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微专题01 相似三角形证明与计算通关专练
一、单选题
1.如图,点D、E分别在的边BA、CA的延长线上,且,连接DE,下列判断:①;②;③.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只有③ D.①②③
【答案】C
【分析】结合已知条件用两边夹角证明三角形相似,注意对应点,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得解.
【详解】如图,,
∴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注意对应点是解题的关键.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利用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相似比,利用性质即可求出
【详解】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2:1,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
∴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为:1.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
3.已知,和是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若,,则与的面积比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解即可.
【详解】解:∵,和是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若,,
∴两三角形的相似比为,
则与的面积比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下列命题中一定错误的是( )
A.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B.有一对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C.全等的三角形一定相似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答案】A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依次判断各选项即可.
【详解】解: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如果顶角不相等,则两个等腰三角形不相似.故A错误.
有一对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全等的三角形一定相似,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都可根据相似判定定理得出.故B,C,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解答关键是按照定义进行判定.
5.如图,在中,是斜边上的高,若,,则的长为( )
A.8 B.10 C.9 D.12
【答案】C
【分析】在与中,利用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边对应成比例,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所示,
∵,,
∴,,
∴,,
∴,
∴,即,且,,
∴,
故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相似,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已知,且,,若的周长为20,则的周长为( )
A.5 B.10 C.40 D.80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根据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解答即可.
【详解】解:,
∴的周长的周长,
的周长为20,
的周长为40.
故选:C.
7.《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汉唐之间出现的十部古算书)中最重要的一种.书中有下列问题:“今有邑方不知大小,各中开门,出北门八十步有木,出西门二百四十五步见木,问邑方有几何 ”意思是:如图,点、点分别是正方形的边、的中点,,,过点,步,步,则正方形的边长为( )
A.步 B.步 C.步 D.步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Rt△AEN∽Rt△FAN,从而可以得到对应边的比相等,从而可以求得正方形的边长.
【详解】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步,
∵点M、点N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D、AB的中点,
∴,
∴AM=AN,
由题意可得,∠ANF=∠EMA=90°,
∠NAF+∠AFN=∠NAF+∠EAM=90°,
∴∠AFN=∠EAM,
∴Rt△AEM∽Rt△FAN,
∴,
而据题意知AM=AN,
∴,
解得:AM=140,
∴AD=2AM=280步,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数学常识、正方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8.如图,在中,点在上,点在上,,,连接、交于点.若,则的面积为( )
A. B.18 C.22 D.24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再由相似比求出的面积即可.
【详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CD,AB=CD,
∴△BGE∽△FGC,
∵,,
∴,
∴,
∵,
∴ ,
故选A.
【点睛】本题是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考查,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如图,在Rt△ABC中,已知O是斜边AB的中点,CD⊥AB,垂足为D,DE⊥OC,垂足为E.若AD,DB,CD的长度都是有理数,则线段OD,OE,DE,AC的长度中,不一定是有理数的为( )
A.OD B.OE C.DE D.AC
【答案】D
【分析】由于∠ACB=90°,AB=AD+BD,AD、DB和CD都是有理数,OC是中线,那么AB是有理数,且OA=OB=OC=AB,于是OA、OB、OC是有理数,根据图可知OD=OA-AD,那么OD是有理数;又在△CDO中,∠CDO=90,DE⊥OC,于是△OED∽△OD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E:OD=OD:OC,DE:OD=CD:OC,从而可知OE、DE是有理数.
【详解】解:因AD,DB,CD的长度都是有理数,所以,OA=OB=OC=是有理数.于是,OD=OA-AD是有理数.
∵CD⊥AB,DE⊥OC,
∴Rt△DOE∽Rt△COD,
∴OE=,DE=都是有理数,
而AC=不一定是有理数.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注意几个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结果还是有理数.
10.如图,以点为位似中心,将放大得到.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图形的性质,先利用位似性质得到,,然后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从而得到的值.
【详解】解:∵以点为位似中心,将放大得到
∴,
∴,
∴,
∴ ,
∴,
故选:A.
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M为BC中点,连接AM,过D作DE⊥AM于E,则DE的长度为( )
A.2 B. C. D.
【答案】B
【分析】首先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得AD∥BC,即可得到∠DAE=∠AMB,又由∠DEA=∠B,根据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可得△DAE∽△AMB,由△ABM∽△ADE可以得到,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D的长,继而得到答案.
