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
核心素养目标
1.能够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史料,了解和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概况,认识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行径,它是日本局部侵华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能够通过图文史料,知道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的史实,并对比五四运动,认识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能够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史料,了解和掌握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和民族利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家国情怀)
导入新课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外的广场上,有一座台历形状的纪念碑。碑身镌刻着累累弹痕,碑的右面刻着1931年9月18日的日期,左面记录了当天日本制造事变、发动侵略战争的经过。这座纪念碑时刻警醒人们,永远不能忘记九一八这一天。
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怎样开始的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
目 录
01
九一八事变
02
局部抗战开始
04
西安事变
03
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感悟人生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
材料1:“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2: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材料3:“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材料4: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1931年8月16日)
日本
中国
台湾
朝鲜
中国东北蒙古
中国
亚洲
世界
读图并结合材料,分析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
①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国策,蓄谋已久(根本原因)
②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直接原因)
③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相
关
史
事
1904年,为争夺中国东北,日、俄两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爆发战争。日本获胜后控制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在此驻扎军队。1919年,日本在旅顺组建关东军司令部,作为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战略方针。
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为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2.借口: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柳条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
日军在沈阳城墙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借口:
①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②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柳条湖事件后,日军占领沈阳,进一步扩大侵略范围。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3.结果:
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被日军炮火摧毁的北大营
9月19日,日本侵占沈阳
进攻东北的日军
材料5: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6: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国民政府告全国国民书》( 1931年9月22日)
材料7:(北大营)8000多东北军被“不抵抗”的命令逼入绝境,面对冲进北大营的500多日军,他们的手里竟然没有武器。短短几个小时后,沈阳沦陷。——初国卿《九一八这一天和北大营的消失》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东三省沦亡
4.影响: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4年抗战由此开始(1931-1945年)
5.殖民统治:
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日本是如何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结果如何?
①建立伪满洲国
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
伪满洲国(1932年-1945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后,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扶植傀儡伪政权。
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
②实施殖民统治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东北3000 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掠夺资源
刺杀幼童后,集薪待焚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日军虐杀中国平民
日军在东北犯下滔天罪行
知
识
拓
展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歌曲《松花江上》如泣如诉、悲愤激越,词曲作者是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张寒晖在西安二中任教时,目睹了东北军官兵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和对颠沛流离的悲苦怨愤。他以北方妇女失去亲人后在坟头的哭诉声为旋律素材,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这首歌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懑,问世后立即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激励着人们抗日救国、收复故土。
张寒晖与歌曲《松花江上》
感悟人生
二、局部抗战开始
1.中国共产党
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积极抗战的?。
材料8: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打倒各派国民党,打倒一切军阀!变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对中国革命的战争为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打倒……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宣言》 1931年9月20日
材料9:“我们必须坚决地公开地向广大群众......特别要加强中、韩劳苦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和组织,十倍加紧在日本一切企业中的争斗”,并且要求各级党组织积极号召和领导广大群众进行反日斗争。——《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1931年9月22日
九 一 八事变爆发两天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 率先提出武装抗日的主张
1932年,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尚志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九一八事变后,按照党的指示赴东北组织武装力量,从事抗日游击活动。先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他率领抗联将士给予日伪军沉重打击,令敌人闻风丧胆。1940年2月,在吉林濛江县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残暴的日军解剖他的遗体,发现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抗战胜利后,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九 一 八事变后,赵 一 曼根据党的指示进入东北工作。1935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同年11月, 在与日军的战斗中不幸被俘,狱中,日军对其采用老虎凳、喷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仍坚贞不 屈,最后英勇就义。她在《滨江述怀》 一诗中表示“未惜头 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表达了为国家、为民族甘愿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和英雄气概。
2.东北爱国将领
结合课本97页和材料,归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爱国将领是怎样积极抗战的?
①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这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②1931年11月,驻扎 黑龙江的东北军将领马占山,指挥所部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终因伤亡过大而撤退。
“与城偕亡”马占山,抗日英雄,任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坚守江桥,打响中国武装抗日第一枪。
他孤军奋战,重创日军。后诈降日军,再举抗日旗帜,组建东北抗日救国联合军。为抗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3.国民党爱国将领
结合课本97页相关史事和98页,思考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爱国将领是怎样积极抗战的?
