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季新修订教材】统编语文三上第四单元《单元整体设计 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季新修订教材】统编语文三上第四单元《单元整体设计 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1 18:4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阅读童话,构筑充满童心的精神乐园。
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其中的真善美。
习作要求: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学习目标:
1.认识37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29个字,会写35个词语。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写生字。能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
2.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3.默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的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能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相应的语气。能把《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能体会故事中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4.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能给习作加题目。
5.能产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的兴趣,自主阅读3本童话集,了解故事内容。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学习内容:
◇精读课文:《11宝葫芦的秘密(节选)》《12在牛肚子里旅行》
◇略读课文:《13*一块奶酪》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习作:我来编童话
◇语文园地:梳理与交流、识字加油站、语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
学习重点: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其中的真善美;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习情境
师:在遥远的宇宙边缘,隐藏着一个被星辰与魔法守护的神秘国度——童话王国。这个王国由无数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地区组成,每一个区域都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与奇迹。传说中,只有心灵纯净、勇敢无畏的探险者,才能解开王国深处的秘密,体验一场场惊心动魄又温馨感人的奇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教材第45页,阅读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读页,你能读出什么?
学生交流,提炼整理出:
人文主题——阅读童话,构筑充满童心的精神乐园。
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其中的真善美。
习作要求——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二)学习任务
师:本单元在第三单元的基础上,我们再次走进童话单元,继续在童话王国里畅游。围绕“童话王国奇遇记”这个主题,设计三个“奇遇”活动,请看大屏幕:
任务情境:童话王国奇遇记
奇遇一:初入“心愿”小镇
《11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奇遇二:探秘“真善”森林
《12在牛肚子里旅行》
《13*一块奶酪》
奇遇三:共赴童话盛典
习作:我来编童话
语文园地四
快乐读书吧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化身探秘小勇士,开启“童话王国奇遇记”。我们首先来到了一个充满魔法与奇迹的小镇——“心愿”小镇。小镇里的每个居民都有一个心愿。在心愿小镇里,我们遇到了爱听宝葫芦故事的王葆。宝葫芦里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第11课——《宝葫芦里的秘密》。
《11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普、矩、丫、宫、掘、希、联、葵、瘦、罢”10个生字,读准“少、冲、系”3个多音字,会写“葫、芦、错、普、宫、肯、冒、式、怜”9个字,会写“声明、神仙、普通、让步、条件、指甲、得到、衣服、所以、要是、同学、可怜、最好、科学”14个词语。
2.品读文本,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及王葆淘气、爱幻想的形象。
3.梳理故事,了解奶奶讲故事的方法,学讲故事,明白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4.联结生活实际,走近王葆生活,展开想象,创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培养阅读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勾连经验,探寻背景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宝贝,瞧,是什么?(出示:葫芦)
2.对,葫芦!葫芦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我们中国,葫芦文化源远流长,葫芦就是“福禄”,吉祥富贵的象征。回忆一下,你们读过的故事中,葫芦是哪些仙人的法宝呀?
