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七级镇七级堡小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上·威县期中)小红的妈妈是双眼皮,小红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 现象。小红的妈妈发髻有尖,而小红的发际无尖,这是一种 现象。
【答案】遗传;变异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小红的妈妈是双眼皮,小红也是双眼皮,这种亲子间在眼皮形态上的相似性,正是遗传现象的体现。双眼皮属于显性性状,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符合遗传的特征;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即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小红的妈妈发髻有尖,而小红的发际无尖,这种亲子间在发际形态上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因此,第1空填“遗传”;第2空填“变异”。
2.(2024六上·威县期中)小车以太阳能电池为动力来源,它在行驶时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先将太阳能的光能转换为 能,最后转换为 能。
【答案】电;动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普通汽车通过化学能、电动汽车通过电能都可以让车动起来,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最终都转换为了机械能。能量有光能、电能、机械能等多种表现形式,且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太阳能小车的能量转换首先是将太阳能的光能转化为电能,这一过程由太阳能电池板完成。转化后的电能为小车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动能,驱动小车前进。因此,第1空填“电”;第2空填“动”。
3.(2024六上·威县期中)煤炭、 、 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常用的三种能源。
【答案】石油;天然气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三种化石能源。这三种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是古代生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教材会通过实例说明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煤炭可用于发电、取暖,石油可提炼汽油、柴油供交通工具使用,天然气可作为燃料用于烹饪等。因此,第1空填“石油”;第2空填“天然气”。
4.(2024六上·威县期中)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了,它的趾由4个变为1个, 也改变了,以适应食草的需求。
【答案】牙齿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在马的进化过程中,随着生存环境从森林向草原的转变,其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适应环境的变化:从4个趾逐渐演变为1个发达的中趾(即马蹄),这种变化能更好地支撑增大的身躯,便于在草原上快速奔跑,躲避天敌或寻找食物。由于食物从树叶等较软的植物变为坚韧的草,马的牙齿也相应发生,改变牙齿变得更坚硬、耐磨,适合咀嚼粗糙的草类,以适应食草的生存需求。因此,此空应填“牙齿”。
5.(2024六上·威县期中)在“研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运动的路程越远,能量 ,运动的路程越近,能量 。
【答案】越大;越小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且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在“研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例如用橡皮筋驱动小车,通过改变橡皮筋缠绕圈数来控制能量大小,观察小车运动路程,当其他条件(如小车重量、路面光滑程度等)相同时,能量是驱动物体运动的动力,能量越大,对物体的推动作用越强,物体就能运动得更远;反之,能量越小,推动作用较弱,物体运动的路程就越近。因此,第1空填“越大”;第2空填“越小”。
6.(2024六上·威县期中)父母的个头都很高,他们的孩子的个头一定也很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变异
【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如身高)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同时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父母身高较高,孩子可能继承了相关的遗传基因,有身高较高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孩子的生长发育还会受到营养状况、运动锻炼、睡眠质量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即使父母身高很高,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营养或缺乏运动,也可能无法长得很高。因此,本题说法是错误的,遗传具有不确定性,且受环境因素制约。
7.(2024六上·威县期中)猛玛象是一种生活在热带非洲的动物。(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猛犸象是一种已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从化石分布和生存环境研究可知,它们主要生活在寒冷的草原和苔原地带。其身体结构具有明显适应寒冷环境的特征:体表覆盖着厚厚的长毛,可抵御严寒;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能储存能量并保暖;体型较为粗壮,可减少热量散失。而热带非洲气候炎热,与猛犸象的生存适应特征完全不符。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8.(2024六上·威县期中)正是由于生物在不断地演变,使我们看到了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进化论
【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数量由少到多。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物进化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由于生物在不断地演变,使我们看到了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9.(2024六上·威县期中)风为风筝的飞翔提供了能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可以在物体间传递,且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有多种形式,例如动能、势能、风能等,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当风吹向风筝时,流动的空气(风)对风筝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推力。当风吹到风筝上时,风的能量会传递给风筝,让风筝获得向上飞的力量,克服自身的重量,这样风筝才能飞起来、不掉下来。如果没有风,风筝就没有能量让它飞,只能掉在地上。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10.(2024六上·威县期中)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磁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电磁铁由铁芯和通电的线圈组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原本没有磁性的铁芯会产生磁性,变成一个磁铁。这个过程中,电能通过电流的作用转化成了磁能,电磁铁才能吸引铁钉、大头针等磁性材料。如果断开电流,电磁铁的磁性就会消失,说明它的磁性来源于电能的转换。因此,电磁铁确实是将电能转换为磁能的能量转换装置,本题说法正确。
