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原卷版+解析版)-【核心素养】同步探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原卷版+解析版)-【核心素养】同步探究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1 16:43: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1.立足史料实证,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意义和张仲景被称为“医圣”的原因。 2.立足时空观念,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内容及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知道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及其发展状况。 3.立足家国情怀,认识到两汉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自主学习任务一.造纸术的发明
设问1:是谁改变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1.造纸术的出现: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术的基本方法。
2.造纸术的改进:(1)改进时间及改进者:105年(东汉)
(2)原料: 、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
(3)优点: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易找, 便宜,易于推广。
3.影响:(1)此后, 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 的流传。
(2)中国的造纸术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自主学习任务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设问2:秦汉时期医学、数学和农学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1.医学
张仲景 华佗
生活年代 东汉末年
成就 《 》①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要辨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 ②发展了“ ”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 ②发明“ ”(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 ③创编“ ”
地位 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 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 ”。
数学
(1)特点:中国古代数学一直注重实际应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2)代表:①《 》最晚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②出土的 抄录了较为完整的乘法口诀,反映了秦朝对乘法口诀的推广和应用。
3.农学:代表性著作《 》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地、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
自主学习任务三、司马迁与《史记》
设问3:《史记》的体例是什么?有何价值?
1.体例创新:是我国第一部 。
2.内容:记述了从 时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司马迁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
3.评价:(1)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自主学习任务四、道家和佛教
设问4:道教为何产生于东汉末年?道教是如何产生的?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1.道教的兴起
(1)背景: 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2)概况:①太平道: 创立;尊奉黄帝和老子;以治病来传道。
②五斗米道: 创立;流行于汉中、巴蜀地区;只要出五斗米,就可入道。
(3)传播原因:张角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太平道得到广泛传播。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为下层民众所信奉。
2.佛教的传入
(1)产生时间、地点:约 。
(2)概况
① 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②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3)影响:丰富了 ,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西汉 蔡伦 树皮 原料 价格 纸 典籍
自主学习任务二、《伤寒杂病论》 治未病 中医药学 医圣 麻沸散 五禽戏 九章算术 秦简九九表 泛胜之书
自主学习任务三、纪传体通史 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自主学习任务四、东汉 张角 张陵 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两汉 中国文化
议一议: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点拨】
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纸的使用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典例】.“自古书简,多编以竹简,其用缘帛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酸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材料中的这项技术( )
A.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B.开启了人类征服海洋的篇章
C.过年时烟花爆竹的材料 D.为政府增加了赋税
【变式练1-1】.从下列图片所示内容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A.书写材料变化 B.古代农业发展 C.古代商业繁荣 D.中华医学深奥
【变式练1-2】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发明对外传播示意图。这一发明(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 B.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
C.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D.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小组讨论: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点拨】
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外交流增多;秦汉时期科学家的刻苦
钻研。
【典例】(3)七年级(2)班同学正在制作“两汉科技文化展示”板报,请你参与!请从如图图片中选出一张能反映当时文化发展水平的图片作为“两汉科技文化展示”板报的首页,请写出图片编号,并给这一图片写一段介绍。(要求:紧绕主题,符合史实,语句通顺,80字左下。)
① ② ③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1.(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西汉时人们懂得造纸 B.蔡伦用树皮、麻头等为造纸原料
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2024·河南南阳·二模)由于简重帛贵,早期书籍多言语精炼,学习时需老师讲解。纸出现以后,老师便可将自己对经书的理解注释出来,使得没有条件入学接受面授的学生亦可自主学习。这强调了纸的发明(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消除了贫富差距
C.提高了教学水平 D.便捷了知识传播
3.(2024·广东广州·一模)《东观汉记·蔡伦传》中记载,“黄门蔡伦,典作上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认可蔡伦“发明”造纸术。随着新疆等地陆续出土多件西汉“纸质”文物,蔡伦“发明”造纸术受到质疑。这说明历史研究中( )
A.需要实物文献互证 B.史书记载并不可靠
C.立场不同影响观点 D.史学理论指引方向
4.(2024·广东广州·三模)有学者指出:“在我看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材料意在强调( )
A.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方面成就更高 B.发明主要取决于实用
C.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各地 D.重要发明应服务于农业
5.(2024·河南许昌·二模)下列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两位著名医者都主张( )
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 ——张仲景