预设:铁拐李常用葫芦里装的药为人治病;《西游记》中金角大王的宝葫芦,只要有人对着它应一声,立刻就会被吸进去;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可以把妖怪收入其中,化成脓水……
3.葫芦的本领可真大!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写了一本书,题目就叫《宝葫芦的秘密》。这里的葫芦更神奇。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一探宝葫芦的秘密。
4.出示课题,揭示课题。了解“节选”:“节选”是指从文章、著作中截取部分段落、章节。本文是从《宝葫芦的秘密》原著中选取的片段,并非完整版本。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主人公的自我介绍,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
我姓王,叫王葆。我要讲的,正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宝葫芦的故事。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们瞧,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2.现在你就是王葆,你会用什么样的口吻介绍自己呢?自己练一练。
3.小结:课文的开篇就充满奇妙的色彩,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竟然和宝葫芦发生了故事,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读下去。
4.要想读通课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让我们走进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能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反馈初读,字词句正音。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普通 少先队员
规矩 脚丫 龙宫 掘地 希望 冲着 联系
向日葵 又瘦又长 罢了
(1)学生自读,指名认读,及时纠错。
(2)教师引导: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交流,教师及时点拨指导重点字词。
普:是会意字,从日,从并。“日”代表太阳,太阳的光芒是普照大地的,而“并”有并列、普遍之意,合起来表示太阳的光芒普遍地照耀着大地,所以“普”有普遍、全面的意思。组词。“普通”的意思是(近义词替换法)平常、一般,反义词是特殊。
矩:“矢”像一支箭,代表着方向、直;“巨”像一个大大的工具,二者结合表示一种测量、规范的工具。本义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引申为法则、规则、矩法、方形等义。组词。“规矩(轻声)”的意思是(查字典)①借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②合乎标准或常理,行为端正老实。结合本文内容,应该选择哪种意思?出示句子:“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第一种意思:奶奶和“我”之间形成的一种固定的、双方默认遵守的相处方式或约定。)
掘:左边是“扌”(提手旁),看到“扌”,可以联想到用手进行某种动作,而“掘”的动作就是用手或工具去挖、刨,比如“掘土”“掘井”。做动作理解。
希:上像交错的线条,下像巾,本义麻布织得不密。“希望”的意思是(近义词替换法)期望、期待、愿望。你有什么希望?
罢:上面是“罒”,下面是“去”。上面其实不是四,它代表的是一张网,是网形,下面是去,表示舍去、离去,所以二者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用网罩住,使其失去能力,所以“罢”就是去除、免除,所以“罢官”就是免去官职,引申为停止、结束,罢休、罢工、罢手、罢免、罢课、就此作罢、欲罢不能等。本文的“罢了”的意思是语气词,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仅此而已。
少、冲、系:
出示三个句子:
你们瞧,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少”有“shǎo”和“shào”两种读音。可根据其含义来辨别读音,当表示数量小、短缺等意思时,读“shǎo”:多少、少量、稀少、缺少;当表示年纪轻、次级等意思时,读“shào”:年少、少年、少女、少爷、少将、少校等。
“冲”读“chōnɡ”时,多表示动作的动态过程,如冲击、冲锋、冲刺、冲突、冲撞、冲刷、冲茶、冲泡等;读“chònɡ”时,常用来表示方向、凭借或形容事物的特性,如冲着太阳、冲他笑了笑、冲劲十足、这味道太冲了等。
“系”读“xì”时,可作动词或名词,有联属、关联、拴绑等含义,常用于书面语,如系统、系列、中文系、化学系、关系、联系、心系祖国等;读“jì”时,通常作动词,意为打结、扣,一般用于口语中单说,如把鞋带系上、系扣子、系领带、系好安全带等。
创设语境,巩固练习:
体育课上,老师带大家玩接力跑。小明第一个冲(chōnɡ)向终点,跑得像风一样快。他冲(chònɡ)着队友们挥手:“快来呀!”老师笑着说:“小明冲(chònɡ)劲十足!但别撞到同学,要慢慢跑,别横冲(chōnɡ)直撞哦。”
早上上学前,妈妈帮小美系(jì)好红领巾,说:“今天要穿校服,扣子也要系(jì)好呀。”小美指着胸前的红领巾说:“这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和我们班集体有很大的关系(xì)呢!”妈妈摸摸她的头:“对呀,班级就像一个小系(xì)统,大家要互相帮助。”
6.再次回读生字词语:
普通 少先队员
规矩 脚丫 龙宫 掘地 希望 冲着 联系
向日葵 又瘦又长 罢了
三、再读课文,梳理内容
1.让我们把字词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学生自读思考,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逐步引导:
2.通过初读,我们知道了第1~4自然段是王葆在做自我介绍。王葆和奶奶之间的规矩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3.为了讲清这个规矩,王葆列举了一些有趣的事例,这些事例是以人物对话展开的。联系自己平时与爷爷奶奶对话的情景,想一想文中的奶奶和王葆的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自读第6~14自然段。(读出王葆的调皮淘气,奶奶的慈祥。)