11.(2024六上·威县期中)接通电源,打开开关,电灯泡就会发光,把室内照亮,因此,开关就是能量转换装置。(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开关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当电流通过灯泡时,电能被转换成光能和热能。开关只是通过控制电流的有无,间接影响灯泡的工作状态,并没有进行能量的转换,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本身并不改变能量的形式。开关工作过程中,既没有消耗电能,也没有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仅仅是对电流的流通状态进行控制。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12.(2024六上·威县期中)光控开关不属于能量自控装置。(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开关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能量自控装置是能根据环境变化(如光线、温度、声音等)自动控制能量输出或工作状态的装置,无需人工操作。当环境光线较暗(如夜晚)时,光控开关会自动接通电路,让路灯、楼道灯等用电器获得电能并工作;当环境光线变亮(如白天)时,光控开关会自动断开电路,切断电能供应,用电器停止工作。这个过程中,光控开关无需人工操作,能根据光线(环境信号)自动调节电能的通断,属于能量自控装置,本题说法错误。
13.(2024六上·威县期中)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开采1万吨煤炭会造成农田塌陷0.2公顷。(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地下煤炭被开采后,原本被煤炭支撑的岩层失去支撑,容易发生断裂、下沉,导致地表出现塌陷。这种塌陷会直接破坏土地结构,导致农田土壤层断裂、肥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耕种功能。开采量越大,对地下岩层的破坏越严重,地表塌陷的范围和程度也会相应增加。每开采 1 万吨煤炭,就会直接导致0.2公顷农田(约相当于2000平方米,大致为半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因塌陷而受损,若每年开采10亿吨煤炭对应的农田塌陷面积可达2万公顷(200平方千米)。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14.(2024六上·威县期中)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属于新能源。(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正在积极研究开发或有待大规模推广的能源形式,其特点包括清洁、高效、尚未被广泛利用等。传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已大规模开采和使用的化石能源。可燃冰虽储量丰富,但目前开采技术尚不成熟,全球范围内尚未实现商业化、大规模开采,属于有待推广的能源;可燃冰开采方式与传统天然气不同,属于新兴能源形式。可燃冰燃烧效率高,且相对传统化石能源更清洁,具备新能源清洁、高效、开发潜力大的特点。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15.(2024六上·威县期中)生物质能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我们要合理使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不可再生资源指的是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再生的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是指由植物、动物等生物产生或转化的能量,常见的如秸秆、木材、动物粪便等都属于生物质能的载体。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的生长循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生长,动物以植物为食,这些生物资源可以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不断再生,只要合理利用,就能持续获取,因此属于可再生资源,本题说法错误。
16.(2024六上·威县期中)关于太空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空椒不是地球上的植物
B.太空椒是用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
C.太空船中的青椒种子经太空辐射后,大多数都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
【答案】A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A选项,太空椒的培育起点是地球上的青椒种子,这些种子只是被送入太空接受辐射等环境影响,之后仍返回地球进行培育。其生长、繁殖过程均在地球上完成,最终长成的太空椒依然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本质上属于地球植物的改良品种。因此该说法错误;
B选项,太空椒的培育流程核心是:将普通青椒种子送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辐射、失重等环境诱发种子基因变异,返回地球后经筛选、培育,获得具有优良性状(如个头大、产量高)的新品种。该说法符合太空椒的培育原理,说法正确;
C选项,太空环境中的宇宙射线、微重力等因素会显著提高种子的基因突变概率。虽然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但大多数种子会在辐射等作用下发生遗传性基因改变,这是太空育种的核心机制。该说法符合科学原理,说法正确。综上所述,应选A选项。
17.(2024六上·威县期中)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非常坚硬,所以只有坚硬的生物体能够形成化石
B.植物很容易腐烂,所以植物不能形成化石
C.化石能够告诉我们古生物的相关信息
【答案】C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非常坚硬,所以只有坚硬的生物体能够形成化石,说法错误,只要保存环境有利,像几亿年前的水母和海百合,甚至是恐龙胚胎也可以保存下来;植物很容易腐烂,所以植物不能形成化石,说法错误,植物可以形成化石,比如叶化石、根系化石、果实化石等。化石能够告诉我们古生物的相关信息,C说法正确。
18.(2024六上·威县期中)下列关于动物演变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由复杂到简单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低等到高等
【答案】A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动物演变过程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A选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单细胞动物到多细胞动物,再到更高等的脊椎动物,动物的身体结构、器官系统逐渐变得复杂,功能也更完善。例如,原始鱼类仅有简单的鳃呼吸和脊椎,而哺乳动物则具备复杂的肺呼吸、胎生哺乳等特征,A选项说法错误;
B选项,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均发生在水中。随着进化,部分动物逐渐适应陆地环境,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再到爬行类,最终演化出哺乳类和鸟类,符合生物进化规律,B选项说法正确;
