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1 11:52:15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我们吃的米饭主要含有   , 每天喝豆浆和纯牛奶可以补充   。
【答案】糖类;蛋白质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主要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糖类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而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日常吃的粮食,如米、面条、玉米等,主要成分都是淀粉。米饭由大米制成,其主要成分就是淀粉,所以米饭主要含有糖类;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对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等起着重要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通常包含豆类和奶类。豆浆由大豆制成,牛奶是常见的奶类饮品,它们都富含蛋白质,因此每天喝豆浆和纯牛奶可以补充蛋白质。因此,米饭主要含有糖类,豆浆和纯牛奶可补充蛋白质。
2.(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内耳中有一个像蜗牛形状的结构叫   。
【答案】耳蜗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收集声音,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再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中,“耳蜗”因外形类似蜗牛壳而得名,它是听觉的重要感受部位。耳蜗内有对声音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神经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因此,内耳有一个像蜗牛形状的结构是耳蜗。
3.(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口腔是人体的   器官之一:口腔中的牙齿各具功能,主要用来咀嚼食物的是   ;主要用来撕碎食物的是   ;门齿的作用是   食物。
【答案】消化;臼齿;犬齿;切割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①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它们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后的第一个消化器官,通过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初步消化作用,开启食物消化的过程,因此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
②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其中,臼齿的外形较大、表面凹凸不平,像“磨盘”一样,这种结构使其适合对食物进行充分的研磨和咀嚼,将大块食物磨碎成更小的颗粒,方便后续消化,因此主要用来咀嚼食物的是臼齿。
③犬齿的外形较为尖锐、锋利,位于门齿和臼齿之间。这种结构使其适合撕裂较硬或带纤维的食物(如肉类),在进食过程中起到撕开食物的作用,因此主要用来撕碎食物的是犬齿。
④门齿位于口腔的最前端,外形扁平、边缘较薄,如同小刀一般。门齿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如米饭、蔬菜等)从整体上切割成小块,方便后续犬齿和臼齿的进一步处理,因此门齿的作用是切割食物。
4.(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答案】振动;声带;翅膀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人说话时,肺部气流冲击喉部声带,声带快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说话声,用手按喉咙说话,能直接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扇动数百次,快速振动的翅膀带动空气振动,产生“嗡嗡”声,停着不动的蜜蜂不发声,就是因为翅膀没有振动。
5.(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根据潜水艇的声音能判断出它的位置,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液体可以传声,例如在水中敲击石块,岸边的人能听到声音,这表明声音可以通过水(液体)传播。题目中根据潜水艇的声音能判断出它的位置,其原理是潜水艇发出的声音通过海水(液体)传播到探测设备,从而实现位置判断,这一现象直接体现了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特性。因此,该说法符合科学事实,本题答案为正确。
6.(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用手拨动尺子,尺子发出声音,停止拨动,声音立即消失。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拨动尺子,尺子发出声音,停止拨动,声音会在停止振动后消失,不是在停止拨动后立即消失。题目说法错误。
7.(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营养均衡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所以我们在吃饭时不能偏食、挑食。(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人体需要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这些营养成分分别来自不同的食物(如谷物类提供糖类、肉类和豆类提供蛋白质、蔬菜和水果提供维生素等)。偏食、挑食会导致某些营养成分摄入不足,长期如此可能影响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引发健康问题。而营养均衡意味着全面摄入各类食物,保证身体获得所需的全部营养,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因此,本题说法科学合理,答案为正确。
8.(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无论什么声音我们的耳朵都能听到。(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听觉
【解析】【分析】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进入耳朵后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经听小骨传递到内耳,再刺激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人才会产生听觉。人耳能接收的声音频率范围固定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即使存在,人耳也无法察觉,比如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像蝙蝠飞行时发出的定位声音、医院B超检查用的声音),振动速度太快,超过了听觉神经的感知上限;还有频率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比如地震、火山爆发前产生的低频声音),振动速度太慢,低于听觉神经的感知下限,这些声音人都听不见。由此可见,并非所有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本题说法错误。
