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发展国力强盛原因;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过程 1.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知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通过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学习,知道儒学在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和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立足家国情怀,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家国情怀)
自主学习任务一.削弱地方势力
设问1:汉武帝为削弱地方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1、 的实施
(1)背景: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2)提出者:主父偃
(3)推恩令的内容: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 ,由皇帝制定封号。
(4)推恩令的作用:推恩令的实施,使得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维护了国家的 。
2、建立 制度
(1)背景: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土地,聚敛财富,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刺史权力:代表中央 地方官员和豪强及子弟的不法行为
(3)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易错点: 是监察中央官员;刺史是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
自主学习任务二.加强经济管控
设问2: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经济上采取了那些措施?
1、农业
(1)朝廷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重视 ,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3)新型播种工具 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2、手工业: 、 、 、 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3、商业
(1)背景: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他们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3)措施
①收回铸币权: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钱。
②盐铁官营:在全国各地设 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平抑物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 物资,平抑物价。
④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自主学习任务三、尊崇儒术
设问3:汉武帝在思想上有什么烦恼?如何解决?
核心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提出者: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内容: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 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措施:(1)在长安兴办 (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2)以儒家的《诗》《书》《礼》《易》《 》为教材,推行儒学教育,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4、作用:
(1)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5、实质: 专制
自主学习任务四、北击匈奴
设问4: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派谁北击匈结果如何?
1、背景
(1)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日渐强大,不断袭扰中原地区。
(2)西汉国力疲弱,被迫对匈奴实施“ ”政策,并交纳贡品。
(3)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
2、概况: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 出击匈奴,双方在漠北展开决战,匈奴大败,从此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3、西汉能够成功反击匈奴对的原因
①当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②卫青等人的英勇善战。
③顺应了人民的愿望。
4、汉武帝大一统影响(意义):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 时期。(西汉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不是文帝、景帝时期,而是武帝时期;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
1、推恩令;(3)侯国;(4)统一;
刺史;(1)兼并;(2)监视;(4)御史大夫;
自主学习任务二.
1、(2)兴修水利 (3)耧车 2、纺织、冶铁、制陶、酿造
(3)①五铢;②盐铁;③调配;
自主学习任务三.
1、董仲舒;2、忠君守礼;3、(1)太学;(2)春秋;5、文化;
自主学习任务四.
1、(2)和亲;2、霍去病;3、鼎盛自主学习任务三、“文景之治”
汉景帝;勤俭;文帝;清明;安定;钱粮;库存;
议一议:什么是推恩令??
【点拨】
“推恩令”: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典例】..“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把原来的诸侯国割裂成了若干个小国,小国的实力自然不能跟大国比,要对抗中央那就难了。”《汉武帝和他的时代》一书中评价的这一计策( )
A.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 D.强化了儒学主导地位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把原来的诸侯国割裂成了若干个小国,小国的实力自然不能跟大国比,要对抗中央那就难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推恩令”的实施,削弱了封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A项正确;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不是题干“推恩令”政策的作用,排除BC项;强化了儒学主导地位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崇儒术”政策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变式练1-1】下图反映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B.社会局势日益动荡不安
C.儒学占据主导地位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封地”和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有关,西汉初年,诸侯王实力强大,独霸一方,直接威胁到中央的统治。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出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诸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采取的政治措施,与经济、儒学无关,排除AC项;社会局势日益稳定,不是日益动荡不安,排除B项。故选D项。
【变式练1-2】观察下图西汉初年中央与封国实力对比图,汉武帝采取何种措施解决问题( )
A.实行推恩令 B.建立刺史制度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实行盐铁经营权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是封国权力过大,威胁朝廷。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A项正确;建立刺史制度是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排除B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为了解决战国以来思想上的不统一局面,排除C项;实行盐铁经营权是汉武帝大一统的经济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小组讨论:说一说汉武帝采取措施的影响?