C选项,生物进化中,低等指结构简单、适应性弱的生物,高等指结构复杂、适应性强的生物。例如,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动物,之后依次出现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再到脊椎动物,体现了从低等向高等的演变,C选项说法正确。综上所述,错误的描述是A选项。
19.(2024六上·威县期中)地球上的一切能量最初都来自于( )。
A.太阳 B.植物 C.地球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太阳是地球能量的根本来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这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起点。动物以植物为食获取能量,人类则通过食用动植物、利用化石能源(如煤、石油,由古代生物遗体转化而来)等方式获取能量,而这些能量的最初源头都是太阳。此外,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也源于太阳辐射引发的大气运动和水循环。因此,应选A选项。
20.(2024六上·威县期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 )转化为( )。
A.光能、化学能 B.电能、化学能 C.化学能、光能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植物通过叶片中的叶绿体,吸收太阳的光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将吸收的光能储存到这些有机物中。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属于化学能,可供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也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动物和人类。因此,光合作用的本质是将外界的光能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因此,应选A选项。
21.(2024六上·威县期中)下列没有应用电磁铁的是( )。
A.订书器 B.电话 C.电磁感应门
【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南北极都可以控制,使得电磁铁有广泛的应用,电话、电磁感应门都有电磁铁的应用,订书器应用的杠杆原理。
22.(2024六上·威县期中)下列不属于控制能量的装置的是( )。
A.窗帘 B.水龙头 C.灯
【答案】A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控制能量的装置是通过特定结构或机制调控能量的产生、传输、转化或停止的装置。
A选项,控制能量的装置需具备主动调控能量状态的功能。窗帘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物理遮挡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但它并不直接参与对光能本身的产生、转化或启停控制。例如,窗帘无法像开关那样切断光线的源头,也不能改变光线的能量形式,仅属于对光线传播的被动阻挡。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水流具有机械能(动能和势能),而水龙头通过阀门的开合与调节,能直接控制水流的通断、流量大小,本质上是对水的机械能进行主动调控。因此,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项,电灯是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而灯的开关能直接控制电能的输入与能量转化的启停。此外,调光台灯还能调节能量转化的强度。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应选A选项。
23.(2024六上·威县期中)可再生资源是能够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自然恢复或再生的自然资源。下列现象中,使用了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用煤炉做饭
B.农场用风车抽水灌溉
C.柴油卡车在路上行驶
【答案】B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能在较短时间内自然恢复或再生的自然资源。
A选项,煤属于化石能源,是古代生物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其形成周期长达数百万年,远超 相对较短的时间,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用煤炉做饭使用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B选项,风车的动力来自风能,风能是由太阳辐射引发的大气运动产生的,只要地球存在大气层和太阳照射,风能就会持续再生,属于可再生资源。风车利用风能抽水,使用的是可再生资源,符合题意;
C选项,柴油是从石油中提炼的,石油与煤一样属于化石能源,形成周期极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柴油卡车使用的是不可再生资源。综上,应选B选项。
24.(2024六上·威县期中)煤炭来源于远古时代的( )。
A.植物 B.土壤 C.矿物
【答案】A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在数亿年前的古生代、中生代等时期,地球上广泛生长着茂密的植物。这些植物死亡后,遗体被泥沙等沉积物掩埋,处于缺氧的环境中。随着地壳运动,这些遗体被不断压实、深埋,在高温、高压的长期作用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失去挥发成分,最终形成了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固体可燃性矿物,即煤炭。因此,应选A选项。
25.(2024六上·威县期中)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属于浪费资源的是( )。
A.在夏季将空调设成18℃
B.骑自行车上班
C.电视没人看,随手关掉
【答案】A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A选项,夏季环境温度较高,人体舒适的空调温度通常在26到28℃。将温度设置为18℃,会导致空调压缩机持续高速运转,消耗大量电能。而电能的生产往往依赖煤炭、天然气等资源,这种超出合理需求的能耗属于典型的资源浪费;
B选项,自行车依靠人力驱动,无需消耗电能、燃油等能源,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不仅节约资源,还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不属于浪费资源;
C选项,电视在待机或工作状态下会消耗电能,没人观看时及时关闭,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属于节约资源的行为,并不是浪费资源。综上,应选A选项。
26.(2024六上·威县期中)仔细观察下图中的化石,来了解霸王龙的相关信息。
霸王龙牙齿化石形态尖锐,说明它是 动物;足印化石说明霸王龙有 个脚趾;霸王龙蛋化石说明它的繁殖方式是 ;霸王龙后腿骨化石比学生还要高,由此可以推想霸王龙身高、体长方面的特征为 。以上化石中属于遗迹化石的是 。
【答案】肉食性;3;卵生;霸王龙具有脊柱,大约身高6米,体长约11米;霸王龙蛋化石
【知识点】进化论;化石
【解析】【分析】通过霸王龙不同类型化石可获取多样信息:牙齿化石显其为肉食性,足印化石知有3个脚趾,蛋化石明其卵生繁殖,后腿骨化石可推想有脊柱、身高约6米、体长约11米 ,足印化石属遗迹化石,化石是探索远古生物的重要依据 。
①肉食性动物为了撕咬、捕食其他动物,牙齿通常尖锐锋利,便于切割肉类;而草食性动物牙齿多为扁平状,利于研磨植物。霸王龙牙齿化石形态尖锐,符合肉食性动物牙齿特征,所以可判断它是肉食性动物,第1空应填“肉食性”;
②足印化石是古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通过观察足印化石的形态、结构,能推断生物的足部特征。从图中霸王龙足印化石可清晰看出,其足部呈现.3个脚趾的形态印记,可知霸王龙有3个脚趾,第2空应填“3”;