9.(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圆珠笔的尖端有一颗小珠子,写字时笔尖和白纸之间是滑动摩擦。(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滑动摩擦是指两个物体表面直接接触并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例如拖着箱子在地面滑动时,箱子与地面的摩擦);滚动摩擦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例如车轮在地面滚动时的摩擦)。题目中圆珠笔的尖端有一颗小珠子,写字时,这颗小珠子会随着笔尖的移动在白纸上滚动,而非笔尖与白纸直接发生滑动。这种通过珠子滚动实现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而非滑动摩擦。因此,该说法不符合科学事实,本题答案为错误。
10.(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弹弹球从越高的地方落下,产生的弹力越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通常也越大。弹弹球从高处落下时,由于重力作用,下落的高度越高,到达地面时的速度越大,与地面碰撞时发生的弹性形变也就越明显(例如球被压得更扁)。根据弹力与形变的关系,形变越大,弹弹球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反弹的高度也会更高。因此,本题说法科学合理,答案为正确。
11.(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我们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时,看到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直线运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可以将振动传递给周围的介质。用击打过的音叉触及水面:音叉被击打后会发生振动,当它轻轻触及水面时,振动会传递给水面,使水面产生波纹(圆形的振动扩散),而非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的位置移动,而音叉振动引起的水面变化表现为一圈圈向外扩散的波纹,这是振动的特征而非直线运动。因此,该说法不符合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本题答案为错误。
12.(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我们的“土电话”主要是依靠空气传播,我们才听到声音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我们的“土电话”主要是依靠固体传播,我们才听到声音的。故说法错误。
13.(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消耗和利用,我们离不开能量,故结论正确。
14.(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食物中的营养主要是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如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在胃中进一步消化(如蛋白质被初步分解),但这些部位的吸收作用较弱。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能将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彻底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同时,小肠的内壁有许多绒毛和皱襞,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使得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因此,本题说法科学合理,答案为正确。
15.(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如图所示,同学们通过拨动尺子研究声音,发现(  )。
A.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B.响度与振动的幅度无关
C.声音也是具有能量的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A,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选项,当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尺子时,尺子振动的快慢(频率)会发生变化。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所以通过这个实验能探究出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A选项正确。
B选项,响度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在该实验里,若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尺子振动幅度改变,响度也会改变,说明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B选项错误。
C选项,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出声音,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同时,振动的尺子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进而能让我们听到声音,体现出声音具有能量,可以传递能量使空气振动,C选项正确。
D选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比如能听到隔壁房间固体传来的声音,能听到水中鱼儿游动液体传来的声音,也能听到空气中的声音,并非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答案选A选项和C选项。
16.(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小明在阑尾炎手术后的康复期间,为了补充蛋白质,你建议他应该多吃一些(  )。
A.蔬菜 B.水果
C.粗粮 D.奶、蛋、鱼、肉
【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阑尾炎手术后,身体存在受损组织,需要修复,此时补充蛋白质尤为重要。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可用于机体生长发育、损伤组织修复等。而奶、蛋、鱼、肉等食物富含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蔬菜、水果主要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粗粮主要提供糖类等营养成分,均不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所以小明为补充蛋白质,应多吃奶、蛋、鱼、肉,应选D选项。