【点拨】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 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典例】1.材料一 (武帝)”……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二 孝武(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彰)《六经》。
——《汉书·武帝纪赞》
材料三 (汉武帝)子是以东郭成阳、孔仅为大农恶,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 上(汉武帝)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上从恢议。
——《通鉴纪事本末》
(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上述措施的积极影响。
【答案】(1)材料一推恩令;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三盐铁官营、专卖;材料四派兵抗击匈奴。
(2)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一“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实行“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弟子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使得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汉武帝解决王国的问题。根据材料二“孝武(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彰)《六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得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政权经济支柱。根据材料三“(汉武帝)子是以东郭成阳、孔仅为大农恶,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国家财富,实施盐铁官营、专卖。根据材料四“ 上(汉武帝)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上从恢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巩固边疆稳定,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积极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盐铁官营、专卖,派兵抗击匈奴,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1.(2024·江西南昌·模拟预测)“酷矣秦皇灭荒哉汉武还”,这句诗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赞美了汉武帝的治国策略和对国家的贡献。“汉武”前期出现在如下图年代尺的哪一时期( )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统治时期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他的统治前期大体应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3年,这个时间段属于公约前2世纪,B项正确;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024·河南周口·模拟预测)观察表格,相关主张的目的是( )
时期 人物 主张
汉文帝时期 贾谊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汉景帝时期 晁错 建议削藩:“削之,祸小;不削之,祸大”
汉武帝时期 主父偃 “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A.吸取秦亡教训 B.强化中央集权
C.维护诸侯利益 D.继续休养生息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贾谊的主张“众建诸侯少其力”实则是削弱诸侯国实力。晁错“建议削藩:‘削之,祸小;不削之,祸大’”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晁错主张削藩,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主张“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规定诸侯的子弟除了嫡长子继承爵位之外,其他的儿子可以由中央出名义,割诸侯的地盘封侯,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进而达到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强化中央集权,因此其共同主张是强化中央集权,B项正确;吸取秦亡教训是指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题干描述的加强中央集权不符,排除A项;题干主张削弱诸侯势力,而非维护诸侯利益,排除C项;继续休养生息,与题干主旨不符,题干主题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山西太原·模拟预测)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进行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空白处的史实( )
史实 论点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创办太学将儒家经典作为主要教材。 忠君守礼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政权的精神支柱
诸侯王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得到有力巩固。
A.焚书坑儒 B.北击匈奴 C.建立皇帝制 D.实施推恩令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诸侯王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得到有力巩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推恩令”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为加强思想上的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措施,排除A项;北击匈奴属于军事上的措施,排除B项;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4.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文化备受打击。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大大推动了儒学的发展,虽然两者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不同,但两者本质上都是( )
A.为了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B.为了排斥其他学派思想文化
C.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D.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D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而不是促进文化的发展,排除A项;秦始皇的手段比较粗暴极端,汉武帝是通过发展儒学教育、提高儒学地位的办法推崇儒学,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对外交流,不体现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
5.文物是历史文明的印记。下列文物图片能佐证汉代尊崇儒术的是( )
A.汉代金缕玉衣 B.汉代讲经图 C.汉代五铢钱 D.东汉宅院画像砖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能佐证汉代尊崇儒术的是”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设立为正统思想,并建立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用儒家经典教育青年子弟。“汉代讲经图”的内容体现了就是汉朝以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B项正确;汉代金缕玉衣证明了汉王朝手工业技术的高超,排除A项;汉代五铢钱属于汉武帝经济大一统的措施,与尊崇儒术无关,排除C项;“东汉宅院画像砖体现了汉代建筑,与尊崇儒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4·广东·模拟预测)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设“五经博士”,以《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学内容,博士专门负责经学的传授。这一举措( )
A.为创立科举奠定基础 B.适应了大一统的发展
C.延续了百家争鸣局面 D.推动了国家经济繁荣
【答案】B
【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适应了大一统的发展,B项正确;创立科举制是在隋朝,排除A项;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并非是延续百家争鸣局面,排除C项;仅仅是建立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以博士负责传授,不足以推动国家经济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4·江西九江·模拟预测)分析图1、图2,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秦始皇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流通全国,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A.汉朝传承了秦朝的铸币技术 B.货币种类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汉朝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D.币制改革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汉两朝中央进行了统一了货币的经济措施,这都为后朝货币形制提供了范式;体现了国家加强经济的管理,D项正确;材料强调秦汉对货币的统一与管理,无法反映汉朝传承了秦朝的铸币技术,排除A项;材料中都属于同一类货币,无法说明货币种类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汉武帝时铸造的五铢钱,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4·江西·模拟预测)这一改革主要针对商贾、富人群体,虽然力度很大,但并没有给百姓增加多少负担,使得“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这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实现武帝的伟大功业至关重要。材料中的“改革”是指( )
