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1.了解秦朝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等基本史实,认识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 3.通过对秦朝灭亡的学习,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家国情怀)
自主学习任务一.秦的暴政
设问1:秦的暴政有哪些?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你会怎么做?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统治
①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 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 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 。
2.秦朝的暴政
(1)赋税沉重: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 繁重:四大工程——万里长城、秦始皇陵、 、秦直道
(3)法律残酷: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
(4)焚书坑儒
(5) 秦 的统治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3.结果: 矛盾激化,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
自主学习任务二、陈胜、吴广起义
设问2:秦的暴政有哪些?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你会怎么做?
1.原因
(1)直接原因: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 戍守 ,遇雨误期。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这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概况
(1)时间、地点:公元前 夏;大泽乡。
(2)领导者:陈胜和吴广。
(3)口号:“ 将相宁有种乎 ”。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5)发展: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在攻占 后,陈胜称王,建立了“ ”政权。
(6)结果: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影响
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③鼓舞了后世农民阶级反抗 残暴统治的斗争
自主学习任务三、秦朝的灭亡
设问3: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项羽刘邦为什么而战?
陈胜、吴广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前期;项羽和刘邦的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后期。
1.概况: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
2.巨鹿之战
①指挥者、地点:项羽,巨鹿。
②特点: 的战役。
③战果:将秦军的 歼灭。
3.巨鹿之战后,秦朝统治者内部矛盾加深, 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4.秦朝灭亡:公元前 年,秦朝统治者子婴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秦的暴政
统一;社会;暴虐;徭役;阿房宫;二世;社会;
自主学习任务二、陈胜、吴广起义
渔阳;长城;209年;王候;陈县;张楚;封建;
自主学习任务三、秦朝的灭亡
以少胜多;主力;刘邦;207
议一议: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意义??
【点拨】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显示出革命首创精神和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精神
【典例】.《史记》中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材料提及的起义( )
A.因商纣王的残暴统治而爆发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是西楚霸王领导的 D.曾经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变式练1-1】下列诗句反映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是( )
A.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B.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C.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变式练1-2】如图反映的史实是( )
A.武王伐纣 B.楚汉之争 C.西汉的建立 D.陈胜、吴广起
小组讨论:秦朝为何如此短命?
【点拨】
失民心者失天下;实行暴政;赋役繁重,法律严苛;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典例】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四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你从中得到了那些启示?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4·广东·模拟预测)如图可知,秦朝( )
A.徭役十分繁重 B.赋税非常沉重 C.妇女人口过多 D.人口结构复杂
2.(2024·河南驻马店·模拟预测)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由此可知致秦“天下大坏”的是( )
A.穷奢极欲,修筑阿房 B.花费巨资,求仙访药
C.兴师动众,巡游封禅 D.征发繁重,刑法严苛
3.下表是秦朝征发徭役情况表。据此可以推知,秦朝( )
秦朝人口 每年征发徭役人数 服役人数占总人口
约2000万人 300万人 15%以上
A.阶级矛盾尖锐 B.重视国家建设
C.经济实力雄厚 D.集权统治强化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这一事件应标于时间轴的( )
A.A B.B C.C D.D
5.据《史记》记载,陈胜、吴广率队戍边为大雨所阻,按秦法应当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规定,遇有不可抗力的“水雨”误了徭役是不受惩罚的。由此可见( )
A.文献解读必须依赖考古佐证 B.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
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途径 D.历史研究需要经过多元互证
6.(2024·湖南长沙·一模)从如图中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秦的暴政引发秦末农民大起义 B.陈胜吴广的起义方向是自西向东
C.陈胜吴广的起义是第一次农民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控制了大泽乡地区
7.大型油画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下列选项中与油画主人公有关联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下表是某班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第一幕:秦朝暴政 第二幕:戍边遇雨 第三幕:揭竿而起 第四幕:张楚政权
A.武王伐纣 B.楚汉相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巨鹿之战
9.蒲松龄在连续科场失利后,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铭联置于聊斋书屋,从此开创出一番新的事业。联中“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的人分别是( )
A.刘邦、夫差 B.项羽、勾践 C.陈胜、楚庄王 D.吴广、秦穆公
10.“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持三尺,西灭无道秦。”诗中“西灭无道秦”指的是( )
A.发动大泽乡起义推翻了秦朝 B.领导起义军消灭了秦军主力
C.领导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D.领导黄巾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三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书房门口贴了一副自勉联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材料一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是在哪次事件中提出的?领导者是谁?该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刘邦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获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上联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4)材料三中的对联对你有哪些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1.了解秦朝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等基本史实,认识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 3.通过对秦朝灭亡的学习,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家国情怀)
自主学习任务一.秦的暴政
设问1:秦的暴政有哪些?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你会怎么做?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统治
①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 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 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 。
2.秦朝的暴政
(1)赋税沉重: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 繁重:四大工程——万里长城、秦始皇陵、 、秦直道
(3)法律残酷: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
(4)焚书坑儒
(5) 秦 的统治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3.结果: 矛盾激化,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
自主学习任务二、陈胜、吴广起义
设问2:秦的暴政有哪些?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你会怎么做?
