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考参考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命题:温州中学春晖中学审核:柯桥中学
1.D(A.原文提到的是“探讨‘逍遥'这个术语在汉代至宋代如何在艺术视觉与政治方面呈现出来”:
B.原文只提及“欧洲现代的平等观念受到中国的启发与影响”;C.问八并非对“西方诡辩术”的
追问)
2.B(“独创性”于原文无据)
3.B(其他选项仅表现了中西政治观念的差异,无法证明中国可能对欧洲现代的“平等”观念有启
发与影响)
4.①从简单问题入手,启发访谈对象:如问一“如何开启学术之路”:
②对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追问:针对受访者提出的“中国知识资源启发了许多被视为‘西方’特
色的‘现代观念’”这一观点,继续追问“如何才能跳出‘西方诡辩术’带来的陷阱”(或针对
问六“如何跳脱西方诡辩术的陷阱”,继续追问“当下时代语境下,中国艺术家该如何做”);
③逐步深入地(或有逻辑性地)提问:从学术研究缘起问起,再到具体的学术观点,最后关注当
下时代的困局与做法。
(每答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5.侧重点差异:
①鲁迅强调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写“占有”“挑选”,亦给分)
②包华石强调在坚持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开启创新,吸纳文化资源(展开学习、借鉴和交流)。
(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差异:
①鲁迅的目的是针对半殖民地背景下国民党政府媚外的“送去”政策和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文
化侵略,批驳当时知识分子无原则全盘西化或盲目排斥外来文化的极端态度;
②包华石的目的是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想要推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性文化产品提出建议:(解决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无法用于建构“现代性”中国的困局)。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6.A(“意在赞美山乡的诗情画意”错误,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社会环境变迁对传统文化影响等方
面的深刻思考)
7.B(山歌忽然断了,成了“四旧”,年轻人情不自禁唱一两句,是愿唱却不敢唱的尴尬)
8.①大爹无名无姓,他面对街坊的点点头和虚虚一笑,从年轻风流变成老年的“一截树桩”,沉
默中见证历史,尽显沧桑和孤独。(2分)
②大爹年老体弱,但在赛歌会上再次展现出强大的魅力和蓬勃的生命力,成了乡民心中的丰碑,
隐喻了文化的坚韧。(2分)
(每点2分,围绕人物形象“沉默”与“重生”的表现及内涵作答,语意对即可)
9.①勾连情节:《树桩》中赛歌会从“通宵达旦、如醉如痴”到“忽然断了”,再到“渐渐热烈”
起来,连接了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边城(节选)》中赛龙舟勾连情节,如翠翠与傩送相
遇,天保认识翠翠,翠翠对傩送暗生情愫等。
②塑造人物:《树桩》中李二的对歌凸显其才华和生命的光彩,婆婆群像体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边城(节选)》展现了傩送的勇敢善良、翠翠的纯真无邪。
③表现主题:《树桩》中赛歌会象征若传统文化断裂后的接续:《边城(节选)》中赛龙舟展现
了湘西世界的生命力与人性美。2025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问一:可否先谈谈您是如何被中国艺术史或汉学所吸引,最终走向这个研究领域的?
望
包华石(以下简称“包”):庄子开启了我的汉学道路。《齐物论》提出了民主思想,我后
来写过文章专门讨论《齐物论》的视觉性与物体特性。因为庄子,我想做一个有关中国古代思想
中的“逍遥”术语的细读研究,探讨它在汉代至宋代如何在艺术视觉与政治方面呈现出来。
问二:如何从学术层面探寻中国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复杂联系?
包:这需要学者有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方法。除了艺
术本身的形式与风格外,还要放在历史文化、商业流通、言论管道、风尚习俗等领域全面考察。
我认为视觉艺术具有认知维度,可以运用于追踪抽象概念的发展进程。通过考察文本一图像的具体
构成,我们能够透视政体、权力、平等、人民等抽象的政治概念在古代中国与近代欧洲的演变轨
迹。
问三:您提出在古代中国,艺术也是“民意反馈管道”之一,这颠覆了我们的固有认知。
包:艺术作为“民意反馈管道”之一,反映了一个文明的言论自由程度。在中国,最早起源
于春秋战国时期;东汉的许多画像石中留下了不少具有政治内涵的图像,如拓片《北风其凉》、
武氏祠画像《淮南子》等;汉代之后,中国进入了贵族统治时期,唐代的绘画题材大多限于贵族
阶级…不同时期的政治风俗画都体现了知识分子与政治制度、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复杂的政
治关系。
问四:
包:…
问五:您在近著《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中提出欧洲现代的平等观念
受到中国的启发与影响,可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观,点?
包:中国的知识资源启发了许多被视为“西方”特色的“现代观念”。比如18世纪晚期法国
大革命时,欧洲人才谈及“政权”概念,但用的是“贵族性”。虽然有人说西方的制度是科学民
主,实际上一开始并非如此。英国人看到中国科举制度,觉得可以学习这“举贤任能”的制度,
又花了几百年调整社会结构与文化,才施用于政。
问六:在此基础上,您还提出了“中国的八大发现”: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权力范围的
界定、平等的来源、法制、民意反馈、分权制衡、仁政的对象、人情。您以解构西方中心论的方
式,试图证明那些不言而喻的许多现代概念,其来源都是可疑的。那么如何才能跳出您所谓的“西
方诡辩术”带来的陷阱?
包:“西方诡辩术”常把许多东西,包括民主、言论自由、贤能或自然等,都视为西方的专
有概念。这种诡辩术有两种逻辑弱点:一是将地方习惯视为准则,例如多数美国人甚至汉学家至
今都相信,相比于中国或其他任何地方,西方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更为民主平等,这种视角的问题
并不完全在于诋毁其他区域,而在于以群体身份认同取代客观历史事实作为学术讨论的基础:二
是年代置换、反客为主,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给中国贴上“社会停滞”“东方专制主义”等负面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