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华佗
A.用药简易 B.辨证施治 C.望闻问切 D.养生健体
6.(2024·河南南阳·二模)下图所示是一套中医养生健身功法,模仿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其创编者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孙思邈
7.(2024·江西吉安·二模)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A.东汉时期的医学发展 B.灿烂的两汉科技与文化
C.三国时期的科技发展 D.异彩纷呈的南北朝文化
8.(2024·广东清远·三模)《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里耶古井出土的秦简中频繁出现“洞庭郡”的记载,证实了早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就设有洞庭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年代久远的史料都难采信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 D.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
9.(2024·湖南长沙·一模)“太子年幼继位,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除掉外戚,又演变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现象( )
A.是佛教产生的重要背景 B.是道教产生的重要背景
C.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瓦解 D.是郡县制的弊端造成的
10.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是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这说明( )
A.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
C.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科技篇——世界领先】
材料一:美国作家哈特写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书中将世界100位名人按他们对人类历史和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排列顺序,蔡伦被排在第七位。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被排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前列的理由。
材料二:造纸术外传时间表
时间 4世纪 7世纪 8世纪 12世纪 16世纪 19世纪
国家或地域 朝鲜 日本 阿拉伯国家 欧洲、非洲 美洲 大洋洲
(2)根据材料二,指出4﹣8世纪我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医学篇——独树一帜】
材料三:
河南南阳医圣祠 “五禽戏”
(3)“医圣祠”是纪念谁的?他的主要医学著作是什么?
(4)“五禽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成就?他在医学上的重大发明是什么?
【文化篇——影响深远】
材料四:
《史记》书影
(5)写出这部书的作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1.立足史料实证,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意义和张仲景被称为“医圣”的原因。 2.立足时空观念,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内容及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知道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及其发展状况。 3.立足家国情怀,认识到两汉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自主学习任务一.造纸术的发明
设问1:是谁改变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1.造纸术的出现: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术的基本方法。
2.造纸术的改进:(1)改进时间及改进者:105年(东汉)
(2)原料: 、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
(3)优点: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易找, 便宜,易于推广。
3.影响:(1)此后, 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 的流传。
(2)中国的造纸术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自主学习任务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设问2:秦汉时期医学、数学和农学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1.医学
张仲景 华佗
生活年代 东汉末年
成就 《 》①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要辨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 ②发展了“ ”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 ②发明“ ”(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 ③创编“ ”
地位 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 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 ”。
数学
(1)特点:中国古代数学一直注重实际应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2)代表:①《 》最晚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②出土的 抄录了较为完整的乘法口诀,反映了秦朝对乘法口诀的推广和应用。
3.农学:代表性著作《 》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地、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
自主学习任务三、司马迁与《史记》
设问3:《史记》的体例是什么?有何价值?
1.体例创新:是我国第一部 。
2.内容:记述了从 时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司马迁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
3.评价:(1)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自主学习任务四、道家和佛教
设问4:道教为何产生于东汉末年?道教是如何产生的?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1.道教的兴起
(1)背景: 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2)概况:①太平道: 创立;尊奉黄帝和老子;以治病来传道。
②五斗米道: 创立;流行于汉中、巴蜀地区;只要出五斗米,就可入道。
(3)传播原因:张角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太平道得到广泛传播。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为下层民众所信奉。
2.佛教的传入
(1)产生时间、地点:约 。
(2)概况
① 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②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3)影响:丰富了 ,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西汉 蔡伦 树皮 原料 价格 纸 典籍
自主学习任务二、《伤寒杂病论》 治未病 中医药学 医圣 麻沸散 五禽戏 九章算术 秦简九九表 泛胜之书
自主学习任务三、.纪传体通史 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自主学习任务四、东汉 张角 张陵 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两汉 中国文化
议一议: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点拨】
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纸的使用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典例】.“自古书简,多编以竹简,其用缘帛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酸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材料中的这项技术( )
A.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B.开启了人类征服海洋的篇章