1.原因
(1)直接原因: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 戍守 ,遇雨误期。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这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概况
(1)时间、地点:公元前 夏;大泽乡。
(2)领导者:陈胜和吴广。
(3)口号:“ 将相宁有种乎 ”。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5)发展: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在攻占 后,陈胜称王,建立了“ ”政权。
(6)结果: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影响
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③鼓舞了后世农民阶级反抗 残暴统治的斗争
自主学习任务三、秦朝的灭亡
设问3: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项羽刘邦为什么而战?
陈胜、吴广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前期;项羽和刘邦的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后期。
1.概况: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
2.巨鹿之战
①指挥者、地点:项羽,巨鹿。
②特点: 的战役。
③战果:将秦军的 歼灭。
3.巨鹿之战后,秦朝统治者内部矛盾加深, 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4.秦朝灭亡:公元前 年,秦朝统治者子婴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秦的暴政
统一;社会;暴虐;徭役;阿房宫;二世;社会;
自主学习任务二、陈胜、吴广起义
渔阳;长城;209年;王候;陈县;张楚;封建;
自主学习任务三、秦朝的灭亡
以少胜多;主力;刘邦;207
议一议: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意义??
【点拨】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显示出革命首创精神和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精神
【典例】.《史记》中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材料提及的起义( )
A.因商纣王的残暴统治而爆发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是西楚霸王领导的 D.曾经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起义最终在秦军的反击而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B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因秦二世的暴政而爆发,排除A项;陈胜、吴广是起义的领导者,排除C项;项羽曾经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
【变式练1-1】下列诗句反映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是( )
A.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B.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C.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在大泽乡起义中的口号,所以,“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指的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的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了反秦大旗,C项正确;“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反映的是战国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社会动荡,排除A项;“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指的是秦王嬴政先后攻灭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排除B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指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楚汉之争中被刘邦打败,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排除D项。故选C项。
【变式练1-2】如图反映的史实是( )
A.武王伐纣 B.楚汉之争 C.西汉的建立 D.陈胜、吴广起
【答案】D
【详解】根据地图“大泽乡”“陈(张楚)”可知,地图反映了公元前209年爆发的秦末大泽乡起义,起义领导人陈胜、吴广,也称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政权,国号“张楚”,并一度向秦朝都城咸阳进军,D项正确;武王伐纣的关键一战是牧野之战,与地图不符,排除A项;楚汉之争是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双方曾以鸿沟为界,称“楚河汉界”最后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亭,楚汉之争的形势与地图不符,排除B项;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地图与西汉建立的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小组讨论:秦朝为何如此短命?
【点拨】
失民心者失天下;实行暴政;赋役繁重,法律严苛;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典例】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四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你从中得到了那些启示?
【答案】(3)原因:秦的暴政。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3)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秦朝大兴土木,刑法严格,赋税沉重,要以繁重,秦二世更加暴虐等原因,使得秦朝灭亡。因此芹菜炒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启示:从秦王朝由于暴政迅速灭亡可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4·广东·模拟预测)如图可知,秦朝( )
A.徭役十分繁重 B.赋税非常沉重 C.妇女人口过多 D.人口结构复杂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阿房宫、修骊山墓、筑长城、戍五岭、修驰道、运粮饷等每年服役的人接近五百万,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故题干反映了秦朝徭役十分繁重,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赋税,无法得出赋税是否沉重,排除B项;题干图示妇女占一半,不能说明秦朝妇女人口过多,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人口结构复杂,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河南驻马店·模拟预测)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由此可知致秦“天下大坏”的是( )
A.穷奢极欲,修筑阿房 B.花费巨资,求仙访药
C.兴师动众,巡游封禅 D.征发繁重,刑法严苛
【答案】D
【详解】据题干“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可知,秦朝多次征发数以万计的百姓服役,使刑法越来越残酷,耗尽了财力,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秦朝的统治被推翻,致秦“天下大坏”的是征发繁重、刑法严苛,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修筑阿房宫,排除A项;“亟役万人,暴其威刑”指的是征发繁重,刑法严苛,与求仙访药没有关系,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征发繁重,刑法严苛,没有提到秦始皇巡游,排除C项。故选D项。
3.下表是秦朝征发徭役情况表。据此可以推知,秦朝( )
秦朝人口 每年征发徭役人数 服役人数占总人口
约2000万人 300万人 15%以上
A.阶级矛盾尖锐 B.重视国家建设
C.经济实力雄厚 D.集权统治强化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表格内容可知,秦朝每年征发徭役的人数占了总人口的15%以上,这表明秦朝民众的徭役负担沉重,百姓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A项正确;征发徭役原因很多,徭役繁重不能表明重视国家建设,排除B项;材料强调是徭役沉重,不能体现秦经济实力,排除C项;徭役繁重并不能表明集权统治强化,排除D项。故选A项。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这一事件应标于时间轴的( )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的历史时间走向为数值从大到小。公元的历史时间走向为数值从小到大。所以,公元前209年排列在公元前200年之前,A项正确;B的时间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排除B项;C在公元100年到公元200年之间,排除C项;D在公元200年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5.据《史记》记载,陈胜、吴广率队戍边为大雨所阻,按秦法应当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规定,遇有不可抗力的“水雨”误了徭役是不受惩罚的。由此可见( )