①1932年1月28日,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蒋光鼐、蔡廷锴奋勇抵抗。日本被迫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蒋光鼐(nài)、蔡廷锴率领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 奋勇抵抗。日军被迫三易 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5月,经英、美等国调停,中日双方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规定日军 可以留驻上海。
②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抗击日军。在喜峰口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官兵手持大刀,杀伤大量日军。
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但由于孤立无援,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
喜峰口战役战斗异常激烈,二十九军用大刀与敌肉搏,粉碎敌人两天内占领长城的计划。“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就是当时著名的作曲家麦新专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的。
②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等率部在察哈尔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
冯玉祥
吉鸿昌
1933年5月,中国抗日名将吉鸿昌(1895-1934)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等地。1934年11月24日被蒋介石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刑前题诗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感悟人生
三、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背景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一二 九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10:“近年来,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不管他们与红军之间在对内问题上有任何分歧,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
材料11:“土肥原在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八日扬言,如果华北不宣布自治,他准备派五个师团到河北,六个师团到山东。”——《法庭证据第3242和3317A号》
材料12:蒋介石说:“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
(1)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
(2)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3)国民党政府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华北危急!
2.概况
结合教材知识,归纳一二·九运动的史实。
一二·九运动 时间
地点
口号
结果
影响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新华门前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
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遭到反动军警的血腥镇压
3.瓦窑堡会议
地点:
时间:
内容:
1935年底
瓦窑堡
材料13: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这个决议和毛泽东在会后所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成为中共的政治路线转变的标志。……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解决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问题。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等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会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 矛盾,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得到全国各界的支持,部分国民党将领表现抗日决心。1936年,傅作义部在绥远击退日伪军,取得百灵庙大捷。
材料14:傅作义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等。他在绥远任职时,励精图治,整顿税收、金融,疏波河渠,积极发展生产。1936年11月发起百灵庙战役,共歼 敌2000余人,挫败日军西侵绥远的阴谋,天津《大公报》赞扬此役“揭开民族历史的新页”。
4.各界支持中共抗日主张
感悟人生
四、西安事变
1.背景
材料15: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丁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材料16:当时正在西安主持军务的张学良对参加一二·九运动的东北大学学生特别关注,并给予高度的赞扬。他特派军法处处长赵鸿翥携款到北平慰问学生,并三次电邀学生代表赴西安与他交流抗日救国思想……经过几次会谈,张学良诚挚地表示:“东北沦陷我有责任,先父坟墓还在东北,国难家仇集于一身,抗日救国义不容辞。东北青年、东北军、东北人民应团结起来,准备打回老家去。”——摘编自章作珩《西安事变前后的学生运动》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①民族危机加深(根本)
②不抵抗政策
③劝谏哭谏无用
④学生救国运动受挫
目的:
逼蒋抗日
2.概况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时间
目的
人物
性质
结果
1936年12月12日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
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学
史
崇
德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一到南京,蒋介石就将他软禁。直到1990年6月,张学良才结束了长达54年的幽禁生活。1995年,他定居夏威夷檀香山。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檀香山溢然长逝,享年101岁。
杨虎城将军于1937年6月被迫“出洋考察”,11月回国后被囚禁。被国民党逮捕软禁12年,1949年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享年56岁。
材料17: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张学良
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
3.结果
识读图文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西安事变的结果。
何应钦等亲日派:讨伐张学良,置蒋介石于死地,并取而代之。
宋美龄等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材料18:假如中国对日态度强化而使蒋委员长释放,则形势必将趋于十分严重……我们绝不能把国民政府与张学良之间的任何妥协置之不理。
——日本驻华大使馆发表声明
英美等国:担心日本扩大侵华规模,削弱美英等国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秦邦宪(博古)叶剑英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拓
展
延
伸
面此对如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材料19:定边军民都以为党中央一定主张杀掉蒋介石,替千千万万牺牲的烈士报仇。—李维汉《回忆与研究》
材料20:鉴于共产国际的态度,中共中央12月18日发表《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中央电》,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六条建议。
(1)蒋介石是能够领导抗日的强有力人物。
(2)杀掉蒋介石,中国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这有利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
(3)人民群众愈发渴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4.意义
阅读材料,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材料2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的阴谋。西安事变发生后, 中共中央经过多方努力, 反复斗争, 迫使蒋介石口头同意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从而出现了国共两党从打内战,发展到建立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历史新阶段。——毛敏修《论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与意义》
材料2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1945年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23:“西安事变是划时代的转变,是新阶段的开始!”——毛泽东
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沈阳
结果: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局部抗战开始
殖民统治:建立伪满洲国,推行奴化教育
背景: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一二 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意义: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东北:抗日义勇军、嫩江桥血战、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
华北:喜峰口战斗,冯玉祥等率部收复多伦等地
一二 九运动
概况: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血腥镇压
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傅作义指挥所部取得百灵庙大捷
西安事变
时间、人物、地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
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经过: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