③蛋化石是判断生物繁殖方式的重要依据。像爬行动物(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多数通过产卵(蛋)的方式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被称为卵生,霸龙蛋化石的存在,直接证明它的繁殖方式是卵生,第3空应填“卵生”;
④从生物分类看,恐龙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这是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霸王龙后腿骨化石比学生还高,霸王龙后腿骨在其整体骨骼结构中占比较大,是支撑身体和快速移动的关键。根据化石研究,其后腿骨长度约占体长的(体长约11米时,后腿骨长可达3到5米)。能为其提供强大的爆发力以追捕猎物。可推想其身高大约6米,体长约11米。因此,第4空应填“霸王龙具有脊柱,大约身高6米,体长约11米;”
⑤遗迹化石是指古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所形成的化石,比如足印、爬痕等 。足印化石是霸王龙行走时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痕迹,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形成化石,属于遗迹化石 ;而牙齿化石、后腿骨化石属于遗体化石,由生物遗体部分形成。因此,第5空应填“足印化石”。
27.(2024六上·威县期中)创新实验小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中所有电磁铁除线圈匝数或电池节数不同外其他元件均相同)
线圈30匝的电磁铁 线圈60匝的电磁铁
实验顺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电池节数 1 2 3 1 2 3
吸引大头针个数 5 8 10 10 16 21
(1)实验中我们根据 来判断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2)进行①②③组实验,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的关系。
(3)从①②③组数据,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 ,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4)根据( )数据进行比较,能发现其他条件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
A.①和④,③和⑤ B.①和④,④和⑥ C.②和⑤,③和⑥
【答案】(1)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2)电池节数
(3)电池节数越多
(4)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在电磁铁线圈匝数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大。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不变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1) 转换法把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电磁铁磁力大小,转换为容易观察、测量的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因为磁力越大,能吸引的大头针数量通常越多,所以根据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判断磁力大小。因此,此空应填“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2)本实验用到控制变量法,即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①②③组实验中,电磁铁的线圈匝数均为30匝(不变),改变的是电池节数(1 节、2 节、3 节),所以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此空应填“电池节数”;
(3)分析①②③组数据,线圈匝数固定为30匝,随着电池节数从1节增加到2节、3节,吸引大头针个数从5个增加到8个、10个。在线圈匝数等其他条件相同时,电池节数越多,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力越大,可以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电池节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的结论,此空应填“电池节数越多”;
(4)控制变量法要求,探究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力的影响时,需保证电池节数相同,改变线圈匝数。
A选项,①和④中,电池节数都是1节(相同),线圈匝数分别为30匝和60匝(不同);③和⑤中,电池节数是3节和2节(不同),线圈匝数分别为30匝和60匝(不同),不满足探究需求,不符合题意;
B选项,①和④电池节数相同、线圈匝数不同,满足探究需求;但④和⑥中,电池节数分别为1节和3节(不同),线圈匝数都是60 匝(相同),无法单纯探究线圈匝数对磁力的影响,不满足控制变量法中单一变量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C选项,②和⑤中,电池节数都是2节(相同),线圈匝数分别为30匝和60匝(不同),满足探究需求;③和⑥中,电池节数都是3节(相同),线圈匝数分别为30匝和60匝(不同),满足探究需求,完全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1)结合图表我们发现:实验中我们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2)①②③组实验,改变的条件是电池的节数,所以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
(3)从①②③组数据,我们发现:电池节数越多,吸引的大头针个数越多,所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电池节数越多,电流越强,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4)比较①和④、②和⑤、③和⑥,可以知道电池节数相同即电流大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吸引大头针的个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
28.(2024六上·威县期中)太阳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案】利用太阳能辐射,通过聚光获取热量,烹饪食物。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分析】太阳灶的关键部件是表面光滑的反光镜,太阳光线照射到反光镜时,会被反射并汇聚到一个点上。这一过程利用了镜面反射原理,将分散的太阳辐射集中。聚焦后的太阳光能量大幅提升,在焦点处产生高温(通常可达 300℃以上),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实现对食物的加热、烹饪,例如烧水、煮饭、烤肉等。所以,此题应填“太阳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能辐射,通过聚光获取热量,烹饪食物。”
29.(2024六上·威县期中)走马灯转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答案】风轮扇叶的多少或风轮扇叶距蜡烛的远近。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走马灯转动的快慢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风轮扇叶的多少:扇叶数量不同,受到热气流推动的受力面积和均衡性有差异,会影响转动速度;风轮扇叶与蜡烛的距离:距离蜡烛越近,热气流的强度和对扇叶的推动力越大,转动可能越快;距离越远,热气流作用减弱,转动可能变慢。综上所述,走马灯转动的快慢与风轮扇叶的多少或风轮扇叶距蜡烛的远近有关。
