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交流阅读童话的收获。
2.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申、介、绍、宗、旨、占、乏”7个生字。
3.能结合语境读准“处、中、假”3个多音字的读音。
4.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5.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9个成语的构词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
6.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教学过程:
大单元情境导入
本单元,我们在童话王国中,经历了一次关于成长、勇气、智慧与爱的深刻旅程。在这个充满魔法与奇迹的王国里,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与使命,成为那个勇敢追梦、心怀善念的探险者。本节课,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四。
活动一:梳理与交流
1.引导回顾:本单元我们一起畅游了童话世界,读了哪几个童话故事?
(1)学生交流课文中的童话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故事中的哪位主人公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2)学生交流印象深刻的人物: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宝葫芦
《在牛肚子里旅行》——青头和红头
《一块奶酪》——蚂蚁队长
(3)引导交流: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和现实中有什么不同?
(4)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随机出示
第一位学习伙伴的话:
童话故事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神奇的宝葫芦能满足主人的一切愿望,蟋蟀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蚂蚁也有自己的纪律和准则。
学生读完后,教师继续引导。
2.师:是哈,随机出示
第二位学习伙伴的话:
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像人一样能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
读起来真有意思。所以:
3.出示
第三位学习伙伴的话:
阅读童话,我们会经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认识一些令人钦佩的朋友,还能获得很多启示。
(1)提问:课文中这些有趣的故事分别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学生自由交流。
4.过渡:童话的世界多有趣呀!同学们还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及理由。
5.最后,再次齐读学习伙伴的话。
活动二:识字加油站
1.谈话导人:我们旅程的第一站是童话王国的“识字加油站”,这里有很多生字宝宝想和同学们交朋友呢!大家先自己试着读一读,比一比,认一认吧。
(1)学生自主认读字词。
(2)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申”是前鼻音;“宗”是平舌音。
2.引导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将每组前一个字的偏旁去掉,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后一个字。
3.布置学习任务:请同学们一组一组地读生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1)学生对比读生字并交流发现。
(2)教师相机小结:每组的第二个字都是第一个形声字的声旁,每组前后两个字的读音有的相同,有的相近。
4.学生练习,给生字找朋友。
(1)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训练。
(2)齐读生字,巩固记忆。
5.小结:同学们真厉害,在“识字加油站”中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现在我们要出发前往下一站。
活动三:词句段运用
这是我们旅程的第二站——词句段运用。
(一)识记多音字
1.学生自读词语,辨析字音;指名读词语,确定读音。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有不同的意思,这叫“据义定音”。
3.学生齐读多音字,进行多音字练习,再次夯实理解记忆。
(二)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1.引导:有趣的“口”之家。看,这里有许多新的生字朋友。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吗?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一查字典。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启发: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吗?
(3)学生交流发现,教师相机小结:这些字都带有“口”,但是其中的“口”表示的意义却不同,真是有意思。
2.学习“咬、叼”等和“吃”有关的动作。
(1)指名学生读“咬、叼”等字,教师相机正音。
(2)出示学习任务:试着用上和“吃”有关的动作来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
( )着牙 ( )口水 ( )着骨头
( )着口香糖 ( )着冰激凌 ( )着肉
3.学习“叫、喊”等和嘴发出的声音有关的动作。
(1)学生“开火车”读“叫、喊”等字。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选择其中一个字说一句话。
4.学习“啪、哗”等带口字旁的象声词/拟声词。
(1)出示学习任务,引导:这些声音都是童话王国里哪些人物发出来的呢?谁来说一说?
哗 吱 嗡 嘟 呜 嘀
预设:哇,森林里真热闹,这是要召开森林大会了呀!瞧!小蜜蜂(嗡嗡)地飞来报信了;(吱吱),小老鼠也来凑热闹了;(哗哗),小河唱起了欢快的歌;(嘀)嗒,(嘀)嗒,小喇叭花吹起了欢快的喇叭,到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息。(呜)——(呜)!是谁在哭呀?原来是小熊,他也很想去参加。好吧,(嘟)——(嘟),让我们的“童话乐园号”列车也带上他吧!
(2)学生口头交流。
5.小结:原来这些带有“口”的字中“口”表示的意义都不一样,真有趣!
6.引导拓展:大家还知道哪些带“口”的字?这些字中的“口”又表示什么意义呢?
(1)学生交流带“口”的字。
(2)教师相机引导归类:“啊、呀、哟、嘿、吗、呢”是表示语气的词;“吐、吃”是和“吃”有关的动作。
(三)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9个成语的构词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
1.请学生观察“词句段运用”第三题中的成语,说出成语的特点。
预设:成语中都有数字,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是数字。
2.请学生根据句子的具体语境把正确的成语填入括号里,使句子意思表达更完整。
(1)狙击手经过千锤百炼,射击时总能( ),精准命中目标。
(2)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制定出周密的战略,在战场上( )。
(3)父母对孩子不能一味( ),适当的挫折教育有助于他们成长。
(4)国庆节那天,来自( )的游客汇聚在天安门广场,共同庆祝祖国的生日。
(5)这座城市的交通网络( ),无论想去哪里都十分便捷。
(6)他做事向来( ),从不急躁,总能把各项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7)考试成绩即将公布,我的心怦怦直跳,像揣了只小兔子一样( )。
(8)听说班级要组织春游,同学们立刻( )地讨论起目的地和活动安排。
(9)看到老人摔倒了,周围的路人立刻( )地上前帮忙,将他扶起并联系家人。
3.拓展积累与数字有关的成语。
十全十美 三心二意 一心一意 四分五裂
五颜六色 五湖四海 七零八落 五花八门
活动四:日积月累
这是我们旅程的第三站——日积月累。
1.谈话过渡:仔细读一读这3句俗语,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相机正音,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交流对“团结合作”的理解。
2.引导:反复地读一读这3句俗语,想一想,这些俗语里藏着怎样的道理呢?
3.学生交流对俗语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
(1)引导理解第1句。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人心齐,泰山移”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理解俗语的含义:只要人们齐心协力,就能创造奇迹。
(2)引导理解第2句。
①引导学生说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意思: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②引导学生讲一讲身边发生的关于“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事例,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引导理解第3句。
①看小视频,了解这个故事。
②引导学生说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意思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比喻集体的智慧大。
4.朗读、背诵俗语。
(1)教师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2)同桌合作朗读,并试着相互背诵。
(3)全班一齐背诵。
5.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团结合作的俗语,教师引导学生积累简单的俗语。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6.练习默写。
活动五: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旅程就要结束了,你们已经顺利抵达终点,这是一个快乐的童话世界,这里还有那么多一个个扣人心弦的童话故事正等着大家呢!同学们可以课后去读一读自己喜欢的童活故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