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1.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2.通过识读《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对史料进行辨析;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
自主学习任务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设问1:是谁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怎么样的一个王朝?
1·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
(1)生产力发展,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分化。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 ____________ (今河南登封),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3)意义: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由 ___________ 社会进入奴隶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4)相传,禹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禹铸九鼎,象征 _________ ,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2.世袭制的确立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 _______ 关紧世代继承。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伯益直接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禹死后,启夺取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________变成家天下
3.夏朝的统治
(1)夏朝建立军队,制定 _______ ,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2)它的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 ________________遗址。
4.夏朝的衰亡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了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___________ 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自主学习任务二、商朝的统治
设问2:位于东方的商部落是如何灭掉曾经统治自己的夏朝?经历过夏朝末期的残暴统治,商朝的统治者又是怎么样统治商朝?
1.商朝建立
(1)背景: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的商人逐渐强大。商的首领 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围民族,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2)概况:约公元前 ____________年,商汤,都城亳。
(3)性质:奴隶制王朝
(4)商汤的统治:商王汤任用 _____________ ,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2.商朝的发展
(1)盘庚迁殷: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曾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徙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2)统治措施:
对外:经过多年的对外征战,商初控制的范围不断拓展。
对内: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 ___________和平民的控制。
3.商朝的衰亡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君主____________继位后,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刑酷法,导致民不聊生。
自主学习任务三、西周的兴衰
设问3:相比夏商,西周的疆域如何?经过两代王朝的统治,周部落出身的首领如何治理新生的王朝?
1.周人的兴起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 _________ 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
·周文王在 ______________ 等人辅佐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2.武王伐纣与周朝的建立
·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 ________________ 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
·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ao4)京,史称西周。
3.分封制
(1)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2)依据: ___________ 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3)等级:周朝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___________、士。
(4)评价:
*积极作用(前期):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消极作用(后期):诸侯国有相当大的 _____________ ,不利于集权,最终走向地方割据。
4.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到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关爱百姓,重用贤臣,发展经济,勤俭节约。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阳城;原始;九州;血缘;公天下;刑法;二里头;夏桀;阶级分化;城市;王;国家;
自主学习任务二、商朝的统治
汤;1600;贤才;奴隶;商纣
自主学习任务三、西周的兴衰
农业;吕尚;牧野;血缘;卿大夫;独立性
议一议:分析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点拨】
积极作用:
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使周的文化具有稳定性、持续性
消极作用:
诸侯拥兵自重,导致周王室衰微,出现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局面。
【典例】.据《尚书大传》记载,西周时期,圭玉充当了对诸侯德行考核的结果。如果诸侯没有过失(主要指对周王朝服从与否),天子就会把圭玉归还于他;如果有过失,改过后才会归还。如果三年内不能得到圭玉,就会减免爵位,六年内不能得到就减免田地。西周的做法(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激化了阶级矛盾 C.巩固了分封秩序 D.提升了行政效率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西周时期,圭玉充当了对诸侯德行考核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通过圭玉对诸侯进行考核,并有相应的处罚,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分封秩序,C项正确;西周时期还未建立君主专制,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这种做法有利于巩固统治,与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提升了行政效率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变式练1-1】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这说明分封制的推行( )
A.有利于安抚宗亲贵族功臣 B.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C.确立了大一统的集权体制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D
【详解】题干中涉及的分封的随、唐、燕国、宜候都扩大了区域。体现分封制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分封制的分封对象为宗亲和功臣,本身就是解决统治集团利益分配问题,且题干也没有涉及,排除A项;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封国有权任命官员和拥有军队,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C项。故选D项。