【详解】在矩形ABCD中,
∵M是边BC的中点,BC=3,AB=2,
∴AM=,
∵AD∥BC,
∴∠DAE=∠AMB,
∵∠DEA=∠B=90°,
∴△DAE∽△AMB,
∴,
即,
∴DE=.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解题时要注意识图,准确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12.已知,,,则的周长与的周长之比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
∴与的相似比为,
∴的周长与的周长之比为,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1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D=5,AB=6,E为AB的中点,F为CD上一点,连接EF交BD于点G,若S△FDG:S△EDG=2:3,则EF的长是( )
A. B.2 C.2 D.5
【答案】B
【分析】先解直角三角形求出DE,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F,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AD=BD,E为AB的中点,
∴DE⊥AB,AE=BE= AB=3,
∴DE=,
∵S△FDG:S△EDG=2:3,
∴FG:EG=2:3,
∵AB∥CD,
∴△DFG∽△BEG,
∴,
∴DF=2,
∵AB∥CD,DE⊥AB,
∴DE⊥CD,
∴EF=.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4.如图,将的边与刻度尺的边缘重合,点,,分别对应刻度尺上的整数刻度.已知,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列出比例式,分别计算出线段,,,的长度,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由题意得:,,.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
,
,
,
A,C,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
,
,
B选项不一定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15.如图,矩形中,,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E,F,再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P,作射线,过点C作的垂线分别交于点M,N,则的长为( )
A.1 B. C. D.2
【答案】A
【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到,,,,再由作图过程知平分,进而证明,,则,再证明,即可求得的长.
【详解】矩形中,,,
,,,
,
由作图过程知平分,则,
,
,
,
,
,
,
,
,
,即,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判断出平分是解答的关键.
二、填空题
16.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的比为,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 .
【答案】
【分析】先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的比为3:4得出其相似比,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的比为3:4,
∴其相似比等于3:4,
∴它们的周长比是3:4.
故答案为3:4.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已知ABC∽DEF,ABC的周长为3,DEF的周长为2,则ABC与DEF的面积之比为 .
【答案】9:4.
【详解】解:∵△ABC∽△DEF,△ABC的周长为3,△DEF的周长为2,
∴△ABC与△DEF的相似比是3:2,
∴△ABC与△DEF的面积之比为9:4.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8.如图,在△ABC中,DE∥BC,DC、BE交于点O,若=,则S△DEO∶S△BOC= .
【答案】1:9/
【分析】根据DE∥BC,得到△ADE∽△ABC,△ODE∽△OC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相似比求出面积比即可.
【详解】解:∵DE∥BC,
∴△ADE∽△ABC,
∴,
∵=,
∴,
∵DE∥BC,
∴△ODE∽△OCB,
∵
∴S△DEO∶S△BOC=1:9
故答案为:1:9.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关键是明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9.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E∥BC,,DE=6.则BC= .
【答案】.
【分析】先证明三角形相似,再利用对边成比例代数求值即可.
【详解】∵DE∥BC,
∴△ADE∽△ABC,
∴,
∴,
∴BC=.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关键在于牢记相似三角形对边成比例.
20.已知△ABC∽△DEF,且S△ABC=6,S△DEF=3,则对应边= .
【答案】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即可得.
【详解】
又
(因实际意义不能为负,舍去负值)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关键.
21.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和,那么另一个三角形的最大角为 度.
【答案】70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50°和60°,
∴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内角为180° 50° 60°=70°,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另一个三角形的最大角为70°.
故答案为70.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2.如图,在中,,,动点,分别从点,开始沿图中所示方向及速度运动,如果,两动点同时运动,那么经过 秒,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
【答案】或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表示出和的长度,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当 时,根据列方程求解即可,当时,根据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运动的时间为t,则 ,
当时,
∴,即,
解得:;
当时,
∴,即,
解得:;
综上所述,或.
故答案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3.如图,将矩形ABCD沿CM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AEM与△ECM相似,则AB和BC的数量关系为 .
【答案】BCAB.
【分析】分两种情况,当∠AEM=∠EMC时,△AEM∽△ECM,则AE∥MC,不合题意舍去;当∠AEM=∠MCE时,△AEM∽△ECM,针对这种情况将AM,MD分别用含CD的代数式表示出来,然后通过矩形建立AB和BC的关系.
