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2024五上·岑巩期末)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我知道像电灯这样的物体还有 、 等。
2.(2024五上·岑巩期末)根据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 、 等因素有关。
3.(2024五上·岑巩期末)铅笔斜插入水中发生了弯折,这是光的 现象,这样的现象还有 。
4.(2024五上·岑巩期末)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 山地、 和盆地等。
5.(2024五上·岑巩期末) 是地震、火山喷发发生的原因。
6.(2024五上·岑巩期末)骨骼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 器官的作用。
7.(2024五上·岑巩期末)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 千米。
8.(2024五上·岑巩期末)当人体被强光照射后, 会发出闭眼指令。
二、选择题:(20分)
9.(2024五上·岑巩期末)以下会阻碍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的是( )。
A.充足睡眠 B.营养丰富 C.适量运动 D.环境污染
10.(2024五上·岑巩期末)平静状态下,正常人每分钟的心跳范围是( )。
A.60-100 B.30-60 C.100-150 D.10-30
11.(2024五上·岑巩期末)( )是人体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A.儿童期 B.青少年时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12.(2024五上·岑巩期末)以下属于人体血液循环器官的是( )。
A.心脏 B.肺 C.小肠 D.气管
13.(2024五上·岑巩期末)在( )中可以找到时间的痕迹。
A.空气 B.化石 C.流水 D.白云
14.(2024五上·岑巩期末)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 )会形成断裂谷。
A.相互碰撞 B.相互拉张 C.相互制约
15.(2024五上·岑巩期末)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下图能正确表示小鸭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 )。
A. B. C.
16.(2024五上·岑巩期末)一束光线能够被反射几次( )。
A.只能一次
B.只能两次
C.遇到物体可以多次反射
17.(2024五上·岑巩期末)以下做法有利于保护心脏的是( )。
A.适宜参与体育运动 B.生病坚持锻炼
C.熬夜看书 D.挑食
18.(2024五上·岑巩期末)下列四个摆中,摆的摆动次数最少的是( )。
A. B. C. D.
三、判断题(5分)
19.(2024五上·岑巩期末)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右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左边。( )
20.(2024五上·岑巩期末)冬天,人们为了多吸收阳光的热量,尽量穿浅色的衣服。( )
21.(2024五上·岑巩期末)在运动会上,我们为了增加摩擦,防止在跑道上打滑摔跤,所以要穿钉鞋。( )
22.(2024五上·岑巩期末)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没有受到摩擦力,所以飞行速度很快。 ( )
23.(2024五上·岑巩期末)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四、连线题:(20分)
24.(2024五上·岑巩期末)在模拟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的实验中,下列物品或动作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坡形土堆 山坡上的沟壑
垂直的土壁 下雨
凹凸不平的土堆 地表径流
喷壶喷水 悬崖
泥浆流到盆子里 土壤裸露的山坡
25.(2024五上·岑巩期末)请你在下面的潜望镜中添画镜片,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五、实验题:(10分)
26.(2024五上·岑巩期末)下图是奇奇小组设计的两个“水钟”
(1)从图中观察得知,甲图的水钟类型是 ,乙图的水钟类型是 。
(2)在滴漏实验中,随着水量的减少,滴水的速度会变 。
(3)图中两个水钟,计时更准确的是 。我的推测依据是 。
六、探索题:(19分)
27.(2024五上·岑巩期末)乐乐是一名五年级学生。以下是他的体质数据和《国家学生体质标准健康标准》部分数据,请观察表格然后回答问题。
乐乐 五年级正常男生范围 五年级正常女生范围
体重指数 (千克/平方米) 26 肥胖:≥24.2 肥胖:≥23.0
低体重≤14.3 超重:21.5-24.1 低体重≤13.7 超重:20.6-22.9
正常14.4-21.4 正常13.8-20.5
肺活量 (毫升) 1500 及格:1300-2110 及格:1050-1770
良好:2200-2450 良好:1850-1950
优秀:2700-2900 优秀:2050-2250
(1)你从乐乐的体质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乐乐应该怎么做?
(3)医生告诉乐乐,他有点轻微驼背,你认为乐乐在平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8.(2024五上·岑巩期末)材料题:经过28位两院院士、上千名科研人员历时3年的科考活动,我国水土流失最新现状基本摸清: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千米,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千米,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其中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科考报告指出,当前水土流失突出表现为四大危害: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当前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危害?
