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训练】北师大九上第四章:专题01 平行线平分线段成比例【九大考点+知识串讲】(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强化训练】北师大九上第四章:专题01 平行线平分线段成比例【九大考点+知识串讲】(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3 06:37: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平行线平分线段成比例
考点类型
知识一遍过
(一)比例的性质
①基本性质: ad=bc;(b、d≠0)
②合比性质: =;(b、d≠0)
③等比性质:=…==k(b+d+…+n≠0) =k.(b、d、…、n≠0)
(二)比例线段
在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三)平行线平分线段成比例
(1)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 段成比例.即如图所示,若l3∥l4∥l5,则.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 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即如图所示,若AB∥CD,则.
(3)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如图所示,若DE∥BC,则△ADE∽△ABC.
(四)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0.618,那么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其中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考点一遍过
考点1:比例的性质
典例1:已知,那么下列等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 B. C. D.
【变式1】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变式2】若,则 .
【变式3】设,则k的值为 .
考点2:线段的比
典例2:某两地的实际距离为千米,画在地图上的距离是厘米,则在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的距离之比是( ).
A. B. C. D.
【变式1】若a,b,c,d是成比例线段,其中,,,则线段d的长为( )
A. B. C. D.
【变式2】已知,则: .
【变式3】已知b是a、c的比例中项,且a=3cm,c=6cm,则b= cm.
考点3:成比例线段
典例3:下列各数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B.0.2,0.8,12,30
C.1,3,4,6 D.1,2,3,4
【变式1】已知线段,如果线段a,b,c,d成比例,则线段d的长为( )
A.2 B.3 C.4 D.6
【变式2】已知线段,,,是成比例线段,其中,,,则的值是 .
【变式3】小慧同学在学习“图形的相似”一章后,发现学习内容是一个逐步特殊化的过程,下图就是一个特殊化的学习过程,图中横线上应填写的数值是 .
考点4:黄金分割
典例4:如图,乐器上的一根弦,两个端点固定在乐器面板上,支撑点是靠近点的黄金分割点,支撑点是靠近点的黄金分割点,则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为( ).(结果保留根号)

A. B.
C. D.
【变式1】2023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会徽“潮涌”将自然奇观与人文精神进行巧妙融合,其中浪潮设计借助了黄金分割比以给人协调的美感.如图,若点C可看作是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则的长为( ).

A. B. C. D.
【变式2】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将黄金分割法作为一种“优选法”,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利用黄金分割法,所作将矩形窗框分为上下两部分,.已知为2米,则线段的长为 米.
【变式3】大自然是美的设计师,即使是一片小小的树叶,也蕴含着“黄金分割”,如图,为的黄金分割点(),如果的长度为,那么的长度为 .(结果保留根号)
考点5:“#”字型
典例5:如图,直线,则( )
A. B. C. D.
【变式1】如图,梯形中,,点、分别在腰、上,且,下列比例成立的是( )
A. B. C. D.
【变式2】如图,已知直线,如果,,那么线段的长是 .

【变式3】如图,DA⊥AC,EB⊥AC,FC⊥AC,AB=2,AC=6,EF=5,那么DF= ·
考点6:“8”字型
典例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E是边上一点,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变式1】如图,已知,它们依次交直线,于点、、和点、、,则的对应线段是( )

