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原卷版+解析版)-【核心素养】同步探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原卷版+解析版)-【核心素养】同步探究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1 17:14: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1.了解先秦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成就。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历史解释) 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的最早的文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代表——《诗经》和“楚辞”。(历史解释)
自主学习任务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设问1: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有那些成就?
1·天文、历法
(1)早在 ① 社会末期,先民们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中国的 ② 生产与天文、历法息息相关。
(2)《 ③ 》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 ④ 》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雪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雪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3)相传 ④ 朝时就有了历法。
(4)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5)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2.医学
(1)先秦时期,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
·传说中 ⑤ 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验积累,人们对疾病有了更多的认识。
(2)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 ⑥ 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
·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四诊法)
(3)·战国时期问世的《 ⑦ 》,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炙、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自主学习任务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设问2:什么是甲骨文?有何历史地位?先秦时期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一)甲骨文
1.名称来历: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占卜情况用文字形式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2.发现概况: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甲骨,其中商朝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价值地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青铜器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夏朝---商周
(2)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分工合作、规模宏大
(3)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精美、工艺高超
(4)青铜器的应用: ⑩ 器、兵器、生活
(5)代表:四羊方尊、 、利簋
(6)金文
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因为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 是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3.三星堆青铜器
·长江上游地区的 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 时期丰富多彩的 文明。
·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 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自主学习任务三、《诗经》和“楚辞”
设问3: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2.战国时期,屈原和宋玉创作出一中新体诗歌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
1.《诗经》
·先秦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土,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 ”“颂”三部分。《诗经》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 ,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2.“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及 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 》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①原始;②农业;③诗经;④春秋;⑤神农;⑥扁鹊;⑦黄帝内经;
自主学习任务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⑧汉字;⑨商;⑩礼; 司母戊鼎; 何尊; 四川; 夏商; 古蜀; 玉;
自主学习任务三、《诗经》和“楚辞”
雅; 爱情; 宋玉; 离骚;
议一议:甲骨文的地位与价值?
【点拨】
1.地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燕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价值: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典例】.甲骨文在研究汉字的形成和演变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从如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甲骨文( )
A.完整记录中华古老文明的起源 B.记录从山顶洞人到周朝的历史
C.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是年代最为久远、成熟的文字
【变式练1-1】战国时期的文字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其中齐国的温柔凝重、燕国的质朴简率、楚国的华丽浪漫、秦国的严谨规范,而韩国、赵国、魏国的修长细劲。这可以说明( )
A.地理环境决定汉字的字形构造 B.韩赵魏三国文字书写效率相对较高
C.汉字演变呈现一源多形的特色 D.源头的不同导致汉字体系出现分化
【变式练1-2】下图所示文字由清朝人王懿荣在1899年首次发现。这种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在这种文字众多的造字方法之中,现代汉字新造字大部分使用的是( )
A.象形造字法 B.指事造字法
C.会意造字法 D.形声造字法
小组讨论:归纳“楚辞”和诗经的地位?
【点拨】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典例】1.《诗经》和“楚辞”
(1)《诗经》
①地位:我国现存 。
②内容: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 ”“颂”三部分。
③意义: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2)“楚辞”
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 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②屈原的代表作: 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③《诗经》和“楚辞”的影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有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日食现象,就在一片龟甲上记录下来,你认为这位天文学家所处的年代应该是
A.春秋 B.商朝 C.秦朝 D.战国
2.北京冬奥会在立春这一天开成。并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谚语“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体现了二十四节气服务于
A.运动健身 B.饮食调理 C.农时安排 D.商业贸易
3.(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由此可知,《黄帝内经》推崇( )
A.临床医学 B.顺应自然 C.经验传承 D.高超医术
4.(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神话传说源远流长
5.(2024·贵州贵阳·二模)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灿烂青铜文明时期的代表性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四川广汉三星堆独特的青铜文化的是( )