A.实施“推恩令” B.设立刺史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盐铁官营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一改革主要针对商贾、富人群体”“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可知这是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 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 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D项正确;实施“推恩令”是政治方面的措施,目的是为了解放封国问题,排除A项;设立刺史也是政治方面的措施,设立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排除B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思想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4·北京海淀·二模)下侧示意图梳理了汉代史事,其中①处应填写( )
A.汉高祖建立汉朝 B.汉文帝休养生息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汉光武帝实现中兴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统一铸币权;北击匈奴”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C项正确;“汉高祖建立汉朝”、“汉文帝休养生息”、“汉光武帝实现中兴”,均与题干示意图中的“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等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2024·河南漯河·二模)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把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权交给有铜矿的地方势力。到了汉武帝时期,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发行五铢钱,并由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负责铸钱。这一变化有利于( )
A.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B.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节省政府财政支出
【答案】C
【详解】据材料“汉武帝时期,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发行五铢钱,并由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负责铸钱”可知,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且统一发行货币,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C项正确;货币与边疆稳定关系不大,排除A项;地方行政与货币发行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发行货币,这并不能节省政府开支,排除D项。故选C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2024·湖北襄阳·模拟预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一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现实。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为解决这一制度带来的弊端,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分别有何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答案】(1)认识:郡国并行制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
举措:政治:颁布推恩令;经济: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影响: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中华民族。
【详解】(1)认识:材料二中作者提到了“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可以得出,作者认为汉初“郡国并行制”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
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可以得出,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分别采取的举措是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影响:材料三中提到了“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现实”,可以得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是: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中华民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发展国力强盛原因;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过程 1.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知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通过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学习,知道儒学在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和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立足家国情怀,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家国情怀)
自主学习任务一.削弱地方势力
设问1:汉武帝为削弱地方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1、 的实施
(1)背景: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2)提出者:主父偃
(3)推恩令的内容: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 ,由皇帝制定封号。
(4)推恩令的作用:推恩令的实施,使得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维护了国家的 。
2、建立 制度
(1)背景: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土地,聚敛财富,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刺史权力:代表中央 地方官员和豪强及子弟的不法行为
(3)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易错点: 是监察中央官员;刺史是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
自主学习任务二.加强经济管控
设问2: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经济上采取了那些措施?
1、农业
(1)朝廷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重视 ,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3)新型播种工具 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2、手工业: 、 、 、 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3、商业
(1)背景: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他们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3)措施
①收回铸币权: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钱。
②盐铁官营:在全国各地设 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平抑物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 物资,平抑物价。
④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自主学习任务三、尊崇儒术
设问3:汉武帝在思想上有什么烦恼?如何解决?
核心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提出者: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内容: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 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措施:(1)在长安兴办 (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2)以儒家的《诗》《书》《礼》《易》《 》为教材,推行儒学教育,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4、作用:
(1)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5、实质: 专制
自主学习任务四、北击匈奴
设问4: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派谁北击匈结果如何?
1、背景
(1)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日渐强大,不断袭扰中原地区。
(2)西汉国力疲弱,被迫对匈奴实施“ ”政策,并交纳贡品。
(3)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
2、概况: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 出击匈奴,双方在漠北展开决战,匈奴大败,从此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3、西汉能够成功反击匈奴对的原因
①当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②卫青等人的英勇善战。
③顺应了人民的愿望。
4、汉武帝大一统影响(意义):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 时期。(西汉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不是文帝、景帝时期,而是武帝时期;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
1、推恩令;(3)侯国;(4)统一;
刺史;(1)兼并;(2)监视;(4)御史大夫;
自主学习任务二.
