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同步练习(含解析)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同步练习(含解析)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4 06:0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填空题
1.已知△ABC≌△A'B'C',∠A=∠A',∠B=∠B',∠C=60°,AB=10cm,则∠C'=   ,A'B'=   .
2.如图,已知,若,则   .
3.如图,是的中线,E,F分别是和延长线上的点,且,连接.下列说法:①;②和面积相等;③;④.其中正确的有   .(填写正确的序号)
4. 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E,CD分别为的角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FG平分,已知,.的面积为2.5,的面积为   .
5.如图,D为等腰Rt△ABC的斜边AB的中点,E为BC边上一点,连接ED并延长交CA的延长线于点F,过D作DH⊥EF交AC于G,交BC的延长线于H,则以下结论:①BE=CG;②DF=DH;③BH=CF;④AF=CH.其中正确的是   .
二、单选题
6.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和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画一条射线,这条射线就是角的平分线,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运用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
A. B. C. D.
7.如图, 在 中, 平分 , 且 , 则可直接用 “ ” 判定的是(  )
A. B.
C. D.
8.如图,,若,,则(  )
A.6 B.4 C.10 D.14
9.如图,为了测量B点到河对面的目标A之间的距离,在B点同侧选择了一点C,测得∠ABC=75°,∠ACB=35°,然后在M处立了标杆,使∠CBM=75°,∠MCB=35°,得到 MBC≌ ABC,所以测得MB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 MBC≌ ABC的理由是(  )
A.SAS B.AAA C.SSS D.ASA
10.如图,△ABC≌△A'B'C',边 B'C'过点 A 且平分∠BAC 交 BC 于点 D,∠B=27°,∠CDB'=98°,则∠C'的度数为(  )
A.60° B.45° C.43° D.34°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B.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必是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
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12.如果的三边长分别为,的三边长分别为,,,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的值是(  )
A. B.或 C. D.或
13.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长度,点A,B,C,D、E均在小正方形方格的顶点上,线段交于点F,若,则(  )
A. B. C. D.
14.题目:“在和中,,已知,求的度数.”对于其答案,甲答:,乙答:,丙答:,则正确的是(  )
A.只有甲答的对 B.甲、乙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C.甲、丙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D.三人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15.如图1,已知 AB=AC,D为∠BAC 的平分线上一点,连接 BD、 CD;如图2,已知 AB= AC,D、E为∠BAC的平分线上两点,连接 BD、CD、BE、CE;如图3,已知 AB=AC,D、E、F为∠BAC的平分线上三点,连接BD、CD、BE、CE、 BF、CF;…,依次规律,第 n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A.n B.2n-1 C. D.3(n+1)
16.如图,已知直线AB:y= 分别交x轴、y轴于点B、A两点,C(3,0),D、E分别为线段AO和线段AC上一动点,BE交y轴于点H,且AD=CE.当BD+BE的值最小时,则H点的坐标为(  )
A. B.(0,5) C.(0,4) D.
17.如图,点E是BC的中点,AB⊥BC,DC⊥BC,AE平分∠BAD,下列结论:①∠AED=90°;②∠ADE=∠CDE;③DE=BE;④AD=AB+CD,四个结论中成立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三、解答题
18.如图,已知与全等,且.
(1)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①对应边:   .
②对应角:   .
(2)由全等可推出   .理由:
   ,
   ,
即   .
19.如图,已知,点在上,与相交于点.
(1)当,时,求线段的长;
(2)已知,,求的度数.
20.如图,为直角,AC与DB相交于点E,BE与EC相等,在图中找出两对全等三角形。
21.如图,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AE∥BF, AE=BF,AB=CD,试说明:∠E=∠F.
22.【发现问题】(1)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
第一小组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
①延长到,使得;
②连接,通过三角形全等把,,转化在中;
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的取值范围为,从而得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问题解决】(2)如图2,是的中线,是的中线,,下列四个选项中:直接写出所有正确选项的序号是________;
①;②;③;④
【问题拓展】(3)如图3,,,,连接、,是的中点,延长交于点,,,求的面积.
23.如图,在等腰中,,,点为线段AB上一动点(不与点B重合),且.
(1)连接BF交AC于点,设.
①当时,如图1,则 ▲ .
②当时,如图2,若,求MC的长.
