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控制无关的是
A.使用含氟牙膏防龋齿 B.洗衣服时使用加酶洗衣粉
C.夏天将牛奶放在冰箱保存 D.在月饼包装内放置抗氧化剂
2.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时吸收的能量就是该过程的反应热
B.可逆反应的与反应进行的程度有关
C.放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发生,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发生
D.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
3.下列变化符合图示的是
A.水结冰 B.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D.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4.能量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我们通过化学反应等方式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能量间的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相同
B.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C.水能、风能、潮汐能天然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
D.化学家借助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和热能,用空气和水成功地合成了氨气,该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5.已知反应(X、Y、Z、W均为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6.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迅速发生
B.CO的燃烧热为,则
C.在稀溶液中, ,若将含醋酸的溶液与含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为
D.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其前者放热更多
7.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典型的放热反应,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50mL0.55mol/LNaOH溶液与50mL0.50mol/L盐酸改为50mL0.65mol/LNaOH溶液与50mL0.60mol/L盐酸,所得中和热的数值保持不变
B.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混合溶液的温度不再变化时,该温度为终止温度
C.测了盐酸溶液温度的温度计未洗涤立马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会使得△H偏小
D.实验中可使用相同浓度的氨水替代氢氧化钠溶液
8.对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①减小反应物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催化剂 ④增大压强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
9.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容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平衡:。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①
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⑤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⑥密闭容器中C的体积分数不变
⑦反应热保持不变
A.②④⑤⑥⑦ B.③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④⑤⑦
10.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0,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该反应在1~3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25 mol·L-1·min-1 B.0.5 mol·L-1·min-1
C.0.75 mol·L-1·min-1 D.1.0 mol·L-1·min-1
1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由指定的单质生成纯物质的热效应为生成热,可以用物质生成热表示物质的相对能量。几种物质的生成热如表所示。
物质
生成热 0 128
已知键能是指气态分子中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键能为,假设中键能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的生成热大于
B.
C.稳定性:
D.上述物质中,键能为
12.在体积为1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9min内,平均速率
B.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平衡时,H2的转化率和CO2的转化率相等
D.3min时,正反应的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的反应速率
13.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甲,中间态为乙,终态为丙,它们之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大于 B.
C. D.
14.利用制备乙烯及合成气(CO、)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其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的速率小于步骤Ⅱ,是慢反应
B.步骤Ⅰ、Ⅱ和总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步骤Ⅱ的反应热为
D.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二、填空题
15.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干冰汽化;②镁条在中燃烧;③与反应生成;④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⑤固体溶于水;⑥与反应
(2)反应(放热)分两步进行:①(吸热);②(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_。
A.B.C. D.
(3)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气态)完全燃烧生成气体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个电子转移时,放出的热量。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已知、条件下:
①
②
由此可推知,该条件下 更稳定(填“”或“”)。
(5)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是环保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已知经催化加氢可合成低碳烯烃:
①几种物质的相对能量如表所示(规定单质的能量为0);
物质
能量 0 52
②几种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键能
(用含、、、及的式子表示)
(6)工业上常用磷精矿和硫酸反应制备磷酸。
已知,时:
则用和硫酸反应制备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6.醋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是制药及其他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1)常温下,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前后的温度,将'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于内筒中,测得反应前后的最大温差是3.0℃,假设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为,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①实验过程中采用稍过量NaOH溶液的原因是 。
②请写出醋酸与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③如果用量筒取醋酸溶液时,仰视读数,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④若采用稀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在该装置中进行实验,测得生成1mol的反应热,通过计算可以得出: 。
(2)常温下,测得1g纯醋酸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已知甲烷的燃烧热()是,则用和甲烷在催化剂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合成醋酸液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在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并标出焓变值 。
(3)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则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17.研究化学反应时,既要关注物质变化,又要关注能量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图一致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甲烷燃烧 B.生石灰与水反应
C.镁与稀硫酸的反应 D.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反应
(2)如图是1 mol 和1 mol 反应生成1 mol 和1 mol 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若在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则对反应热 (填“有”或“没有”)影响。
(3)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
已知: kJ mol-1
共价键
键能/(kJ·mol) 436 247
则H-Cl的键能为 kJ mol-1。
(4)金属钛(Ti)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目前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转化为,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转化为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在1000℃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ⅰ)直接氯化: kJ mol-1
(ⅱ)碳氯化: kJ mol-1
反应的为 kJ mol-1
(5)“氧弹量热仪”可以测定蔗糖的燃烧热,“氧弹”是一个耐高温高压可通电点火的金属罐,将蔗糖和足量氧气冲入“氧弹”中点燃,产生的热量被氧弹外的水吸收,通过测定水温的变化从而计算出蔗糖的燃烧热。已知:蔗糖的质量为1.71g,(已知蔗糖的摩尔质量是342克/摩)量热计中水的质量为3.00kg,水的比热容为c J·g-1·C-1,忽略金属“氧弹”吸收的热量。反应前后所测水温如表,请计算:
序号 点火前温度/℃ 燃烧后测得的最高温度/℃
1 20.73 22.63
2 20.76 21.25
3 20.72 22.82
①反应放出的热量Q= J。
②蔗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18.I.下表是该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用制取所需的时间(秒)
无催化剂、不加热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无催化剂、加热
催化剂、加热
(1)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 、 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Ⅱ.分析的催化分解原理
催化分解的原理分为两步,总反应可表示为:
若第一步反应为 慢反应
(2)则第二步反应为 快反应
III.某反应在体积为的恒容密闭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B、C均为气体,A气体有颜色)。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5)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C.
D.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6)由图求得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7)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是初始时 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C D D A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D C B C
15.(1)③⑥
(2)D
(3)
(4)
(5) (或)
(6)
16.(1) 将酸完全中和 偏小
(2)
(3)a+23
17.(1)D
(2) kJ/mol 没有
(3)434
(4)-223
(5) 6000c kJ/mol
18.(1) 温度 催化剂
(2)H2O2(aq)+IO-(aq)=I-(aq)+H2O(l)+O2(g)
(3)2A+B 2C
(4)0.1mol/(L min)
(5)ACE
(6)4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