【变式练1-2】西周的礼乐制度日趋完备,内容广泛,除了有关政刑的各种制度之外,还有祭祀、朝觐、盟会等各种典礼仪式,以及礼仪等级规定。配合这些典礼仪式,还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舞乐。礼乐制度的确立是为了( )
A.丰富百姓生活 B.便于权力禅让 C.维系等级制度 D.加强边疆治理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除了有关政刑的各种制度之外,还有祭祀、朝觐、盟会等各种典礼仪式,以及礼仪等级规定。配合这些典礼仪式,还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舞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其确立目的就是为了维系等级制度,C项正确;“丰富百姓生活”与题干信息“除了有关政刑的各种制度之外,还有祭祀、朝觐、盟会等各种典礼仪式”不符,排除A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并非“禅让制”,排除B项;“加强边疆治理”是分封制的目的,并非礼乐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小组讨论:归纳概括三代王朝兴盛和灭亡的相似之处,并说说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点拨】
相似之处:
开国君主都是励精图治,爱惜民力,注重国家发展,任用贤才
灭国之君都是暴君,统治者荒淫无度、统治残暴、不爱惜民力……
启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惜民力,爱护百姓,任用贤才,广纳谏言……
【典例】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启示】
材料三
(4)依据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夏、商、西周三朝的灭亡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答案】
(4)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启示:暴政可以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4)共同原因:根据材料“桀驾人车”“炮烙之刑”“烽火戏诸侯”等信息可知,图片“桀驾人车”可知,夏王桀统治残暴,导致商汤灭夏;图片“炮烙之刑”可知,反映的是纣王实施暴政导致武王伐纣;图片“烽火戏诸侯”可知,反映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招来杀身之祸,西周灭亡。由此可归纳出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启示:开放性问题,只要围绕夏、商、西周三朝的灭亡的原因都是暴政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暴政可以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等。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4·天津·中考真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和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A项正确;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在灭掉夏朝后的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排除B项;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大意是说周天子分封自己的亲人功臣去建立自己的诸侯国,让这些诸侯国来拱卫周王朝的统治,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已经被世袭制所取代,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地方制度,皇帝任免其长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陕西·中考真题)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这一政策被称为分封制,A项正确;郡县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而不是根据血缘关系,排除B项;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行省制度始创于元朝,不符合题,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4·广西·中考真题)西周时期,天子封给诸侯土地和臣民,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与此现象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西周时期,天子封给诸侯土地和臣民,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可知,“授土授民的仪式”体现了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周天子将宗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B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排除A项;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4·河南·中考真题)《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 )
河南偃师
二里头出土的玉钺
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 B.高级生产工具 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 D.诸侯国的徽标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可知,这个玉钺是跟战争有关的,所以可能是军事统帅权的象征,C项正确;材料中的玉钺不涉及祭祀,排除A项;玉钺很贵重,是身份的象征,不是生产工具,排除B项;玉钺不是诸侯国的徽标,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4·贵州黔南·中考真题)随着禅让制被打破,中国历史进入王位世袭的“家天下”时代。这一时代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禹的儿子启继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项正确;商朝、西周、东周都在夏朝之后,排除BCD项。故选A项。
7.(2024·湖北·模拟预测)“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或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周王的做法( )
A.促进思想学术的繁荣 B.稳定了政治形势,巩固了疆土
C.促使分封制逐渐瓦解 D.开创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答案】B
【详解】根据“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可知,材料反映了周朝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等。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稳定了政治形势,巩固了疆土,B项正确;促进思想学术的繁荣的是百家争鸣,排除A项;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促使分封制逐渐瓦解,排除C项;秦朝创立郡县制,开创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4·广东·模拟预测)《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连纣王之子也有分封。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
A.优先考虑血缘宗亲 B.重视笼络先代权贵
C.确立贵族世袭特权 D.促进西周长治久安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连纣王之子也有分封”可以说明,西周建立初期,为了巩固统治,非常重视笼络先代贵族,B项正确;西周建立者,与神农之后、黄帝之后、帝尧之后并无直接血缘关系,排除A项;夏启继位就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C项;分封制下,诸侯有较强的独立性,到西周末期诸侯势力开始崛起,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因此促进西周长治久安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4·湖北咸宁·一模)下图是王家范编著的《大学中国史》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寻觅”夏朝历史的最佳方法是( )
A.只研究文献史料
B.文献、传说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
C.只研究考古发现