1 / 1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七级镇七级堡小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上·威县期中)小红的妈妈是双眼皮,小红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 现象。小红的妈妈发髻有尖,而小红的发际无尖,这是一种 现象。
2.(2024六上·威县期中)小车以太阳能电池为动力来源,它在行驶时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先将太阳能的光能转换为 能,最后转换为 能。
3.(2024六上·威县期中)煤炭、 、 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常用的三种能源。
4.(2024六上·威县期中)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了,它的趾由4个变为1个, 也改变了,以适应食草的需求。
5.(2024六上·威县期中)在“研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运动的路程越远,能量 ,运动的路程越近,能量 。
6.(2024六上·威县期中)父母的个头都很高,他们的孩子的个头一定也很高。( )
7.(2024六上·威县期中)猛玛象是一种生活在热带非洲的动物。( )
8.(2024六上·威县期中)正是由于生物在不断地演变,使我们看到了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9.(2024六上·威县期中)风为风筝的飞翔提供了能量。( )
10.(2024六上·威县期中)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磁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
11.(2024六上·威县期中)接通电源,打开开关,电灯泡就会发光,把室内照亮,因此,开关就是能量转换装置。( )
12.(2024六上·威县期中)光控开关不属于能量自控装置。( )
13.(2024六上·威县期中)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开采1万吨煤炭会造成农田塌陷0.2公顷。( )
14.(2024六上·威县期中)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属于新能源。( )
15.(2024六上·威县期中)生物质能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我们要合理使用。( )
16.(2024六上·威县期中)关于太空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空椒不是地球上的植物
B.太空椒是用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
C.太空船中的青椒种子经太空辐射后,大多数都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
17.(2024六上·威县期中)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非常坚硬,所以只有坚硬的生物体能够形成化石
B.植物很容易腐烂,所以植物不能形成化石
C.化石能够告诉我们古生物的相关信息
18.(2024六上·威县期中)下列关于动物演变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由复杂到简单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低等到高等
19.(2024六上·威县期中)地球上的一切能量最初都来自于( )。
A.太阳 B.植物 C.地球
20.(2024六上·威县期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 )转化为( )。
A.光能、化学能 B.电能、化学能 C.化学能、光能
21.(2024六上·威县期中)下列没有应用电磁铁的是( )。
A.订书器 B.电话 C.电磁感应门
22.(2024六上·威县期中)下列不属于控制能量的装置的是( )。
A.窗帘 B.水龙头 C.灯
23.(2024六上·威县期中)可再生资源是能够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自然恢复或再生的自然资源。下列现象中,使用了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用煤炉做饭
B.农场用风车抽水灌溉
C.柴油卡车在路上行驶
24.(2024六上·威县期中)煤炭来源于远古时代的( )。
A.植物 B.土壤 C.矿物
25.(2024六上·威县期中)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属于浪费资源的是( )。
A.在夏季将空调设成18℃
B.骑自行车上班
C.电视没人看,随手关掉
26.(2024六上·威县期中)仔细观察下图中的化石,来了解霸王龙的相关信息。
霸王龙牙齿化石形态尖锐,说明它是 动物;足印化石说明霸王龙有 个脚趾;霸王龙蛋化石说明它的繁殖方式是 ;霸王龙后腿骨化石比学生还要高,由此可以推想霸王龙身高、体长方面的特征为 。以上化石中属于遗迹化石的是 。
27.(2024六上·威县期中)创新实验小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中所有电磁铁除线圈匝数或电池节数不同外其他元件均相同)
线圈30匝的电磁铁 线圈60匝的电磁铁
实验顺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电池节数 1 2 3 1 2 3
吸引大头针个数 5 8 10 10 16 21
(1)实验中我们根据 来判断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2)进行①②③组实验,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的关系。
(3)从①②③组数据,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 ,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4)根据( )数据进行比较,能发现其他条件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
A.①和④,③和⑤ B.①和④,④和⑥ C.②和⑤,③和⑥
28.(2024六上·威县期中)太阳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9.(2024六上·威县期中)走马灯转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遗传;变异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小红的妈妈是双眼皮,小红也是双眼皮,这种亲子间在眼皮形态上的相似性,正是遗传现象的体现。双眼皮属于显性性状,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符合遗传的特征;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即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小红的妈妈发髻有尖,而小红的发际无尖,这种亲子间在发际形态上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因此,第1空填“遗传”;第2空填“变异”。
2.【答案】电;动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普通汽车通过化学能、电动汽车通过电能都可以让车动起来,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最终都转换为了机械能。能量有光能、电能、机械能等多种表现形式,且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太阳能小车的能量转换首先是将太阳能的光能转化为电能,这一过程由太阳能电池板完成。转化后的电能为小车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动能,驱动小车前进。因此,第1空填“电”;第2空填“动”。
