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核心素养】双减作业本:
第4章 世界人口、城多景观与文化 第二节 城镇与多村的景观特征及变化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能够结合景观图等,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
A.城市景观 B.牧场景观 C.荒漠景观 D.农村景观
2.图示区域( )
A.道路纵横交错 B.房屋低矮稀疏 C.车辆川流不息 D.学校医院众多
3.这里的人们大多从事( )
A.耕作业 B.采矿业 C.工业 D.服务业
传统民居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结合亚洲四地传统民居景观组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四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迥异,可以反映出亚洲( )
A.河流短小 B.气候复杂多样 C.地形起伏大 D.土壤肥沃
5.甲地木屋结构有利于( )
A.防地震 B.防风沙 C.防严寒 D.通风散热
6.重庆的传统民居吊脚楼与图中四地传统民居功能比较相似的是( )
A.窑洞 B.木屋 C.平顶屋 D.高脚屋
蕲春县向桥乡狮子堰村于2014年11月份被认定为中国第三批古村落,随着时代的发展,狮子堰的古村落、古民居以及其所依附的文化性逐渐被瓦解,再没有了古朴沧桑,但是山泉野花,竹叶小鱼,小桥流淌,百年桂花树,民风淳朴,整个村庄依然十分美丽。下图为狮子堰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词句符合狮子堰村古村落的景观是( )
A.高楼林立,万家灯火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C.穹庐为室,逐草而居 D.青山绿水,鸡犬相闻
8.下列适合狮子堰村古村发展与保护的是( )
A.拆旧建新 B.整旧如新 C.建新如旧 D.修旧如旧
9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可分为____和____两大类。
(2)图一为____景观,一般规模较小。
(3)图二为____景观,规模较大。
(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____、____、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
易形成聚落。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甲图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北半球高纬度 B.北半球中低纬度 C.南半球高纬度 D.南半球中低纬度
2.乙图所示为中纬度某地区,仅从图中信息考虑,四点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
A.A B.b C.c D.d
下图为巴塔克式传统居民景观图。房屋下层是硬木搭建的家畜栏,中层是竹竿拼接的生活区,上层是一个倒扣的船形屋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传统民居出现在( )
A.澳大利亚 B.印度尼西亚 C.加拿大 D.阿联酋
4.这种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稀少
C.全年寒冷干燥 D.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台湾省保存着许多闽南传统文化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木结构的三合院。下图为台湾省位置示意图和传统三合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三合院的建筑文化源于( )
A.福建省 B.甘肃省 C.吉林省 D.山西省
6.三合院多采用木材建造,原因是台湾( )
A.地形起伏较大 B.科学技术发达 C.人口数量较多 D.森林资源丰富
7.三合院屋顶大多斜顶,主要原因是( )
A.冬天多降雪,方便积雪滑落 B.冬天气温低,有助屋内保暖
C.夏季降水多,可以快速排水 D.地形较崎岖,平衡地势高差
8 . 乡村和城镇的区别
(1)乡村:人口_______,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业生产活动。人们主要居住在村落里,传统村落的房屋密度_______且_______,一般都是独门独院,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交通线路_______、_______;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_______。村落周围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乡村景观保留了更多的_______风貌。
(2)城镇:人口相对_______,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工作。城镇里高楼_______,建筑密度比较_______,建筑风格_______;餐馆、商店等_______服务设施和学校、医院等_______服务设施齐全;道路_______,有的甚至呈现_______、_______。在城镇,尤其是大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大部分已被_______。城镇一般建有各类_______,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自然。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工作人员探访了湘西秘境中的千年古村寨——永顺双凤村。村寨周围山峦环抱,古木参天,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图1示意双凤村传统民居分布,图2示意当地转角楼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双凤村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 )
A.溪流沿岸 B.公路两侧 C.山谷地带 D.山麓地带
2.据图推测转角楼转角设计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大房屋光照面积 B.防范野生动物偷袭
C.预防泥石流等灾害 D.充分利用山区空间
诗人海子说:“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我们走进山东胶东沿海地区渔村,就可以看到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胶东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且风速较大。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有关海草房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防寒保暖 ②防昼夜温差大 ③防潮 ④防风、防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我们对该特色民居的处理方式应该是( )
