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惊心动魄。
了解名著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主要作品:小说《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风云会》等。
5 草 船 借 箭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寨、插”等生字,能理解“委托、神机妙算”等词语。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及结果。
2
历史背景
三国形势介绍
魏(曹操)
蜀(刘备)
吴(孙权)
(诸葛亮)
(周瑜)
联合
打败
攻打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于是就发生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词语认读
妒忌 委托 鲁莽 幔子 遮住
翎毛 擂鼓 呐喊 弓弩 穿插
丞相 都督 调度 水寨 神机妙算
léi
擂鼓
用手敲打出如雷鸣般的声音
lèi
擂台
学习指南:
默读课文,小组内讨论并交流:
1.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第10自然段
草船借箭的经过
借箭的结果
借箭的起因
第1、2自然段
第3~9自然段
按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学习指南
自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诸葛亮对周瑜说的话。
从中你感受到了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用弓箭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十天造得好吗?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只要三天。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了解了人物的心理后,我们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吧!
气定神闲
应对自如
心怀妒忌
周瑜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 用弓箭最好。
周瑜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 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 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 只要三天。
周瑜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
好, 甘受重罚。
思考: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周瑜,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课后练习
一、同桌之间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
互相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呢?课下找一找其中的故事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