C.过年时烟花爆竹的材料 D.为政府增加了赋税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酸布、鱼网以为纸”并所学可知,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为原料,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A项正确;指南针开启了人类征服海洋的篇章,排除B项;火药成为过年时烟花爆竹的材料,排除C项;为政府增加了赋税与造纸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变式练1-1】.从下列图片所示内容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A.书写材料变化 B.古代农业发展 C.古代商业繁荣 D.中华医学深奥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的甲骨上刻有文、图二的竹简上有文字、图三的纸上有文字和书写材料密切相关,即反映了书写材料变化,A项正确;题干图片信息与农业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都属于书写材料,未涉及商业的变化,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中医相关成果,与医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变式练1-2】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发明对外传播示意图。这一发明(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 B.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
C.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D.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片中向朝鲜传播的时间“公元4世纪”可知,该发明是造纸术(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D项正确;造纸术并不能直接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排除A项;封建制度走向衰亡在清朝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造纸术的传播,没有其余地区科技的比较,不能说明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
小组讨论: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点拨】
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外交流增多;秦汉时期科学家的刻苦
钻研。
【典例】(3)七年级(2)班同学正在制作“两汉科技文化展示”板报,请你参与!请从如图图片中选出一张能反映当时文化发展水平的图片作为“两汉科技文化展示”板报的首页,请写出图片编号,并给这一图片写一段介绍。(要求:紧绕主题,符合史实,语句通顺,80字左下。)
① ② ③
【答案】(3)图①是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使纸得以广泛使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图②是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描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图③是张仲景像。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任选其一)
【详解】
(3)介绍: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从科技或人物或著作的贡献、意义等角度分析,如,图①是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使纸得以广泛使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图②是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描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图③是张仲景像。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1.(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西汉时人们懂得造纸 B.蔡伦用树皮、麻头等为造纸原料
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答案】C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而非发明,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蔡伦改进的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 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4·河南南阳·二模)由于简重帛贵,早期书籍多言语精炼,学习时需老师讲解。纸出现以后,老师便可将自己对经书的理解注释出来,使得没有条件入学接受面授的学生亦可自主学习。这强调了纸的发明(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消除了贫富差距
C.提高了教学水平 D.便捷了知识传播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由于简重帛贵,早期书籍多言语精炼,学习时需老师讲解。纸出现以后,老师便可将自己对经书的理解注释出来,使得没有条件入学接受面授的学生亦可自主学习”,分析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纸出现以后,老师便可将自己对经书的理解注释出来,使得没有条件入学接受面授的学生亦可自主学习”,强调了纸的发明便捷了知识传播,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教育方面的内容,不能反映纸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发展,排除A项;“消除了贫富差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没有条件入学接受面授的学生亦可自主学习”,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4·广东广州·一模)《东观汉记·蔡伦传》中记载,“黄门蔡伦,典作上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认可蔡伦“发明”造纸术。随着新疆等地陆续出土多件西汉“纸质”文物,蔡伦“发明”造纸术受到质疑。这说明历史研究中( )
A.需要实物文献互证 B.史书记载并不可靠
C.立场不同影响观点 D.史学理论指引方向
【答案】A
【详解】据题干“《东观汉记·蔡伦传》中记载,‘黄门蔡伦,典作上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认可蔡伦‘发明’造纸术。随着新疆等地陆续出土多件西汉‘纸质’文物,蔡伦‘发明’造纸术受到质疑。”可知,说明历史研究需要实物文献互证,A项正确;史书中记载的大部分都是真实的,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史书记载并不可靠,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需要文献和文物互相印证,没有反映立场不同影响观点的信息,排除C项;史学理论指引方向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需要文献和文物互相印证,没有出现史学理论指引方向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4·广东广州·三模)有学者指出:“在我看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材料意在强调( )
A.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方面成就更高 B.发明主要取决于实用
C.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各地 D.重要发明应服务于农业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农耕文明”与“天文历法”联系起来,“人口”与“中医中药”联系起来,分析可知,作者意在强调历法能为农业生产服务,中医中药更是关乎人的生死,即发明的重要性取决于实用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出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方面是否成就更高,排除A项;依据材料只能说明天文历法对中国的农业经济来说很重要,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水平取得的成就更高,排除C项;依据材料“中医中药”分析可知,与农业经济之间没有关系,可知并不是所有发明都服务于农业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4·河南许昌·二模)下列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两位著名医者都主张( )
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 ——张仲景
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华佗