4.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王葆列举了哪两件事来说明这个规矩了吗?王葆列举了奶奶让他洗脚和剪脚指甲这两件事来说明的。
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个规矩变不变?有没有例外?看来它是“我”和奶奶约定好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所以,“规矩”这个词就引申为做事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5.王葆的爱好是听故事。(板书:故事)故事听得多了,王葆的脑子里就有了幻想,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宝葫芦。(板书:幻想)
6.教师引导学生“抓主去次”提炼主要内容:
回过头来我们看:课文的主人公是谁?(预设:王葆)经常听奶奶讲什么故事着了迷?(预设:宝葫芦的故事)结果怎样?(预设:王葆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所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王葆从小就爱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并幻想着自己能得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的故事。
7.顺着王葆的幻想,这本书会写什么内容呢?(王葆得到了宝葫芦——根据王葆的自我介绍,我们可以这样预测。)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看《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四、指导生字,练写词语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葫 芦 错 普 宫 肯 冒 式 怜
2.引导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错、普、肯、冒、式”。
4.练写本课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聚焦故事
1.回顾课文内容。
王葆从小就爱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并幻想着自己能得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的故事。
2.初步感受文本的表达特点。
课文中的故事是这样开头的,这样讲故事带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呢?(出示1~5自然段)
预设一:主人公王葆用第一人称讲故事,让听故事的人更有亲切感、真实感。
预设二:奶奶很智慧,用一个个故事吸引了淘气的王葆。
预设三:听了王葆的这段介绍,让我觉得宝葫芦的故事很神奇,我也很想听宝葫芦的故事。
3.教师小结:王葆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故事,让读者感觉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已的身边。故事中的王葆一次次被奶奶奇妙的故事收服,乖乖听话,真是故事中藏着故事。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说不定我们也能像王葆和奶奶一样会讲奇妙的故事。
二、品故事里的“故事”,感受奇妙,尝试创编
很多同学都觉得奶奶给王葆讲故事这一部分内容特别有趣。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葆与奶奶的故事时间吧。
(一)朗读对话,感受故事中的人物
1.提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5~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们喜欢王葆的奶奶吗?为什么?
2.指名交流喜欢奶奶的理由。
预设理由一: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会给“我”讲故事。这是“我”和奶奶之间的规矩。奶奶能用故事吸引“我”,说明她很有智慧。
预设理由二:奶奶每一次都是讲宝葫芦的故事,“我”百听不厌。
3.根据文本内容,朗读想象奶奶与“我”之间的生活情境。
①研读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大故事中引出小故事的时机: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奶奶是在什么情况下给王葆讲故事的呢?
②指名学生反馈:奶奶要给“我”洗脚和剪指甲,而“我”却不愿意时,就会讲故事。
③师生分角色合作读奶奶和王葆的对话:谁愿意和老师配合着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等会儿根据课文内容对我们的朗读进行评价。
④指生评价朗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朗读时要读出奶奶的温和、智慧,王葆的淘气、爱耍赖的语气语调,突显人物性格特点。
⑤联系生活想象:奶奶还有可能会在什么时候给“我”讲故事呢?为什么?
学生交流预设:也许会在让“我”刷牙、洗脸、洗澡时讲故事。因为“我”很淘气,生活习惯不好,有时候想要偷懒,奶奶要通过讲故事来吸引“我”让“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生活中的本领。
(二)梳理内容,发现讲故事的秘密
1.研读故事中的“宝葫芦的故事”,发现奶奶讲故事的秘密。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找到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读一读,想一想,奶奶给王葆讲了关于宝葫芦的哪些故事,宝葫芦有什么神奇之处?(课后第一题)
2.指名学生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利用表格梳理故事结构,呈现奶奶所讲故事里的重要信息。
原表:
人物 宝葫芦出现的时机
填写后的表格:
人物 宝葫芦出现的时机
张三 劈面撞见神仙
李四 远足旅行,游到龙宫
王五 肯让奶奶换衣服
赵六 掘地掘出来的
3.研究表格,发现奶奶讲故事的秘密。
4.指名学生反馈交流。
预设发现一:奶奶给故事人物取名有特点,都是“姓+排行数字”。(引导学生学着取人名。)
预设发现二:每次宝葫芦出现的时机都很神奇:撞见神仙,游到龙宫,换衣服,挖地。(引导学生想象宝葫芦还有可能在什么时候出现。)
预设发现三:宝葫芦还会在王五“肯让奶奶换衣服”时出现,和王葆的生活很像。(引导学生想象宝葫芦是否也会出现在王葆的生活中呢?)
