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3 10:4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材料1:
与讨论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总要溯源到夏商周三代一样,探究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也言必称古希腊和罗马,史学界有个称谓,谁也不会争,争到了也不受用,那就是,“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因为他们开创了人类最宝贵的精神:民主与法制。民主与法制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民主指引我们去追寻自由、权利,法制指引我们去遵循平等、有序。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他认为,这样可以构建一个公正的理想国。
自古至今,经历了从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从奴隶制民主到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长河,西方人一次又一次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治理模式,才逐渐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理想国”。
前言
前言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奴隶公民·民主溯源
1、希腊城邦国家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与斯巴达寡头政治:
雅典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公民抽签产生议事会,官员也由公民选举产生,有固定任期,接受监督。斯巴达的公民大会为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垄断军事统帅权,王位与贵族皆是世袭,长老会局限于30人,且终身任职。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希腊城邦国家的政治制度
(2)政体形成的条件:
①雅典: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繁荣的工商业外贸基础、自由平等的政治追求、注重教育学术的文化传统以及贵族平民之争的背景,不断促使雅典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多元化,从公元前6世纪初至前5世纪中期,历经梭伦和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起民主政治。到伯利克里从政时期,迎来黄金时代。
②斯巴达:
地处希腊南部,拥有多平原的斯巴达城邦以农业经济为主,执政者借助尚武的民族传统,通过军事训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外部环境,进而构建强有力的政权以维护社会稳定。
材料:
雅典民主制的核心内容是全体公民直接参与城邦国家公共事务管理,实行“多数决定”原则。……然而,这一原则也存在缺陷,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与民主精神、民主原则和民主理想相背离。……可能出现因多数人认识的局限、偏误和冲动而造成对真理探求的压制和扼杀,甚至出现无可挽回的悲剧。
——于幼军《求索民主政治——玉渊潭书房札记》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希腊城邦国家的政治制度
(3)城邦治理的民主与局限:
希腊城邦构建了事实上或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规定了公职人员的选举参政方式和任期要求,这意味着公民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参与到国家治理。但是,其中的公民权局限于本邦的成年男性,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方式也难以确保最终参政的人员素质。事实上,属于全体公民直接参与的直接民主仅适用于小国寡民类城邦。
(1)从贵族寡头政治到君主政治:
罗马共和国有着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它将贵族政治与平民政治融为一体,是一个贵族共和国。但是,随着疆域扩大和经济发展,逐步成为压迫剥削平民的共和制度无法满足各族精英参与国家治理的需求,转变国家体制、走向帝制成为历史的要求。
因此,从恺撒改革到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君主政治逐渐形成,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为后续罗马帝制的建立提供了前提。到公元2世纪,帝国进入“罗马和平”繁荣时期。
2、罗马的共和国和帝国时代
一、奴隶公民·民主溯源
材料: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同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一、奴隶公民·民主溯源
2、罗马的共和国和帝国时代
(2)帝国的国家治理:
为适应疆域扩大、经济发展以人口增加及的需求,帝国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加强对行省的监督和管理。然而,语言文字的多元、行省权力过大、境内民族区别对待、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程度不高,反映出国家治理的实际效能有限,这都为最终帝国的矛盾激化和分裂解体埋下了隐患。
材料1:
在西欧早期的政治舞台上出现的封建君主、封建诸侯和教会贵族三种政治势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政治局面……君主归为一国之君,但实际上权力非常有限,……不能干涉各封建诸侯、教会主教等领地内的事务。各封建诸侯,虽名义上要服从君主,向君主效忠,为君主服骑兵役,但在自己的领地里则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各地教会、修道院虽是宗教机构,但也拥有大量的土地,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则拥有领地上的各种权力,且他们无须向君主效忠,要效忠的是罗马教皇。
——陈文滨《中世纪西欧多元政治的形成及发展》
材料2:
中古西欧,以教皇为代表的教权体系与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体系同时存在于社会内部并发挥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对抗与制约,也存在合作与利用。……形成了政教分离的二元体制。
——张巨斌《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
二、封建市民·民主雏形
1、初期:贵族君主制
二、封建市民·民主雏形
1、初期:贵族君主制
(2)概况:
中世纪(公元5—14世纪)初期,贵族君主制成为主要的政体形式。以神圣罗马帝国为例,帝国推行封君封臣制,帝国皇帝以最大的封建主身份维护名义上的统一。但是,王权衰微,境内诸侯林立,贵族割据一方。另外,欧洲国家的君主依靠教会支持寻求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也依靠王权扩大教会,维护权威,两者长期并存,是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一大特征。
二、封建市民·民主雏形
2、中后期:等级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1)背景:
