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核心素养】双减作业本:
第四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五节 重要地理分界线及主要分区
1.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说明秦岭一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3.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智慧出行指的是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实现交通出行高效率、安全、便捷和环保化的全新交通模式,比如:网约车、代驾等。下图为我国各省区智慧出行人次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智慧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 )
A.黑河—腾冲一线 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C.秦岭—淮河一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2.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慧出行人次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R省区( )
A.气候湿热 B.土壤贫瘠 C.地表崎岖 D.经济落后
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期的水土流失 B.农民修筑梯田
C.大量废弃窑洞崩塌形成的 D.大规模开采露天煤矿造成的
4.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5.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窑洞 C.竹楼 D.冰屋
5 .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区的分界线经过____(山脉)-____(河流)一线。
(2)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干旱的是____(填字母)区,地势最高的是____(填字母)区。
6 .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除一些干旱和高寒地区,几乎遍布全国。有“食艾、悬艾、饮艾、熏艾”的习俗。青团是将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上馅料制成的点心。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理区域的名称:①____地区,②____地区,④____地区。
(2)图中不适合艾草生长的区域是____。(填数字,多选)
(3)图中____(填数字)区域最有可能将青团作为清明出行的首选食品。
(4)青海省主要位于____(填数字)区域。
《康熙南巡图》是清代王翚、杨晋等创作的宫廷绘画作品,展现了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沿途所经过的山川城池、名胜古迹等。下图示意《康熙南巡图》局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康熙南巡的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南方地区 C.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2.下列关于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温暖湿润,河湖密布 B.冬暖夏凉,大漠孤烟
C.雪山连绵,高寒缺氧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十分显著。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我国地理事物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线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乙线是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丙线以西地区人口稠密,以东地区人口稀疏
D.丁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河结冰期长,航运价值高 B.②③两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C.①④两河春汛的水源来自大气降水 D.③④两河支流众多,水流量大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甲地区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乙地区和丁地区的界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与该线大致吻合的有( )
①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4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④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科学家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寒冷干旱地区含量较低,下列地区中,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的是(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8.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大致以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2)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____°C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_______________地区。
(4)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此线以南粮食作物以_________为主,以北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_____为主。
(5)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南方地区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_。
8 .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大地理区域中D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该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
(2)河流②____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____海,因通航里程长,航运发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称。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著名的诗句是我国____地区(填字母)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该区域耕地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区域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地形区)。
(4)B区域中的甲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因盛产稻米、淡水鱼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寒假期间,家住广州的小刚同学想坐火车去哈尔滨看冰雪大世界,沿途经过的铁路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和京哈线,小刚家所在的地区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2024年12月2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除夕前到元宵,回家过年、采购年货、祭拜先祖、吃团圆饭、张贴对联、探亲访友、给压岁钱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也称作“过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二十年前火车票“一票难求”相比,现今的绿皮火车不再是春运远程返乡人流的首选,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返乡人群路程变短 B.大型巴士不断增加
C.高速铁路票价更低 D.出行交通方式变多
2.北方地区的年夜饭是和面包饺子,南方地区则是捣米做汤圆。造成南北方饮食习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的差异 B.气温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 D.口味的差异
3.春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积极意义是( )
①能够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 ②缓解春节期间全国交通运输压力
③促进春节文化传承与发展 ④可以让世界所有民族都能过春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5年春节期间,来自广西的游客乘坐火车一路向北,前往哈尔滨体验冰雪风情。图1为“行程路线示意图”,图2为松花江冰上捕鱼和武汉长江航运的景观图。
(1)读图1可知,此次旅游路线主要经过我国地势第______级阶梯,地势起伏较小。
(2)火车经过沈阳至______(黑龙江省省级行政中心)时,驰骋在______(地形区)上,游客能看到皑皑白雪。
(3)长沙位于我国______地区(四大地理区域),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______(粮食作物)生长。
(4)此次旅途中,游客们不仅看到了长江上络绎不绝的船只,还欣赏了松花江冰上捕鱼,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______。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西藏的扎西同学春节期间外出旅游,体验“美丽中国之旅”。
材料二:下图为扎西美丽中国之旅的路线图。
(1)请分别写出图中甲地区和丁地区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一线,此线以北乙地区年降水量在____mm以下。
(3)春节期间,扎西到达广州时繁花似锦,春意盎然,但到达哈尔滨时,发现这里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自北向南逐渐降低,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是____因素造成的。
学习目标
核心巩固
素养提升
自我超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核心素养】双减作业本:
第四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五节 重要地理分界线及主要分区