(2)为防止水士流失,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写出3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光源;萤火虫;点亮的日光灯(言之有理都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1:我们把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电灯通电后可以自己发光,符合光源的定义,所以这里应填光源;
2、3:生活中还有很多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像太阳,它内部不断进行核聚变反应,能自行发光发热,是天然的光源;点燃的蜡烛,通过燃烧化学物质,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自己可以发光,也属于光源(答案不唯一,萤火虫、点燃的火把等合理也可 )。所以2、3可填太阳、点燃的蜡烛(答案合理即可 )。
综上,1为光源,2可以是太阳,3可以是点燃的蜡烛(答案不唯一,只要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都可 ),比如也能填“萤火虫”“篝火” 。
2.【答案】接触面的光滑度;物体重量的大小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1:当我们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在光滑的木板和粗糙的砂纸表面拉动同一物体时,会发现在砂纸表面拉动物体更费力。这是因为砂纸表面更粗糙,摩擦力更大 。所以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2: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拉重量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接触面),会发现拉重的物体更费力。这表明物体越重,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就越大;物体越轻,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所以摩擦力大小和物体的重量(对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
故1填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填物体的重量 ,即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的重量等因素有关 。
3.【答案】折射;放大镜把字放大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当铅笔斜插入水中时,从铅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使得我们看到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所以1处应填“折射”;
2: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原理和铅笔斜插入水一样 )、“从岸上看水中的鱼,位置比实际浅”(鱼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折射,我们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偏高 )、“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等。这里可以填“从岸上看水中的鱼,鱼的位置比实际浅”(答案不唯一,合理的光折射实例均可 ),所以2处可填上述实例中的一种,比如“从岸上看水中的鱼,水变浅了” 。
综上,1为折射,2可以是从岸上看水中的鱼,鱼的位置比实际浅(答案合理即可,像海市蜃楼、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等也正确 )。
4.【答案】高原;丘陵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1:常见陆地地形中,有海拔较低、起伏平缓的平原,还有相对高耸、坡度较陡的山地,另外 丘陵 也是典型地形之一。丘陵的海拔一般在200 - 500米之间,起伏不大但有一定坡度,比平原更“凸”,比山地更“矮缓” ,所以1处填 丘陵 ;
2:除了平原、山地、丘陵、盆地,还有 高原 。高原的特点是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顶面比较平坦、开阔,边缘往往比较陡峭,像我国的青藏高原,就很典型,所以2处填 高原 。
常见陆地地形就包含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故1为丘陵,2为高原。
5.【答案】地壳运动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就像地球的“外壳”,它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许多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不断地运动 。
当地壳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或者拉伸、断裂时,就会产生地壳运动 。比如板块挤压时,地下的岩石受到强大压力,可能突然断裂、错位,这就会引发地震,把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释放出来 。
而火山喷发是因为地壳运动使得地球内部的岩浆(地幔部分的高温熔融物质 ),在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像板块交界处的裂缝 )向上运动,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所以说,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发生的原因,它让地球表面出现这些剧烈的自然现象,故第1空填地壳运动 。
6.【答案】保护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我们学习人体结构相关知识时,知道骨骼有很重要的作用。骨骼就像一个“框架”,除了能让身体运动、支撑身体形状,还能保护身体里的重要器官 。比如颅骨(头骨),它围成一个“腔”,把大脑稳稳地保护在里面,避免大脑受到碰撞伤害;肋骨围成胸腔,保护着心脏、肺这些关键器官 。所以这里骨骼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器官的作用,所以1空应填“保护” 。
7.【答案】30万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传播的速度是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在真空中(比如宇宙中没有空气的地方),光每秒大约能跑30万千米。
从小学科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直观感受速度快:如果一辆汽车每小时跑100千米,要跑完光1秒走的距离,大概需要不停地跑3000个小时(差不多125天),可见光的速度有多惊人。
生活中的体现:平时我们打开灯,房间瞬间就亮了,这就是因为光的速度太快,在房间这么短的距离里,传播时间几乎感觉不到。
科学小知识: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会变慢,比如在水中、玻璃中,但我们通常说的“光速”,默认是它在真空中的速度——每秒约30万千米。
所以答案为:30万千米。
8.【答案】神经中枢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当强光照射眼睛,眼睛里的感觉器官(比如视网膜 )会先“感受到”强光刺激,就像个“小侦探”发现情况啦。然后这些刺激信号会通过神经,像“小信使”一样,传递到神经中枢(可以简单理解成人体的“指挥中心” )。神经中枢接收到这个“强光来啦,有点刺眼危险”的信号后,就会发出闭眼的指令,让眼睛赶紧闭上,保护眼睛不受伤害,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机制,所以答案为神经中枢 。
9.【答案】D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A:充足睡眠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很重要,在睡眠中身体能进行生长激素分泌等活动,帮助身体成长、恢复精力,所以充足睡眠会促进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A不符合题意;
B:营养丰富能为青少年身体生长提供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所需营养物质,像盖房子需要各种建筑材料一样,支持身体发育,所以营养丰富会促进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B不符合题意;