A.文献解读必须依赖考古佐证 B.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
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途径 D.历史研究需要经过多元互证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史记》和秦简,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同,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研究不能凭一家之言,而要多方论证,D项正确;当时人们留下的文献资料也有一定的真实性,文献解读必须依赖考古佐证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经过多方论证和考古发现等,可以找寻到历史真相,排除B项;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4·湖南长沙·一模)从如图中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秦的暴政引发秦末农民大起义 B.陈胜吴广的起义方向是自西向东
C.陈胜吴广的起义是第一次农民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控制了大泽乡地区
【答案】D
【详解】根据地图信息,由“大泽乡”和图例上的提示,可知与陈胜吴广起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由于秦的暴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因此图中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陈胜吴广起义控制了大泽乡地区,D项正确;地图中无法反映“秦的暴政”,排除A项;地图可知陈胜吴广的起义方向是自东向西,而不是自西向东,排除B项;陈胜吴广的起义是第一次农民起义,在地图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7.大型油画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下列选项中与油画主人公有关联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答案】D
【详解】据题干油画和所学知识可知,油画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的号召农民起来反抗时说的话,D项正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提出的成为男子汉大丈夫的三大标准,排除A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所说,排除B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的是分封制,排除C项。故选D项。
8.下表是某班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第一幕:秦朝暴政 第二幕:戍边遇雨 第三幕:揭竿而起 第四幕:张楚政权
A.武王伐纣 B.楚汉相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巨鹿之战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项正确;武王伐纣,是指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与题干信息“秦朝暴政”,“揭竿而起”,“张楚政权”没有联系,排除A项;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与题干信息“戍边遇雨”,“张楚政权”没有联系,排除B项;巨鹿之战,是指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著名战役,与题干信息“戍边遇雨”,“张楚政权”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9.蒲松龄在连续科场失利后,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铭联置于聊斋书屋,从此开创出一番新的事业。联中“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的人分别是( )
A.刘邦、夫差 B.项羽、勾践 C.陈胜、楚庄王 D.吴广、秦穆公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和所学可知,上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项羽。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并率军入关;根据材料“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和所学可知,下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越王勾践。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被吴国所俘,为了不忘灭国之仇,勾践卧薪尝胆,磨炼意志,最终取得吴王夫差信任,回到越国。回国之后,勾践开始了灭吴计划,并最终灭了吴国,因此,这副对联的上、下联分别评价的历史人物是项羽、勾践,B项正确;刘邦是西汉的建立者,吴王夫差是勾践的争霸对象,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陈胜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吴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之一,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0.“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持三尺,西灭无道秦。”诗中“西灭无道秦”指的是( )
A.发动大泽乡起义推翻了秦朝 B.领导起义军消灭了秦军主力
C.领导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D.领导黄巾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持三尺,西灭无道秦”指的是汉高祖刘邦起义,最后灭亡秦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C项正确;发动大泽乡起义的是陈胜、吴广,排除A项;消灭了秦军主力的是项羽,排除B项;领导黄巾起义的是张角等,排除D项。故选C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三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书房门口贴了一副自勉联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材料一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是在哪次事件中提出的?领导者是谁?该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刘邦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获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上联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4)材料三中的对联对你有哪些启示?
【答案】(1)事件: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原因:秦朝的暴政。
(2)原因:赢得民心。
(3)事件:巨鹿之战;人物:项羽。
(4)启示:我们要胸怀大志,做事要坚持不懈,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发奋努力,勇往直前等。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成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成守误期要被处死。陈胜、吴广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故材料一反映的事件是大泽乡起义;人物:依据所学可知,领导起义的人是陈胜、吴广;原因:依据所学可知,该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的意思是杀人的人要处死,打伤人或者偷盗,抵偿相应的罪名和刑罚,我会废除残酷的秦朝刑法。其说明了刘邦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赢得民心。
(3)事件及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描述的是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5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率领的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展开决战。项羽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20万秦军,使秦军遭受巨创,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
(4)启示:开放型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胸怀大志,做事要坚持不懈,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发奋努力,勇往直前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