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练习--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练习--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1 22:1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
1.(2025安徽合肥期末)1937年,英国植物学家希尔发现,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中有H2O,没有CO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不能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水
B.该实验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类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
C.该实验中铁盐的作用类似于NADPH
D.进一步研究发现,氧气的释放部位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2.(2025广东深圳诊断测试)希尔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离体叶绿体光照能放出O2,且能使电子受体NADP+还原。希尔反应式:2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O2。在希尔反应的基础上,阿尔农发现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也积累ATP;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产生有机物。根据以上研究成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B.NADPH和ATP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C.阿尔农实验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ADP、Pi、NADP+等物质
D.光合作用的需光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提供ATP和NADPH
题组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
3.(易错题)(2025陕西汉中期中)如图表示水稻细胞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可分别表示NADPH和ATP
B.阶段Ⅱ主要发生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质中
C.阶段Ⅰ只能在光照下进行,阶段Ⅱ只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阶段Ⅱ产生的部分有机物可进入筛管通过韧皮部运输
4.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O2不可直接被NADPH还原成糖类
B.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
C.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中的化学能
D.光照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会减少,C5含量会增加
5.硝化细菌之所以被归为化能自养型生物,其根据是(  )
A.它能将氨合成亚硝酸和硝酸
B.它能以亚硝酸和硝酸作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
C.它能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D.硝化细菌合成的糖类供自身的生命活动利用
6.(2024江苏苏南八校联考)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体。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该生理过程中电子(e-)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SⅠ和PSⅡ镶嵌在叶绿体的     上,含有的光合色素主要包括          两大类。经过PSⅠ叶绿体中发生的能量变化为                    。
(2)图示过程中,PSⅡ上光照驱动     过程产生H+,伴随着电子传递,PQ将叶绿体基质中H+转运至      ;同时,在形成NADPH的过程中消耗叶绿体基质中的部分H+,造成膜内外H+的浓度差。请结合图示信息分析,H+的跨膜浓度差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
(3)除草剂二溴百里香醌(DBMIB)与PQ竞争可阻止电子传递到细胞色素b6f,若用该除草剂处理叶绿体,会导致NADPH含量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
题组三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7.(2025吉林松原期末)谚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大量的农业生产经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天黄有雨,苗黄缺肥——施肥越多越好,有利于植物合成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B.“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C.“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是指玉米和大豆间作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D.“谷连谷,坐着哭”“谷田必须岁易”说明轮作可避免长期单一种植导致的减产
8.(易错题)如图为“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盛水玻璃柱吸收灯光热量可控制自变量
B.向光源方向移动试管,试管内的水温不会有显著变化
C.该实验装置测出的植物光合速率为总光合速率
D.改变盛水玻璃柱与灯的距离可以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9.(教材深研拓展)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适宜温度下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四组等量菠菜叶圆片排气后,分别置于等体积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浓度的适宜光照,记录叶圆片上浮所需的时间,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NaHCO3溶液浓度
B.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主要取决于叶圆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
C.本实验也可将同一时间段内各组装置中叶圆片浮起的数量作为因变量
D.若继续增大NaHCO3溶液浓度,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会继续缩短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光合作用的环境影响因素及相关曲线分析
1.(2025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期中)将某种植物置于高温环境(HT)下生长一定时间后,测定HT植株和生长在正常温度(CT)下的植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两组植株的CO2吸收速率最大值接近
B.20 ℃时CT植株能积累有机物而HT植株不能
C.35 ℃时两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HT植株表现出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
2.(创新题·新考法)(2025河北衡水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夏季一天中的光照强度,并测定苦菊幼苗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点时天气突然转阴,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3含量减少
B.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不同光照强度下,苦菊幼苗的光合速率可能相同
C.cd段最可能是光照强度过强损坏了叶绿体,致使光合速率下降
D.若a点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0,此状态下苦菊幼苗的干重保持不变
3.(2025山东青岛月考)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CO2固定所需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表示两种水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长期处于a~b之间时,突变型水稻和野生型水稻均不能生长
B.光照强度低于P时,野生型水稻因叶绿素含量多,利用弱光能力强,光合速率更大
C.光照强度为P时,野生型水稻光合速率等于突变型水稻光合速率
D.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水稻净光合速率继续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其CO2固定所需酶的活性更强
