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1.知道秦朝建立的基本史实,秦朝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阅读史料,分析秦统一的意义,掌握材料分析的方法,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不可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认识杰出历史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家国情怀)
自主学习任务一.秦朝的建立
设问1:秦为什么能灭六国?怎样灭六国的?秦朝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1. 秦灭六国的原因(条件):
⑴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⑵ 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 ⑴时间:公元前 —公元前221年;
⑵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 、齐
3.秦朝建立:①时间:公元前221年
②建立者:秦王
③都城:咸阳
4.秦统一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秦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各民族 和发展。
自主学习任务二、中央集权制度
设问2:什么是中央集权制?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①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②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秦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①皇帝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 大权;
·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特点: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三公九卿制:设丞相(行政)、 (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百官。
③郡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 。
3.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
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③ 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自主学习任务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设问3:为了适应全国统一的需要,秦始皇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①统一货币——将秦国的圆形方孔 钱做为标准货币;
②统一度量衡;
·共同作用: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3)文化上:统一文字——采用 做为唯一文字;
·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巩固了统治。
(4)交通上:统一车轨和 的宽度(车同轨);有利于各地通畅。
(5)军事上:
①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 ,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②派大将 北击匈奴,修长城。
秦长城:西起 ,东至辽东。
·影响:更好地抵御了匈奴,巩固了边防,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但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加重了百姓负担。
(6)思想: 。
影响: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文化浩劫,禁锢思想,阻碍学术发展。
四、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 ,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秦朝的建立
商鞅变法;230;燕;嬴政;交流;
自主学习任务二、中央集权制度
军政;至上;太尉;任命;郡县;
自主学习任务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半两;小篆;道路;漓江;蒙恬;临洮;焚书坑儒;陇西;
议一议:秦朝建立的意义?
【点拨】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典例】.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秦灭六国的过程
C.商鞅变法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国家的正轨上来”并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题干意在说明秦朝统一的意义,D项正确;王室衰微发生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秦灭六国统一全国,但秦灭六国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变式练1-1】年代标尺可以直观呈现不同历史时期政权更迭。下列关于下图年代标尺中①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秦国建立.公元前3世纪前期 B.秦国建立,公元前3世纪后期
C.秦朝建立.公元前3世纪前期 D.秦朝建立.公元前3世纪后期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①处时间为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故D项正确;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排除A项;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排除B项;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故公元前221年,为公元前3世纪后期,排除C项,故选D项。
【变式练1-2】“中国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虽然语言不通.但秦以后使用同样的文字,使书写交流成为可能,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文化认同的产生,意义极共深远。”材料叙述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 )
A.历史肯景 B.主要目的
C.重要内容 D.历史影响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虽然语言不通,但秦以后使用同样的文字,使书写交流成为可能,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文化认同的产生,意义极共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历史影响,D项正确;秦朝统一文字的历史背景,是在秦朝之前,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方言和文字系统,造成了地域之间沟通困难,以及文化交流阻碍,排除A项;秦朝统一文字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巩固统治,方便政令通行,排除B项;秦朝统一文字的重要内容,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统一全国文字,排除C项。故选D项。
小组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
【点拨】
功:(1)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过:(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
(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典例】1.在学习了《秦统一中国》课后,小红和小明两位同学对如何评价秦始皇产生了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请你来当一回小判官,以《我眼中的秦始皇》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对秦始皇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论从史出。)提示:先简要评价小红和小明两人的观点,再结合秦始皇一生的主要事迹对其功过进行客观理性的说明和评价。
【答案】我眼中的秦始皇