1、(2)兴修水利 (3)耧车 2、纺织、冶铁、制陶、酿造
(3)①五铢;②盐铁;③调配;
自主学习任务三.
1、董仲舒;2、忠君守礼;3、(1)太学;(2)春秋;5、文化;
自主学习任务四.
1、(2)和亲;2、霍去病;3、鼎盛自主学习任务三、“文景之治”
汉景帝;勤俭;文帝;清明;安定;钱粮;库存;
议一议:什么是推恩令??
【点拨】
“推恩令”: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典例】..“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把原来的诸侯国割裂成了若干个小国,小国的实力自然不能跟大国比,要对抗中央那就难了。”《汉武帝和他的时代》一书中评价的这一计策( )
A.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 D.强化了儒学主导地位
【变式练1-1】下图反映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B.社会局势日益动荡不安
C.儒学占据主导地位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变式练1-2】观察下图西汉初年中央与封国实力对比图,汉武帝采取何种措施解决问题( )
A.实行推恩令 B.建立刺史制度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实行盐铁经营权
小组讨论:说一说汉武帝采取措施的影响?
【点拨】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 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典例】1.材料一 (武帝)”……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二 孝武(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彰)《六经》。
——《汉书·武帝纪赞》
材料三 (汉武帝)子是以东郭成阳、孔仅为大农恶,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 上(汉武帝)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上从恢议。
——《通鉴纪事本末》
(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上述措施的积极影响。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1.(2024·江西南昌·模拟预测)“酷矣秦皇灭荒哉汉武还”,这句诗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赞美了汉武帝的治国策略和对国家的贡献。“汉武”前期出现在如下图年代尺的哪一时期( )
A.A B.B C.C D.D
2.(2024·河南周口·模拟预测)观察表格,相关主张的目的是( )
时期 人物 主张
汉文帝时期 贾谊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汉景帝时期 晁错 建议削藩:“削之,祸小;不削之,祸大”
汉武帝时期 主父偃 “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A.吸取秦亡教训 B.强化中央集权
C.维护诸侯利益 D.继续休养生息
3.(2024·山西太原·模拟预测)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进行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空白处的史实( )
史实 论点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创办太学将儒家经典作为主要教材。 忠君守礼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政权的精神支柱
诸侯王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得到有力巩固。
A.焚书坑儒 B.北击匈奴 C.建立皇帝制 D.实施推恩令
4.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文化备受打击。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大大推动了儒学的发展,虽然两者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不同,但两者本质上都是( )
A.为了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B.为了排斥其他学派思想文化
C.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D.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
5.文物是历史文明的印记。下列文物图片能佐证汉代尊崇儒术的是( )
A.汉代金缕玉衣 B.汉代讲经图 C.汉代五铢钱 D.东汉宅院画像砖
6.(2024·广东·模拟预测)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设“五经博士”,以《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学内容,博士专门负责经学的传授。这一举措( )
A.为创立科举奠定基础 B.适应了大一统的发展
C.延续了百家争鸣局面 D.推动了国家经济繁荣
7.(2024·江西九江·模拟预测)分析图1、图2,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秦始皇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流通全国,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A.汉朝传承了秦朝的铸币技术 B.货币种类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汉朝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D.币制改革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8.(2024·江西·模拟预测)这一改革主要针对商贾、富人群体,虽然力度很大,但并没有给百姓增加多少负担,使得“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这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实现武帝的伟大功业至关重要。材料中的“改革”是指( )
A.实施“推恩令” B.设立刺史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盐铁官营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一改革主要针对商贾、富人群体”“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可知这是汉武帝为实现
9.(2024·北京海淀·二模)下侧示意图梳理了汉代史事,其中①处应填写( )
A.汉高祖建立汉朝 B.汉文帝休养生息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汉光武帝实现中兴
10.(2024·河南漯河·二模)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把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权交给有铜矿的地方势力。到了汉武帝时期,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发行五铢钱,并由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负责铸钱。这一变化有利于( )
A.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B.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节省政府财政支出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2024·湖北襄阳·模拟预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一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现实。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为解决这一制度带来的弊端,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分别有何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