1.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说明秦岭一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3.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智慧出行指的是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实现交通出行高效率、安全、便捷和环保化的全新交通模式,比如:网约车、代驾等。下图为我国各省区智慧出行人次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智慧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 )
A.黑河—腾冲一线 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C.秦岭—淮河一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2.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慧出行人次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R省区( )
A.气候湿热 B.土壤贫瘠 C.地表崎岖 D.经济落后
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期的水土流失 B.农民修筑梯田
C.大量废弃窑洞崩塌形成的 D.大规模开采露天煤矿造成的
4.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5.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窑洞 C.竹楼 D.冰屋
5 .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区的分界线经过____(山脉)-____(河流)一线。
(2)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干旱的是____(填字母)区,地势最高的是____(填字母)区。
6 .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除一些干旱和高寒地区,几乎遍布全国。有“食艾、悬艾、饮艾、熏艾”的习俗。青团是将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上馅料制成的点心。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理区域的名称:①____地区,②____地区,④____地区。
(2)图中不适合艾草生长的区域是____。(填数字,多选)
(3)图中____(填数字)区域最有可能将青团作为清明出行的首选食品。
(4)青海省主要位于____(填数字)区域。
《康熙南巡图》是清代王翚、杨晋等创作的宫廷绘画作品,展现了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沿途所经过的山川城池、名胜古迹等。下图示意《康熙南巡图》局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康熙南巡的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南方地区 C.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2.下列关于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温暖湿润,河湖密布 B.冬暖夏凉,大漠孤烟
C.雪山连绵,高寒缺氧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十分显著。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我国地理事物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线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乙线是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丙线以西地区人口稠密,以东地区人口稀疏
D.丁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河结冰期长,航运价值高 B.②③两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C.①④两河春汛的水源来自大气降水 D.③④两河支流众多,水流量大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甲地区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乙地区和丁地区的界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与该线大致吻合的有( )
①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4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④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科学家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寒冷干旱地区含量较低,下列地区中,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的是(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8.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大致以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2)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____°C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_______________地区。
(4)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此线以南粮食作物以_________为主,以北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_____为主。
(5)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南方地区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_。
8 .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大地理区域中D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该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
(2)河流②____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____海,因通航里程长,航运发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称。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著名的诗句是我国____地区(填字母)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该区域耕地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区域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地形区)。
(4)B区域中的甲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因盛产稻米、淡水鱼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寒假期间,家住广州的小刚同学想坐火车去哈尔滨看冰雪大世界,沿途经过的铁路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和京哈线,小刚家所在的地区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2024年12月2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除夕前到元宵,回家过年、采购年货、祭拜先祖、吃团圆饭、张贴对联、探亲访友、给压岁钱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也称作“过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二十年前火车票“一票难求”相比,现今的绿皮火车不再是春运远程返乡人流的首选,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返乡人群路程变短 B.大型巴士不断增加
C.高速铁路票价更低 D.出行交通方式变多
2.北方地区的年夜饭是和面包饺子,南方地区则是捣米做汤圆。造成南北方饮食习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的差异 B.气温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 D.口味的差异
3.春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积极意义是( )
①能够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 ②缓解春节期间全国交通运输压力
③促进春节文化传承与发展 ④可以让世界所有民族都能过春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5年春节期间,来自广西的游客乘坐火车一路向北,前往哈尔滨体验冰雪风情。图1为“行程路线示意图”,图2为松花江冰上捕鱼和武汉长江航运的景观图。
(1)读图1可知,此次旅游路线主要经过我国地势第______级阶梯,地势起伏较小。
(2)火车经过沈阳至______(黑龙江省省级行政中心)时,驰骋在______(地形区)上,游客能看到皑皑白雪。
(3)长沙位于我国______地区(四大地理区域),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______(粮食作物)生长。
(4)此次旅途中,游客们不仅看到了长江上络绎不绝的船只,还欣赏了松花江冰上捕鱼,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______。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西藏的扎西同学春节期间外出旅游,体验“美丽中国之旅”。
材料二:下图为扎西美丽中国之旅的路线图。
(1)请分别写出图中甲地区和丁地区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一线,此线以北乙地区年降水量在____mm以下。
(3)春节期间,扎西到达广州时繁花似锦,春意盎然,但到达哈尔滨时,发现这里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自北向南逐渐降低,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是____因素造成的。
核心巩固
1.A2.D 3.A 4.D 5.B
6.(1) 秦岭;淮河 (2) C;D
7.(1) 北方;西北;青藏 (2) ②④ (3) ③ (4) ④
素养提升
1.B2.A3.B4.B5.C6.D7.D
8.(1) 400 (2) 0 (3) 青藏 (4) 秦岭 — 淮河一线;水稻;小麦 (5) 甜菜;甘蔗
9.(1) 青藏;一 (2) 长江;东;黄金水道 (3) A;旱地;甜菜;黄土高原 (4) 鱼米之乡 (5) 京广;珠江三角洲
自我超越
1.D2.A3.B
4.(1) 三 (2) 哈尔滨;东北平原 (3) 南方;水稻 (4) 气候(或气温)
5.(1) 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2) 秦岭 — 淮河;800 (3) 纬度
学习目标
核心巩固
素养提升
自我超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