C:适量运动可以锻炼骨骼、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更健康强壮,有利于生长发育,所以适量运动 会促进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C不符合题意;
D:环境污染包含空气、水、土壤等污染,比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被青少年吸入,会影响呼吸、循环等系统;被污染的水含有毒物质,饮用后会损害身体器官,这些都会干扰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所以环境污染会阻碍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A:平静状态下,正常人的心跳频率是比较稳定的,每分钟大约在60 - 100次 ,这是符合人体生理特征的正常范围,所以A符合题意;
B:30 - 60次每分钟的心跳频率,对于平静状态下的正常人来说,这个数值偏低了,一般像一些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等特殊情况的人可能会出现这样较低的心率,不属于正常人平静状态的心跳范围,所以B不符合题意;
C:100 - 150次每分钟的心跳频率,在平静状态下,对于正常人而言是偏快的,通常人在剧烈运动、情绪极度激动等情况下心率会升高到这个范围,平静时不会这么快,所以C不符合题意;
D:10 - 30次每分钟的心跳频率,这是非常低的,远远低于正常人平静状态下的心跳水平,一般是严重病理状态才会出现,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B
【知识点】人的一生
【解析】【分析】A:儿童期身体在生长,但和青少年时期比,生长发育的旺盛程度要弱。儿童期主要是打基础,像身体各器官逐步完善,不过生长速度和身心变化幅度,不如青少年时期,所以儿童期不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A不符合题意;
B:青少年时期,身体会迎来快速生长的阶段,身高会快速蹿升,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生殖器官等也逐渐发育成熟,无论是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还是心理方面,都在急剧变化、快速发展,是人体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B符合题意;
C:中年期身体基本发育成熟,各方面趋于稳定,甚至一些机能开始慢慢走向衰退,不是生长发育的阶段了,C不符合题意;
D:老年期身体机能持续衰退,比如肌肉萎缩、骨骼变脆等,生长发育早已完成,进入衰老的阶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A:心脏就像一个“泵”,能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属于人体血液循环器官,A正确;
B: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主要进行气体交换,让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它不属于血液循环器官,B错误;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属于消化系统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没关系,C错误;
D:气管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让气体进出肺,属于呼吸器官,不是血液循环器官,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A:空气是一种气体,它时刻在流动、混合,虽然空气成分等会随时间有微小变化,但这种变化很难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时间的具体痕迹,我们没办法从空气中明显找到能代表时间流逝的独特印记,所以A不符合题意;
B: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石化形成的。比如恐龙化石,它记录了远古时期生物的样子、当时的生态环境等,每一块化石都承载着漫长时间里生物演化、地质变迁的信息,能让我们清晰看到时间留下的痕迹,所以B符合题意;
C:流水一直在持续流动,虽然流水会侵蚀土地、搬运泥沙等,但这些过程相对比较动态且难以留存固定、可明确标识时间阶段的痕迹,不像化石那样能定格某一时期的特征,所以C不符合题意;
D:白云是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它的形状、存在时间很短暂且变化不定,无法像化石一样保存下能体现时间历程的稳定信息,不能让我们找到时间的痕迹,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A: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通常会形成山脉等地形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而不是断裂谷,所以A不符合题意;
B:当大陆板块之间相互拉张时,地壳会被拉伸、变薄,进而断裂,逐渐形成断裂谷 ,这种板块运动方式符合断裂谷的形成原因,所以B符合题意;
C:“相互制约”不是描述大陆板块运动形成地形的科学表述,板块运动主要是碰撞、挤压、拉张等方式,不存在这样能形成断裂谷的“相互制约”运动,所以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观察A选项中的图像,小鸭与其倒影的对应点到湖面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所以A错误;
B:B选项里小鸭和倒影的形态,没有呈现出以湖面为对称轴的对称关系,比如小鸭的身体部位对应情况不对,不符合平面镜成像规律,所以B错误;
C选项:C选项中,小鸭与其在水中的倒影,以湖面为对称轴,对应点到湖面距离相等,形状关于湖面对称,符合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对称的特点,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16.【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一束光线遇到物体可以多次反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7.【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A:适宜参与体育运动,像慢跑、跳绳等,能让心脏更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心脏健康工作,有利于保护心脏,A符合题意;
B:生病时身体本身处于虚弱、需要恢复的状态,坚持锻炼会加重身体负担,让心脏承受额外压力,不利于心脏,甚至可能引发危险,B不符合题意;
C:熬夜看书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使心脏在该休息的时候不能好好休息,增加心脏负担,长期这样对心脏有害,C不符合题意;
D:挑食会导致身体营养不均衡,比如缺少蛋白质、维生素等,心脏得不到充足、全面的营养供应,不利于心脏健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答案】D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观察A摆,其摆长较短,根据摆长与摆动次数的关系,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会较多,所以A不符合摆动次数最少的情况,A错误;
B:B摆的摆长也比较短,摆动速度相对较快,相同时间里摆动次数多于摆长长的摆,B错误;
C:C摆的摆长相较于D摆要短,摆动速度比D摆快,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更多,C错误;