3.【答案】石油;天然气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三种化石能源。这三种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是古代生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教材会通过实例说明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煤炭可用于发电、取暖,石油可提炼汽油、柴油供交通工具使用,天然气可作为燃料用于烹饪等。因此,第1空填“石油”;第2空填“天然气”。
4.【答案】牙齿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在马的进化过程中,随着生存环境从森林向草原的转变,其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适应环境的变化:从4个趾逐渐演变为1个发达的中趾(即马蹄),这种变化能更好地支撑增大的身躯,便于在草原上快速奔跑,躲避天敌或寻找食物。由于食物从树叶等较软的植物变为坚韧的草,马的牙齿也相应发生,改变牙齿变得更坚硬、耐磨,适合咀嚼粗糙的草类,以适应食草的生存需求。因此,此空应填“牙齿”。
5.【答案】越大;越小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且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在“研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例如用橡皮筋驱动小车,通过改变橡皮筋缠绕圈数来控制能量大小,观察小车运动路程,当其他条件(如小车重量、路面光滑程度等)相同时,能量是驱动物体运动的动力,能量越大,对物体的推动作用越强,物体就能运动得更远;反之,能量越小,推动作用较弱,物体运动的路程就越近。因此,第1空填“越大”;第2空填“越小”。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变异
【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如身高)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同时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父母身高较高,孩子可能继承了相关的遗传基因,有身高较高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孩子的生长发育还会受到营养状况、运动锻炼、睡眠质量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即使父母身高很高,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营养或缺乏运动,也可能无法长得很高。因此,本题说法是错误的,遗传具有不确定性,且受环境因素制约。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猛犸象是一种已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从化石分布和生存环境研究可知,它们主要生活在寒冷的草原和苔原地带。其身体结构具有明显适应寒冷环境的特征:体表覆盖着厚厚的长毛,可抵御严寒;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能储存能量并保暖;体型较为粗壮,可减少热量散失。而热带非洲气候炎热,与猛犸象的生存适应特征完全不符。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8.【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进化论
【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数量由少到多。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物进化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由于生物在不断地演变,使我们看到了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可以在物体间传递,且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有多种形式,例如动能、势能、风能等,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当风吹向风筝时,流动的空气(风)对风筝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推力。当风吹到风筝上时,风的能量会传递给风筝,让风筝获得向上飞的力量,克服自身的重量,这样风筝才能飞起来、不掉下来。如果没有风,风筝就没有能量让它飞,只能掉在地上。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电磁铁由铁芯和通电的线圈组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原本没有磁性的铁芯会产生磁性,变成一个磁铁。这个过程中,电能通过电流的作用转化成了磁能,电磁铁才能吸引铁钉、大头针等磁性材料。如果断开电流,电磁铁的磁性就会消失,说明它的磁性来源于电能的转换。因此,电磁铁确实是将电能转换为磁能的能量转换装置,本题说法正确。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开关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当电流通过灯泡时,电能被转换成光能和热能。开关只是通过控制电流的有无,间接影响灯泡的工作状态,并没有进行能量的转换,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本身并不改变能量的形式。开关工作过程中,既没有消耗电能,也没有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仅仅是对电流的流通状态进行控制。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开关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能量自控装置是能根据环境变化(如光线、温度、声音等)自动控制能量输出或工作状态的装置,无需人工操作。当环境光线较暗(如夜晚)时,光控开关会自动接通电路,让路灯、楼道灯等用电器获得电能并工作;当环境光线变亮(如白天)时,光控开关会自动断开电路,切断电能供应,用电器停止工作。这个过程中,光控开关无需人工操作,能根据光线(环境信号)自动调节电能的通断,属于能量自控装置,本题说法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地下煤炭被开采后,原本被煤炭支撑的岩层失去支撑,容易发生断裂、下沉,导致地表出现塌陷。这种塌陷会直接破坏土地结构,导致农田土壤层断裂、肥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耕种功能。开采量越大,对地下岩层的破坏越严重,地表塌陷的范围和程度也会相应增加。每开采 1 万吨煤炭,就会直接导致0.2公顷农田(约相当于2000平方米,大致为半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因塌陷而受损,若每年开采10亿吨煤炭对应的农田塌陷面积可达2万公顷(200平方千米)。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正在积极研究开发或有待大规模推广的能源形式,其特点包括清洁、高效、尚未被广泛利用等。传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已大规模开采和使用的化石能源。可燃冰虽储量丰富,但目前开采技术尚不成熟,全球范围内尚未实现商业化、大规模开采,属于有待推广的能源;可燃冰开采方式与传统天然气不同,属于新兴能源形式。可燃冰燃烧效率高,且相对传统化石能源更清洁,具备新能源清洁、高效、开发潜力大的特点。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不可再生资源指的是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再生的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是指由植物、动物等生物产生或转化的能量,常见的如秸秆、木材、动物粪便等都属于生物质能的载体。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的生长循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生长,动物以植物为食,这些生物资源可以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不断再生,只要合理利用,就能持续获取,因此属于可再生资源,本题说法错误。