【详解】∵矩形ABCD沿CM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
∴∠MEC=∠D=90°,∠DMC=∠EMC,ME=MD,
∴∠A=∠MEC,
当∠AEM=∠EMC时,△AEM∽△ECM,则AE∥MC,不合题意舍去;
当∠AEM=∠MCE时,△AEM∽△ECM,∠AME=∠EMC,此时∠DMC=∠EMC=∠AME=60°,
在Rt△CDM中,MDCD,
∴EMCD,
在Rt△AEM中,AMEMCD,
∴AD=AM+DMCDCDCD,
∵四边形ABCD为矩形,
∴AB=CD,BC=AD,
∴BCAB.
故答案为BCA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找到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
24.如图,在ABC中,∠BAC=30°,D是AC上一点,∠CBD的平分线交AC于点E,且AE=AB,AD AC=25,则ABE的面积为 .
【答案】
【分析】先证明△ABD∽△ACB,进而求得AB=AE=5,过点B作BH⊥AC于H,利用∠BAC=30°求出BH=AB=,最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解:∵BE平分∠CBD,
∴∠DBE=∠CBE,
∵AE=AB,
∴∠ABE=∠AEB,
∵∠ABE=∠ABD+∠DBE,∠AEB=∠C+∠CBE,
∴∠ABD=∠C,
∵∠ABD=∠C,∠A=∠A,
∴△ABD∽△ACB,
∴,代入数据:
∴,即AB=5(负值舍去),
过点B作BH⊥AC于H,如下图所示:
∵∠BAC=30°,BH⊥AC,
∴BH=AB=,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5.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P是边BC上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过点P作∠BPF,使得,BG⊥PF于点F,交AC于点G,PF交BD于点E.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结论序号为 .
(1);
(2)PE=2BF;
(3)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当GB=GP时,;
(4)当P为BC的中点时,.
【答案】(1)(2)(3)
【分析】(1)过点G作GH⊥AB于点H,作,PM交BD于点K,过点M作MN⊥PG于点N,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OG = GH,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1)正确;(2)证明≌ (ASA),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F= FM,证明 (AAS),由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PE= BM,则可得出(2)正确;(3)证明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得出,可得出(3)正确;(4)在BF上截取TF= EF,则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EF= FT= a,由等腰直角三 角形的性质得出BF= (+ 1)EF,由三角形的面积可得出,证明∽,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则可得出(4)错误.
【详解】(1)如图,作,PM交BD于点K,过点M作MN⊥PG于点N,
∵正方形ABCD中,,,
∴,
∴,
∴,
∴,
∵,,
∴,
∴,故(1)正确;
∵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故(2)正确
(3)∵,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故(3)正确
在BF上截取TF= EF,则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
∴,
∴,
∴,
∵,
∴,
∴,
∵,
∴,
∴,
∴,
∴,
∴,
∴故(4)错误.
故答案为(1)(2)(3).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2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点E是AD的中点,CF⊥BE于点F,求FC的长.
【答案】2.4
【分析】根据已知可证明△ABE~ FCB,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解:∵AD∥BC,
∴∠AEB=∠CBF,
∵∠A=90°,∠CFB=90°,
∴△ABE∽△FCB
∴,
∵BC=3,E是AD的中点,
∴AE=1.5 ,
∴BE=2.5,
∴,
∴FC=2.4.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7.如图,在和中,,.
(1)求证:;
(2)若,,求的长.
【答案】(1)见解析
(2)
【分析】(1)证明,即可证明;
(2)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得,问题随之得解.
【详解】(1)∵,,
∵,
∴,
∴,
∴,
∴;
(2)∵,,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AB边上一点,且AD=1,BD=2,AC=.求证:△ACD∽△ABC.
【答案】见解析
【分析】首先利用已知得出,进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即可.
【详解】证明:∵,,,
∴,
∵∠A=∠A,
∴△ACD∽△AB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正确把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29.如图,矩形EFGH内接于△ABC,且边FG落在BC上,若AD⊥BC,BC=30,AD=20,EF=EH.
(1)求证:△AEH∽△ABC;
(2)求矩形EFGH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2)150
【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EH∥BC,得到△AEH∽△ABC;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求出EH,得出EF,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1)∵四边形EFGH是矩形,
∴EH∥BC,
∴△AEH∽△ABC,
(2)如图,AD交EH于点M,
∵四边形EFGH是矩形,
∴EH∥BC,
∵AD⊥BC,EF=EH,
∴AM⊥EH,MD=EF=EH
∵△AEH∽△ABC,
∴,即,
解得EH=15,
∴EF=EH=10
所以矩形EFGH的面积=EH×EF=15×10=15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灵活的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0.如图,点分别在的,边上,且,于点,与交于点,已知,,,,求长.