D:D摆的摆长在四个摆中是最长的,根据摆长越长摆动越慢的原理,它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最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光线而形成的。当太阳在物体右边时,光线从右边射过来,物体就会把右边的光线挡住,那么影子就会出现在物体没有被光线照到的一侧,也就是左边。就像我们在阳光下,太阳在我们身体一侧,影子会在相反方向。所以“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右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左边”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正确 。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阳光热量的能力不同。深色的衣服吸收阳光的能力强,能吸收更多热量;而浅色的衣服反射阳光的能力强,吸收的热量比较少。冬天天气寒冷,人们需要多吸收阳光的热量来保暖,这时候应该穿深色衣服,而不是浅色衣服。所以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错误。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钉鞋的鞋底有很多突出的钉子,这些钉子能让鞋底与跑道的接触面变得更粗糙。在运动会的跑道上,穿钉鞋可以增大鞋底和跑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打滑摔跤,让运动员跑得更稳。
所以“在运动会上,我们为了增加摩擦,防止在跑道上打滑摔跤,所以要穿钉鞋”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正确。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因此也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此说法错误。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最重要的光源。月亮不是光源,月亮发出的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题目说法错误。
24.【答案】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坡形土堆:形状和山坡类似,代表“土壤裸露的山坡” ,是雨水侵蚀作用的对象;
垂直的土壁:很陡直,就像自然界中陡峭的“悬崖” ,体现特殊地形;
凹凸不平的土堆:表面不平整,能模拟“山坡上的沟壑” 这种有起伏、被侵蚀过的地形;
喷壶喷水:喷壶喷出的水模拟“下雨” ,提供侵蚀的动力(水流 );
泥浆流到盆子里:模拟雨水侵蚀土壤后,形成“地表径流” ,带着泥沙流动汇聚;
所以对应关系为:
坡形土堆——土壤裸露的山坡
垂直的土壁——悬崖
凹凸不平的土堆——山坡上的沟壑
喷壶喷水——下雨
泥浆流到盆子里——地表径流
25.【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通过两块镜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
在潜望镜的两个拐角处,各添加一块平面镜,镜片与潜望镜筒呈 45度夹角 。因为这样的角度能让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顺利从一端传入,从另一端传出,方便观测 。比如在潜望镜上部拐角和下部拐角,平行于筒壁、倾斜 45度放置镜片,就像给光线“搭楼梯”,引导光线转弯 。
简单说就是借助两块呈45度角放置的平面镜,让光线“拐两次弯”,实现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的传播,故答案为按上述方式添加镜片并绘制光路 。
26.【答案】泄水型;受水型;慢;乙;水位保持不变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1)水钟分为受水型和泄水型。泄水型水钟是容器内的水逐渐流出,通过刻度观测水流时间;受水型水钟是下方容器接收流水,依据水量增加计量时间 。甲图是水从上方容器流出,属于泄水型水钟 ;乙图有上下两个容器,上方容器流水到下方,是受水型水钟 。
(2)滴漏实验里,水的压力影响滴水速度。水量多,水面高,压力大,滴水快;水量减少,水面降低,压力变小 。随着水量减少,水对滴水口的压力减小,所以滴水的速度会变慢 。
(3)受水型水钟通过补充水源等方式,能让水位相对稳定,减小因水量变化导致的滴水速度波动,更利于准确计时 。乙是受水型水钟,上方容器能持续为下方供水,使滴水时的水位更稳定,滴水速度变化小,计时就更准;甲是泄水型,水量减少会明显影响滴水速度,导致计时误差大 。
27.【答案】(1)乐乐体重指数是26,属于肥胖。肺活量也处在及格水平。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均衡,适当减脂。
(3)乐乐应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注意携带重物、背书包的姿势和方法。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1)首先看体重指数,乐乐是五年级学生,性别为男(题目说乐乐是五年级学生,结合数据对比男生范围分析 ),体重指数为26,五年级正常男生体重指数正常范围是14.4 - 21.4,而肥胖标准是≥24.2,所以乐乐体重指数达到肥胖水平 。再看肺活量,乐乐肺活量是1500毫升,五年级正常男生肺活量及格是1300 - 2110,良好是2200 - 2450,优秀是2700 - 2900,乐乐肺活量处于及格水平,但离良好、优秀有差距 。简单说,发现乐乐体重指数超标(肥胖),肺活量虽及格但不算高 ,从体质数据看身体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 。
(2)从科学健康生活的角度,针对乐乐的情况:
体重方面:要调整饮食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像油炸食品、甜食等,多吃蔬菜水果、粗粮,保证营养均衡又控制热量摄入 。
运动方面:增加体育锻炼 ,多参加跑步、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既能消耗多余热量,帮助减轻体重,还能提升肺活量,让心肺功能更健康 。比如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运动,逐步提升运动强度和时长 。这样通过饮食和运动双管齐下,改善体重和肺活量情况 。
(3)对于轻微驼背,从身体姿势和日常习惯角度:
坐姿和站姿:要时刻注意保持正确姿势,坐的时候腰背挺直,不弯腰驼背、趴在桌上;站的时候挺胸抬头,别含胸 。可以想象头顶有根绳子往上拉,帮助保持挺拔 。
避免不良习惯:减少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弯腰写作业不休息等行为 。学习一段时间(比如40分钟左右),要起身活动、伸伸懒腰,做些简单的脊柱伸展动作,像扩胸运动,帮助脊柱保持良好形态 ,预防驼背加重 。
28.【答案】(1)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导致江河湖车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方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植树造林,封山育林。②退耕还林、退耕还草。③打坝淤地,修建 水库,兴修水利。④缓坡上修建梯田。⑤加强灾害预器。(写其中3点即可)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土地方面:“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 ,就是说水土流失会让土地变得不好用,原本能种庄稼的耕地被破坏,影响农业生产 。
洪涝方面:“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泥土被冲到江河湖库里,堆积起来,下雨发大水时,河道、水库就容易被堵住,洪水更难排,洪涝就更严重。
生活和贫困方面:“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 ,土地、环境被破坏,人们生活的地方变差,种地收成不好等,就会让贫困更严重 。
生态和饮水方面:“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生态系统像大自然的“调节器”,被削弱后调节能力变差,而且水里都是泥沙等,喝水就不安全 。
所以,当前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威胁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 。
(2)植树造林:树木的根能抓住土壤,就像给土地“编了个网”,不让土壤被水冲走,还能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
修建梯田:在山坡上把土地修成一层层的梯田,这样水流下来会变慢,土壤就不容易被冲走啦,适合山区防止水土流失,还能种地 。
退耕还林:把原来开垦成耕地但容易水土流失的地方,重新种上树、草等,恢复植被,让土地不再被过度开垦,保护水土 。
这些措施都是从保护土壤、恢复植被、改变地形等角度,科学合理地防止水土流失,符合小学阶段对生态保护实践的理解 。所以可采取的措施比如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可以有修建挡土坝、种草等,任选3种合理的就行 ) 。
1 / 1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2024五上·岑巩期末)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我知道像电灯这样的物体还有 、 等。