4.(2025江西南昌三中期中)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将密闭玻璃罩内的某植物置于适宜光照下一定时间,迅速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给予适宜光照,检测到玻璃罩内CO2含量的变化如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ab段CO2含量减少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B.bc段CO2含量上升是因为遮光处理后植物释放CO2
C.ab段和cd段植物有有机物积累,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是c点
D.de段CO2含量不变是因为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5.(2025湖南长沙一中期末)科研人员向离体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量NaHCO3溶液和必要物质,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周期性的光暗交替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开始后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的含量会下降
B.阴影部分的面积可用来表示一个光周期的光照时间内NADPH和ATP的积累量
C.光照开始后两曲线逐渐重合时,光反应速率等于暗反应速率
D.光照总时间及实验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光暗交替和连续光照制造的有机物量相等
6.(2025江苏盐城月考)某实验小组用小球藻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他们将一定量的小球藻放入含适宜培养液的试管中,以白炽灯为光源。移动白炽灯改变光源与试管的距离;CO2浓度分别设置为0.03%和0.05%,据实验结果绘制成图中曲线1、曲线2。
(1)图示曲线中,EF段    不再是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若C处突然关闭白炽灯,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    。
(2)F点的含义是                     。若用缺镁培养液培养小球藻,其他条件不变,F点应向   移。
(3)该小组又做了探究小球藻最适生长温度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光照下释放O2 (mg/h) 9.67 14.67 19.67 21.67 19.33
该实验应控制好的两个主要无关变量是:                  。
由表格的实验结果可知,应在    之间设置更小的梯度探究最适温度。
题组二 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及相关计算
7.(2024陕西西安月考)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做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 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最后测得叶片的叶绿体光合速率=(2y-z-x)/6[g/(cm2·h)](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片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片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
A.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B.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C.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
D.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3小时
8.(2025河北省实验中学开学调研)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室温25 ℃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除给定条件外,一般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均为糖类,下列对实验过程中装置条件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注:装置内O2充足,不考虑无氧呼吸。
A.若X溶液为CO2缓冲液并给予光照,液滴移动距离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B.若要测总光合作用强度,需加设一组装置遮光处理,X溶液为NaOH溶液
C.若X溶液为清水并给予光照,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时,液滴右移
D.若X溶液为清水并遮光处理,消耗的底物为脂肪时,液滴左移
9.(2025天津一中月考)在光照恒定、温度最适条件下,某研究小组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测量一小时内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绘成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叶绿体中AD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
B.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真正光合速率平均为50 ppmCO2/min
C.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降低
D.若第10 min时突然黑暗,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的ADP、NADP+含量增加
10.(2025湖北随州期末)为探究某植物生长所需的适宜光照,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自然光下用遮阳网遮光,透过的光占自然光的百分数为透光率(%)。
(1)图1表明,植物叶片在透光率25%~75%内,呼吸速率随透光率降低而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在线粒体中,   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催化这一反应过程的酶分布在      。
(2)据图可知,在25%透光率下叶片固定CO2的速率是     μmol·m-2·s-1。
(3)根据上述结果,4组透光率中,适合该植株生长的透光率是    ,依据是                    。
(4)图3中50%、75%透光率下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不同,设计实验验证这种差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2.B 3.C 4.C 5.C 7.A 9.D
1.C 希尔反应能证明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O2,但不能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H2O,这些氧元素也可能来自悬浮液中的其他含氧物质,A正确;希尔反应的悬浮液中有水,没有CO2,不能合成糖类,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B正确;NADPH可作为还原剂,而该实验中的铁盐是作为氧化剂,铁盐的作用类似于NADP+,C错误。
2.B 
题干解读
阿尔农实验
  (1)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合成ATP和NADPH(光反应过程)。
  (2)撤去光照,供给CO2,NADPH和ATP被消耗,并产生有机物(暗反应过程)。
根据希尔反应式可知,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A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NADPH和ATP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B符合题意;阿尔农实验中有NADPH、ATP的积累,ATP的合成需以ADP、Pi为原料,NADPH的合成则需要以NADP+等为原料,C不符合题意;希尔反应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在暗处不能进行,在光下积累的NADPH和ATP在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中被消耗,D不符合题意。
3.C 阶段Ⅰ(光反应)产物是ATP(b)、NADPH(a)和氧气,A正确。阶段Ⅱ(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正确。光反应只能在光照下进行;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NADPH,在黑暗、光照条件下都能进行,但在黑暗中不能持续进行(易错点),C错误。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部分是淀粉,还有一部分是蔗糖,蔗糖可以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D正确。
4.C CO2被固定形成C3,C3接受NADPH和ATP中的能量并被NADPH还原,A正确。CO2的固定是指CO2与C5在酶的催化下合成C3的过程,没有ATP的消耗,C错误。光照突然增强,类囊体膜上产生更多的ATP和NADPH,C3还原生成C5增多,短时间内CO2的固定不受影响,则叶绿体中C5含量增加,C3含量减少,D正确。
