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双减作业本:第四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河流和湖泊(原卷版+解析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双减作业本:第四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河流和湖泊(原卷版+解析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13:56:48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核心素养】双减作业本:
第四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河流和湖泊
1.能够运用地图准确识别我国主要河流,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空间分布特征1理解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机制。
2.通过分析地图和地理资料,掌握阐释中国河湖概况的方法,形成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联、地理环境整体协调的思维能力。
3.在探究我国河湖知识过程中,激发民族自豪感,深化家国情怀,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兰州黄河大水车(图2)起源于明朝,是当地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见证。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水车历史悠久,历史上黄河水车的主要作用是( )
A.水上航运 B.防洪排沙 C.灌溉农田 D.防止凌汛
2.下列诗句与河流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百川东到海”指我国河流均向东流 B.“千里江陵一日还”指河流的流速快
C.“九曲黄河万里沙”指黄河含沙量大 D.“塔河断水显凄凉”指河流出现断流
范仲淹《岳阳楼记》有云:“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下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材料中“吞长江”,体现了洞庭湖突出的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净化水质 C.调蓄水量 D.调节气候
4.为增强洞庭湖“吞长江”的功能,在洞庭湖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退田还湖 B.退湖还林 C.拓宽河道 D.围湖造田
读黄河某河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此图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省区( )
A.青海省 B.甘肃省 C.河南省 D.内蒙古自治区
6.造成图中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黄河流经(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陕西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榆林用70余年的时间,圆满完成了黄河“几字弯”上的绿色答卷。下图为“黄河流域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由图可知,玛曲地处黄河( )
A.源头地区 B.上游地区 C.中游地区 D.下游地区
9.陕西榆林开展的水土保持工作中,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的是( )
A.植树种草 B.建挡土坝 C.修筑梯田 D.平整土地
10.近年来,榆林市横山区将部分坡耕地改造为宽幅达9米以上的宽幅梯田。宽幅梯田的修建有利于( )
A.降低土壤肥力 B.增加林地种植面积 C.减少田间病虫害 D.实施机械化耕作
1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调水调沙是通过下泄水流将大量泥沙输送入海。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每年进行一次调水调沙。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干流(部分河段)主要水利工程分布图。
(1)图示信息反映了黄河干流____________资源丰富,从是否可以再生的角度看,该资源属于______________资源。
(2)黄河中游存在严重的__________(生态问题),使得黄河成为我国____最大的河流。
(3)小浪底水利枢纽一年一次的调水调沙,通过制造高流速洪峰,冲刷下游河道,减少泥沙_________,缓解下游“地上河”风险,减轻_____________灾害。
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电站建成后将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成为中国第二大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读“西南水电站群落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金沙江干流建水电站的自然优势是( )
A.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 B.金矿丰富,为水电站的建设提供资金
C.地形平坦,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D.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据材料,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少四川省的洪涝灾害 ②使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道不再发生洪涝灾害
③改善了下游航运条件 ④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对保障和促进工农业生产起了巨大作用。下列水利工程不属于长江流域的是( )
A.乌东德 B.小浪底 C.葛洲坝 D.三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读长江流域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4.李白的诗反映了长江此河段的重要特点为( )
A.流速快 B.河道弯曲 C.航运价值高 D.水能丰富
5.夏秋季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为提高洞庭湖的调蓄能力,达到“吞长江”的防洪效果,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围湖造田 B.加固大堤 C.拓宽河道 D.退田还湖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下图是“黄河水系图和黄河干流不同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黄河干流上含沙量变化最大的河段是( )
A.兰州—青铜峡 B.青铜峡—河口 C.河口—陕县 D.陕县—利津
7.此河段含沙量变化大的原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植树种草 ②黄土土质疏松 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地形坡度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关于图中山脉的判断,错误的是( )
A.①—大兴安岭 B.②—阴山 C.③—贺兰山 D.④—秦岭
9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与人类发展关系密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更好地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某地理考察组踏上了寻访黄河之旅。下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④代表黄河的不同河段。
(1)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填序号)河段看到多个水电站。据此判断该河段____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考察组在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考察时,听到宁夏引黄古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好消息。宁夏平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总体来说位于____ (填干湿状况)区,但该地区是我国著名粮食产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____ (选择填空)。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丰富