小红和小明对秦始皇的评价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客观。一方面,他灭六国,北却匈奴,南开灵渠,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后,他又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时,为巩固统一,他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这一系列措施影响深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称为千古一帝毫不为过。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实行严苛的法律;对农民征收很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四点任答一点)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详解】评价历史人物一般先简要概括,再分别结合史实辩证论证其功过表现与影响,以史为重,史论结合,最后总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辨证的分析。 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不能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现在的时代要求去苛求古人。答案如下:我眼中的秦始皇。小红和小明对秦始皇的评价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客观。一方面,他灭六国,北却匈奴,南开灵渠,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后,他又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时,为巩固统一,他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这一系列措施影响深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称为千古一帝毫不为过。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实行严苛的法律;对农民征收很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四点任答一点)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1.(2024·广东·模拟预测)有学者在谈及秦统一的原因时指出:“在秦人的价值评价中,没有给道德伦理留下位置……所以人们关心的是生产、作战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而不注意仁义之兴废、礼乐之盛衰以及道德之完善。”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秦人汲取了法家强权的思想 B.功利主义价值观念推动秦的统一
C.秦朝的国家组织力较为强大 D.耕战思想利于强化专制集权统治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在秦人的价值评价中……故人们关心的是生产、作战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厉害,而不注意仁义之兴废、礼乐之盛衰以及道德之完善。”分析可知,秦国更加注重现实的生产以及与兼并战争相关的事物,忽视仁义道德等现实之外的东西,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念推动秦的统一,B项正确;秦国推行法家的治国思想,但并不能说明秦人都汲取了法家的强权思想,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到秦朝的国家组织力量较为强大,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秦人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并未提及耕战思想对专制集权统治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4·河南鹤壁·模拟预测)吕思勉曾说:“秦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我们须注意:此时交通的便利,列国内部的发达,小国的被夷灭,郡县的渐次设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吕思勉旨在强调( )
A.军事实力决定政权的归属 B.交通便利是统一的决定因素
C.统一是秦人坐收渔翁之利 D.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可知,吕思勉先生认为,战国末期孕育着统一的趋势,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项正确;从“秦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可知,吕思勉认为军事实力只是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之一,不是唯一因素,排除A项;从“交通的便利……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可知,交通便利是统一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B项;从“秦人特收其成功”,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统一是秦人坐收渔翁之利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下列关于材料中“大变”认识正确的是( )
A.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B.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C.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这是巨大的变化,C项正确;夏朝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排除A项;战国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排除B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秦朝统一后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4.下图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皇帝、丞相、郡(守)、地方政府 B.皇帝、丞相、刺史、地方政府
C.太后、宦官、郡(守)、地方诸侯 D.太后、宦官、刺史、地方诸侯
【答案】A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①处填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②处填丞相;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县两级机构,③处填郡(守);郡(守)、县(令或长)属于地方政府,④处填地方政府,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每州部设置一名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和地方豪强,排除B项;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不是太后,排除CD项。故选A项。
5.(2024·湖南·模拟预测)谭嗣同在《仁学》中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秦朝行政制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许多首创的东西,在中国乃至世界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制度属于当时首创的是( )
A.禅让制度 B.分封制度 C.世袭制度 D.皇帝制度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D项正确;禅让制度使原始社会末期依据贤德选举部落首领的方法,排除A项;分封制度创立于西周,排除B项;世袭制度始于夏朝,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4·福建厦门·二模)苏轼认为“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朱熹提到“此后王室子孙,岂复有疆土分封……至秦时,是事势穷极,去不得了,必须如此做也”。两者共同说明郡县制的出现( )
A.维护了秦朝的统治 B.是秦始皇个人意志的结果
C.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D.确立了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此后王室子孙,岂复有疆土分封……至秦时,是事势穷极,去不得了,必须如此做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出现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郡县制对后世的影响,而选项“维护了秦朝的统治”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郡县制在秦始皇之前就开始出现,因此并不是其个人意志的结果,排除B项;题干并不是要说明郡县制的实行确立了地方行政基本模式,而是强调郡县制出现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4·湖南长沙·模拟预测)下图是“封”的金文和“郡”的篆体字,从字的释义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释义:植树为帜、划定疆域、驻军守土——《说文解字今释》
释义:为君主驻守地方——《说文解字今释》
A.民族交融的发展 B.行政制度的演变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生产技术的进步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植树为帜、划定疆域、驻军守土”和“为君主驻守地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项;百家争鸣是指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的主张,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当时生产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为铁犁牛耕的使用,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4·贵州贵阳·二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关于材料以及下面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秦统一于公元前2世纪初;示意图反映的是秦统一度量衡制度
B.秦统一于公元前2世纪末;示意图反映的是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C.秦统一于公元前3世纪末;示意图反映的是秦统一文字为小篆
D.秦统一于公元前3世纪初;示意图反映的是秦统一车轨的宽窄
【答案】C