【答案】光源;萤火虫;点亮的日光灯(言之有理都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1:我们把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电灯通电后可以自己发光,符合光源的定义,所以这里应填光源;
2、3:生活中还有很多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像太阳,它内部不断进行核聚变反应,能自行发光发热,是天然的光源;点燃的蜡烛,通过燃烧化学物质,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自己可以发光,也属于光源(答案不唯一,萤火虫、点燃的火把等合理也可 )。所以2、3可填太阳、点燃的蜡烛(答案合理即可 )。
综上,1为光源,2可以是太阳,3可以是点燃的蜡烛(答案不唯一,只要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都可 ),比如也能填“萤火虫”“篝火” 。
2.(2024五上·岑巩期末)根据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 、 等因素有关。
【答案】接触面的光滑度;物体重量的大小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1:当我们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在光滑的木板和粗糙的砂纸表面拉动同一物体时,会发现在砂纸表面拉动物体更费力。这是因为砂纸表面更粗糙,摩擦力更大 。所以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2: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拉重量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接触面),会发现拉重的物体更费力。这表明物体越重,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就越大;物体越轻,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所以摩擦力大小和物体的重量(对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
故1填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填物体的重量 ,即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的重量等因素有关 。
3.(2024五上·岑巩期末)铅笔斜插入水中发生了弯折,这是光的 现象,这样的现象还有 。
【答案】折射;放大镜把字放大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当铅笔斜插入水中时,从铅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使得我们看到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所以1处应填“折射”;
2: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原理和铅笔斜插入水一样 )、“从岸上看水中的鱼,位置比实际浅”(鱼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折射,我们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偏高 )、“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等。这里可以填“从岸上看水中的鱼,鱼的位置比实际浅”(答案不唯一,合理的光折射实例均可 ),所以2处可填上述实例中的一种,比如“从岸上看水中的鱼,水变浅了” 。
综上,1为折射,2可以是从岸上看水中的鱼,鱼的位置比实际浅(答案合理即可,像海市蜃楼、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等也正确 )。
4.(2024五上·岑巩期末)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 山地、 和盆地等。
【答案】高原;丘陵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1:常见陆地地形中,有海拔较低、起伏平缓的平原,还有相对高耸、坡度较陡的山地,另外 丘陵 也是典型地形之一。丘陵的海拔一般在200 - 500米之间,起伏不大但有一定坡度,比平原更“凸”,比山地更“矮缓” ,所以1处填 丘陵 ;
2:除了平原、山地、丘陵、盆地,还有 高原 。高原的特点是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顶面比较平坦、开阔,边缘往往比较陡峭,像我国的青藏高原,就很典型,所以2处填 高原 。
常见陆地地形就包含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故1为丘陵,2为高原。
5.(2024五上·岑巩期末) 是地震、火山喷发发生的原因。
【答案】地壳运动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就像地球的“外壳”,它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许多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不断地运动 。
当地壳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或者拉伸、断裂时,就会产生地壳运动 。比如板块挤压时,地下的岩石受到强大压力,可能突然断裂、错位,这就会引发地震,把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释放出来 。
而火山喷发是因为地壳运动使得地球内部的岩浆(地幔部分的高温熔融物质 ),在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像板块交界处的裂缝 )向上运动,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所以说,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发生的原因,它让地球表面出现这些剧烈的自然现象,故第1空填地壳运动 。
6.(2024五上·岑巩期末)骨骼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 器官的作用。
【答案】保护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我们学习人体结构相关知识时,知道骨骼有很重要的作用。骨骼就像一个“框架”,除了能让身体运动、支撑身体形状,还能保护身体里的重要器官 。比如颅骨(头骨),它围成一个“腔”,把大脑稳稳地保护在里面,避免大脑受到碰撞伤害;肋骨围成胸腔,保护着心脏、肺这些关键器官 。所以这里骨骼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器官的作用,所以1空应填“保护” 。
7.(2024五上·岑巩期末)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 千米。
【答案】30万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传播的速度是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在真空中(比如宇宙中没有空气的地方),光每秒大约能跑30万千米。
从小学科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直观感受速度快:如果一辆汽车每小时跑100千米,要跑完光1秒走的距离,大概需要不停地跑3000个小时(差不多125天),可见光的速度有多惊人。
生活中的体现:平时我们打开灯,房间瞬间就亮了,这就是因为光的速度太快,在房间这么短的距离里,传播时间几乎感觉不到。
科学小知识: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会变慢,比如在水中、玻璃中,但我们通常说的“光速”,默认是它在真空中的速度——每秒约30万千米。
所以答案为:30万千米。
8.(2024五上·岑巩期末)当人体被强光照射后, 会发出闭眼指令。
【答案】神经中枢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当强光照射眼睛,眼睛里的感觉器官(比如视网膜 )会先“感受到”强光刺激,就像个“小侦探”发现情况啦。然后这些刺激信号会通过神经,像“小信使”一样,传递到神经中枢(可以简单理解成人体的“指挥中心” )。神经中枢接收到这个“强光来啦,有点刺眼危险”的信号后,就会发出闭眼的指令,让眼睛赶紧闭上,保护眼睛不受伤害,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机制,所以答案为神经中枢 。
