间或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性状差异。突变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性状的突然改变,属于变异的一种特殊形式。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的意思是桂树的种子长出的还是桂树,桐树的种子长出的还是桐树,描述的是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符合遗传的定义。因此,该现象属于遗传,答案为A选项。
18.【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在使用显微镜调节镜筒下落(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需从侧面注视物镜(B位置)。镜筒下降过程中,若仅通过目镜(A位置)观察,无法及时察觉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容易因镜筒下降过多,导致物镜压碎玻片标本、损坏镜头。而注视物镜(B位置),能直观监控物镜与玻片的间距,确保实验安全,待镜筒接近玻片时,再通过目镜观察并微调 。所以,调节镜筒下落时眼睛需观察注视的位置是B位置,答案为B选项 。
19.【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这里的倒立是指物像的上下、左右均与玻片标本上的实际物体相反。简单来说,视野中看到物像在右侧,实际标本在玻片的左侧。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遵循的规律是“物像偏哪,玻片就往哪移”。因为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若物像在视野右侧,向右移动玻片,物像会随着玻片的移动,向左回归到视野中央 。所以,图中物像偏视野右侧,应向右移动玻片,答案为A选项 。
20.【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A选项,馒头发霉是由霉菌(真菌) 大量繁殖引起的,常见的如青霉、曲霉等,不属于病毒导致的疾病;
B选项,流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如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符合病毒引起的定义。
C选项,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细菌) 感染引起的肺部传染病,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并非病毒。
因此,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流感,答案为B选项。
21.【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解答】A选项,“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的是地球自身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自转)。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即八万里),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一周,一天内会“行走”约八万里,符合诗句描述;
B选项,地球公转是绕太阳的运动,公转一周约需一年,与“日行八万里”的时间尺度(一天)不符;
C选项,地球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转和公转均遵循固定轨道和周期,该选项错误。
因此,诗句说明地球在自转,答案为A选项。
22.【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A选项,北落师门是南鱼座的亮星,亮度较高,但并非冬季星空最亮的恒星,其亮度在全天恒星中排名较后。
B选项,北极星位于小熊座,因位置接近北天极而被熟知,但它的亮度较低,远不及冬季的亮星。
C选项,天狼星是大犬座的主星,是全天亮度最高的恒星。它在冬季夜空中非常显眼,属于冬季星空的标志性亮星,符合冬季星空全天最亮恒星的描述。因此,答案为C选项。
23.【答案】可以通过北斗七星来找到仙后座。首先找到北斗七星中的“勺子”部分的最后两颗星,即天玑和天权。将这两颗星连线的延长线向北方向延伸,大约是其长度的五倍,就可以找到仙后座中最亮的一颗星——仙后座α。仙后座因其独特的“W”形状而易于识别,它和北斗七星一样,是北半球夜空中的标志性星座。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定位北斗七星关键星:先在夜空中找到北斗七星的勺身部分,确定其中的天玑(北斗三)和天权(北斗四) 两颗星,它们是勺身末端相邻的两颗星。
延伸连线找基准:用想象的直线将天玑和天权连接,然后沿着这条连线向正北方向延长,延长距离约为两颗星间距的5倍,即可找到仙后座中最亮的恒星——仙后座 α 星(王良四)。
识别仙后座轮廓:仙后座的主体由5颗亮星组成,呈明显的“W”形(或“M”形,取决于观测角度),找到“W”形轮廓即可确认仙后座的位置。仙后座与北斗七星在北天极附近呈大致对称分布,二者共同围绕北极星旋转,是北半球冬季和秋季夜空中容易辨识的标志性星座。
24.【答案】(1)C
(2)傅科
(3)A
(4)B
(5)公转;地轴;太阳光;气温
【知识点】地球自转;日出时间;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这是理解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的基础。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形成四季。当北半球处于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少。
(1)A选项,自东向西,与地球实际自转方向相反,若如此,天体将西升东落,不符合观测事实;
B选项,自北向南,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的关系(地轴倾斜),并非自转方向;
C选项,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模拟自转时,需自西向东拨,才能真实还原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等现象。因此,应选C选项。
(2)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用摆证明了地球自转,摆的摆动平面会因地球自转而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直观验证了地球在自转。傅科通过摆的实验,首次为地球自转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本题答案是“傅科”。
(3)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形成四季。当北半球(示意图中 A、B点可判断为北半球)处于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少。
图中A点所在半球背对太阳(阴影部分为黑夜,且太阳直射点偏南),说明A点所在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热量少,符合冬季特征;B点所在半球朝向太阳,为夏季。因此答案是A选项。
(4)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黎明)。图中B点位于A点的东边,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B点更靠近晨线,因此B点先迎来黎明,答案是B选项。
(5)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因地球公转,且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导致同一地区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进而使气温随季节变化,形成了四季。
①地球的公转提供了季节循环的周期;②地轴的倾斜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前提;③太阳光的直射或者斜射直接影响热量获取;④最终导致同一地区气温不同,形成四季。
(1)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要让“地球”自转,应该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故C正确。
(2)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傅科摆由此而得名。
(3)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获得的光热远大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值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因此,此时正处于冬季的位置是A点。
(4)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运转,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最先见到日出,西边的地点较晚见到日出。由此判断,示意图中的A点和B点中,B点最先迎来黎明。
(5)四季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移动,因此,地球上同一地区,在一年中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的变化造成了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气温不同,这就是四季形成的原因。
25.【答案】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星座的视位置随季节周期性变化,北斗七星作为北半球显著星座,其勺柄指向与季节密切相关,这是地球公转的间接证据,因地球绕太阳公转,观测者视角随季节改变,使得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呈现周年循环。观察题目中的北斗七星记录,需结合勺柄指向和季节和节气的对应关系:
找到勺柄指向东方的星图,对应春分(地球公转至春分点,北斗七星勺柄朝东),对应图1;
找到勺柄指向南方的星图,对应夏至(地球公转至夏至点,北斗七星勺柄朝南),对应图3;
找到勺柄指向西方的星图,对应秋分(地球公转至秋分点,北斗七星勺柄朝西),对应图4;
找到勺柄指向北方的星图,对应冬至(地球公转至冬至点,北斗七星勺柄朝北),对应图5。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