D.将传说故事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答案】B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文献传说中的夏朝”“夏文化的考古探索”分析可知,作者认为“寻觅”夏朝历史最佳的方法是文献、传说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B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作者注重文献传说与考古发现相结合来研究夏朝的历史,只研究文献或者只研究考古发现的说法过于片面,将传说故事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也未能全面反映作者的观点,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2024·广东韶关·三模)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纵横交错的道路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了不同的功能分区。据此可知,二里头遗址( )
A.城市交通网络发达 B.礼乐制度日臻完善
C.社会结构等级有序 D.王朝国家形态成熟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纵横交错的道路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了不同的功能分区”可知,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C项正确;材料只说明二里头遗址存在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不能说明二里头遗址交通网发达,排除A项;礼乐制度建立在西周时期,排除B项;这一时期处于早期国家阶段,王朝国家形态尚未发展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23-24七年级上·甘肃武威·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汤建国后,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了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材料二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原文大意:两军对垒牧野阔,周师战车亮煌煌,赤毛白腹四马壮。太师尚父名吕望,气势如同鹰飞扬。辅佐武王精谋略,纵兵伐商涤污秽,黎明尽现新气象!
材料三 桀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商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
(1)据材料一,概括商朝国力日益强盛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凉彼武王,肆伐大商”所指的战役及其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掩卷沉思,你最想对亡国之君说什么?
【答案】(1)原因:商汤勤政爱民;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
(2)战役:牧野之战。结果:商朝灭亡。
(3)共同原因: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启示:暴政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等等。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可知,“有功于民,勤力乃事”说明商汤勤政爱民,“以宽治民”“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说明商汤统治时期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
(2)战役:根据材料可知,“两军对垒牧野阔”指的是牧野之战。
结果:根据材料“纵兵伐商涤污秽,黎明尽现新气象”说明通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
(3)共同原因:根据材料可知,“桀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商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说明夏桀、商纣王和周幽王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
启示:根据夏商周因暴政亡国可知,暴政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1.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2.通过识读《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对史料进行辨析;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
自主学习任务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设问1:是谁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怎么样的一个王朝?
1·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
(1)生产力发展,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分化。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 ____________ (今河南登封),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3)意义: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由 ___________ 社会进入奴隶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4)相传,禹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禹铸九鼎,象征 _________ ,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2.世袭制的确立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 _______ 关紧世代继承。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伯益直接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禹死后,启夺取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________变成家天下
3.夏朝的统治
(1)夏朝建立军队,制定 _______ ,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2)它的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 ________________遗址。
4.夏朝的衰亡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了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___________ 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自主学习任务二、商朝的统治
设问2:位于东方的商部落是如何灭掉曾经统治自己的夏朝?经历过夏朝末期的残暴统治,商朝的统治者又是怎么样统治商朝?
1.商朝建立
(1)背景: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的商人逐渐强大。商的首领 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围民族,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2)概况:约公元前 ____________年,商汤,都城亳。
(3)性质:奴隶制王朝
(4)商汤的统治:商王汤任用 _____________ ,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2.商朝的发展
(1)盘庚迁殷: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曾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徙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2)统治措施:
对外:经过多年的对外征战,商初控制的范围不断拓展。
对内: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 ___________和平民的控制。
3.商朝的衰亡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君主____________继位后,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刑酷法,导致民不聊生。
自主学习任务三、西周的兴衰
设问3:相比夏商,西周的疆域如何?经过两代王朝的统治,周部落出身的首领如何治理新生的王朝?