二、选择题:(20分)
9.(2024五上·岑巩期末)以下会阻碍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的是( )。
A.充足睡眠 B.营养丰富 C.适量运动 D.环境污染
【答案】D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A:充足睡眠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很重要,在睡眠中身体能进行生长激素分泌等活动,帮助身体成长、恢复精力,所以充足睡眠会促进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A不符合题意;
B:营养丰富能为青少年身体生长提供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所需营养物质,像盖房子需要各种建筑材料一样,支持身体发育,所以营养丰富会促进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B不符合题意;
C:适量运动可以锻炼骨骼、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更健康强壮,有利于生长发育,所以适量运动 会促进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C不符合题意;
D:环境污染包含空气、水、土壤等污染,比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被青少年吸入,会影响呼吸、循环等系统;被污染的水含有毒物质,饮用后会损害身体器官,这些都会干扰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所以环境污染会阻碍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2024五上·岑巩期末)平静状态下,正常人每分钟的心跳范围是( )。
A.60-100 B.30-60 C.100-150 D.10-30
【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A:平静状态下,正常人的心跳频率是比较稳定的,每分钟大约在60 - 100次 ,这是符合人体生理特征的正常范围,所以A符合题意;
B:30 - 60次每分钟的心跳频率,对于平静状态下的正常人来说,这个数值偏低了,一般像一些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等特殊情况的人可能会出现这样较低的心率,不属于正常人平静状态的心跳范围,所以B不符合题意;
C:100 - 150次每分钟的心跳频率,在平静状态下,对于正常人而言是偏快的,通常人在剧烈运动、情绪极度激动等情况下心率会升高到这个范围,平静时不会这么快,所以C不符合题意;
D:10 - 30次每分钟的心跳频率,这是非常低的,远远低于正常人平静状态下的心跳水平,一般是严重病理状态才会出现,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2024五上·岑巩期末)( )是人体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A.儿童期 B.青少年时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答案】B
【知识点】人的一生
【解析】【分析】A:儿童期身体在生长,但和青少年时期比,生长发育的旺盛程度要弱。儿童期主要是打基础,像身体各器官逐步完善,不过生长速度和身心变化幅度,不如青少年时期,所以儿童期不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A不符合题意;
B:青少年时期,身体会迎来快速生长的阶段,身高会快速蹿升,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生殖器官等也逐渐发育成熟,无论是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还是心理方面,都在急剧变化、快速发展,是人体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B符合题意;
C:中年期身体基本发育成熟,各方面趋于稳定,甚至一些机能开始慢慢走向衰退,不是生长发育的阶段了,C不符合题意;
D:老年期身体机能持续衰退,比如肌肉萎缩、骨骼变脆等,生长发育早已完成,进入衰老的阶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2024五上·岑巩期末)以下属于人体血液循环器官的是( )。
A.心脏 B.肺 C.小肠 D.气管
【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A:心脏就像一个“泵”,能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属于人体血液循环器官,A正确;
B: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主要进行气体交换,让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它不属于血液循环器官,B错误;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属于消化系统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没关系,C错误;
D:气管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让气体进出肺,属于呼吸器官,不是血液循环器官,D错误。
故答案为:A。
13.(2024五上·岑巩期末)在( )中可以找到时间的痕迹。
A.空气 B.化石 C.流水 D.白云
【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A:空气是一种气体,它时刻在流动、混合,虽然空气成分等会随时间有微小变化,但这种变化很难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时间的具体痕迹,我们没办法从空气中明显找到能代表时间流逝的独特印记,所以A不符合题意;
B: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石化形成的。比如恐龙化石,它记录了远古时期生物的样子、当时的生态环境等,每一块化石都承载着漫长时间里生物演化、地质变迁的信息,能让我们清晰看到时间留下的痕迹,所以B符合题意;
C:流水一直在持续流动,虽然流水会侵蚀土地、搬运泥沙等,但这些过程相对比较动态且难以留存固定、可明确标识时间阶段的痕迹,不像化石那样能定格某一时期的特征,所以C不符合题意;
D:白云是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它的形状、存在时间很短暂且变化不定,无法像化石一样保存下能体现时间历程的稳定信息,不能让我们找到时间的痕迹,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2024五上·岑巩期末)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 )会形成断裂谷。
A.相互碰撞 B.相互拉张 C.相互制约
【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A: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通常会形成山脉等地形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而不是断裂谷,所以A不符合题意;
B:当大陆板块之间相互拉张时,地壳会被拉伸、变薄,进而断裂,逐渐形成断裂谷 ,这种板块运动方式符合断裂谷的形成原因,所以B符合题意;
C:“相互制约”不是描述大陆板块运动形成地形的科学表述,板块运动主要是碰撞、挤压、拉张等方式,不存在这样能形成断裂谷的“相互制约”运动,所以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2024五上·岑巩期末)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下图能正确表示小鸭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观察A选项中的图像,小鸭与其倒影的对应点到湖面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所以A错误;
B:B选项里小鸭和倒影的形态,没有呈现出以湖面为对称轴的对称关系,比如小鸭的身体部位对应情况不对,不符合平面镜成像规律,所以B错误;
C选项:C选项中,小鸭与其在水中的倒影,以湖面为对称轴,对应点到湖面距离相等,形状关于湖面对称,符合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对称的特点,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16.(2024五上·岑巩期末)一束光线能够被反射几次( )。
A.只能一次
B.只能两次