17.(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在设计制作小车的实施方案时最后一项工作是(  )
A.绘制设计图 B.测试
C.汇报设计思路 D.展示设计图
【答案】B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一般要经历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等基本步骤。在实施方案中,首先要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包括前期准备、组装等环节。完成组装后,需要对小车进行调试,查看存在什么问题,并提出改正方案。调试完成后,需要对小车进行测试,这是实施方案的关键环节。通过测试,可以检验小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如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行驶指定距离、是否能承载一定重量等。同时,测试还能发现小车存在的问题,如动力不足、行驶不稳定等,以便后续进行改进。因此,实施方案阶段,最后一项工作是测试,答案为B选项。
18.(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要检验核桃里是否含有脂肪,可以(  )
A.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蓝
B.在纸上涂抹,观察是否留下油迹
C.放入嘴里咀嚼是否有甜味
D.放点油炸脆
【答案】B
【知识点】脂肪的检验
【解析】【分析】因为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在食物上滴碘酒可以检验淀粉;脂肪的辨别方法:将食物放在白纸上擦或挤压后留下油渍,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用火烧食物,可以检验蛋白质,因为燃烧蛋白质会闻到焦糊味。可见B符合题意。
19.(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在研究运动与摩擦力的实验中,我们通过比较(  )来判断摩擦力大小。
A.小车的重量 B.垫圈的数量 C.轮子的多少 D.绳子的长度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在研究运动与摩擦力的实验中,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实验中,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无法直接用工具测量,因此通过转化法将摩擦力大小转化为使小车匀速运动的拉力大小,而拉力大小由悬挂的垫圈总重力决定,垫圈数量越多,总重力越大,拉力越大,对应的摩擦力也就越大,例如:在光滑桌面,3个垫圈就能让小车匀速运动;在粗糙桌面,可能需要5个垫圈,说明粗糙表面的摩擦力更大。因此,实验中通过比较垫圈的数量判断摩擦力大小,答案选B选项。
20.(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将下列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相应的检验方式用线连起来。
肥肉 淀粉 在纸上涂抹是否有油迹
土豆 蛋白质 滴碘酒
鱼肉 脂肪 在火上烧
【答案】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脂肪的检验;蛋白质的检验
【解析】【分析】(1)脂肪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常见于油脂类食物(如肥肉、食用油)。检验脂肪的方法是挤压涂抹法是将肥肉在白纸上用力挤压、涂抹,若白纸上留下透明油迹,且油迹不被水溶解,则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这是因为脂肪具有疏水性和在纸上留下油痕的特性,所以肥肉(富含脂肪)→用 在纸上涂抹是否有油迹检验。
(2)淀粉是植物性食物(如土豆、大米、馒头)的主要营养成分,属于糖类。淀粉有一个关键特性是遇碘酒(碘液)会变蓝色。实验时,将土豆切开,滴1-2滴碘酒在切面上,若切面变蓝紫色,说明土豆含有淀粉。这是检验淀粉的核心方法,因此土豆(富含淀粉)→用滴碘酒检验。
(3)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常见于肉类、豆类、蛋类(如鱼肉、鸡蛋、黄豆)。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类似头发燃烧的气味)。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将鱼肉放在火焰上灼烧,若闻到这种特殊气味,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这是检验蛋白质的典型方法,所以鱼肉(富含蛋白质)→ 用在火上烧检验。
因此,正确的连线如下:
(1)肥肉—脂肪—在纸上涂抹是否有油迹;
(2)土豆—淀粉—滴碘酒;
(3)鱼肉—蛋白质—在火上烧。
21.(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像图中那样,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一只手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的另一端。
(1)完成记录表格:
伸出桌面的长度20厘米 用力的大小 振动幅度 发出声音
轻轻 小    
用力 大    
(2)实验发现:轻轻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的   和   有关。
(3)如果把钢尺伸出桌面30厘米,钢尺发出的声音会变低,是因为   。
【答案】弱;强;小;弱;大;强;强弱;振动幅度的大小;伸出桌面部分变长,振动频率会变慢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响度越弱。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1)实验里,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固定为20厘米,改变拨动的用力大小:轻轻拨钢尺时,钢尺振动幅度小,传递出的声音能量弱,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是弱。用力拨钢尺时,钢尺振动幅度大,声音能量强,发出声音的响度为强。
(2)声音的强弱(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通过实验表格分析:轻轻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幅度也小,听到的声音就弱;用力拨,钢尺振动幅度大,空气振动幅度大,声音就强(第6空)。由此得出结论: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反之越弱。
(3)当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从20厘米变为30厘米,变长后:钢尺振动部分更笨重,振动起来会变慢,也就是振动频率降低(每秒振动次数变少)。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所以钢尺发出声音会变低,原因就是伸出桌面部分变长,振动频率会变慢。
1 / 1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我们吃的米饭主要含有   , 每天喝豆浆和纯牛奶可以补充   。