【答案】DE=6.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证明,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
31.图①、图②、图③均是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线段的端点均在格点上,在图①、图②、图③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保留作图痕迹,要求:借助网格,只用无刻度的直尺,不要求写出画法)
(1)在图①中,在线段上画出点M,使
(2)在图②中,在线段上画出点N,使
(3)在图③中,在线段上画出点Q,使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线,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取格点C,D,使,且,连接,交于点M,则点M即为所求.
(2)取格点E,F,使,且,连接,交于点N,则点N即为所求.
(3)利用网格,过点P作的垂线,与的交点即为点Q
【详解】(1)解:如图①,取格点C,D,使,且,
连接,交于点M,
则,
,
即,
则点M即为所求.
(2)如图②,取格点E,F,使,且,
连接,交于点N,
则,
,
即,
则点N即为所求.
(3)如图③,取格点G,连接交于点Q,
则点Q即为所求.
32.下面是小东设计的“在三角形一边上求作一个点,使这点和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ABC.
求作:在BC边上求作一点P,使得△PAC∽△ABC.
作法:如图,
①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GH;
②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GH于点O;
③以点O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圆;
④以点C为圆心,CA为半径画弧,交⊙O于点D(与点A不重合);
⑤连接线段AD交BC于点P.
所以点P就是所求作的点.
根据小东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CD=AC,
∴= .
∴∠ =∠ .
又∵∠ =∠ ,
∴△PAC∽△ABC( )(填推理的依据).
【答案】(1)见解析;(2),CAP,ABC,ACP,BCA,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分析】(1)按照题目步骤进行做题即可;
(2)连接CD,由作图知,AC=CD,,可得∠CAP=∠ABC,又∠ACP=∠BCA,
可得△ACP∽△BCA(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详解】解:(1)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2)连接CD,由作图知,AC=CD,
∴=,
∴∠CAP=∠ABC,
∵∠ACP=∠BCA,
∴△ACP∽△BCA(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故答案为,CAP,ABC,ACP,BCA,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规、直尺作图及三角形相似的判断与证明.
33.如图,是的高;
(1)求证:
(2)连接,求证: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1)根据是的高,可得,再由,即可求证;
(2)根据,可得,再由,即可求证;
【详解】(1)证明:∵是的高,
∴,
∵,
∴;
(2)证明:如图,
∵,
∴,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4.已知,平分交于F,交于G.
(1)求证:;
(2)连接,若,,,求的长度.
【答案】(1)见解析.
(2)11
【分析】(1)因为平分,所以,又因为,即可得出结论;
(2)由,,可得.如图,连接,证明,可得.再证明,可得,.证明,可得,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1)证明:∵平分,
∴.
又∵,
∴.
(2)解:∵,,
∴,而,
∴.
如图,连接,
∵,
∴,,
∴.
∵平分,
∴,
∴,
∴为等腰三角形,
∴,
∴,即,解得:,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5.延时课上,王老师带领部分同学在暗室中做了激光笔的镜面反射实验.激光笔的光源点发出的入射光线照到镜面点,反射光线经过木条顶端点,落到墙面的点处.已知点到地面的高度,点到地面的高度,光源点到木条的水平距离,墙面与木条的水平距离为.(图中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1)求的长;
(2)求光源点到地面的高度.
【答案】(1);
(2);
【分析】(1)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即可得到,即可得到,从而得到即可得到答案;
(2)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光的反射得到,结合,即可得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由题意可得,
,,,
∴,
∵,
∴,
∴,
∵,,,
∴,
解得:;
(2)解:∵激光笔的光源点发出的入射光线照到镜面点,反射光线经过木条顶端点,
∴,
∵,
∴,
∴,
∵,,,
∴,
解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微专题01 相似三角形证明与计算通关专练
一、单选题
1.如图,点D、E分别在的边BA、CA的延长线上,且,连接DE,下列判断:①;②;③.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只有③ D.①②③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为( )
A. B. C. D.
3.已知,和是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若,,则与的面积比是( )