中世纪后期,随着社会环境日趋稳定、经济增长、城市复兴、市民阶级崛起,西欧原有的政治平衡开始被打破,各国王权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领主政治逐渐向等级君主制发展,形成复合型治理体系。其中,法国等级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君主制是后期君主制政治的典型代表。
二、封建市民·民主雏形
2、中后期:等级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2)法国——等级君主制的选择:
中世纪晚期,法国国王通过不定期与教会、贵族和市民三个等级势力的代表沟通寻求支持,以进一步强化王权。其中,王权是政府的最后决策者,到16世纪君权达到顶峰时,三级会议更是形同虚设。不过,三级会议所代表的原则虽然只在中世纪短暂断续存在过,却也为近代议会民主埋下伏笔。
材料:
1302年,一、二等级的教俗大封建主的代表和作为第三等级代表的市民代表参加三级会议,法国进入了等级君主制时代。市民与封建诸侯、教会贵族享有同等发言权的政治势力,而国王凌驾于这三种政治势力之上,是政府的最后决策者。实际上,等级君主制成为国王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联合专政。
——改编自陈文滨《中世纪西欧多元政治的形成及发展》
二、封建市民·民主雏形
2、中后期:等级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3)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坚持:
①《大宪章》的签署:
A、概况:
1215年6月,英国国王在大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被迫签署《大宪章》,通过法理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在限制国王特权的同时保障了教俗封建主、骑士和市民的利益。虽然《大宪章》只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变广大农民的地位。但是,它依旧是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所起到的限制王权作用也成为后期资产阶级革命中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
材料:
为了得到王国议会对协助金或免服兵役数量的共识……在所定的日期,按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议事。……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自由大宪章》
二、封建市民·民主雏形
2、中后期:等级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3)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坚持:
②议会制的形成:
1265年,在贵族与国王冲突的背景下,英国国王召开议会。同世纪中后期,议会权力逐渐得到加强。到1341年,议会细分为教俗贵族组成的上院和骑士市民组成的下院,成为国王与贵族、骑士、市民共商国是的平台。自此英国确立起“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议会君主制最终形成。
材料1:
议会向国王提供法律劝导,没有这样的劝导国王无法做出影响王国发展的事。……在爱德华一世时期,因爱德华常常寻求议会的同意以实施其成文律,议会在立法方面开始变得更有意义。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2:
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国会。1297年,国会正式获得了批准赋税征收的权力。14世纪初年,国会又获得了颁布法律的权力,同时成为王国的最高法庭。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影响力扩大,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之间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这一背景,新兴资产阶级采取革命、改革、立法等手段,通过选举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争取自身的政治权益。这一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被称为代议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制和法国共和制是其中的典型。
三、资本公民·民主确立
1、概况
材料:
中世纪的封建割据状态意味着贵族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新兴资产阶级乐意使用财力支持君主去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封建政府为了维持常备军和庞大的官僚机构,不得不奖励工商业发展和殖民扩张活动,这在客观上对处于幼稚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起了扶植和保护作用……当资产阶级的势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后,必然与专制王权彻底决裂。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三、资本公民·民主确立
2、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1)确立——《权利法案》与《王位继承法》:
伴随资本主义力量的崛起、新思想的影响、《大宪章》的颁布以及议会制的创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借1688年光荣革命的顺利结束得以展现:
①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且可定期召开。
②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且不得在未经议会同意的前提下,征税和招募常备军。
③国王有权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
④《王位继承法》规定议会掌握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决定权,彻底否定“君权神授”原则。
这场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对中世纪议会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的政治原则,在逐渐实现民主法治的同时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三、资本公民·民主确立
2、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2)形成——责任内阁制:
18世纪英国逐渐确立责任内阁制,内阁逐步掌握行政府实权,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在政治生活和国家治理中居中心地位。其中,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建内阁,其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自此,英国政局日趋稳定,政府行政效率和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提高。
2、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3)完善——三次议会改革和两次新法颁布:
1832年,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开始通过议会改革壮大自身的政治力量,并在19世纪中期促成英国的民主制度。此后,又通过1867年和1884年两次议会改革、1918年和1928年两次颁布新选举法,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完善英国的民主政治。不过受制度及其他因素影响,议会改革的力度与深度实际有限,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依旧难以得到保障。
三、资本公民·民主确立
材料1: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
2、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横向看,英国伴随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内阁制度的形成与议会选举的不断完善而创新国家制度;纵向看,英国的国家权力重心的不断下移,即自上帝到君主,从君主到议会再到人民。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正因为率先完成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实现资本主义民主和法治,英国才得以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环境,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政治前提。
三、资本公民·民主确立
材料:
根据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条例》,美国建国之初实行的是邦联制度。……但是,邦联体制在战后很快面临了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首先,国家无力偿还大笔债务。……其次,政府不能有效的促进国内外贸易。……第三,软弱的政府也不能有效地保护白人和国家的安全。
——王斯德《世界通史》
3、联邦制共和政体
三、资本公民·民主确立
(1)联邦制原则:
独立后的美国面临加强政府权力和保留各州部分权力的双重政治需求,现有的邦联体制势必做出调整。为此,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联邦政府作为中央政府,是国际交往的主体,拥有主要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而各州具有不同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可自主管理事务,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
美国联邦制的实行在一定时期内取得成效,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保护国家利益、保存各州自主权,但其根本性并未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全国性统一市场成熟而改变,中央和地方分权的制度缺陷在应对国家现实治理问题变化时日益凸显。
3、联邦制共和政体
三、资本公民·民主确立
(2)三权分立原则:
美国政府的权力分配具体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割与相互制衡,和中央机构内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的三权分立,即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的相互制约避免绝对权力,一定程度上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3)人民主权/总统制共和制原则: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联邦和各州的共和政体,总统和国会议员等公职人员均由公民选举产生,从根本上否定世袭君主制。
材料:
《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笫一部成文宪法,它确立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开创了世界的先例,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和统一,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处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的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南北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未解决。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王斯德《世界通史》
3、联邦制共和政体
(4)政体的意义与局限:
美国实行的联邦制共和政体维护了自身的民主制度和社会秩序,有利于提升公民素养,也为西方近代地方自治提供了借鉴。但是,过分强调自治容易导致国家意识淡薄,而地方政府权力过大,也会影响联邦政府的治理效能,此外,美国的民主制度并不完善,在人民基本权利、社会治理等方面上依旧存在不足和缺陷。
三、资本公民·民主确立
4、议会制共和制
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正式确立起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议会由参议院和民议会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工业资产阶级势力得以上升。不过,彼时“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的政治现状并不利于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
因此,1958年9月通过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扩大了总统的权力,削弱了议会的权力,纠正了第三共和国时期国家治理的若干缺陷。借助这部宪法,法国在二战后综合国力迅速恢复和增强,法国从议会制共和制国家演变为半总统制的共和国。从某种意义上看,今天的法国政体应被称为为英美混合制。
三、资本公民·民主确立
材料1:
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2:
1958年9月,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草案,产生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三军统帅,有权直接任免总理、解散议会、宣布“紧急状态”、撇开议会行使“非常权力”。
——改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1:
1947年11月11日下午,丘吉尔向英国下议院,也向子孙后代,发表了他著名的为民主辩护的演讲:“……没有人敢宣称民主是完美的或完全明智的。确实,除了那些经常被尝试的其他所有整体之外,民主是政府的最坏形式。”
——彼得·林德特《民主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材料2:
管理国家应当是相当专业的工作……然而,柏拉图早就警告:群众政治会产生僭主的困局。例如美国芝加哥的市政,几乎有五六十年一直被戴利家族独霸。匹兹堡也有几个政治世家代代出市议员、州议员甚至国会议员。这种现象,都是在群众盲目地按惯例行事而致。
——改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美国》