C.遇到物体可以多次反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一束光线遇到物体可以多次反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7.(2024五上·岑巩期末)以下做法有利于保护心脏的是( )。
A.适宜参与体育运动 B.生病坚持锻炼
C.熬夜看书 D.挑食
【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A:适宜参与体育运动,像慢跑、跳绳等,能让心脏更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心脏健康工作,有利于保护心脏,A符合题意;
B:生病时身体本身处于虚弱、需要恢复的状态,坚持锻炼会加重身体负担,让心脏承受额外压力,不利于心脏,甚至可能引发危险,B不符合题意;
C:熬夜看书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使心脏在该休息的时候不能好好休息,增加心脏负担,长期这样对心脏有害,C不符合题意;
D:挑食会导致身体营养不均衡,比如缺少蛋白质、维生素等,心脏得不到充足、全面的营养供应,不利于心脏健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2024五上·岑巩期末)下列四个摆中,摆的摆动次数最少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观察A摆,其摆长较短,根据摆长与摆动次数的关系,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会较多,所以A不符合摆动次数最少的情况,A错误;
B:B摆的摆长也比较短,摆动速度相对较快,相同时间里摆动次数多于摆长长的摆,B错误;
C:C摆的摆长相较于D摆要短,摆动速度比D摆快,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更多,C错误;
D:D摆的摆长在四个摆中是最长的,根据摆长越长摆动越慢的原理,它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最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三、判断题(5分)
19.(2024五上·岑巩期末)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右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左边。(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光线而形成的。当太阳在物体右边时,光线从右边射过来,物体就会把右边的光线挡住,那么影子就会出现在物体没有被光线照到的一侧,也就是左边。就像我们在阳光下,太阳在我们身体一侧,影子会在相反方向。所以“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右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左边”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正确 。
20.(2024五上·岑巩期末)冬天,人们为了多吸收阳光的热量,尽量穿浅色的衣服。(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阳光热量的能力不同。深色的衣服吸收阳光的能力强,能吸收更多热量;而浅色的衣服反射阳光的能力强,吸收的热量比较少。冬天天气寒冷,人们需要多吸收阳光的热量来保暖,这时候应该穿深色衣服,而不是浅色衣服。所以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错误。
21.(2024五上·岑巩期末)在运动会上,我们为了增加摩擦,防止在跑道上打滑摔跤,所以要穿钉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钉鞋的鞋底有很多突出的钉子,这些钉子能让鞋底与跑道的接触面变得更粗糙。在运动会的跑道上,穿钉鞋可以增大鞋底和跑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打滑摔跤,让运动员跑得更稳。
所以“在运动会上,我们为了增加摩擦,防止在跑道上打滑摔跤,所以要穿钉鞋”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正确。
22.(2024五上·岑巩期末)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没有受到摩擦力,所以飞行速度很快。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因此也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此说法错误。
23.(2024五上·岑巩期末)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最重要的光源。月亮不是光源,月亮发出的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题目说法错误。
四、连线题:(20分)
24.(2024五上·岑巩期末)在模拟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的实验中,下列物品或动作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坡形土堆 山坡上的沟壑
垂直的土壁 下雨
凹凸不平的土堆 地表径流
喷壶喷水 悬崖
泥浆流到盆子里 土壤裸露的山坡
【答案】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坡形土堆:形状和山坡类似,代表“土壤裸露的山坡” ,是雨水侵蚀作用的对象;
垂直的土壁:很陡直,就像自然界中陡峭的“悬崖” ,体现特殊地形;
凹凸不平的土堆:表面不平整,能模拟“山坡上的沟壑” 这种有起伏、被侵蚀过的地形;
喷壶喷水:喷壶喷出的水模拟“下雨” ,提供侵蚀的动力(水流 );
泥浆流到盆子里:模拟雨水侵蚀土壤后,形成“地表径流” ,带着泥沙流动汇聚;
所以对应关系为:
坡形土堆——土壤裸露的山坡
垂直的土壁——悬崖
凹凸不平的土堆——山坡上的沟壑
喷壶喷水——下雨
泥浆流到盆子里——地表径流
25.(2024五上·岑巩期末)请你在下面的潜望镜中添画镜片,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通过两块镜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
在潜望镜的两个拐角处,各添加一块平面镜,镜片与潜望镜筒呈 45度夹角 。因为这样的角度能让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顺利从一端传入,从另一端传出,方便观测 。比如在潜望镜上部拐角和下部拐角,平行于筒壁、倾斜 45度放置镜片,就像给光线“搭楼梯”,引导光线转弯 。
简单说就是借助两块呈45度角放置的平面镜,让光线“拐两次弯”,实现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的传播,故答案为按上述方式添加镜片并绘制光路 。
五、实验题:(10分)
26.(2024五上·岑巩期末)下图是奇奇小组设计的两个“水钟”
(1)从图中观察得知,甲图的水钟类型是 ,乙图的水钟类型是 。
(2)在滴漏实验中,随着水量的减少,滴水的速度会变 。
(3)图中两个水钟,计时更准确的是 。我的推测依据是 。
【答案】泄水型;受水型;慢;乙;水位保持不变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1)水钟分为受水型和泄水型。泄水型水钟是容器内的水逐渐流出,通过刻度观测水流时间;受水型水钟是下方容器接收流水,依据水量增加计量时间 。甲图是水从上方容器流出,属于泄水型水钟 ;乙图有上下两个容器,上方容器流水到下方,是受水型水钟 。
(2)滴漏实验里,水的压力影响滴水速度。水量多,水面高,压力大,滴水快;水量减少,水面降低,压力变小 。随着水量减少,水对滴水口的压力减小,所以滴水的速度会变慢 。
(3)受水型水钟通过补充水源等方式,能让水位相对稳定,减小因水量变化导致的滴水速度波动,更利于准确计时 。乙是受水型水钟,上方容器能持续为下方供水,使滴水时的水位更稳定,滴水速度变化小,计时就更准;甲是泄水型,水量减少会明显影响滴水速度,导致计时误差大 。
六、探索题:(19分)
27.(2024五上·岑巩期末)乐乐是一名五年级学生。以下是他的体质数据和《国家学生体质标准健康标准》部分数据,请观察表格然后回答问题。
乐乐 五年级正常男生范围 五年级正常女生范围
体重指数 (千克/平方米) 26 肥胖:≥24.2 肥胖:≥23.0
低体重≤14.3 超重:21.5-24.1 低体重≤13.7 超重:20.6-22.9
正常14.4-21.4 正常13.8-20.5
肺活量 (毫升) 1500 及格:1300-2110 及格:1050-1770
良好:2200-2450 良好:1850-1950
优秀:2700-2900 优秀:2050-2250
(1)你从乐乐的体质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乐乐应该怎么做?