C.热量充足 D.地势平坦
(3)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 (填序号)河段可体验到“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地上河”的场景。
10 . 下图为我国部分河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_____山脉,流入________________海。
(2)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河段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长江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___________”。
(3)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河段(填图中数字序号),目前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是____。
(4)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跨越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流经了9个省区,最终在济南所在的____(填省级行政单位名称)注入渤海。
(5)黄河乙河段流经黄土高原,该地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_________(填写水文特征)最大的河流,该河的丙河段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_____________”。
(6)图2分别是长江、黄河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据此判断甲河是___________,乙河是________。
长江流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长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源头是各拉丹冬峰 B.湖口以下河段流域变宽
C.自西向东注入渤海 D.干流各段都是自西向东流
2.长江上游与其他河段相比水能更丰富,原因是( )
A.落差大,流速慢 B.落差大,流速快
C.流速慢,含沙量大 D.年平均流量最大
3.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调控长江中游洪水水量,减少洪涝灾害 B.蓄存上游洪水,减小中游地区的灌溉面积
C.提高上游河水流速,进而提高长江的通航能力 D.调控长江下游支流注入长江干流的水量
长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四川省 D.云南省
5.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______问题严重( )
A.土地荒漠化 B.环境污染 C.水土流失 D.“地上河”
6.“千里江陵一日还”得益于长江对沿岸人民的馈赠,因而长江被称为( )
A.“中华水塔” B.“黄金水道” C.“水能宝库” D.“鱼米之乡”
7.在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中,不合理的是( )
A.洞庭湖退田还湖 B.长江下游发展水电业
C.黄河中游地区植树种草 D.黄河下游加固大坝,河道清淤
8.黄河宁,天下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读黄河流域及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统计图(图1)和黄河某地区景观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是________,图1中②河段流经________(地形区),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图2中所示景观出现在黄河流域的________河段(填序号)。
(2)冬春季节,黄河某些河段会出现冰凌阻塞形成冰坝、水位急剧上升现象,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________河段(填序号)。
(3)与1989年以前相比,黄河干流1989-2015年平均输沙量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任答一点)
(4)从能源开发来看,黄河上中游可重点开发________。
核心巩固
1.C 2.A 3.C 4.A 5.C 6.B 7.B 8.A
9.D
10.(1) 水能;可再生
(2) 水土流失;含沙量
(3) 淤积;洪涝
素养提升
1.D 2.A 3.B 4.C 5.D 6.C 7.B 8.C
9.(1) ①;水能;落差大,水流急
(2) 干旱;B
(3) ③
10.(1) 唐古拉;东
(2) 黄金水道
(3) ①;三峡水电站
(4) 山东省
(5) 含沙量;地上河
(6) 黄河;长江
自我超越
1.A 2.B 3.A 4.B 5.C 6.B 7.B
8.(1) 河口;黄土高原;③
(2) ④
(3) 减少;黄河中游地区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或修建水利工程等)
(4) 水能资源
学习目标
核心巩固
素养提升
自我超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核心素养】双减作业本:
第四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河流和湖泊
1.能够运用地图准确识别我国主要河流,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空间分布特征1理解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机制。
2.通过分析地图和地理资料,掌握阐释中国河湖概况的方法,形成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联、地理环境整体协调的思维能力。
3.在探究我国河湖知识过程中,激发民族自豪感,深化家国情怀,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兰州黄河大水车(图2)起源于明朝,是当地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见证。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水车历史悠久,历史上黄河水车的主要作用是( )
A.水上航运 B.防洪排沙 C.灌溉农田 D.防止凌汛
2.下列诗句与河流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百川东到海”指我国河流均向东流 B.“千里江陵一日还”指河流的流速快
C.“九曲黄河万里沙”指黄河含沙量大 D.“塔河断水显凄凉”指河流出现断流
范仲淹《岳阳楼记》有云:“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下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材料中“吞长江”,体现了洞庭湖突出的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净化水质 C.调蓄水量 D.调节气候
4.为增强洞庭湖“吞长江”的功能,在洞庭湖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退田还湖 B.退湖还林 C.拓宽河道 D.围湖造田
读黄河某河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此图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省区( )
A.青海省 B.甘肃省 C.河南省 D.内蒙古自治区
6.造成图中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黄河流经(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陕西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榆林用70余年的时间,圆满完成了黄河“几字弯”上的绿色答卷。下图为“黄河流域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由图可知,玛曲地处黄河( )
A.源头地区 B.上游地区 C.中游地区 D.下游地区
9.陕西榆林开展的水土保持工作中,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的是( )
A.植树种草 B.建挡土坝 C.修筑梯田 D.平整土地
10.近年来,榆林市横山区将部分坡耕地改造为宽幅达9米以上的宽幅梯田。宽幅梯田的修建有利于( )
A.降低土壤肥力 B.增加林地种植面积 C.减少田间病虫害 D.实施机械化耕作
1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调水调沙是通过下泄水流将大量泥沙输送入海。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每年进行一次调水调沙。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干流(部分河段)主要水利工程分布图。
(1)图示信息反映了黄河干流____________资源丰富,从是否可以再生的角度看,该资源属于______________资源。