16.【答案】A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A选项,太空椒的培育起点是地球上的青椒种子,这些种子只是被送入太空接受辐射等环境影响,之后仍返回地球进行培育。其生长、繁殖过程均在地球上完成,最终长成的太空椒依然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本质上属于地球植物的改良品种。因此该说法错误;
B选项,太空椒的培育流程核心是:将普通青椒种子送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辐射、失重等环境诱发种子基因变异,返回地球后经筛选、培育,获得具有优良性状(如个头大、产量高)的新品种。该说法符合太空椒的培育原理,说法正确;
C选项,太空环境中的宇宙射线、微重力等因素会显著提高种子的基因突变概率。虽然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但大多数种子会在辐射等作用下发生遗传性基因改变,这是太空育种的核心机制。该说法符合科学原理,说法正确。综上所述,应选A选项。
17.【答案】C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非常坚硬,所以只有坚硬的生物体能够形成化石,说法错误,只要保存环境有利,像几亿年前的水母和海百合,甚至是恐龙胚胎也可以保存下来;植物很容易腐烂,所以植物不能形成化石,说法错误,植物可以形成化石,比如叶化石、根系化石、果实化石等。化石能够告诉我们古生物的相关信息,C说法正确。
18.【答案】A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动物演变过程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A选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单细胞动物到多细胞动物,再到更高等的脊椎动物,动物的身体结构、器官系统逐渐变得复杂,功能也更完善。例如,原始鱼类仅有简单的鳃呼吸和脊椎,而哺乳动物则具备复杂的肺呼吸、胎生哺乳等特征,A选项说法错误;
B选项,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均发生在水中。随着进化,部分动物逐渐适应陆地环境,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再到爬行类,最终演化出哺乳类和鸟类,符合生物进化规律,B选项说法正确;
C选项,生物进化中,低等指结构简单、适应性弱的生物,高等指结构复杂、适应性强的生物。例如,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动物,之后依次出现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再到脊椎动物,体现了从低等向高等的演变,C选项说法正确。综上所述,错误的描述是A选项。
19.【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太阳是地球能量的根本来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这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起点。动物以植物为食获取能量,人类则通过食用动植物、利用化石能源(如煤、石油,由古代生物遗体转化而来)等方式获取能量,而这些能量的最初源头都是太阳。此外,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也源于太阳辐射引发的大气运动和水循环。因此,应选A选项。
20.【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植物通过叶片中的叶绿体,吸收太阳的光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将吸收的光能储存到这些有机物中。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属于化学能,可供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也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动物和人类。因此,光合作用的本质是将外界的光能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因此,应选A选项。
21.【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南北极都可以控制,使得电磁铁有广泛的应用,电话、电磁感应门都有电磁铁的应用,订书器应用的杠杆原理。
22.【答案】A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控制能量的装置是通过特定结构或机制调控能量的产生、传输、转化或停止的装置。
A选项,控制能量的装置需具备主动调控能量状态的功能。窗帘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物理遮挡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但它并不直接参与对光能本身的产生、转化或启停控制。例如,窗帘无法像开关那样切断光线的源头,也不能改变光线的能量形式,仅属于对光线传播的被动阻挡。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水流具有机械能(动能和势能),而水龙头通过阀门的开合与调节,能直接控制水流的通断、流量大小,本质上是对水的机械能进行主动调控。因此,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项,电灯是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而灯的开关能直接控制电能的输入与能量转化的启停。此外,调光台灯还能调节能量转化的强度。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应选A选项。
23.【答案】B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能在较短时间内自然恢复或再生的自然资源。
A选项,煤属于化石能源,是古代生物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其形成周期长达数百万年,远超 相对较短的时间,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用煤炉做饭使用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B选项,风车的动力来自风能,风能是由太阳辐射引发的大气运动产生的,只要地球存在大气层和太阳照射,风能就会持续再生,属于可再生资源。风车利用风能抽水,使用的是可再生资源,符合题意;
C选项,柴油是从石油中提炼的,石油与煤一样属于化石能源,形成周期极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柴油卡车使用的是不可再生资源。综上,应选B选项。
24.【答案】A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在数亿年前的古生代、中生代等时期,地球上广泛生长着茂密的植物。这些植物死亡后,遗体被泥沙等沉积物掩埋,处于缺氧的环境中。随着地壳运动,这些遗体被不断压实、深埋,在高温、高压的长期作用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失去挥发成分,最终形成了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固体可燃性矿物,即煤炭。因此,应选A选项。
25.【答案】A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A选项,夏季环境温度较高,人体舒适的空调温度通常在26到28℃。将温度设置为18℃,会导致空调压缩机持续高速运转,消耗大量电能。而电能的生产往往依赖煤炭、天然气等资源,这种超出合理需求的能耗属于典型的资源浪费;