2.(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内耳中有一个像蜗牛形状的结构叫   。
3.(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口腔是人体的   器官之一:口腔中的牙齿各具功能,主要用来咀嚼食物的是   ;主要用来撕碎食物的是   ;门齿的作用是   食物。
4.(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5.(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根据潜水艇的声音能判断出它的位置,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
6.(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用手拨动尺子,尺子发出声音,停止拨动,声音立即消失。 (  )
7.(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营养均衡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所以我们在吃饭时不能偏食、挑食。(  )
8.(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无论什么声音我们的耳朵都能听到。(  )
9.(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圆珠笔的尖端有一颗小珠子,写字时笔尖和白纸之间是滑动摩擦。(  )
10.(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弹弹球从越高的地方落下,产生的弹力越大。(  )
11.(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我们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时,看到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直线运动。(  )
12.(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我们的“土电话”主要是依靠空气传播,我们才听到声音的。(  )
13.(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
14.(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食物中的营养主要是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的。(  )
15.(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如图所示,同学们通过拨动尺子研究声音,发现(  )。
A.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B.响度与振动的幅度无关
C.声音也是具有能量的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6.(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小明在阑尾炎手术后的康复期间,为了补充蛋白质,你建议他应该多吃一些(  )。
A.蔬菜 B.水果
C.粗粮 D.奶、蛋、鱼、肉
17.(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在设计制作小车的实施方案时最后一项工作是(  )
A.绘制设计图 B.测试
C.汇报设计思路 D.展示设计图
18.(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要检验核桃里是否含有脂肪,可以(  )
A.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蓝
B.在纸上涂抹,观察是否留下油迹
C.放入嘴里咀嚼是否有甜味
D.放点油炸脆
19.(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在研究运动与摩擦力的实验中,我们通过比较(  )来判断摩擦力大小。
A.小车的重量 B.垫圈的数量 C.轮子的多少 D.绳子的长度
20.(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将下列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相应的检验方式用线连起来。
肥肉 淀粉 在纸上涂抹是否有油迹
土豆 蛋白质 滴碘酒
鱼肉 脂肪 在火上烧
21.(2024四上·宁乡市期末)像图中那样,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一只手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的另一端。
(1)完成记录表格:
伸出桌面的长度20厘米 用力的大小 振动幅度 发出声音
轻轻 小    
用力 大    
(2)实验发现:轻轻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的   和   有关。
(3)如果把钢尺伸出桌面30厘米,钢尺发出的声音会变低,是因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糖类;蛋白质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主要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糖类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而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日常吃的粮食,如米、面条、玉米等,主要成分都是淀粉。米饭由大米制成,其主要成分就是淀粉,所以米饭主要含有糖类;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对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等起着重要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通常包含豆类和奶类。豆浆由大豆制成,牛奶是常见的奶类饮品,它们都富含蛋白质,因此每天喝豆浆和纯牛奶可以补充蛋白质。因此,米饭主要含有糖类,豆浆和纯牛奶可补充蛋白质。
2.【答案】耳蜗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收集声音,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再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中,“耳蜗”因外形类似蜗牛壳而得名,它是听觉的重要感受部位。耳蜗内有对声音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神经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因此,内耳有一个像蜗牛形状的结构是耳蜗。
3.【答案】消化;臼齿;犬齿;切割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①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它们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后的第一个消化器官,通过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初步消化作用,开启食物消化的过程,因此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