A.拆除改建高楼 B.随意开发旅游产业
C.加强保护、继承和发展 D.禁止维修加固贵州赤水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民间技艺,原为当地人的水上交通工具,后逐渐发展为娱乐、比赛项目,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拥有丰富的楠竹资源132.8万亩,竹产业年综合产值达73亿元,被誉为“西南竹海”,下图独竹漂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赤水先民学习独竹漂技艺主要原因是( )
A.增强体质健康 B.独竹漂安全性高 C.河运受天气影响较小 D.陆路交通不便
6.赤水市竹制品产业发达,主要是因为( )
A.制作工艺简单 B.竹子防腐性强 C.制作取材便利 D.竹子结实美观
7.为保护竹林资源,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伐与栽培相结合 ②大力发展竹子加工业
③遵守森林保护法规 ④用新型材料替代木竹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赤水先民选择在此定居的原因可能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 )
A.夏季凉爽,水源充足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汛期长,航运价值大 D.石油、煤矿资源丰富
9. 【乡村建设,建言献策】甲图示意我国某村所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乙图所示道路旁边的凸面镜。在山区常将其设立于视线不佳的弯道,帮助司机预判盲区路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地形部位名称: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本区域最高的山顶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__米之间。
(2)图示区域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为了行车安全,你建议在A、B、C三处路边的__________处设立道路凸面镜。
(3)在村委会的__________方向有一座寺庙,若村委会到寺庙的图上距离为5.5厘米,则实际距离是__________千米。
(4)图示村庄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核心巩固
素养提升
自我超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核心素养】双减作业本:
第4章 世界人口、城多景观与文化 第二节 城镇与多村的景观特征及变化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能够结合景观图等,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
A.城市景观 B.牧场景观 C.荒漠景观 D.农村景观
2.图示区域( )
A.道路纵横交错 B.房屋低矮稀疏 C.车辆川流不息 D.学校医院众多
3.这里的人们大多从事( )
A.耕作业 B.采矿业 C.工业 D.服务业
传统民居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结合亚洲四地传统民居景观组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四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迥异,可以反映出亚洲( )
A.河流短小 B.气候复杂多样 C.地形起伏大 D.土壤肥沃
5.甲地木屋结构有利于( )
A.防地震 B.防风沙 C.防严寒 D.通风散热
6.重庆的传统民居吊脚楼与图中四地传统民居功能比较相似的是( )
A.窑洞 B.木屋 C.平顶屋 D.高脚屋
蕲春县向桥乡狮子堰村于2014年11月份被认定为中国第三批古村落,随着时代的发展,狮子堰的古村落、古民居以及其所依附的文化性逐渐被瓦解,再没有了古朴沧桑,但是山泉野花,竹叶小鱼,小桥流淌,百年桂花树,民风淳朴,整个村庄依然十分美丽。下图为狮子堰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词句符合狮子堰村古村落的景观是( )
A.高楼林立,万家灯火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C.穹庐为室,逐草而居 D.青山绿水,鸡犬相闻
8.下列适合狮子堰村古村发展与保护的是( )
A.拆旧建新 B.整旧如新 C.建新如旧 D.修旧如旧
9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可分为____和____两大类。
(2)图一为____景观,一般规模较小。
(3)图二为____景观,规模较大。
(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____、____、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
易形成聚落。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甲图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北半球高纬度 B.北半球中低纬度 C.南半球高纬度 D.南半球中低纬度
2.乙图所示为中纬度某地区,仅从图中信息考虑,四点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
A.A B.b C.c D.d
下图为巴塔克式传统居民景观图。房屋下层是硬木搭建的家畜栏,中层是竹竿拼接的生活区,上层是一个倒扣的船形屋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传统民居出现在( )
A.澳大利亚 B.印度尼西亚 C.加拿大 D.阿联酋
4.这种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稀少
C.全年寒冷干燥 D.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台湾省保存着许多闽南传统文化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木结构的三合院。下图为台湾省位置示意图和传统三合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三合院的建筑文化源于( )
