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填空题
1.如图,两个三角形全等,则的度数是 .
2.如图,已知中,,,垂直平分,点D为垂足,交于点 E.那么的周长为 .
3.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为12cm和21cm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4.如图,在直角中,,,,,平分,是上一动点(不与重合),是上一动点(不与重合),则的最小值为 .
5.如图,在中,,点D为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上以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点Q在线段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发现与恰好全等,则点Q运动速度可能为
二、单选题
6.如图,直线和相交于点O,平分,,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7.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对顶角相等
B.若,则
C.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8.如图,是等边三角形,.若,则的周长为( )
A.12 B.18 C.20 D.24
9.如图,是的平分线,是的平分线.若,,则是( )度.
A.40 B.60 C.70 D.80
10.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M,N正合,过角尺顶点C连OC.可知△OMC≌△ONC,OC便是∠AOB的平分线.则△OMC≌△ONC的理由是( )
A.SSS B.SAS C.AAS D.HL
11.如图,已知正五边形,,交的延长线于点F,则等于( )
A. B. C. D.
12.小聪在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时,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已知:
求作:,使
作法:(1)如图,以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
(2)画一条射线,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
(3)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相交于点;
(4)过点画射线,则.
小聪作法正确的理由是( )
A.由可得,进而可证
B.由可得,进而可证
C.由可得,进而可证
D.由“等边对等角”可得
1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若其中一边长为,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
A. B. C.或 D.或
14.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
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C.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若,则
15.如图,中,,的角平分线于,为的中点,则图中两个阴影部分面积之差的最大值( )
A. B.3 C. D.9
16.如图,已知直线,直线分别交直线,于点E,F,平分交于点M,G是射线上一动点(不与点M,F重合),平分交于点H.设.有下列四个式子: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如图,AD 为等腰△ABC的高,其中∠ACB=50°,AC=BC,E,F 分别为线段AD,AC 上的动点,且 AE=CF, 当 BF+CE 取最小值时,∠AFB的度数为( )
A.75° B.90° C.95° D.105°
三、解答题
18.如图,在中,,,垂直平分,交于点,求的度数.
19.如图,,平分,,求的大小.
20.已知:如图,平分,平分.
(1)若,求的度数;
(2)若,,求的度数.
21.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①a//b;②a⊥c;③b⊥c;④a⊥b.请你用①②③④所给出的其中两个作为条件,其中一个作为结论(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出命题.例如:如果a⊥c,b⊥c,那么a//b).
(1)写出一个真命题,并说明它的正确性.
(2)写出一个假命题,并举出反例.
22.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P、Q是BC边上的两点,AP=AQ,∠BAP=20°.
(1)求∠AQB的度数;
(2)在(1)的条件下,点Q关于直线AC的时称点为M, 连接MM、PM、QC, 求证:AP=PM.
23. 在中,为直线AC上一点,过点作于点,交直线BC于点。
(1)如图1,当P在线段AC上时,求证:BP=AQ;
(2)如图2,当P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
(3)在(2)的条件下,当∠DBA= ▲ 度时,存在AQ=2BD,说明理由。
24.通过对下面数学模型的研究学习,解决下列问题:
【模型建立】
(1)如图1,,,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由,得.又,可以推理得到.进而得到 , .我们把这个数学模型称为“字”模型或“一线三等角”模型.
【模型应用】(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是,点,,且,连接.求的度数;
【模型拓展】(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点坐标为,点在直线上,点在轴上,当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答案
1.
2.8
3.5cm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
设AD=DC=x,BC=y,由题意得
或
解之:或
当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8,8,17,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当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14,14,5,
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5,
故答案为:5cm
【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图形,设AD=DC=x,BC=y,然后分两种情况列出方程组求解,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即可求解。
4.
5.2或3
6.D
7.D
8.B
9.C
10.A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MC=NC.
在△OMC和△ONC中,
∵OM=ON,OC=OC,MC=NC,
∴△OMC≌△ONC(SSS).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到MC=NC 再结合OM=ON,OC=OC, 从而可得△OMC≌△ONC,于是可得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
11.B
12.A
13.D
14.B
15.C
16.B
17.C
18.
19.
20.(1)
(2)
21.(1)解:如果,那么.
理由:如图,,
,
.
(2)解:如果,那么.反例:见(1)
图,如果,那么.(答案不唯一)
【解析】【分析】(1)写一个真命题: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可根据(1)答案改变结果,写出假命题(答案不唯一).
22.(1)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60°,
∵∠BAP=20°,
∴∠APB=180°-60°-20°=100°,
∴∠APQ=180°-100°=80°,
∵AP=AQ,
∴∠AQB=∠APQ=80°;
(2)证明:∵点Q关于直线AC的时称点为M,
∴AC垂直平分QM,
∴AQ=AM,∠QAC=∠CAM,
∵AP=AQ,
∴AP=AM,
∴△APM是等腰三角形,
在△APQ中,∠APQ=∠AQP=80°,
∴∠PAQ=20°,
∴∠PAQ=∠QAC=∠CAM=20°,
∴∠PAM=60°,
∴△APM是等边三角形,
∴AP=PM.
【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PB=10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
(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C垂直平分QM,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PM是等腰三角形,最后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证△APM是等边三角形即可.
23.(1)证明:,
在 和 中,
(2)成立
(3)22.5
【解析】【解答】解:(2)∵∠ACQ=∠BDQ=90°,∠AQC=∠BQD,
∴∠CAQ=∠DBQ,
在△AQC和△BPC中,
,
∴△AQC≌△BPC(ASA),
∴ AQ=BP,
故答案为:成立.
(3) ,
在 与 中,
,
当 度时, 存在
【分析】(1)首先根据内角和定理得出∠DAP=∠CBP,进而利用“ASA”得出△ACQ≌△BCP,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题意得到∠CAQ=∠DBQ,利用“ASA”推出△AQC≌△BPC,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P=2BD,再利用“AAS”△PBC≌△ACQ,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4.(1);;(2);(3)点的坐标为或或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