②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其中,臼齿的外形较大、表面凹凸不平,像“磨盘”一样,这种结构使其适合对食物进行充分的研磨和咀嚼,将大块食物磨碎成更小的颗粒,方便后续消化,因此主要用来咀嚼食物的是臼齿。
③犬齿的外形较为尖锐、锋利,位于门齿和臼齿之间。这种结构使其适合撕裂较硬或带纤维的食物(如肉类),在进食过程中起到撕开食物的作用,因此主要用来撕碎食物的是犬齿。
④门齿位于口腔的最前端,外形扁平、边缘较薄,如同小刀一般。门齿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如米饭、蔬菜等)从整体上切割成小块,方便后续犬齿和臼齿的进一步处理,因此门齿的作用是切割食物。
4.【答案】振动;声带;翅膀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人说话时,肺部气流冲击喉部声带,声带快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说话声,用手按喉咙说话,能直接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扇动数百次,快速振动的翅膀带动空气振动,产生“嗡嗡”声,停着不动的蜜蜂不发声,就是因为翅膀没有振动。
5.【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液体可以传声,例如在水中敲击石块,岸边的人能听到声音,这表明声音可以通过水(液体)传播。题目中根据潜水艇的声音能判断出它的位置,其原理是潜水艇发出的声音通过海水(液体)传播到探测设备,从而实现位置判断,这一现象直接体现了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特性。因此,该说法符合科学事实,本题答案为正确。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拨动尺子,尺子发出声音,停止拨动,声音会在停止振动后消失,不是在停止拨动后立即消失。题目说法错误。
7.【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人体需要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这些营养成分分别来自不同的食物(如谷物类提供糖类、肉类和豆类提供蛋白质、蔬菜和水果提供维生素等)。偏食、挑食会导致某些营养成分摄入不足,长期如此可能影响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引发健康问题。而营养均衡意味着全面摄入各类食物,保证身体获得所需的全部营养,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因此,本题说法科学合理,答案为正确。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听觉
【解析】【分析】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进入耳朵后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经听小骨传递到内耳,再刺激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人才会产生听觉。人耳能接收的声音频率范围固定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即使存在,人耳也无法察觉,比如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像蝙蝠飞行时发出的定位声音、医院B超检查用的声音),振动速度太快,超过了听觉神经的感知上限;还有频率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比如地震、火山爆发前产生的低频声音),振动速度太慢,低于听觉神经的感知下限,这些声音人都听不见。由此可见,并非所有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本题说法错误。
9.【答案】错误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滑动摩擦是指两个物体表面直接接触并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例如拖着箱子在地面滑动时,箱子与地面的摩擦);滚动摩擦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例如车轮在地面滚动时的摩擦)。题目中圆珠笔的尖端有一颗小珠子,写字时,这颗小珠子会随着笔尖的移动在白纸上滚动,而非笔尖与白纸直接发生滑动。这种通过珠子滚动实现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而非滑动摩擦。因此,该说法不符合科学事实,本题答案为错误。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通常也越大。弹弹球从高处落下时,由于重力作用,下落的高度越高,到达地面时的速度越大,与地面碰撞时发生的弹性形变也就越明显(例如球被压得更扁)。根据弹力与形变的关系,形变越大,弹弹球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反弹的高度也会更高。因此,本题说法科学合理,答案为正确。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可以将振动传递给周围的介质。用击打过的音叉触及水面:音叉被击打后会发生振动,当它轻轻触及水面时,振动会传递给水面,使水面产生波纹(圆形的振动扩散),而非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的位置移动,而音叉振动引起的水面变化表现为一圈圈向外扩散的波纹,这是振动的特征而非直线运动。因此,该说法不符合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本题答案为错误。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我们的“土电话”主要是依靠固体传播,我们才听到声音的。故说法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消耗和利用,我们离不开能量,故结论正确。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如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在胃中进一步消化(如蛋白质被初步分解),但这些部位的吸收作用较弱。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能将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彻底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同时,小肠的内壁有许多绒毛和皱襞,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使得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因此,本题说法科学合理,答案为正确。
15.【答案】A,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选项,当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尺子时,尺子振动的快慢(频率)会发生变化。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所以通过这个实验能探究出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A选项正确。