(2)如图3,作交CA的延长线于点,交BC于点,连接PQ,求证:.
24.如图,在中,AB=AC,BC=8厘米,点D为AB上一点且BD=5厘米.点P在线段BC上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若点P的速度为2厘米/秒,用含t的式子表示CP的长为 厘米.
(2)在(1)的条件下,若点Q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几秒钟BPD与CQP全等?
(3)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且点P的速度比点Q的速度慢1厘米/秒时,请求出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答案
1.60°;10cm
【解析】【解答】解:△,
,.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求出∠C′的度数,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AB=A′B′,即可求出A′B′的长.
2.
3.①②③④
4.4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F作FN⊥BC于点N,FM⊥AB于点M,
∵∠BAC=60°, BE,CD分别为的角平分线,
∴∠EBC+∠DCB=∠ABC+∠ACB=×(180°-∠BAC)=60°,FM=FN,
∴∠BFC=180°-(∠EBC+∠DCB)=120°,
∴∠BFD=60°,
∵FG平分∠BFC,
∴∠BFG=∠BFC=60°,
∴∠BFD=∠BFG,
∵BF=BF,∠DBF=∠GBF,
∴△BDF≌△BGF(ASA),
∴BD=BG,
同理可得:△CEF≌△CGF(ASA),
∴CE=CG,
∴BC=BG+CG=BD+CE,
∵,,
∴BC=BG+CG=5,
∵的面积为2.5,
∴BC·FN=2.5,
∴FN=1,
∴FM=1,
∴,
∴,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FG=∠BFC=60°,再利用ASA证明△BDF≌△BGF,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求解即可.
5.①②③④
【解析】【解答】解:连接CD
∵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的中点
∴BD=DC,∠B=∠DCA=45°
∵∠BDC=∠EDH=90°
∴∠BDE+∠EDC=∠EDC+∠CDH
∴∠BDE=∠CDH
∴△DBE≌△DCG
∴DE=DG,BE=CG,即①正确;
∵∠F+∠DEC=∠H+∠DEC=90°
∴∠F=∠H
∵∠FDG=∠HDE=90°
∴△DCH≌△DAF
∴FG=HE,DF=DH,即②正确
∴FG+GC=HE+BE
∴FC=BH,即③正确
∵BC=AC
∴BH-BC=CF-AC
即AF=CH,即④正确。
【分析】根据题意,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别判断得到答案即可。
6.A
7.C
【解析】【解答】解:∵AD平分∠BAC,
∴∠EAD=∠FAD,
在△ADE与△ADF中,AE=AF,∠EAD=∠FAD,AD=AD,
∴△ADE≌△ADF(SAS).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AD=∠FA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定理SAS即可知道△ADE≌△ADF.
8.A
9.D
【解析】【解答】在△ABC和△MBC中 ,
∴△MBC≌△ABC(ASA),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即可.
10.C
11.C
【解析】【解答】解: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不一定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只有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逐项进行判断即可求出答案.
12.D
13.B
14.C
15.C
16.C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A(0, ),B(0﹣3,0),C(3,0),
∴AB=AC=8,
取点F(3,8),连接CF,EF,BF.
∵C(3,0),
∴CF∥OA,
∴∠ECF=∠CAO,
∵AB=AC,AO⊥BC,
∴∠CAO=∠BAD,
∴∠BAD=∠ECF,
∵CF=AB=8,AD=EC,
∴△ECF≌△DAB(SAS),
∴BD=EF,
∴BD+BE=BE+EF,
∵BE+EF≥BF,
∴BD+BE的最小值为线段BF的长,
∴当B,E,F共线时,BD+BE的值最小,
∵直线BF的解析式为:y= x+4,
∴H(0,4),
∴当BD+BE的值最小时,则H点的坐标为(0,4),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首先证明AB=AC=8,取点F(3,8),证明得到△ECF≌△DAB,即可得到BD=EF,即BD+BE的最小值为BF的长度,得到答案即可。
17.A
【解析】【解答】解:过E作EF⊥AD于F,如图,
∵AB⊥BC,AE平分∠BAD,
∴EB=EF,
又∵AE=AE
∴Rt△AEF≌Rt△AEB
∴AB=AF,∠AEF=∠AEB;
而点E是BC的中点,
∴EC=EF=BE,所以③错误;
∴Rt△EFD≌Rt△ECD,
∴DC=DF,∠FDE=∠CDE,所以②正确;
∴AD=AF+FD=AB+DC,所以④正确;
∴∠AED=∠AEF+∠FED= ∠BEC=90°,所以①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过E作EF⊥AD于F,如图,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出EB=EF,然后利用HL判断出Rt△AEF≌Rt△AE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得出AB=AF,∠AEF=∠AEB;根据中点的定义从而得出EC=EF=BE;然后利用HL判断出Rt△EFD≌Rt△EC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得出DC=DF,∠FDE=∠CDE,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及等量代换,由AD=AF+FD=AB+DC得出AD=AB+CD,根据平角的定义及角的和差得出∠AED=∠AEF+∠FED= ∠BEC=90°。
18.(1)AB和AE,AC和AD,BC和ED;∠BAC和和和
(2);;;
【解析】【解答】解:(2)由全等可推出.理由:


即 .
【分析】(1)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对应边和对应角全相等解题即可;
(2)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BAC=∠EAD;根据等量代换原则,可得∠BAD=∠EAC.
19.(1)2;
(2)的度数为.
20.解:△ABE≌△DCE,△ABC≌△DCB,理由如下:
∵∠A=90°,∠D=90°,
∴∠A=∠D.
在△ABE和△DCE中,∠A=∠D,∠AEB=∠DEC,BE=EC,
∴△ABE≌△DCE(AAS),
∴AE=DE,AB=DC,
∴AE+EC=DE+BE,即 AC=BD.
在△ABC和△DCB中,AB=DC,AC=BD,BC=BC,
∴△ABC≌△DCB(SSS).
【解析】【分析】先根据直角得到∠A=∠D,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即可证明△ABE≌△DCE(AAS),则AE=DE,AB=DC,进而进行线段的运算得到AC=BD,再证明△ABC≌△DCB(SSS)即可求解。
21.证明: AE∥BF,

AB=CD,

在与中

∠E=∠F.
【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AC=∠FBD,根据AB=CD结合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AC=BD,证明△AEC≌△BFD,据此可得结论.
22.(1);(2)②③;(3)
23.(1)解:①△ABC中,∠A=90°,AB=AC,CE⊥CF,CE=CF,
∴AB=AC=CE=CF,∠BAM=∠FCM=90°,
在△ABM与△CFM中,

∴△ABM≌△CFM(AAS),
∴BM=MF,
∴,
故答案为:1;
②过点F作FN⊥AC于N,如图:
设BE=4a,则AB=9a,AE=AB-BE=5a,
又∵∠A=90°,CE⊥CF,
∴∠FNC=∠CAE=90°,∠ACE+∠AEC=90°,∠ACE+∠ACF=90°,
∴∠AEC=∠NCF,
在△ACE和△NFC中,

∴△ACE≌△NFC(AAS),
∴CN=AE=5a,FN=AC=AB=9a,
∴AN=9a-5a=4a,
在△ABM和△FNM中,

∴△ABM≌△FNM(AAS),
∴AM=NM=2a,
∴MC=7a,
∵AB=9a=18,
∴a=2,
∴MC=7a=14.
(2)证明:在FP上截取FG=EQ,连接CG、PQ,如图:
在△CFG和△CEQ中,

∴△CFG≌△CEQ(SAS),
∴∠FCG=∠ECQ,CG=CQ,
∵∠FCG+∠GCE=90°,
∴∠ECQ+∠GCE=90°,
∵∠ACB=45°,
∴∠PCG=∠PCQ=45°,
在△PCG和△PCQ中,

∴△PCG≌△PCQ(SAS),
∴PQ=PG,
∵PG=PF-GF=PF-QE,
∴PQ=PF-QE.
【解析】【分析】(1)①根据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BM=MF,即可求解;
②过点F作FN⊥AC于N,设BE=4a,则AB=9a,AE=5a,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EC=∠NCF,根据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CN=AE=5a,FN=AC=AB=9a,推得AN=4a,根据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AM=NM=2a,求得a的值,即可求解;
(2)在FP上截取FG=EQ,连接CG、PQ,根据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可得∠FCG=∠ECQ,CG=CQ,推得∠PCG=∠PCQ=45°,根据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PQ=PG,即可证明.
24.(1)(8﹣2t);(2)1.5秒钟;(3)5厘米/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