A. B.
C. D.
6.(2024·河南商丘·模拟预测)“爵”是中国古代一种酒器,商周时期成为了重要的礼器。其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须对照爵位等级即:公、侯、伯、子、男爵。根据不同级别对其大小、材质、纹饰等皆有规定。酒器的使用也反映了贵族等级的高低。以上材料反映了( )
A.青铜器铸造不能统一工艺 B.贵族喝酒按等级划分
C.商周时期严苛的等级制度 D.爵的使用功能变化
7.(2024·江西抚州·模拟预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4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龙年,下列是“龙”字体的演变,其中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8.(2024·河南·模拟预测)一般认为在殷商时代甲骨文与金文是并用的。一种是占卜文化,一种是祭祀文化(如下图)。两者共同的研究价值是( )
A.考证青铜冶炼的发展 B.是我国文字发展的完整史
C.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D.了解早期国家的社会状况
9.春秋时期成书的《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汇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内容丰富,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诗经》的出现( )
A.突破了神权主义精神桎梏 B.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已形成
C.显示出浪漫主义不合时宜 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10.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
B.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他运用楚国的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C.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他总结出望闻问切4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并一直被后来的中医沿用
D.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青铜编钟是曾侯乙墓编钟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七年级(2)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图文资料,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简介
A:___商代大型炊具,此器可以同时蒸煮几种食物。器身有底和六条方足,上有三个高出的喇叭状圈口,口周饰三角纹和勾连雷纹。迄今国内仅发现这一件,是弥足珍贵的青铜之宝。B:___商朝晚期礼器,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角各塑一羊,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国家一级文物。 C:___西周早期炊器,其器壁较厚,壁斜外张,立耳微外撇,腹部横向宽大,成垂腹状,下承三蹄足。壁铸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
(1)结合以上图文资料,请将正确的青铜器序号填在简介的相应位置。
(2)请依据图文资料为这次探究性学习拟定一个主题。(提示:主题需包含时期和探究对象)
(3)结合所学知识,请再举一例古代的青铜器,为其撰写一则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1.了解先秦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成就。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历史解释) 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的最早的文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代表——《诗经》和“楚辞”。(历史解释)
自主学习任务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设问1: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有那些成就?
1·天文、历法
(1)早在 ① 社会末期,先民们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中国的 ② 生产与天文、历法息息相关。
(2)《 ③ 》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 ④ 》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雪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雪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3)相传 ④ 朝时就有了历法。
(4)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5)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2.医学
(1)先秦时期,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
·传说中 ⑤ 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验积累,人们对疾病有了更多的认识。
(2)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 ⑥ 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
·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四诊法)
(3)·战国时期问世的《 ⑦ 》,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炙、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自主学习任务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设问2:什么是甲骨文?有何历史地位?先秦时期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一)甲骨文
1.名称来历: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占卜情况用文字形式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2.发现概况: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甲骨,其中商朝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价值地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青铜器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夏朝---商周
(2)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分工合作、规模宏大
(3)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精美、工艺高超
(4)青铜器的应用: ⑩ 器、兵器、生活
(5)代表:四羊方尊、 、利簋
(6)金文
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因为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 是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3.三星堆青铜器
·长江上游地区的 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 时期丰富多彩的 文明。
·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 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自主学习任务三、《诗经》和“楚辞”
设问3: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2.战国时期,屈原和宋玉创作出一中新体诗歌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
1.《诗经》
·先秦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土,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 ”“颂”三部分。《诗经》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 ,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2.“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及 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 》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①原始;②农业;③诗经;④春秋;⑤神农;⑥扁鹊;⑦黄帝内经;
自主学习任务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⑧汉字;⑨商;⑩礼; 司母戊鼎; 何尊; 四川; 夏商; 古蜀; 玉;
自主学习任务三、《诗经》和“楚辞”
雅; 爱情; 宋玉; 离骚;
议一议:甲骨文的地位与价值?