B选项,响度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在该实验里,若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尺子振动幅度改变,响度也会改变,说明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B选项错误。
C选项,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出声音,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同时,振动的尺子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进而能让我们听到声音,体现出声音具有能量,可以传递能量使空气振动,C选项正确。
D选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比如能听到隔壁房间固体传来的声音,能听到水中鱼儿游动液体传来的声音,也能听到空气中的声音,并非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答案选A选项和C选项。
16.【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阑尾炎手术后,身体存在受损组织,需要修复,此时补充蛋白质尤为重要。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可用于机体生长发育、损伤组织修复等。而奶、蛋、鱼、肉等食物富含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蔬菜、水果主要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粗粮主要提供糖类等营养成分,均不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所以小明为补充蛋白质,应多吃奶、蛋、鱼、肉,应选D选项。
17.【答案】B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一般要经历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等基本步骤。在实施方案中,首先要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包括前期准备、组装等环节。完成组装后,需要对小车进行调试,查看存在什么问题,并提出改正方案。调试完成后,需要对小车进行测试,这是实施方案的关键环节。通过测试,可以检验小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如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行驶指定距离、是否能承载一定重量等。同时,测试还能发现小车存在的问题,如动力不足、行驶不稳定等,以便后续进行改进。因此,实施方案阶段,最后一项工作是测试,答案为B选项。
18.【答案】B
【知识点】脂肪的检验
【解析】【分析】因为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在食物上滴碘酒可以检验淀粉;脂肪的辨别方法:将食物放在白纸上擦或挤压后留下油渍,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用火烧食物,可以检验蛋白质,因为燃烧蛋白质会闻到焦糊味。可见B符合题意。
19.【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在研究运动与摩擦力的实验中,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实验中,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无法直接用工具测量,因此通过转化法将摩擦力大小转化为使小车匀速运动的拉力大小,而拉力大小由悬挂的垫圈总重力决定,垫圈数量越多,总重力越大,拉力越大,对应的摩擦力也就越大,例如:在光滑桌面,3个垫圈就能让小车匀速运动;在粗糙桌面,可能需要5个垫圈,说明粗糙表面的摩擦力更大。因此,实验中通过比较垫圈的数量判断摩擦力大小,答案选B选项。
20.【答案】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脂肪的检验;蛋白质的检验
【解析】【分析】(1)脂肪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常见于油脂类食物(如肥肉、食用油)。检验脂肪的方法是挤压涂抹法是将肥肉在白纸上用力挤压、涂抹,若白纸上留下透明油迹,且油迹不被水溶解,则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这是因为脂肪具有疏水性和在纸上留下油痕的特性,所以肥肉(富含脂肪)→用 在纸上涂抹是否有油迹检验。
(2)淀粉是植物性食物(如土豆、大米、馒头)的主要营养成分,属于糖类。淀粉有一个关键特性是遇碘酒(碘液)会变蓝色。实验时,将土豆切开,滴1-2滴碘酒在切面上,若切面变蓝紫色,说明土豆含有淀粉。这是检验淀粉的核心方法,因此土豆(富含淀粉)→用滴碘酒检验。
(3)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常见于肉类、豆类、蛋类(如鱼肉、鸡蛋、黄豆)。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类似头发燃烧的气味)。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将鱼肉放在火焰上灼烧,若闻到这种特殊气味,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这是检验蛋白质的典型方法,所以鱼肉(富含蛋白质)→ 用在火上烧检验。
因此,正确的连线如下:
(1)肥肉—脂肪—在纸上涂抹是否有油迹;
(2)土豆—淀粉—滴碘酒;
(3)鱼肉—蛋白质—在火上烧。
21.【答案】弱;强;小;弱;大;强;强弱;振动幅度的大小;伸出桌面部分变长,振动频率会变慢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响度越弱。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1)实验里,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固定为20厘米,改变拨动的用力大小:轻轻拨钢尺时,钢尺振动幅度小,传递出的声音能量弱,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是弱。用力拨钢尺时,钢尺振动幅度大,声音能量强,发出声音的响度为强。
(2)声音的强弱(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通过实验表格分析:轻轻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幅度也小,听到的声音就弱;用力拨,钢尺振动幅度大,空气振动幅度大,声音就强(第6空)。由此得出结论: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反之越弱。
(3)当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从20厘米变为30厘米,变长后:钢尺振动部分更笨重,振动起来会变慢,也就是振动频率降低(每秒振动次数变少)。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所以钢尺发出声音会变低,原因就是伸出桌面部分变长,振动频率会变慢。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