1.周人的兴起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 _________ 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
·周文王在 ______________ 等人辅佐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2.武王伐纣与周朝的建立
·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 ________________ 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
·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ao4)京,史称西周。
3.分封制
(1)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2)依据: ___________ 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3)等级:周朝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___________、士。
(4)评价:
*积极作用(前期):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消极作用(后期):诸侯国有相当大的 _____________ ,不利于集权,最终走向地方割据。
4.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到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关爱百姓,重用贤臣,发展经济,勤俭节约。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阳城;原始;九州;血缘;公天下;刑法;二里头;夏桀;阶级分化;城市;王;国家;
自主学习任务二、商朝的统治
汤;1600;贤才;奴隶;商纣
自主学习任务三、西周的兴衰
农业;吕尚;牧野;血缘;卿大夫;独立性
议一议:分析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点拨】
积极作用:
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使周的文化具有稳定性、持续性
消极作用:
诸侯拥兵自重,导致周王室衰微,出现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局面。
【典例】.据《尚书大传》记载,西周时期,圭玉充当了对诸侯德行考核的结果。如果诸侯没有过失(主要指对周王朝服从与否),天子就会把圭玉归还于他;如果有过失,改过后才会归还。如果三年内不能得到圭玉,就会减免爵位,六年内不能得到就减免田地。西周的做法(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激化了阶级矛盾 C.巩固了分封秩序 D.提升了行政效率
【变式练1-1】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这说明分封制的推行( )
A.有利于安抚宗亲贵族功臣 B.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C.确立了大一统的集权体制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变式练1-2】西周的礼乐制度日趋完备,内容广泛,除了有关政刑的各种制度之外,还有祭祀、朝觐、盟会等各种典礼仪式,以及礼仪等级规定。配合这些典礼仪式,还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舞乐。礼乐制度的确立是为了( )
A.丰富百姓生活 B.便于权力禅让 C.维系等级制度 D.加强边疆治理
小组讨论:归纳概括三代王朝兴盛和灭亡的相似之处,并说说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点拨】
相似之处:
开国君主都是励精图治,爱惜民力,注重国家发展,任用贤才
灭国之君都是暴君,统治者荒淫无度、统治残暴、不爱惜民力……
启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惜民力,爱护百姓,任用贤才,广纳谏言……
【典例】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启示】
材料三
(4)依据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夏、商、西周三朝的灭亡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4·天津·中考真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2024·陕西·中考真题)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4.(2024·广西·中考真题)西周时期,天子封给诸侯土地和臣民,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与此现象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5.(2024·河南·中考真题)《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 )
河南偃师
二里头出土的玉钺
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 B.高级生产工具 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 D.诸侯国的徽标
6.(2024·贵州黔南·中考真题)随着禅让制被打破,中国历史进入王位世袭的“家天下”时代。这一时代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2024·湖北·模拟预测)“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或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周王的做法( )
A.促进思想学术的繁荣 B.稳定了政治形势,巩固了疆土
C.促使分封制逐渐瓦解 D.开创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8.(2024·广东·模拟预测)《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连纣王之子也有分封。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
A.优先考虑血缘宗亲 B.重视笼络先代权贵
C.确立贵族世袭特权 D.促进西周长治久安
9.(2024·湖北咸宁·一模)下图是王家范编著的《大学中国史》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寻觅”夏朝历史的最佳方法是( )
A.只研究文献史料
B.文献、传说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
C.只研究考古发现
D.将传说故事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10.(2024·广东韶关·三模)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纵横交错的道路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了不同的功能分区。据此可知,二里头遗址( )
A.城市交通网络发达 B.礼乐制度日臻完善
C.社会结构等级有序 D.王朝国家形态成熟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23-24七年级上·甘肃武威·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汤建国后,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了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材料二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原文大意:两军对垒牧野阔,周师战车亮煌煌,赤毛白腹四马壮。太师尚父名吕望,气势如同鹰飞扬。辅佐武王精谋略,纵兵伐商涤污秽,黎明尽现新气象!
材料三 桀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商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
(1)据材料一,概括商朝国力日益强盛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凉彼武王,肆伐大商”所指的战役及其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掩卷沉思,你最想对亡国之君说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