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7 爬天都峰
课文背景
天都峰:
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东南。黄山主峰之一,海拔1,829米。属金字塔形角峰,奇险陡峻,为黄山诸峰之冠。沿磴道有童子拜观音、天上玉屏、仙人飘海、天桥诸景,以鲫鱼背最为险峻。峰顶平坦,石壁有“登峰造极”大字石刻。极目云天,风光无限。
课文背景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部,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海拔1810米。登山石级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故被视为“群仙所都”,而名天都峰。峰顶有石室,可容数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仿佛“仙人把洞门”。
鲫鱼背
鲫鱼背在天都峰上,以奇险著称。从天都峰脚,手扶铁索栏杆,沿“天梯”攀登1564级台阶,即至海拔1770米处的石矼( gāng,石桥 ) ,这里是登峰顶的必经之处。此石矼长10余米,宽仅1米,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故名。
课文背景
级
链
颤
攀
猴
念
辫
呵
生字我会写
部首:纟 结构:左右
组词:高级 班级
形近字:极
字义:
①台阶儿。
②年级。③等级。
④量词,用于楼梯、等级等。
笔顺:
jí
级
颤
猴
辫
链
攀
念
呵
两个“ ”大小一致。
部首:钅 结构:左右
组词:铁链 项链
形近字:连
字义:
①链子。②计量海洋上距离的长度单位。
笔顺:
liàn
左窄右宽。右边“辶”起笔低,捺伸展,托住“车”。
边音
级
颤
猴
辫
链
攀
念
呵
部首:页 结构:左右
组词:颤音 颤抖
形近字:擅
字义:
颤动,发抖。
笔顺:
chàn
左部要紧凑;右部起笔偏下,末笔点要有力。
翘舌音
zhàn
颤栗
级
颤
猴
辫
链
攀
念
呵
部首:手 结构:上下
组词:攀登 攀岩
形近字:摹
字义:
①抓住东西向上爬。
②用手拉,抓住。
③设法接触,牵扯。
笔顺:
pān
两“木”大小相当,撇收,捺变点。
级
颤
猴
辫
链
攀
念
呵
“犭”两撇大致平行;“侯”左窄右宽,捺舒展。
部首:犭 结构:左右
组词:猴子 猴山
形近字:候
字义:
哺乳动物,略像人,毛灰色或褐色,颜面和耳朵无毛,有尾巴,两颊有储存食物的颊囊。
笔顺:
hóu
级
颤
猴
辫
链
攀
念
呵
部首:人 结构:上下
组词:怀念 纪念
形近字:态
字义:
①惦记,常常地想。
②想法。
笔顺:
niàn
上宽下窄。“今”撇、捺舒展。
鼻音
级
颤
猴
辫
链
攀
念
呵
部首:辛 结构:左中右
组词:辫子 发辫
形近字:辨
字义:
①辫子。②像辫子一样的东西。③比喻把柄。
笔顺:
biàn
左右宽,中间窄。左边“辛”竖变撇。
级
颤
猴
辫
链
攀
念
呵
部首:口 结构:左右
组词:呵欠 呵责
形近字:河
字义:
①呼(气),哈(气)。②呵斥。
笔顺:
hē
“口”偏上;“可”横起笔于竖中线左侧。
级
颤
猴
辫
链
攀
念
呵
相
xiāng
xiàng
多音字我会读
照相
相片
相信
相对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词语解释
了解课文
画出你觉得能帮助你概括课文的关键词句。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②真叫人发颤。
③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④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借助找到的关键词句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探究一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爬天都峰 时间
地点
人物
干什么
主要内容
假日
黄山的天都峰
“我”、爸爸和老爷爷
一起去爬天都峰,最终爬到峰顶
假日里,“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途中遇到一位老爷爷,“我们”相伴爬山,最终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回想一下你爬山的情景,说说你是怎么爬山的。
结合自己的爬山经验,找一找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探究二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爬天都峰”这件事的?
爬山前
爬山中
爬上峰顶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爸爸和“我”假日里去黄山爬天都峰。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爬上峰顶。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我”和老爷爷在峰顶上相互致谢。
其中第1自然段写爬山前,第2~7自然段写爬山中,第8~10自然段写爬上峰顶后。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这天都峰不仅高,还很陡,请边读边想象如果是你站在山脚所看到的画面。
夸张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这两句感叹句分别告诉了我们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高
陡
这也是语言描写,从“我”的问话中可以感受到“我”虽然对老爷爷爬天都峰表示怀疑,但对老爷爷这种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是敬佩的。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这句话中的“也”字表现了老爷爷看“我”这么小也来爬天都峰,收到鼓舞,产生了力量和勇气,于是也下定决心要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爬上峰顶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因为“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获得了勇气,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通过写“我”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清楚了爬山的过程。
本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和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同时作者把“我”在爬山过程中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写了出来,这样就把整个过程写清楚了。
方法总结
爬天都峰
爬山前
不敢爬山
爬山中
爬上峰顶后
互相鼓励
奋力攀登
相互致谢
结构梳理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 ),克服( )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 )、( )、( )的道理。
互相鼓励
山高路陡
勇气和信心
互相学习
互相鼓励
共同进步
主题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