【详解】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纪年换算为世纪纪年的方法是:将公元纪年的百位上的数(或百千位上的数)加一:如公元前221年,百位上的数是2,2+1=3,是公元前3世纪;年代的划分通常以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为初期,接下来的40年为中期,最后30年为后期,因此,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末。图示内容反映的文字最终归于一统,因此,“秦统一于公元前3世纪末;示意图反映的是秦统一文字为小篆”符合题意,C项正确;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末,排除ABD项。故选C项。
9.(2024·福建厦门·模拟预测)为解决下图所示的问题,秦始皇( )
A.结束了六国的分裂局面 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采取了化异为同的措施 D.开创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车路异轨迹、律令异规定、文字异形体、言语异声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颁行《秦律》,因此选项“采取了化异为同的措施”符合题意,C项正确;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与题干描述的巩固统治的措施不符,排除B项;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开创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0.对中国人来说,长城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秦构筑“万里长城”的初衷是( )
A.守卫京师安全 B.抵御匈奴南下入侵
C.宣示疆域北至 D.凝聚民族力量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将战国时期各国在北方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条“万里长城”,秦朝时的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项正确;守卫京师安全,不符合史实,因为秦朝都成是咸阳,排除A项;疆域北至,不符合史实,因为长城是在统一全国之后修筑的,排除C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民族力量,与秦构筑“万里长城”的初衷抵御匈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评卷人得分
二、论述题
11.七年级某历史学习小组以“如何评价秦始皇”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
【图片材料】
图1 图2 统一文字 图3 统一货币
【文献摘录】
秦始皇建立万世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不过他创建的帝国制度却保存了下来,并延续了2000多年。在中国后代史书中,秦始皇多以暴君的面目出现,但今天的中国学者却公正地认为他是统一中国的功臣。
【表格归纳】
朝代 作者及文献 关于秦始皇的观点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
东汉 班固《汉书》 法令烦僭,刑罚暴酷,轻绝人命
唐代 李白《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
(2)根据【表格归纳】中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这些作者产生不同观点的主要因素。
【答案】(1)主题:对秦始皇的评价
表述:我认为秦始皇是个有功有过的皇帝。一方面他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其在中央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又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千古一帝”;另一方面,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等特点,最终引发秦末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等。
(2)主要因素:社会环境;生活时代;阶级立场等。
【详解】(1)主题:对秦始皇的评价
表述:我认为秦始皇是个有功有过的皇帝;据图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王嬴政一方面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其在中央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据材料“图2统一文字、图3统一货币”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又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千古一帝”;据材料“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法令烦僭,刑罚暴酷,轻绝人命”并结合所学可知,另一方面,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等特点,最终引发秦末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等。
(2)主要因素:据材料“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法令烦僭,刑罚暴酷,轻绝人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作者所处社会环境;生活时代;阶级立场等不同,因此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1.知道秦朝建立的基本史实,秦朝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阅读史料,分析秦统一的意义,掌握材料分析的方法,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不可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认识杰出历史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家国情怀)
自主学习任务一.秦朝的建立
设问1:秦为什么能灭六国?怎样灭六国的?秦朝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1. 秦灭六国的原因(条件):
⑴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⑵ 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 ⑴时间:公元前 —公元前221年;
⑵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 、齐
3.秦朝建立:①时间:公元前221年
②建立者:秦王
③都城:咸阳
4.秦统一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秦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各民族 和发展。
自主学习任务二、中央集权制度
设问2:什么是中央集权制?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①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②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秦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①皇帝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 大权;
·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特点: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三公九卿制:设丞相(行政)、 (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百官。
③郡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 。
3.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
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③ 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自主学习任务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设问3:为了适应全国统一的需要,秦始皇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①统一货币——将秦国的圆形方孔 钱做为标准货币;
②统一度量衡;
·共同作用: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3)文化上:统一文字——采用 做为唯一文字;
·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巩固了统治。
(4)交通上:统一车轨和 的宽度(车同轨);有利于各地通畅。
(5)军事上:
①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 ,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②派大将 北击匈奴,修长城。
秦长城:西起 ,东至辽东。
·影响:更好地抵御了匈奴,巩固了边防,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但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加重了百姓负担。
(6)思想: 。
影响: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文化浩劫,禁锢思想,阻碍学术发展。
四、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 ,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秦朝的建立
商鞅变法;230;燕;嬴政;交流;
自主学习任务二、中央集权制度
军政;至上;太尉;任命;郡县;
自主学习任务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半两;小篆;道路;漓江;蒙恬;临洮;焚书坑儒;陇西;
议一议:秦朝建立的意义?