(2)黄河中游存在严重的__________(生态问题),使得黄河成为我国____最大的河流。
(3)小浪底水利枢纽一年一次的调水调沙,通过制造高流速洪峰,冲刷下游河道,减少泥沙_________,缓解下游“地上河”风险,减轻_____________灾害。
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电站建成后将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成为中国第二大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读“西南水电站群落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金沙江干流建水电站的自然优势是( )
A.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 B.金矿丰富,为水电站的建设提供资金
C.地形平坦,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D.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据材料,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少四川省的洪涝灾害 ②使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道不再发生洪涝灾害
③改善了下游航运条件 ④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对保障和促进工农业生产起了巨大作用。下列水利工程不属于长江流域的是( )
A.乌东德 B.小浪底 C.葛洲坝 D.三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读长江流域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4.李白的诗反映了长江此河段的重要特点为( )
A.流速快 B.河道弯曲 C.航运价值高 D.水能丰富
5.夏秋季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为提高洞庭湖的调蓄能力,达到“吞长江”的防洪效果,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围湖造田 B.加固大堤 C.拓宽河道 D.退田还湖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下图是“黄河水系图和黄河干流不同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黄河干流上含沙量变化最大的河段是( )
A.兰州—青铜峡 B.青铜峡—河口 C.河口—陕县 D.陕县—利津
7.此河段含沙量变化大的原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植树种草 ②黄土土质疏松 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地形坡度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关于图中山脉的判断,错误的是( )
A.①—大兴安岭 B.②—阴山 C.③—贺兰山 D.④—秦岭
9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与人类发展关系密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更好地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某地理考察组踏上了寻访黄河之旅。下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④代表黄河的不同河段。
(1)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填序号)河段看到多个水电站。据此判断该河段____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考察组在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考察时,听到宁夏引黄古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好消息。宁夏平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总体来说位于____ (填干湿状况)区,但该地区是我国著名粮食产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____ (选择填空)。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丰富
C.热量充足 D.地势平坦
(3)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 (填序号)河段可体验到“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地上河”的场景。
10 . 下图为我国部分河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_____山脉,流入________________海。
(2)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河段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长江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___________”。
(3)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河段(填图中数字序号),目前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是____。
(4)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跨越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流经了9个省区,最终在济南所在的____(填省级行政单位名称)注入渤海。
(5)黄河乙河段流经黄土高原,该地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_________(填写水文特征)最大的河流,该河的丙河段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_____________”。
(6)图2分别是长江、黄河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据此判断甲河是___________,乙河是________。
长江流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长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源头是各拉丹冬峰 B.湖口以下河段流域变宽
C.自西向东注入渤海 D.干流各段都是自西向东流
2.长江上游与其他河段相比水能更丰富,原因是( )
A.落差大,流速慢 B.落差大,流速快
C.流速慢,含沙量大 D.年平均流量最大
3.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调控长江中游洪水水量,减少洪涝灾害 B.蓄存上游洪水,减小中游地区的灌溉面积
C.提高上游河水流速,进而提高长江的通航能力 D.调控长江下游支流注入长江干流的水量
长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四川省 D.云南省
5.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______问题严重( )
A.土地荒漠化 B.环境污染 C.水土流失 D.“地上河”
6.“千里江陵一日还”得益于长江对沿岸人民的馈赠,因而长江被称为( )
A.“中华水塔” B.“黄金水道” C.“水能宝库” D.“鱼米之乡”
7.在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中,不合理的是( )
A.洞庭湖退田还湖 B.长江下游发展水电业
C.黄河中游地区植树种草 D.黄河下游加固大坝,河道清淤
8.黄河宁,天下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读黄河流域及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统计图(图1)和黄河某地区景观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是________,图1中②河段流经________(地形区),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图2中所示景观出现在黄河流域的________河段(填序号)。
(2)冬春季节,黄河某些河段会出现冰凌阻塞形成冰坝、水位急剧上升现象,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________河段(填序号)。
(3)与1989年以前相比,黄河干流1989-2015年平均输沙量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任答一点)
(4)从能源开发来看,黄河上中游可重点开发________。
学习目标
核心巩固
素养提升
自我超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