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4.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三个题目分别是什么意思?
在山上行走
写诗赠送给好朋友刘景文
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
三首诗都讲了什么季节?
把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词句圈画出来。
这是一首什么诗?
写景
圈一圈,诗中的景物有哪些?
表示作者是写深秋之景的有哪些?
这些景物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如果将这些景入画的话,眼前的画卷就是什么样?
如果为图上色,此画主色调是什么颜色?
那座山叫寒山,为何深秋的寒山在诗人心中是暖暖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一路上杜牧有哪些惊喜呢?
白云缥缈处竟然有人家
突然发现一片红色枫林
枫林竟然比红花还要艳
(哇哦)
(哇塞)
(天哪)
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
秋季
秋天分为初秋,深秋,晚秋,你觉得这首诗是秋天的哪个时段?
此季中,有一些代表景物,你来圈一圈。
这首诗中,在四季交替时,大自然中的万物是如何交接的呢?
晚秋
秋末冬初
一枯
一荣
四季交替
万物守恒
寒来暑往
轮回不断
苏轼到底赠什么?
一枯
一荣
四季交替
万物守恒
寒来暑往
轮回不断
鼓励
宽慰
希望
乐观
生的力量
生的希望……
刘景文能懂吗?
一枯
一荣
四季交替
万物守恒
寒来暑往
轮回不断
刘景文能懂吗?
用典故
屈原《橘颂》: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橘子你现在是青中带黄,黄中带青,正是灿烂时。
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中,把橘比作嘉木,可以荐嘉客。
苏东坡提醒他:兄弟,不要害怕,短暂的折磨不要怕。要记住,在我心中,你一直是那个情操高雅的人,如绿橘一样坚贞不屈,是我心中的英雄。
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和他一起在杭州当官。当时60岁,苏东坡55岁,都是暮年。刘景文家道有一点衰败,但并无大碍。刘景文很有才华,苏东坡几次为刘景文上奏,重用刘景文。
一枯
一荣
四季交替
万物守恒
寒来暑往
轮回不断
刘景文能懂吗?
用典故
苏东坡提醒我:
时运不济会有时,
一身傲骨须永驻。
晚秋萧瑟有生机,
人生处处有希望。
鼓励
宽慰
希望
乐观
生的力量
生的希望……
赠 刘 景 文
【宋】苏轼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
最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枯荷
残菊
黄橙绿橘
枯荷 < 残菊 <黄橙绿橘
请你结合诗句说说看,你们为什么这么排序?
苏轼写这样一首诗送给刘景文,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诗人见到的是什么?
梧叶,秋风,江上渔火,儿童,挑促织
诗人在哪里见呢?
再次梳理诗中的景、人、事:
如何抒发情感?
异乡
儿童
挑促织
此情+此人+此事
见景思乡,睹物思人。
思乡之情异常深厚。
选景
忆事
共情
景中带情
忆童戏
灯火就是家
灯火就是情
【欣赏】
1.用典:秋风?
秋风=回家
寒--冷
“送”:远
晋朝诗人张翰,秋风起就想到家乡了,当时他在洛阳,看到秋风起,想家了,立刻就回家了。
《罗刹海市》马骥在罗刹海市娶了龙王的女儿,当风起时,他就想回家了,龙女让他回家了。他们恪守诺言,得到善终。
2.对比:
3.远近:
挑促织:“近”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秋 风
远处的灯光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伤感
温暖
路径 倾斜 赠送 残疾 犹豫 骄傲 君子 橙色 橘子 挑战
挑
tiǎo( )( )
tiāo( )( )
挑战 挑灯
挑拨
挑水 挑食
路径 倾斜 赠送 残疾 犹豫 骄傲 君子 橙色 橘子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