5.教师小结故事要素特点。
奶奶讲故事的秘密:故事里人物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故事里的宝葫芦可以出现在神话里,也可以出现在生活中,讲故事的人想让它什么时候出现它就什么时候出现,真是太奇妙了。
6.关注奶奶讲的故事结果,发现故事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创编。
①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读课文,了解故事结果。故事里的人得到宝葫芦后怎么样了呢?指名学生反馈,教师呈现故事结构表的第三列。
原表:
人物 宝葫芦出现的时机 得到宝葫芦后的结果
张三 劈面撞见神仙
李四 远足旅行,游到龙宫
王五 肯让奶奶换衣服
赵六 掘地掘出来的
填写后的表格:
人物 宝葫芦出现的时机 得到宝葫芦后的结果
张三 劈面撞见神仙 想要吃水蜜桃,就有一盘水蜜桃。
李四 远足旅行,游到龙宫 想要一条大花狗,就冒出一条大花狗。
王五 肯让奶奶换衣服 ……
赵六 掘地掘出来的 ……
…… …… ……
②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王五、赵六得到宝葫芦后奶奶没说故事结果,指名学生想象这两个故事的结果,并把两个故事连起来说完整。
师:同学们呀,咱们看故事里,张三、李四得到宝葫芦后,心里想啥就有啥,特别神奇!那王五、赵六有了宝葫芦,又会发生啥有趣事儿呢?先看王五,他是因为肯让奶奶换衣服,才得到宝葫芦的,他这么孝顺,想要的东西,宝葫芦会怎么帮他呀?还有赵六,从地里掘出宝葫芦,他在地里忙活,说不定想的和种地、挖宝贝有关?咱们一起猜猜,把他们的故事接着讲完!
王五的故事:王五有了宝葫芦,心里刚想“要是奶奶能有吃不完的香甜糕点,该多好!”眨眼间,桌上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糕点,飘着甜甜香味,奶奶乐得眼睛都弯成月牙。
赵六的故事:他天天在地里忙活,就盼着庄稼长得好。有了宝葫芦,他心里念叨“给我的庄稼浇点最有营养的水。”立马,清澈的水流就滋润了田里的庄稼,小苗“蹭蹭”往高长,比别人家的壮实多啦!
人物 宝葫芦出现的时机 得到宝葫芦后的结果
张三 劈面撞见神仙 想要吃水蜜桃,就有一盘水蜜桃。
李四 远足旅行,游到龙宫 想要一条大花狗,就冒出一条大花狗。
王五 肯让奶奶换衣服 想要奶奶吃上香甜的糕点,桌上就摆满了糕点。
赵六 掘地掘出来的 想给庄稼浇点最有营养的水,就有清澈的水流滋润田里的庄稼。
…… …… ……
(三)借助支架,初次创编故事
1.指名学生根据故事结构表,学着奶奶编故事的方法,试着编一个故事。(人物 + 宝葫芦出现的时机 + 得到宝葫芦后的结果)
2.学生相互评价。创编故事不要求长,但要突出内容情节的神奇,让人意想不到。
3.小组内相互交流故事,推选最神奇故事的创编者上台讲故事,也要像奶奶给王葆讲故事那样,努力吸引听众。
孙七是个爱爬山的孩子,这天他在山顶看日落,撞见个腾云的老神仙。老神仙笑着掏出宝葫芦,说:“送你啦,帮人时能派上用场!”
孙七有了宝葫芦,帮李大叔挑水,心里刚想“来桶清亮亮的水”,宝葫芦“嗡”一声,桶里就装满山泉,晃都不晃。后来瞧见王奶奶家屋顶漏雨,他念叨“来些茅草补屋顶”,转眼,新鲜茅草堆在院子里,王奶奶直夸孙七是小福星。
三、走近王葆,再次创编故事
师:刚才我们学了奶奶给王葆讲宝葫芦的故事。听着这样一个个故事,宝葫芦就渐渐住进了王葆的心里,一直到了他十来岁。这时王葆有了什么心思呢?