A. B. C. D.
4.下列命题中一定错误的是( )
A.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B.有一对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C.全等的三角形一定相似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5.如图,在中,是斜边上的高,若,,则的长为( )
A.8 B.10 C.9 D.12
6.已知,且,,若的周长为20,则的周长为( )
A.5 B.10 C.40 D.80
7.《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汉唐之间出现的十部古算书)中最重要的一种.书中有下列问题:“今有邑方不知大小,各中开门,出北门八十步有木,出西门二百四十五步见木,问邑方有几何 ”意思是:如图,点、点分别是正方形的边、的中点,,,过点,步,步,则正方形的边长为( )
A.步 B.步 C.步 D.步
8.如图,在中,点在上,点在上,,,连接、交于点.若,则的面积为( )
A. B.18 C.22 D.24
9.如图,在Rt△ABC中,已知O是斜边AB的中点,CD⊥AB,垂足为D,DE⊥OC,垂足为E.若AD,DB,CD的长度都是有理数,则线段OD,OE,DE,AC的长度中,不一定是有理数的为( )
A.OD B.OE C.DE D.AC
10.如图,以点为位似中心,将放大得到.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M为BC中点,连接AM,过D作DE⊥AM于E,则DE的长度为( )
A.2 B. C. D.
12.已知,,,则的周长与的周长之比是( )
A. B. C. D.
1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D=5,AB=6,E为AB的中点,F为CD上一点,连接EF交BD于点G,若S△FDG:S△EDG=2:3,则EF的长是( )
A. B.2 C.2 D.5
14.如图,将的边与刻度尺的边缘重合,点,,分别对应刻度尺上的整数刻度.已知,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5.如图,矩形中,,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E,F,再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P,作射线,过点C作的垂线分别交于点M,N,则的长为( )
A.1 B. C. D.2
二、填空题
16.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的比为,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 .
17.已知ABC∽DEF,ABC的周长为3,DEF的周长为2,则ABC与DEF的面积之比为 .
18.如图,在△ABC中,DE∥BC,DC、BE交于点O,若=,则S△DEO∶S△BOC= .
19.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E∥BC,,DE=6.则BC= .
20.已知△ABC∽△DEF,且S△ABC=6,S△DEF=3,则对应边= .
21.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和,那么另一个三角形的最大角为 度.
22.如图,在中,,,动点,分别从点,开始沿图中所示方向及速度运动,如果,两动点同时运动,那么经过 秒,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
23.如图,将矩形ABCD沿CM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AEM与△ECM相似,则AB和BC的数量关系为 .
24.如图,在ABC中,∠BAC=30°,D是AC上一点,∠CBD的平分线交AC于点E,且AE=AB,AD AC=25,则ABE的面积为 .
25.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P是边BC上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过点P作∠BPF,使得,BG⊥PF于点F,交AC于点G,PF交BD于点E.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结论序号为 .
(1);
(2)PE=2BF;
(3)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当GB=GP时,;
(4)当P为BC的中点时,.
三、解答题
2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点E是AD的中点,CF⊥BE于点F,求FC的长.
27.如图,在和中,,.
(1)求证:;
(2)若,,求的长.
28.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AB边上一点,且AD=1,BD=2,AC=.求证:△ACD∽△ABC.
29.如图,矩形EFGH内接于△ABC,且边FG落在BC上,若AD⊥BC,BC=30,AD=20,EF=EH.
(1)求证:△AEH∽△ABC;
(2)求矩形EFGH的面积.
30.如图,点分别在的,边上,且,于点,与交于点,已知,,,,求长.
31.图①、图②、图③均是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线段的端点均在格点上,在图①、图②、图③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保留作图痕迹,要求:借助网格,只用无刻度的直尺,不要求写出画法)
(1)在图①中,在线段上画出点M,使
(2)在图②中,在线段上画出点N,使
(3)在图③中,在线段上画出点Q,使
32.下面是小东设计的“在三角形一边上求作一个点,使这点和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ABC.
求作:在BC边上求作一点P,使得△PAC∽△ABC.
作法:如图,
①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GH;
②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GH于点O;
③以点O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圆;
④以点C为圆心,CA为半径画弧,交⊙O于点D(与点A不重合);
⑤连接线段AD交BC于点P.
所以点P就是所求作的点.
根据小东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CD=AC,
∴= .
∴∠ =∠ .
又∵∠ =∠ ,
∴△PAC∽△ABC( )(填推理的依据).
33.如图,是的高;
(1)求证:
(2)连接,求证:
34.已知,平分交于F,交于G.
(1)求证:;
(2)连接,若,,,求的长度.
35.延时课上,王老师带领部分同学在暗室中做了激光笔的镜面反射实验.激光笔的光源点发出的入射光线照到镜面点,反射光线经过木条顶端点,落到墙面的点处.已知点到地面的高度,点到地面的高度,光源点到木条的水平距离,墙面与木条的水平距离为.(图中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1)求的长;
(2)求光源点到地面的高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