(3)医生告诉乐乐,他有点轻微驼背,你认为乐乐在平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答案】(1)乐乐体重指数是26,属于肥胖。肺活量也处在及格水平。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均衡,适当减脂。
(3)乐乐应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注意携带重物、背书包的姿势和方法。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1)首先看体重指数,乐乐是五年级学生,性别为男(题目说乐乐是五年级学生,结合数据对比男生范围分析 ),体重指数为26,五年级正常男生体重指数正常范围是14.4 - 21.4,而肥胖标准是≥24.2,所以乐乐体重指数达到肥胖水平 。再看肺活量,乐乐肺活量是1500毫升,五年级正常男生肺活量及格是1300 - 2110,良好是2200 - 2450,优秀是2700 - 2900,乐乐肺活量处于及格水平,但离良好、优秀有差距 。简单说,发现乐乐体重指数超标(肥胖),肺活量虽及格但不算高 ,从体质数据看身体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 。
(2)从科学健康生活的角度,针对乐乐的情况:
体重方面:要调整饮食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像油炸食品、甜食等,多吃蔬菜水果、粗粮,保证营养均衡又控制热量摄入 。
运动方面:增加体育锻炼 ,多参加跑步、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既能消耗多余热量,帮助减轻体重,还能提升肺活量,让心肺功能更健康 。比如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运动,逐步提升运动强度和时长 。这样通过饮食和运动双管齐下,改善体重和肺活量情况 。
(3)对于轻微驼背,从身体姿势和日常习惯角度:
坐姿和站姿:要时刻注意保持正确姿势,坐的时候腰背挺直,不弯腰驼背、趴在桌上;站的时候挺胸抬头,别含胸 。可以想象头顶有根绳子往上拉,帮助保持挺拔 。
避免不良习惯:减少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弯腰写作业不休息等行为 。学习一段时间(比如40分钟左右),要起身活动、伸伸懒腰,做些简单的脊柱伸展动作,像扩胸运动,帮助脊柱保持良好形态 ,预防驼背加重 。
28.(2024五上·岑巩期末)材料题:经过28位两院院士、上千名科研人员历时3年的科考活动,我国水土流失最新现状基本摸清: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千米,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千米,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其中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科考报告指出,当前水土流失突出表现为四大危害: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当前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危害?
(2)为防止水士流失,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写出3种)
【答案】(1)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导致江河湖车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方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植树造林,封山育林。②退耕还林、退耕还草。③打坝淤地,修建 水库,兴修水利。④缓坡上修建梯田。⑤加强灾害预器。(写其中3点即可)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土地方面:“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 ,就是说水土流失会让土地变得不好用,原本能种庄稼的耕地被破坏,影响农业生产 。
洪涝方面:“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泥土被冲到江河湖库里,堆积起来,下雨发大水时,河道、水库就容易被堵住,洪水更难排,洪涝就更严重。
生活和贫困方面:“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 ,土地、环境被破坏,人们生活的地方变差,种地收成不好等,就会让贫困更严重 。
生态和饮水方面:“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生态系统像大自然的“调节器”,被削弱后调节能力变差,而且水里都是泥沙等,喝水就不安全 。
所以,当前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威胁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 。
(2)植树造林:树木的根能抓住土壤,就像给土地“编了个网”,不让土壤被水冲走,还能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
修建梯田:在山坡上把土地修成一层层的梯田,这样水流下来会变慢,土壤就不容易被冲走啦,适合山区防止水土流失,还能种地 。
退耕还林:把原来开垦成耕地但容易水土流失的地方,重新种上树、草等,恢复植被,让土地不再被过度开垦,保护水土 。
这些措施都是从保护土壤、恢复植被、改变地形等角度,科学合理地防止水土流失,符合小学阶段对生态保护实践的理解 。所以可采取的措施比如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可以有修建挡土坝、种草等,任选3种合理的就行 )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