【点拨】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典例】.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秦灭六国的过程
C.商鞅变法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变式练1-1】年代标尺可以直观呈现不同历史时期政权更迭。下列关于下图年代标尺中①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秦国建立.公元前3世纪前期 B.秦国建立,公元前3世纪后期
C.秦朝建立.公元前3世纪前期 D.秦朝建立.公元前3世纪后期
【变式练1-2】“中国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虽然语言不通.但秦以后使用同样的文字,使书写交流成为可能,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文化认同的产生,意义极共深远。”材料叙述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 )
A.历史肯景 B.主要目的
C.重要内容 D.历史影响
小组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
【点拨】
功:(1)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过:(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
(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典例】1.在学习了《秦统一中国》课后,小红和小明两位同学对如何评价秦始皇产生了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请你来当一回小判官,以《我眼中的秦始皇》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对秦始皇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论从史出。)提示:先简要评价小红和小明两人的观点,再结合秦始皇一生的主要事迹对其功过进行客观理性的说明和评价。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1.(2024·广东·模拟预测)有学者在谈及秦统一的原因时指出:“在秦人的价值评价中,没有给道德伦理留下位置……所以人们关心的是生产、作战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而不注意仁义之兴废、礼乐之盛衰以及道德之完善。”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秦人汲取了法家强权的思想 B.功利主义价值观念推动秦的统一
C.秦朝的国家组织力较为强大 D.耕战思想利于强化专制集权统治
2.(2024·河南鹤壁·模拟预测)吕思勉曾说:“秦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我们须注意:此时交通的便利,列国内部的发达,小国的被夷灭,郡县的渐次设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吕思勉旨在强调( )
A.军事实力决定政权的归属 B.交通便利是统一的决定因素
C.统一是秦人坐收渔翁之利 D.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下列关于材料中“大变”认识正确的是( )
A.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B.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C.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4.下图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皇帝、丞相、郡(守)、地方政府 B.皇帝、丞相、刺史、地方政府
C.太后、宦官、郡(守)、地方诸侯 D.太后、宦官、刺史、地方诸侯
5.(2024·湖南·模拟预测)谭嗣同在《仁学》中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秦朝行政制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许多首创的东西,在中国乃至世界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制度属于当时首创的是( )
A.禅让制度 B.分封制度 C.世袭制度 D.皇帝制度
6.(2024·福建厦门·二模)苏轼认为“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朱熹提到“此后王室子孙,岂复有疆土分封……至秦时,是事势穷极,去不得了,必须如此做也”。两者共同说明郡县制的出现( )
A.维护了秦朝的统治 B.是秦始皇个人意志的结果
C.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D.确立了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7.(2024·湖南长沙·模拟预测)下图是“封”的金文和“郡”的篆体字,从字的释义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释义:植树为帜、划定疆域、驻军守土——《说文解字今释》
释义:为君主驻守地方——《说文解字今释》
A.民族交融的发展 B.行政制度的演变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生产技术的进步
8.(2024·贵州贵阳·二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关于材料以及下面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秦统一于公元前2世纪初;示意图反映的是秦统一度量衡制度
B.秦统一于公元前2世纪末;示意图反映的是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C.秦统一于公元前3世纪末;示意图反映的是秦统一文字为小篆
D.秦统一于公元前3世纪初;示意图反映的是秦统一车轨的宽窄
9.(2024·福建厦门·模拟预测)为解决下图所示的问题,秦始皇( )
A.结束了六国的分裂局面 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采取了化异为同的措施 D.开创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10.对中国人来说,长城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秦构筑“万里长城”的初衷是( )
A.守卫京师安全 B.抵御匈奴南下入侵
C.宣示疆域北至 D.凝聚民族力量
评卷人得分
二、论述题
11.七年级某历史学习小组以“如何评价秦始皇”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
【图片材料】
图1 图2 统一文字 图3 统一货币
【文献摘录】
秦始皇建立万世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不过他创建的帝国制度却保存了下来,并延续了2000多年。在中国后代史书中,秦始皇多以暴君的面目出现,但今天的中国学者却公正地认为他是统一中国的功臣。
【表格归纳】
朝代 作者及文献 关于秦始皇的观点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
东汉 班固《汉书》 法令烦僭,刑罚暴酷,轻绝人命
唐代 李白《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
(2)根据【表格归纳】中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这些作者产生不同观点的主要因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