A.用药简易 B.辨证施治 C.望闻问切 D.养生健体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可知,张仲景和华佗都主张养生,通过调节阴阳、合理运动保持身体健康,D项正确;张仲景和华佗主张养生的手段分别是调节阴阳和适当运动,体现不出用药易简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养生方法,没有涉及治疗原则,排除B项;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材料体现的是养生健体,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4·河南南阳·二模)下图所示是一套中医养生健身功法,模仿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其创编者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孙思邈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A符合题意,A项正确;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排除B项;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排除C项;孙思邈是唐朝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他写了医学巨著《千金方》,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4·江西吉安·二模)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A.东汉时期的医学发展 B.灿烂的两汉科技与文化
C.三国时期的科技发展 D.异彩纷呈的南北朝文化
【答案】B
【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学著作。因此,图片反映的是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B项正确;造纸术与《史记》不属于医学,排除A项;图片中的成就属于两汉时期,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8.(2024·广东清远·三模)《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里耶古井出土的秦简中频繁出现“洞庭郡”的记载,证实了早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就设有洞庭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年代久远的史料都难采信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 D.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里耶古井出土的秦简中频繁出现‘洞庭郡’的记载,证实了早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就设有洞庭郡。”可知,里耶古井出土的秦简中频繁出现“洞庭郡”的记载,而《史记》《汉书》等传世文献中并无“洞庭郡”的记载,这体现了出土文献对传世文献的补充作用,有利于发现更多历史真相,说明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B项正确;年代久远的史料只要经过考古印证,同样是可信的,排除A项;史料价值最重要的是真实可信程度,只要是经过考古印证真实可信的史料,其价值不会受时代变迁的影响,排除C项;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4·湖南长沙·一模)“太子年幼继位,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除掉外戚,又演变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现象( )
A.是佛教产生的重要背景 B.是道教产生的重要背景
C.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瓦解 D.是郡县制的弊端造成的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都年幼,形成外戚专政,皇帝长大后,为掌握政权,依赖宦官除掉外戚,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局面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的统治日益腐朽和黑暗,整个社会一直动荡不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莫大的痛苦,再加上当时自然灾害频仍,疫病流行,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保护上。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在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的时候,也极力企图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反抗的意志,宣扬君权神授,借以消除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人民抗争的风暴,同时也希望宗教成为他们统治的后盾,祈求长治久安和个人的福寿康宁,为道教产生提供了可能,B项正确;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排除A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只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不能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瓦解,排除C项;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题干信息与郡县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是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这说明( )
A.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
C.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是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和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佛教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而不是说佛教的产生和来源,排除A项和B项;道教起源于中国本土,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科技篇——世界领先】
材料一:美国作家哈特写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书中将世界100位名人按他们对人类历史和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排列顺序,蔡伦被排在第七位。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被排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前列的理由。
材料二:造纸术外传时间表
时间 4世纪 7世纪 8世纪 12世纪 16世纪 19世纪
国家或地域 朝鲜 日本 阿拉伯国家 欧洲、非洲 美洲 大洋洲
(2)根据材料二,指出4﹣8世纪我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医学篇——独树一帜】
材料三:
河南南阳医圣祠 “五禽戏”
(3)“医圣祠”是纪念谁的?他的主要医学著作是什么?
(4)“五禽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成就?他在医学上的重大发明是什么?
【文化篇——影响深远】
材料四:
《史记》书影
(5)写出这部书的作者。
【答案】(1)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用废弃物造纸,价格便宜,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2)朝鲜、日本、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
(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4)华佗;“麻沸散”。
(5)司马迁。
【详解】(1)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被排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前列的理由是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提高,易于推广,这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2)国家和地区:根据材料二可知,4—8世纪我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了朝鲜、日本、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
(3)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医圣祠”是纪念张仲景的。著作: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四处奔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医德高尚。
(4)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五禽戏”反映了我国古代华佗的成就。发明: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汤药为人治病。他发明了“麻沸散”,失去知觉。
(5)作者:结合所学知识,《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