A.福建省 B.甘肃省 C.吉林省 D.山西省
6.三合院多采用木材建造,原因是台湾( )
A.地形起伏较大 B.科学技术发达 C.人口数量较多 D.森林资源丰富
7.三合院屋顶大多斜顶,主要原因是( )
A.冬天多降雪,方便积雪滑落 B.冬天气温低,有助屋内保暖
C.夏季降水多,可以快速排水 D.地形较崎岖,平衡地势高差
8 . 乡村和城镇的区别
(1)乡村:人口_______,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业生产活动。人们主要居住在村落里,传统村落的房屋密度_______且_______,一般都是独门独院,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交通线路_______、_______;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_______。村落周围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乡村景观保留了更多的_______风貌。
(2)城镇:人口相对_______,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工作。城镇里高楼_______,建筑密度比较_______,建筑风格_______;餐馆、商店等_______服务设施和学校、医院等_______服务设施齐全;道路_______,有的甚至呈现_______、_______。在城镇,尤其是大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大部分已被_______。城镇一般建有各类_______,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自然。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工作人员探访了湘西秘境中的千年古村寨——永顺双凤村。村寨周围山峦环抱,古木参天,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图1示意双凤村传统民居分布,图2示意当地转角楼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双凤村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 )
A.溪流沿岸 B.公路两侧 C.山谷地带 D.山麓地带
2.据图推测转角楼转角设计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大房屋光照面积 B.防范野生动物偷袭
C.预防泥石流等灾害 D.充分利用山区空间
诗人海子说:“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我们走进山东胶东沿海地区渔村,就可以看到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胶东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且风速较大。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有关海草房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防寒保暖 ②防昼夜温差大 ③防潮 ④防风、防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我们对该特色民居的处理方式应该是( )
A.拆除改建高楼 B.随意开发旅游产业
C.加强保护、继承和发展 D.禁止维修加固贵州赤水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民间技艺,原为当地人的水上交通工具,后逐渐发展为娱乐、比赛项目,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拥有丰富的楠竹资源132.8万亩,竹产业年综合产值达73亿元,被誉为“西南竹海”,下图独竹漂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赤水先民学习独竹漂技艺主要原因是( )
A.增强体质健康 B.独竹漂安全性高 C.河运受天气影响较小 D.陆路交通不便
6.赤水市竹制品产业发达,主要是因为( )
A.制作工艺简单 B.竹子防腐性强 C.制作取材便利 D.竹子结实美观
7.为保护竹林资源,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伐与栽培相结合 ②大力发展竹子加工业
③遵守森林保护法规 ④用新型材料替代木竹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赤水先民选择在此定居的原因可能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 )
A.夏季凉爽,水源充足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汛期长,航运价值大 D.石油、煤矿资源丰富
9. 【乡村建设,建言献策】甲图示意我国某村所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乙图所示道路旁边的凸面镜。在山区常将其设立于视线不佳的弯道,帮助司机预判盲区路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地形部位名称: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本区域最高的山顶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__米之间。
(2)图示区域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为了行车安全,你建议在A、B、C三处路边的__________处设立道路凸面镜。
(3)在村委会的__________方向有一座寺庙,若村委会到寺庙的图上距离为5.5厘米,则实际距离是__________千米。
(4)图示村庄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巩固
1.D2.B3.A4.B5.C6.D7.D8.D
9.(1) 乡村;城镇
(2) 乡村
(3) 城镇
(4) 地形平坦;气候适宜(顺序可互换)
素养提升
1.B2.D3.B4.A5.A6.D7.C
8.(1) 稀疏;种植业;林业;畜牧业(顺序可互换);小;分散;稀疏;等级低;短缺;农田;果园;池塘(顺序可互换);自然
(2) 密集;工业;服务业(顺序可互换);林立;大;多样;商业;公共;密集;网格状;放射状(顺序可互换);改变;公园绿地
自我超越
1.D2.D3.A4.C5.D6.C7.D8.B
9.(1) 山顶;山谷;900-1000
(2) 西北高,东南低(或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合理即可);B
(3) 东北;2.75
(4) 地形平坦,靠近水源,气候适宜等
学习目标
核心巩固
素养提升
自我超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