A. B. C. D.
【变式2】如图,直线 ,已知,,, .
【变式3】如图,、相交于点,点、分别在、上,,如果,,,,那么 .
考点7:“A”字型
典例7:在中,,,,则等于(  )

A.10 B.8 C.9 D.6
【变式1】如图,在中,D、E分别为、边上的点,点F为边上一点,连接交于点G.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变式2】如图,已知,,求:(1) ;(2) .
【变式3】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C的中点,,交AB于点F,如果,那么菱形ABCD的周长为
考点8:平行线平分线段成比例——计算
典例8:如图,五线谱是由等距离、等长度的五条平行横线组成的,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在横线上.若线段,则线段的长是( )
A.5 B.4 C.3 D.10
【变式1】如图,是的中线,点在上,交于点,若,则为( )
A. B. C. D.
【变式2】如图,,如果,,,那么 .
【变式3】如图所示,直线,直线、、对应刻度尺上的刻度读数分别是5cm、8cm、14cm,若,则等于 cm.
考点9:平行线平分线段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
典例9:如图,在中,D是的中点,点F在上,连接并延长交于点E,若,,则的长为(  )
A.3 B.4 C.5 D.
【变式1】如图,已知点在y轴上,点B为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连接,将线段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 连接, 取中点D, 连接, 移动点B, 若, 则此时点B横坐标为( )

A.3 B.5 C.6 D.8
【变式2】作业本中有一道题:“如图,在中,点D为的中点,点E在上,且,,交于点F,求的值”,小明解决时碰到了困难,哥哥提示他过点E作,交于点G.最后小明求解正确,则的值为 .
【变式3】如图中,、为的三等分点,为的中点,与、分别交于、,则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平行线平分线段成比例
考点类型
知识一遍过
(一)比例的性质
①基本性质: ad=bc;(b、d≠0)
②合比性质: =;(b、d≠0)
③等比性质:=…==k(b+d+…+n≠0) =k.(b、d、…、n≠0)
(二)比例线段
在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三)平行线平分线段成比例
(1)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 段成比例.即如图所示,若l3∥l4∥l5,则.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 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即如图所示,若AB∥CD,则.
(3)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如图所示,若DE∥BC,则△ADE∽△ABC.
(四)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0.618,那么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其中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考点一遍过
考点1:比例的性质
典例1:已知,那么下列等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根据比例的性质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
,,
A、,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当,时,,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1】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能灵活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变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根据题意求出,代入所求式子中,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

∴,
故选:D.
【变式2】若,则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性质,比的性质,求代数式的值,根据分式的性质变形是关键.根据可得,把a,c,e代入所求代数式中,约分后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解: ,


故答案为:.
【变式3】设,则k的值为 .
【答案】或
【分析】依据等比性质可得,,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的值.
【详解】解:当时,

由等比性质可得,,
即;
当时,,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故答案为: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的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比例的性质.
考点2:线段的比
典例2:某两地的实际距离为千米,画在地图上的距离是厘米,则在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的距离之比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千米米厘米,
∴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的距离之比是,
故选:.
【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尺,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定义.
【变式1】若a,b,c,d是成比例线段,其中,,,则线段d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比例线段的定义:对于四条线段,如果两条线段的比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成比例,得出,将,及的值代入即可求得.
【详解】解:∵,,,成比例线段,
∴可得:,
又∵,,,
∴,
解得:,
∴线段的长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线段,熟练掌握比例线段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变式2】已知,则: .
【答案】
【分析】根据比例关系假设,,代入即可求值.
【详解】∵,
∴,
∴设,,

【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线段,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关比例关系的数量关系.
【变式3】已知b是a、c的比例中项,且a=3cm,c=6cm,则b= cm.
【答案】3
【分析】根据比例中项的定义,列出比例式即可求解.
【详解】解:∵b是a、c的比例中项,
∴b2=ac,即b2=3×6,
解得b=±3(线段是正数,负值舍去),
∴a和c的比例中项b=3cm.
故答案为:3.
【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线段,理解比例中项的概念是本题的关键,注意线段不能是负数.如果b是a、c的比例中项,那么b2=ac.
考点3:成比例线段
典例3:下列各数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B.0.2,0.8,12,30
C.1,3,4,6 D.1,2,3,4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的运用,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成为解题的关键.
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据此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解:A、因为,所以0.4,0.6,1,1.5能组成比例,符合题意;
B、因为,所以不能组成比例,不符合题意;
C、因为,所以1,3,4,6不能组成比例,不合题意;
D、因为,所以1,2,3,4不能组成比例,不合题意.
故选:A.
【变式1】已知线段,如果线段a,b,c,d成比例,则线段d的长为( )
A.2 B.3 C.4 D.6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成比例线段,根据线段a,b,c,d成比例,得到,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
∵,