B选项,自行车依靠人力驱动,无需消耗电能、燃油等能源,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不仅节约资源,还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不属于浪费资源;
C选项,电视在待机或工作状态下会消耗电能,没人观看时及时关闭,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属于节约资源的行为,并不是浪费资源。综上,应选A选项。
26.【答案】肉食性;3;卵生;霸王龙具有脊柱,大约身高6米,体长约11米;霸王龙蛋化石
【知识点】进化论;化石
【解析】【分析】通过霸王龙不同类型化石可获取多样信息:牙齿化石显其为肉食性,足印化石知有3个脚趾,蛋化石明其卵生繁殖,后腿骨化石可推想有脊柱、身高约6米、体长约11米 ,足印化石属遗迹化石,化石是探索远古生物的重要依据 。
①肉食性动物为了撕咬、捕食其他动物,牙齿通常尖锐锋利,便于切割肉类;而草食性动物牙齿多为扁平状,利于研磨植物。霸王龙牙齿化石形态尖锐,符合肉食性动物牙齿特征,所以可判断它是肉食性动物,第1空应填“肉食性”;
②足印化石是古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通过观察足印化石的形态、结构,能推断生物的足部特征。从图中霸王龙足印化石可清晰看出,其足部呈现.3个脚趾的形态印记,可知霸王龙有3个脚趾,第2空应填“3”;
③蛋化石是判断生物繁殖方式的重要依据。像爬行动物(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多数通过产卵(蛋)的方式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被称为卵生,霸龙蛋化石的存在,直接证明它的繁殖方式是卵生,第3空应填“卵生”;
④从生物分类看,恐龙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这是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霸王龙后腿骨化石比学生还高,霸王龙后腿骨在其整体骨骼结构中占比较大,是支撑身体和快速移动的关键。根据化石研究,其后腿骨长度约占体长的(体长约11米时,后腿骨长可达3到5米)。能为其提供强大的爆发力以追捕猎物。可推想其身高大约6米,体长约11米。因此,第4空应填“霸王龙具有脊柱,大约身高6米,体长约11米;”
⑤遗迹化石是指古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所形成的化石,比如足印、爬痕等 。足印化石是霸王龙行走时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痕迹,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形成化石,属于遗迹化石 ;而牙齿化石、后腿骨化石属于遗体化石,由生物遗体部分形成。因此,第5空应填“足印化石”。
27.【答案】(1)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2)电池节数
(3)电池节数越多
(4)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在电磁铁线圈匝数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大。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不变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1) 转换法把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电磁铁磁力大小,转换为容易观察、测量的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因为磁力越大,能吸引的大头针数量通常越多,所以根据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判断磁力大小。因此,此空应填“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2)本实验用到控制变量法,即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①②③组实验中,电磁铁的线圈匝数均为30匝(不变),改变的是电池节数(1 节、2 节、3 节),所以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此空应填“电池节数”;
(3)分析①②③组数据,线圈匝数固定为30匝,随着电池节数从1节增加到2节、3节,吸引大头针个数从5个增加到8个、10个。在线圈匝数等其他条件相同时,电池节数越多,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力越大,可以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电池节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的结论,此空应填“电池节数越多”;
(4)控制变量法要求,探究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力的影响时,需保证电池节数相同,改变线圈匝数。
A选项,①和④中,电池节数都是1节(相同),线圈匝数分别为30匝和60匝(不同);③和⑤中,电池节数是3节和2节(不同),线圈匝数分别为30匝和60匝(不同),不满足探究需求,不符合题意;
B选项,①和④电池节数相同、线圈匝数不同,满足探究需求;但④和⑥中,电池节数分别为1节和3节(不同),线圈匝数都是60 匝(相同),无法单纯探究线圈匝数对磁力的影响,不满足控制变量法中单一变量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C选项,②和⑤中,电池节数都是2节(相同),线圈匝数分别为30匝和60匝(不同),满足探究需求;③和⑥中,电池节数都是3节(相同),线圈匝数分别为30匝和60匝(不同),满足探究需求,完全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1)结合图表我们发现:实验中我们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2)①②③组实验,改变的条件是电池的节数,所以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
(3)从①②③组数据,我们发现:电池节数越多,吸引的大头针个数越多,所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电池节数越多,电流越强,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4)比较①和④、②和⑤、③和⑥,可以知道电池节数相同即电流大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吸引大头针的个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
28.【答案】利用太阳能辐射,通过聚光获取热量,烹饪食物。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分析】太阳灶的关键部件是表面光滑的反光镜,太阳光线照射到反光镜时,会被反射并汇聚到一个点上。这一过程利用了镜面反射原理,将分散的太阳辐射集中。聚焦后的太阳光能量大幅提升,在焦点处产生高温(通常可达 300℃以上),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实现对食物的加热、烹饪,例如烧水、煮饭、烤肉等。所以,此题应填“太阳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能辐射,通过聚光获取热量,烹饪食物。”
29.【答案】风轮扇叶的多少或风轮扇叶距蜡烛的远近。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走马灯转动的快慢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风轮扇叶的多少:扇叶数量不同,受到热气流推动的受力面积和均衡性有差异,会影响转动速度;风轮扇叶与蜡烛的距离:距离蜡烛越近,热气流的强度和对扇叶的推动力越大,转动可能越快;距离越远,热气流作用减弱,转动可能变慢。综上所述,走马灯转动的快慢与风轮扇叶的多少或风轮扇叶距蜡烛的远近有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