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高效课堂】新课标同步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高效课堂】新课标同步备课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1 17:2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教学设计新思维
“以学习为中心”从教与学的效果出发,超越了“以教师为中心”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以统一的视角审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2024年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学生导入
学习任务
课后习题
跨学科作业
学生导入
容易受伤
经常迁徙
食物不稳定
游戏图片中光武中兴是谁创立的?他又有那些作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程标准:
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统治和社会动荡,知道黄巾起义,了解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光武帝-刘秀
壹·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学习任务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史料实证
v
自主学习
Q1:阅读课本73页归纳西汉后期呈现出怎样的状况?
政治上:依靠外戚,大权旁落,朝政腐败
经济上:土地兼并,百姓流离失所
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阅读课本,想一想:公元九年发生了什么事?
公元9年,王莽逼迫刘婴禅让后称帝
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结合课本,思考王莽建立新朝后,百姓的处境是否有改善?
王莽的施政措施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25
学习任务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史料实证
v
自主学习
Q2:阅读材料,完成东汉建立的基本概况。
概况
公元____年,西汉宗室___称帝,后定都____,史称东汉。
长安
西汉
东汉
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房舍)丘墟,田畴芜(荒芜)秽(杂草)……匹夫僮妇(儿童妇女),咸(都)怀怨怒 。
—— 《后汉书·冯衍传》
刘秀称帝后怎样完成统一的?
削平群雄,完成统一
洛阳
25
刘秀
洛阳
学习任务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史料实证
v
自主学习
Q3:阅读课本P75-76,结合材料,归纳光武帝采取的措施?
材料一:(汉光武帝)诏曰:“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二:“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三:(汉光武帝)诏曰:“解王莽之繁密,还汉室之轻法。”
——《后汉书·循吏传》
材料四:建武二年(26年),(汉光武帝)下诏“其令中都官、三辅、郡、国出系囚,罪非殊死一切勿案,见徒免为庶人。”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五:“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六:东汉政府将羌人、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内迁。
——《中国古代史》
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
②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③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
④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⑤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⑥允许北方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学习任务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史料实证
v
自主学习
Q4:根据材料,说说光武帝采巩固统治的措施带来的影响?
作用: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1)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
(2)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天下出现兴盛局面。
学习任务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史料实证
v
自主学习
Q5:阅读课本P76,了解东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东汉牛耕画像石
东汉冶铁水排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王景受命治理黄河,将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东汉青瓷壶
发明水排,利用水排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
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出现了质量较高的瓷器。
贰·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直接原因:
学习任务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史料实证
v
自主学习
Q1:根据材料,说一说东汉后期即位的皇帝在位有何特点?
即位年龄小
在位时间短
王位更替快
材料一
材料二
Q2:这种结果会导致什么?根据材料二,说一说东汉后期政治特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 )
Q3: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结果会导致什么?
直接原因:
即位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
根本原因: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学习任务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史料实证
v
自主学习
Q4:查阅上述教材图片,说说反映了东汉时期哪一股势力的膨胀?
Q5:说一说豪强势力崛起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壁画中有车辆、骑马随从、步行仪仗等,前呼后拥,生动再现了东汉豪强出行的景象。
亭上层四角有张驽控弦的武士守卫,中间有人扬袖起舞,旁有一人抚琴及三人拍手伴歌。这一陶水亭是豪强地主娱乐生活及拥有私人武装的写照。
说明东汉豪强大族已经把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况。
豪强大族势
力的膨胀
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朽 民不聊生
叁·
黄巾起义
学习任务三:黄巾起义
史料实证
v
自主学习
Q1:阅读教材第76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黄巾起义
领导人:
爆发时间:
爆发范围:
张角等
184年
全国各地
整体特点:
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结果:
历时9个月,最后被镇压下去
创立宗教:
太平道
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没有推翻东汉
起义装扮:
头裹黄巾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学习任务三:黄巾起义
史料实证
v
自主学习
Q2:阅读教材第76页的材料研读回答下列问题?。
【译】小民的头发像韭菜一样,割了还会再长出来;头就像鸡一样,割的时候会叫喊。官吏没什么好怕的,小民的地位从来都不是那么低下的。
民众不能忍受黑暗统治,体现了民众的反抗情绪
【答案】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科技领域推动了后世的发展,而且在文化上塑造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v
小组合作学习
课后活动
对比 “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归纳两汉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点,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背景 措施 影响
文景 之治 西汉建立,政局稳定,初步发展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三十税一)和徭役;“以德化民”,废除酷刑;提倡勤俭治国。 使西汉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光武 中兴 东汉初建,政权不稳,百废待兴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三十税一),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使东汉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共同点:
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都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
都减轻了农民负担,轻徭薄赋;
都维护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等。
启示:
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
【答案】解答思路:
历史背景: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文化【示例】
角色: 1.廉颇(赵国将军) 2.蔺相如(赵国文臣) 3.赵王(赵国君主) 4.侍卫 5.赵国百姓
场景一:赵国宫殿 (赵王、蔺相如、廉颇在宫殿内) 赵王:(焦急)廉将军,我国正面临强敌的威胁,你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闹矛盾呢? 廉颇:(愤怒)蔺相如只是一个文臣,凭什么地位比我高?我不服! 蔺相如:(平静)廉将军,国家危难当头,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个人的恩怨算得了什么? 赵王:(感慨)蔺相如说得对,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廉将军,你愿意为了国家放下个人的恩怨吗? 特点和重要事件。
人物选择:选择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如孔子、管仲、孙武等。
故事创作:围绕选定墨子的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主张?结合墨子生活的历史时期,说说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的人物或事件,创作一个有教育意义或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小故事。
资料搜集: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确保故事的历史准确性。
建议:可以结合《左传》、《史记》等古代文献,以及现代的历史研究资料,来丰富故事内容和细节。
故事会组织:
确定故事会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故事。
可以设置评委,对故事的创意、表达和历史准确性进行评价。
v
小组合作学习
跨学科作业
我们还可以……
这是出土于四川的东汉击鼓说唱佣。查阅资料、试着为这件陶俑写一段解说词
◎七上历史·第二单元 ·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