∴;
故选D.
【变式2】已知线段,,,是成比例线段,其中,,,则的值是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成比例线段(如果四条线段,,,成比例,则,注意顺序,位置不能随意颠倒),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成比例线段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线段,,,是成比例线段,,,,
∴,
∴,
∴的值是.
故答案为:.
【变式3】小慧同学在学习“图形的相似”一章后,发现学习内容是一个逐步特殊化的过程,下图就是一个特殊化的学习过程,图中横线上应填写的数值是 .
【答案】2
【分析】根据得到a,b,c之间的关系,再等量代换得到a,c的关系.
本题考查与成比例线段相关的比例式的计算,根据比例相等得到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详解】,



故答案为 2.
考点4:黄金分割
典例4:如图,乐器上的一根弦,两个端点固定在乐器面板上,支撑点是靠近点的黄金分割点,支撑点是靠近点的黄金分割点,则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为( ).(结果保留根号)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黄金分割的概念: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较大部分与全长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的比值,比值为.正确掌握黄金分割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因为线段有两个黄金分割点,因此根据黄金分割的概念分别求出两段较长线段的长度,最后根据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点是靠近点的黄金分割点,,

点是靠近点的黄金分割点,


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为.
故选:A.
【变式1】2023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会徽“潮涌”将自然奇观与人文精神进行巧妙融合,其中浪潮设计借助了黄金分割比以给人协调的美感.如图,若点C可看作是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则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熟练掌握黄金分割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解:点可看作是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故选:A
【变式2】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将黄金分割法作为一种“优选法”,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利用黄金分割法,所作将矩形窗框分为上下两部分,.已知为2米,则线段的长为 米.
【答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黄金分割,根据黄金分割比例为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E为边的黄金分割点,,
∴米,
故答案为:.
【变式3】大自然是美的设计师,即使是一片小小的树叶,也蕴含着“黄金分割”,如图,为的黄金分割点(),如果的长度为,那么的长度为 .(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黄金分割,直接利用黄金分割的定义计算即可.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黄金分割:把线段分成两条线段和,且使是和的比例中项(即),叫做把线段黄金分割,点叫做线段的黄金分割点,黄金分割的比值是,即.
【详解】解:∵为的黄金分割点(),的长度为,
∴,
∴,
∴的长度为 .
故答案为:.
考点5:“#”字型
典例5:如图,直线,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解:∵,
∴,,
观察四个选项,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1】如图,梯形中,,点、分别在腰、上,且,下列比例成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
∴,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掌握平行线所分线段对应成比例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2】如图,已知直线,如果,,那么线段的长是 .

【答案】6
【分析】由平行线所截线段对应成比例可知,然后代入求解即可.
【详解】解:∵,
∴,
∵,
∴,
故答案为: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所截线段对应成比例,熟练掌握比例线段的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变式3】如图,DA⊥AC,EB⊥AC,FC⊥AC,AB=2,AC=6,EF=5,那么DF= ·
【答案】//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得到,然后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然后利用比例性质计算DF.
【详解】解:∵DA⊥AC,EB⊥AC,FC⊥AC,
∴,
∴,即,
∴DF=7.5.
故答案为7.5.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也考查了比例的性质.
考点6:“8”字型
典例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E是边上一点,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先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根据,得出,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然后逐项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在平行四边形中,
∴,,
∵,
∴,
∵,
∴,
∴,,故A、D不符合题意;
∴,故C符合题意;
∵,,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1】如图,已知,它们依次交直线,于点、、和点、、,则的对应线段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根据夹在平行线中的线段是对应线段,即可求解.
【详解】解:依题意,的对应线段是,
故选:C.
【变式2】如图,直线 ,已知,,, .
【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能根据定理得出正确的比例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比例式,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解: ,