后记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其中,各国的民主由内部生成而非外力强加。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完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效,但相对于有产者,无产者的民主只流于形式难以得到保障。
此外,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是需要在适合国情的同时不断完善和发展,才是有效、富有生机的。历史上照搬他国模式从未成功,当下西方大国的民主宣传也无法取得成效。对经历辉煌古代和曲折近现代的中国而言,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避免失误的轨迹,走中国特色道路,才能找到“理想国”。
补充1:英、美近代政治制度的异同
不同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共和制
元首 国王世袭,统而不治 总统,选举,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政府产生 议会产生:首相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提名组建内阁 总统任命
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元首、议会和内阁或政府的关系 内阁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时,内阁就得下台或者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政府对总统负责:当议会在总统违宪时可对总统提出弹劾。议会不能因政策问题投不信任票使总统辞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相同点 (1)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议员由普选产生,议会拥有立法权,同时议会对政府有一定的监督权。 (2)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 (3)坚持法治原则,实行依法行政,用法制规范真个社会,强调“主权在民”的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其核心是代议制民主。 材料1:
“一些假新闻媒体说重启各州是各州州长的决定,而不是美国总统和联邦政府的决定”,“让我们搞清楚,这是不正确的。从很多角度来说,这都是总统的决定”。“基于这一点,联邦政府和我正和各州州长密切合作,这也将持续。在州长们和其他人的合作下,我很快将作出决定。”“当一个人成为美国总统,他的权力是完全的。也应当是这样的。”
——特朗普
材料2:
日前,纽约州州长科莫在一场政府发布会中表示,纽约州政府已经以每台2.5万美元的价格,从中国下单了1.7万台呼吸机,此外,在发布会上科莫还透露,其中的2500台呼吸机将在两个星期内到达纽约,并强调,这是纽约与其他州,甚至联邦政府争抢之后的结果。
——《疫情之下,中国这一设备遭到美国各州哄抢》
补充2:由疫情下美国的“神奇”现象所联想的
特朗普确实是在美国的国家治理体制下履行宪法赋予他的总统权力,但其实,美国宪法并不支持总统拥有绝对的权力。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恶化的背景下所出现的哄抢防疫物资行为,确是联邦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时缺乏权威性的体现,即前面所讲的当下美国国家治理具有严重缺陷。
补充:区分中古欧洲的封建君主制与东方的君主专制
西欧以传统封建领主经济为主,工商业发展较为发达。在传统教俗封建贵族的基础上,加入了新兴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巩固阶级统治;东方则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由单一地主阶级强化专制。综上,由于经济和阶级基础的差异,东西方的君主制所表现也不同:
欧洲国家是一种多元的政治组合,由于受到教俗贵族和市民阶层不同形式的制约,王权既依靠封建贵族维持其特权,也寻求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的支撑,形成权力平衡的国家治理模式;东方则以高度集权的方式实现绝对的君主专制。
1、为避免抽签及普选的任性,尚有一种预防:抽签选中者履职前须受考核,可是考核不在能力或才干,只询问那人的品行及其家族,每个官员更须有祖传的田产。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A、缺乏监督体系
B、重视贵族出身
C、实践中有不足
D、忽视道德要求
2、古代雅典城邦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 )
A、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
B、执政官的数量不同
C、古代雅典更重视法律建设
D、古代罗马更重视平民利益
C
A
3、古罗马政治体系中有三个支柱:执政官具有王制色彩,元老院具有贵族制色彩,公民大会则具有平民政制色彩,三种制度精神共处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中。这体现出古罗马政治( )
A、确立三权分立制度
B、具有中庸的理念
C、真正实现君民平等
D、具有早期的共和精神
4、罗马的元首制和君主制都是建立在军队之上的个人统治,这表明( )
A、罗马元首制、君主制完全一致
B、元首(君主)掌握国家大权
C、军队导致了个人独裁的出现
D、军队是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
D
D
5、13世纪左右,西欧确立了除国王外贵族和市民阶层也能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是( )
A、封建等级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等级君主制
6、1302年,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增税的问题而与教皇发生冲突,于是他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三级会议。这次会议使得腓力四世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这表明三级会议( )
A、有利于强化王权
B、具有最高立法权
C、代表人民的利益
D、加强了中央集权
D
A
7、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是(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8、美国1787年宪法将数字引入政治:参议员每州2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这些“数字”的规定( )
A、减少了选举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
B、平衡了大州与小州间的利益
C、避免了议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D、调和了南方和北方间的矛盾
C
B
9、1789年之后,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直到1875年才走上相对稳定的民主政治的道路,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艰难的。其影响因素不包括( )
A、专制传统和专制势力强大
B、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
C、多次遭到外国武装的干涉
D、国家长期分裂政局动荡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