【点拨】
1.地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燕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价值: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典例】.甲骨文在研究汉字的形成和演变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从如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甲骨文( )
A.完整记录中华古老文明的起源 B.记录从山顶洞人到周朝的历史
C.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是年代最为久远、成熟的文字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可知,甲骨文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如: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说明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C项正确;图中信息无法体现甲骨文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排除A项;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无法记录山顶洞人时期的历史,排除B项;年代最为久远的说法错误,在甲骨文之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其他文字,排除D项。故选C项。
【变式练1-1】战国时期的文字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其中齐国的温柔凝重、燕国的质朴简率、楚国的华丽浪漫、秦国的严谨规范,而韩国、赵国、魏国的修长细劲。这可以说明( )
A.地理环境决定汉字的字形构造 B.韩赵魏三国文字书写效率相对较高
C.汉字演变呈现一源多形的特色 D.源头的不同导致汉字体系出现分化
【答案】C
【详解】由题干材料“战国时期的文字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其中齐国的温柔凝重、燕国的质朴简率、楚国的华丽浪漫、秦国的严谨规范,而韩国、赵国、魏国的修长细劲”可知,这可以说明汉字演变呈现一源多形的特色,C项正确;地理环境影响汉字的字形构造,而不是决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汉字书写效率,排除B项;源头的不同与题干“战国时期的文字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变式练1-2】下图所示文字由清朝人王懿荣在1899年首次发现。这种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在这种文字众多的造字方法之中,现代汉字新造字大部分使用的是( )
A.象形造字法 B.指事造字法
C.会意造字法 D.形声造字法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D项正确;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但象形并不是最为进步、在现代汉字中大量使用的造字方法,排除A项;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指事也不是最为进步、在现代汉字中大量使用的造字方法,排除B项;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会意并不是最为进步、在现代汉字中大量使用的造字方法,排除C项。故选D项。
小组讨论:归纳“楚辞”和诗经的地位?
【点拨】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典例】1.《诗经》和“楚辞”
(1)《诗经》
①地位:我国现存 。
②内容: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 ”“颂”三部分。
③意义: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2)“楚辞”
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 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②屈原的代表作: 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③《诗经》和“楚辞”的影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答案】 第一部诗歌总集 雅 屈原 《离骚》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有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日食现象,就在一片龟甲上记录下来,你认为这位天文学家所处的年代应该是
A.春秋 B.商朝 C.秦朝 D.战国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在一片龟甲上记录下来”,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涉及祭祀、天文历法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项正确;综上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2.北京冬奥会在立春这一天开成。并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谚语“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体现了二十四节气服务于
A.运动健身 B.饮食调理 C.农时安排 D.商业贸易
【答案】C
【详解】谚语“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说明立春以后,就应该准备春耕了。谚语体现了二十四节气服务于农时安排,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运动健身、饮食调理、商业贸易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3.(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由此可知,《黄帝内经》推崇( )
A.临床医学 B.顺应自然 C.经验传承 D.高超医术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和所学可知,《黄帝内经·素问》强调的是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说明《黄帝内经》推崇顺应自然,B项正确;临床医学是研究基础医学、手术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推崇顺应自然,未体现出经验传承,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黄帝内经》医术的描述,不能说明高超医术,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神话传说源远流长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司母戊鼎(河南安阳出土)、四羊方尊(河南宁乡出土)、三星堆青铜面具(四川广汉出土)”可得,三幅图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出土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出自我国不同地区,代表不同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手工业。而不是农业、商业,排除AC项;神话传说,是中国上古时期传统文化的产物,反映了早期华夏儿女淳朴的思想以及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4·贵州贵阳·二模)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灿烂青铜文明时期的代表性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四川广汉三星堆独特的青铜文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面具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C项正确;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出土于湖南,排除A项;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出土于河南安阳,排除B项;毛公鼎是周朝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陕西,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4·河南商丘·模拟预测)“爵”是中国古代一种酒器,商周时期成为了重要的礼器。其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须对照爵位等级即:公、侯、伯、子、男爵。根据不同级别对其大小、材质、纹饰等皆有规定。酒器的使用也反映了贵族等级的高低。以上材料反映了( )