,,,



故答案为:.
【变式3】如图,、相交于点,点、分别在、上,,如果,,,,那么 .
【答案】10
【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

,,,,



故答案为:10.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考点7:“A”字型
典例7:在中,,,,则等于(  )

A.10 B.8 C.9 D.6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根据平行可得,问题即可得解.
【详解】解:∵,,
∴,
∵,
∴=,
解得:,
故选:D.
【变式1】如图,在中,D、E分别为、边上的点,点F为边上一点,连接交于点G.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的相似和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
∴,错误,不符合题意;
B、∵,
∴,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正确,符合题意;
D、∵,
∴,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2】如图,已知,,求:(1) ;(2) .
【答案】 1 1
【分析】(1)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即可求解;
(2)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即可求解.
【详解】解:(1)∵,
∴,
∵,
∴,

故答案为:1;
(2)∵,

∵,,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3】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C的中点,,交AB于点F,如果,那么菱形ABCD的周长为
【答案】8.
【分析】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BC长为EF长的2倍,那么菱形ABCD的周长=4BC问题得解.
【详解】解:∵E是AC中点,且EF//BC,交AB于点F,
∴,
∴AF=BF,且AE=CE,
∴点F是AB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
∵,
∴BC=2,
∴菱形ABCD的周长=2×4=8.
故答案为:8.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及菱形的周长公式,题目比较简单.
考点8:平行线平分线段成比例——计算
典例8:如图,五线谱是由等距离、等长度的五条平行横线组成的,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在横线上.若线段,则线段的长是( )
A.5 B.4 C.3 D.10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作出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关键.过点作五线谱的垂线,分别交第三、四条直线于点、,由题意可得,,再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即可求出线段的长.
【详解】解:如图,过点作五线谱的垂线,分别交第三、四条直线于点、,
由题意可知,,





故选:D.
【变式1】如图,是的中线,点在上,交于点,若,则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构造平行线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进行解决问题,正确构造平行线是解题的关键.过点作交于点,利用,得,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再利用比例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解:过点作交于点,如图,
∵是的中线,
∴,
∵,
∴,
∵,
∴,
∴,
∴,
故选:B.
【变式2】如图,,如果,,,那么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
∴,即,
∴,
故答案为:.
【变式3】如图所示,直线,直线、、对应刻度尺上的刻度读数分别是5cm、8cm、14cm,若,则等于 cm.
【答案】8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代入数据,求解即可.
【详解】解:∵,
∴,
∵,,,
∴,
解得:,
∴,
故答案为:8.
考点9:平行线平分线段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
典例9:如图,在中,D是的中点,点F在上,连接并延长交于点E,若,,则的长为(  )
A.3 B.4 C.5 D.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过点D作,交于H,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计算即可.
【详解】解:过点D作,交于H,
则,,
∴,
∵,
∴,
故选:B.
【变式1】如图,已知点在y轴上,点B为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连接,将线段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 连接, 取中点D, 连接, 移动点B, 若, 则此时点B横坐标为( )

A.3 B.5 C.6 D.8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图形与坐标,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到性质和判定.
设与相较于点,则,,得到,则垂直平分,得到即可解题.
【详解】如图,设与相较于点,

∵点是的中点,,
∴,,
∴,
∴垂直平分,
∴,
∴点的横坐标为.
故选C.
【变式2】作业本中有一道题:“如图,在中,点D为的中点,点E在上,且,,交于点F,求的值”,小明解决时碰到了困难,哥哥提示他过点E作,交于点G.最后小明求解正确,则的值为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根据可得,结合,可得,根据点D为的中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



点D为的中点,



故答案为:.
【变式3】如图中,、为的三等分点,为的中点,与、分别交于、,则 .

【答案】
【分析】首先过点M作,交分别于K,N,由M是的中点与、为的三等分点,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求得,,,然后根据比例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解:过点M作,交分别于K,N,

∵M是的中点,
∴,
∵、为的三等分点,
∴,
∴,
∵,,
∴,,
设,
∴,
∴.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与比例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