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以
学
习
为
中
心
全力依据2024版教师教学用书精心制作,课件高效、简洁,适合课堂使用。
2024年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课堂导入
学习任务
课后习题
课堂小结
课堂导入
容易受伤
经常迁徙
食物不稳定
京剧《捉放曹》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创作的剧目,讲述了曹操在逃亡中杀死无辜老汉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剧中的曹操是一个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然而,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
史书中记载的曹操是什么样子
他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历史上著名的战役,知道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壹·
官渡之战
学习任务一:官渡之战
v
自主学习
Q1:结合以下材料,说一说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分析原因?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景象
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
原因
Q2: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思考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忧时,曹操迎合人心,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①政治上: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用人上:
招揽人才
③经济上: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④军事上: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部队,壮大了队伍
Q3: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找到另一个强大的势力?具有什么优势?
袁绍的优势:
地广人多;兵多粮足,实
学习任务一:官渡之战
v
自主学习
Q4:结合教材92页内容,列表展示官渡之战的基本史实。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声东击西
火烧乌巢
许攸投奔
袁绍:人心涣散、战术失误
曹操: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贰·
赤壁之战
学习任务二:赤壁之战
v
自主学习
Q1:阅读课本93页,找出赤壁之战的背景
背景
②孙权联合刘备迎战曹军。
①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
◎赤壁之战示意图
Q2:读图说出“江水”指的是今天哪里?
长江流域
Q3:结合曹军和孙刘联军的行动路线,叙述赤壁之战的经过?
时间
双方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公元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胜利,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诈降、火攻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学习任务二:赤壁之战
v
自主学习
Q4:诸葛亮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策略 与赤壁之战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研读
这段话体现了诸葛亮希望孙刘联合抗曹的策略。这一战略促成了孙刘联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学习任务二:赤壁之战
v
小组合作学习
Q5:思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决定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战争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影响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曹操和袁绍
孙刘联军
和曹操
曹操胜
孙刘联军胜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①战术运用
②主帅的表现
③民心所向
叁·
魏蜀吴的建立与发展
学习任务三:魏蜀吴的建立与发展
v
自主学习
Q1:阅读《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准确表述魏蜀吴三国都城所在地及相对地理位置统治范围等内容。
国家:(曹)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家:(孙)吴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家:蜀(汉)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0年
曹丕
洛阳
229年
孙权
建业(今南京)
221年
刘备
成都
最终形成的标志
图中一头牛正在绕着一大木轮逆时针旋转,木轮的外围有齿,通过卧轴左侧的小齿轮,驱动右侧的龙骨水车进行灌溉。在牛身后,一人正在挥鞭驱牛。木轮上方还放置有一器具,似是盛牛饲料的用具。翻车的发明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农业灌溉工具的进步,
学习任务三:魏蜀吴的建立与发展
v
自主学习
Q2:阅读课本说一说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曹魏
孙吴
蜀汉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Q3:你知道翻车的原理和使用场景吗?介绍其先进之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中一头牛正在绕着一大木轮逆时针旋转,木轮的外围有齿,通过卧轴左侧的小齿轮,驱动右侧的龙骨水车进行灌溉。在牛身后,一人正在挥鞭驱牛。木轮上方还放置有一器具,似是盛牛饲料的用具。翻车的发明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农业灌溉工具的进步,
学习任务三:魏蜀吴的建立与发展
v
自主学习
Q4:思考: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思考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你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三国鼎立的形成,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日后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解答思路:
历史背景: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文化【示例】
角色: 1.廉颇(赵国将军) 2.蔺相如(赵国文臣) 3.赵王(赵国君主) 4.侍卫 5.赵国百姓
场景一:赵国宫殿 (赵王、蔺相如、廉颇在宫殿内) 赵王:(焦急)廉将军,我国正面临强敌的威胁,你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闹矛盾呢? 廉颇:(愤怒)蔺相如只是一个文臣,凭什么地位比我高?我不服! 蔺相如:(平静)廉将军,国家危难当头,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个人的恩怨算得了什么? 赵王:(感慨)蔺相如说得对,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廉将军,你愿意为了国家放下个人的恩怨吗? 特点和重要事件。
人物选择:选择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如孔子、管仲、孙武等。
故事创作:围绕选定墨子的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主张?结合墨子生活的历史时期,说说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的人物或事件,创作一个有教育意义或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小故事。
资料搜集: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确保故事的历史准确性。
建议:可以结合《左传》、《史记》等古代文献,以及现代的历史研究资料,来丰富故事内容和细节。
故事会组织:
确定故事会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故事。
可以设置评委,对故事的创意、表达和历史准确性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
东汉末年割据混战
官渡之战
袁绍
曹操
(胜)
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孙刘连军
(胜)
三国鼎立
魏
蜀
吴
200年
208年
220年曹丕
221年
刘备
229年
孙权
火攻
启示: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