1.研读课文,感受王葆的奇妙幻想。
①提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18~21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故事内容和前面的故事内容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默读思考后,指名交流。
预设交流一:前面主要讲奶奶给王葆讲故事,这里主要讲王葆在幻想。
预设交流二:前面主要讲奶奶在说宝葫芦的故事,现在是王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要有一个宝葫芦,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引导学生交流,故事中王葆希望宝葫芦帮助他解决什么困难。)
预设交流三:这部分故事是讲王葆希望自己生活中也能出现像奶奶故事里的宝葫芦,也能出现那样的神奇故事。(引导学生交流,王葆希望出现怎样的神奇事件。)
2.联系生活,拓展想象,王葆还有可能有什么幻想。
3.根据文本提示,创编王葆与宝葫芦的故事。
这是一个神奇的宝葫芦的故事,它真的会出现在王葆的生活中。你能否结合自身生活,利用前面的故事结构表,根据故事中所提到的王葆的这些幻想,创编一个王葆与宝葫芦的故事呢?这是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你可以让宝葫芦像人一样会说话、会做事。
①四人小组,每人选择一个课文中所提到的故事情境,按照故事结构表,结合生活实际,创编王葆与宝葫芦的故事,四人进行交流。
②围绕课文中所提到王葆遇到的三个困难,分别请一位同学上台,以王葆的身份用第一人称依次讲故事。
算术题的小麻烦
我对着算术本皱起眉头,一道鸡兔同笼题算了半天,草稿纸上画满歪歪扭扭的小圆圈。“要是有宝葫芦帮我列算式就好啦!”我趴在桌上叹气。
桌肚里突然“叮咚”响了声,圆滚滚的宝葫芦滚出来,晃着绿肚皮说:“这有啥难!”话音刚落,作业本上“唰唰”冒出答案,连算式都写得整整齐齐。我正高兴,忽然发现数字全倒着写,“3”变成了“ε”,“8”像条小蛇。宝葫芦挠挠头:“光顾着快,忘了看方向啦!”
向日葵的小秘密
我在院子里种了棵向日葵,天天盼着它开花。可过了半个月,花盘还是卷着的。“要是明天就能开花就好啦。”我睡前给花浇水时念叨。
第二天一早,我推开窗,差点惊掉下巴——向日葵长得比房顶还高,花盘大得像雨伞,可花瓣全朝着屋里,还歪歪扭扭晃着。宝葫芦从花盆后钻出来:“它说想天天看着你写作业呀!”我笑着挠挠花盘:“还是慢慢长吧,我们一起等花开。”
科学小组的小矛盾
科学小组要做简易望远镜,我觉得该用厚镜片,同学小杰说薄镜片才清楚,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小杰把镜片往桌上一摔:“不跟你合作了!”我气呼呼地跑回家,坐在门槛上嘟囔:“要是有宝葫芦,准能让他知道厚镜片才对!”