A.青铜器铸造不能统一工艺 B.贵族喝酒按等级划分
C.商周时期严苛的等级制度 D.爵的使用功能变化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其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须对照爵位等级即:公、侯、伯、子、男爵。根据不同级别对其大小、材质、纹饰等皆有规定。酒器的使用也反映了贵族等级的高低。”可知,青铜器的使用反映了商周时期的等级制度,C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青铜器的制造工艺,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不同的等级使用不同的青铜酒器,而不是贵族喝酒按等级划分,排除B项;题干信息说明爵是商周时期的酒器、礼器,未说明爵的使用功能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4·江西抚州·模拟预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4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龙年,下列是“龙”字体的演变,其中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文,又称“钟鼎文”,是指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字形线条粗壮,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逐渐变得规整和美观,B项正确;甲骨文是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排除A项;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文字,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排除C项;隶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4·河南·模拟预测)一般认为在殷商时代甲骨文与金文是并用的。一种是占卜文化,一种是祭祀文化(如下图)。两者共同的研究价值是( )
A.考证青铜冶炼的发展 B.是我国文字发展的完整史
C.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D.了解早期国家的社会状况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般认为在殷商时代甲骨文与金文是并用的。一种是占卜文化,一种是祭祀文化”可得出通过研究甲骨文和金文,有利于了解早期国家的社会状况,D项正确;甲骨文的载体不是青铜,排除A项;甲骨文和金文可以研究我国文字发展的历史,但是“完整史”表述错误,排除B项;夏商周时期已经进入早期国家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9.春秋时期成书的《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汇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内容丰富,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诗经》的出现( )
A.突破了神权主义精神桎梏 B.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已形成
C.显示出浪漫主义不合时宜 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内容丰富,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所学知识可知,《诗经》内容丰富,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是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春秋时期受到神权主义精神桎梏,排除A项;《诗经》的出现不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已形成,表述错误,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诗经》不是浪漫主义风格,排除C项。故选D项。
10.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
B.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他运用楚国的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C.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他总结出望闻问切4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并一直被后来的中医沿用
D.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青铜编钟是曾侯乙墓编钟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的是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A错误,符合题意;B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七年级(2)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图文资料,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简介
A:___商代大型炊具,此器可以同时蒸煮几种食物。器身有底和六条方足,上有三个高出的喇叭状圈口,口周饰三角纹和勾连雷纹。迄今国内仅发现这一件,是弥足珍贵的青铜之宝。B:___商朝晚期礼器,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角各塑一羊,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国家一级文物。 C:___西周早期炊器,其器壁较厚,壁斜外张,立耳微外撇,腹部横向宽大,成垂腹状,下承三蹄足。壁铸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
(1)结合以上图文资料,请将正确的青铜器序号填在简介的相应位置。
(2)请依据图文资料为这次探究性学习拟定一个主题。(提示:主题需包含时期和探究对象)
(3)结合所学知识,请再举一例古代的青铜器,为其撰写一则简介。
【答案】(1)A:② B:① C:③
(2)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
(3)司母戊鼎。简介:商代礼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详解】(1)填空:根据材料“商代大型炊具,此器可以同时蒸煮几种食物。器身有底和六条方足,上有三个高出的喇叭状圈口,口周饰三角纹和勾连雷纹”可知,这是青铜器②;据材料“商朝晚期礼器,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角各塑一羊,显现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可知,这是①;据材料“西周早期炊器,其器壁较厚,壁斜外张,立耳微外撇,腹部横向宽大,成垂腹状,下承三蹄足”可知,这是③。
(2)由题干图片和材料“商代大型炊具”“商朝晚期礼器”“西周早期炊器”可知,探究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
(3)结合所学可知,举司母戊鼎;简介: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