宝葫芦“咕噜”从书包里滚出来:“这容易!”它金光一闪,我手里多了张画着望远镜原理的图,上面标着厚镜片的好处。我正准备去找小杰,就见小杰拿着厚镜片站在门口,脸红红的:“我问了老师……好像你说得有道理。”
我愣了愣,挠挠头:“其实我也没试过薄镜片。”宝葫芦在旁边小声说:“我把你的图贴在他们家窗户上啦。”我们回到实验室,先试了厚镜片,看得模模糊糊;换了薄镜片,远处的树叶子都能看清。我和小杰相视一笑,我心里清楚:宝葫芦帮着传了图,可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我们都想做好望远镜的心意。
③指名学生围绕故事是否神奇,对同学创编的故事进行评议提出意见与建议。
④教师小结创编故事的方法:同学们刚才所编的故事中,起因都是王葆遇到了困难,经过都讲到了宝葫芦出现,最后宝葫芦帮助他解决了困难。祝贺同学们,你们已经能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神奇的童话故事讲完整、讲清楚了。
4.如果你有了宝葫芦,你会用来做什么?再创编一个“我”与宝葫芦的故事。(课后第二题)
我和宝葫芦的故事
教室窗台上的多肉蔫巴巴的,叶片皱得像老奶奶的手。我给它浇水时叹气:“要是有宝葫芦,能让多肉快点精神起来就好啦。”
书包侧袋突然“咕咚”响了声,滚出个亮闪闪的宝葫芦,皮上还沾着点泥土:“这容易!”它晃了晃,窗台上的多肉“唰”地挺直了腰,叶片胖乎乎的,绿得发亮。
我正开心,却见它还在一个劲儿长,叶片挤出花盆,顺着窗台往下爬,差点缠上旁边的吊兰。宝葫芦在书包里嘟囔:“我把‘长大’的开关拧太松啦。”
我赶紧轻轻扶着多肉:“不用长这么快呀。”话音刚落,它就停下了,稳稳地立在花盆里,叶片上还滚着颗小水珠。宝葫芦蹭了蹭我的手背,像在说“知道啦”。
原来呀,再好的魔法,也不如天天细心照看来得靠谱。
四、阅读原著片段,引导阅读整本书
师:刚才同学们创编的故事中宝葫芦出现的场景都很神奇,我们看看本书作者张天翼是怎么来写这个故事的。(教师出示《宝葫芦的秘密》一书相关内容)
1.自主默读书中相应部分的内容,对比自编故事和原著故事感受作家创编故事的奇妙。
唉呀你们瞧!原来它是专心专意找我来的!我又高兴,又着急。我非叫住它不可!
“回来回来,宝葫芦!”
我睁大了眼睛瞧着河里。我等着。
“回来呀!”
王葆急忙从水里钓起了宝葫芦。宝葫芦长什么样子呢?
真的是一个葫芦!——湿答答的。满身绿里透黄,像香蕉苹果那样的颜色。并不很大,兜儿里也装得下。要是放在书包里,那外面简直看不出来。
就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葫芦,真的像奶奶故事里的宝葫芦一样吗?王葆迫不及待地想感受一下宝葫芦的神奇。
①作者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是怎么出现的?
在原著中,宝葫芦是王葆在河边钓鱼时意外钓到的。当时王葆钓了很久都没收获,心里正着急,鱼钩突然往下沉,他使劲一拉,没钓到鱼,反倒钓上来一个“亮晶晶、圆滚滚”的东西——正是宝葫芦。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和王葆的生活场景(钓鱼)自然结合,带着点“无心插柳”的奇幻感,就像从水里“冒”出来的神秘礼物。
②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出示原文《考试风波》片段
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故事充满了童真的“小矛盾”:宝葫芦能实现愿望,却总在细节上出岔子;王葆既依赖它,又慢慢发现“不劳而获”的麻烦。这种“神奇中带着小麻烦”的设定特别真实,就像小朋友的幻想一样——既想要魔法帮忙,又躲不开现实里的小尴尬。而且语言特别口语化,像王葆的自言自语,读起来就像在听身边同学讲趣事,亲切又好笑。
③对同学们刚才编的故事,你在读了原著之后有什么新的建议与意见呢?
结合原著来看,同学们编的故事可以更注重这两点:
一是让宝葫芦的“小失误”更贴近生活:比如原著里宝葫芦帮王葆“变”出东西,却可能是别人丢失的,带来小麻烦。我们编故事时,宝葫芦的失误可以更具体(比如帮养多肉时,不仅长得太快,还不小心“变”出了别人的花盆),这样既有趣,又能体现“魔法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道理。
二是让角色和宝葫芦的互动更有“孩子气”:原著里王葆会跟宝葫芦吵架、撒娇,甚至偷偷抱怨。我们编故事时,也可以加入更多角色的心理活动(比如“我”看到多肉长太快时,心里既着急又有点想笑),让人和宝葫芦的互动像朋友一样,更生动真实。
2.再读书中部分内容,激发阅读全书兴趣。
书中,宝葫芦和王葆,还会发生哪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呢,甚至王葆都想扔掉宝葫芦了……王葆为什么会想扔掉宝葫芦呢,想知道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