5.C 硝化细菌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并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的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因此硝化细菌被归为化能自养型生物,C符合题意。
6.答案 (1)类囊体膜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光能转变成NADPH中的化学能 (2)水的光解 类囊体腔 H+通过类囊体膜上的ATP合酶顺浓度梯度从类囊体腔转移至叶绿体基质,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ADP与Pi结合生成ATP (3)DBMIB阻断电子传递,使PSⅠ无法接收电子,导致NADP+与H+无法结合生成NADPH
解析 (1)PSⅠ和PSⅡ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体(题干信息),色素可参与光反应过程,其分布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光合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类。根据图示可知,PSⅠ将光能转变成了NADPH中的化学能。(2)据图可知,PSⅡ上光照驱动水光解产生H+,伴随着电子传递,PQ将H+由叶绿体基质转运至类囊体腔。
方法技巧
解答光合作用相关试题的“二二三四”法则
7.A 若农作物施肥过多,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会因失水而死亡,A错误;CO2是暗反应的原料,“正其行,通其风”能增加CO2含量,促进光合作用,B正确;玉米和大豆间作可充分利用土壤和阳光等资源,提高产量,C正确;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多年只种谷子,可能使土壤中缺乏某种元素,导致产量逐年下降,轮作可避免长期单一种植导致的减产,D正确。
8.B 
题图解读 题述实验中,试管与灯的距离可代表光照强度(自变量),随着距离的增大,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藻光合速率也逐渐减弱。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改变试管与灯的距离可以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D错误;盛水玻璃柱可吸收灯光热量,避免灯光对试管内水温产生影响,属于控制实验的无关变量,向光源方向移动试管,试管内的水温不会有显著变化,A错误,B正确;该实验装置测出的植物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易错点),C错误。
9.D 分析题述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适宜温度下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自变量 CO2浓度(NaHCO3溶液浓度),A正确
因变量 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或同一时间段内叶圆片浮起的数量),C正确
实验 分析 ①光合作用释放O2,使叶圆片上浮,叶片光合作用释放O2的速率越大,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短,B正确; ②若继续增大NaHCO3溶液浓度,叶细胞可能会失水甚至死亡,D错误
能力提升练
1.B 2.B 3.A 4.C 5.D 7.B 8.C 9.B
1.B 由图可知,纵坐标CO2吸收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35 ℃时两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相等,C不符合题意;20 ℃时HT植株和CT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都大于零,即都能积累有机物(常考点),B符合题意;HT植株在较高的温度下(如50 ℃)的净光合速率仍大于零,能积累有机物进行生长,体现了HT植株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D不符合题意。
2.B b点时天气突然转阴(光照强度减弱),叶肉细胞光反应速率下降,为暗反应提供的ATP、NADPH减少,暗反应中C3还原生成C5减少,短时间内CO2固定生成C3不变,则C3含量增多,A错误。题图表示夏季一天中不同光照强度下苦菊幼苗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关注箭头方向),据此分析如下:
cd段最可能是光照强度较强,环境温度较高,植物蒸腾作用增强导致部分气孔关闭,植物从外界吸收的CO2减少(常考点),致使光合速率下降,C错误。a点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0,即叶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则苦菊幼苗(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如根细胞)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苦菊幼苗的干重降低,D错误。
3.A 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题图:
光照强度 关键信息 选项分析
a~b 之间 突变型水稻净光合速率小于0,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大于0 突变型水稻不能生长,野生型水稻能生长,A错误
低于P 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 野生型水稻在弱光下能捕获更多光能,光合速率更大,B正确
P ①突变型水稻、野生型水稻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相等; ②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 野生型水稻、突变型水稻光合速率相等,C正确
高于P 突变型水稻叶片CO2固定所需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 突变型水稻净光合速率继续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其CO2固定所需酶的活性更强,D正确
归纳提升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
4.C 光合作用消耗CO2,细胞呼吸产生CO2,玻璃罩内CO2含量的变化取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大小。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玻璃罩内CO2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玻璃罩内CO2含量增加。
图示信息 选项分析
ab段 CO2含量减少 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A正确
bc段 CO2含量上升 遮光处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B正确
de段 CO2含量不变 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D正确
ab段、 cd段 CO2含量均减少,b点时CO2含量最低 植物有有机物的积累,b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C错误
5.D 光照开始后,光反应产生NADPH、ATP,促进C3的还原,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下降,A正确。题述实验以“离体叶绿体”为材料进行研究,不考虑细胞呼吸→O2的释放速率表示光反应速率,CO2的吸收速率表示暗反应速率,据此对曲线图的一个光周期进行分析如下,可知B、C正确。
据上图分析可知,黑暗开始后,暗反应可以继续进行一段时间(假定时间为x s),以光照总时间为y min、光暗交替10次为例,对连续光照和间断光照的暗反应时间分析如下图,可知光暗交替制造的有机物>连续光照制造的有机物,D错误。
6.答案 (1)CO2浓度 减少 (2)该光照强度(试管与光源相距105 cm)下,小球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左 (3)白炽灯与试管的距离(光照强度)、CO2浓度 30~50 ℃
解析 (1)曲线1、曲线2的CO2浓度不同,而EF段两条曲线重合,说明EF段CO2浓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若C处突然关闭白炽灯,NADPH和ATP的生成停止,C3的还原受阻,短时间内C5生成减少,C5的含量将减少。(2)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F点O2释放量(表示净光合速率)为0,说明该光照强度(试管与光源相距105 cm)下,小球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镁参与叶绿素的形成,叶绿素缺乏会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而呼吸速率不受影响,F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其他条件不变时,需增大光照强度以增大光反应速率,则F点应向左移。
(3)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小球藻最适生长温度
自变量 温度
因变量 O2的释放速率
无关变量 光照强度、CO2浓度等
题表中,40 ℃时的O2释放速率最大,则应在30~50 ℃之间设置更小的梯度探究最适温度。
7.B 测定总光合速率需要测定光下净光合速率和黑暗中的呼吸速率,据此分析实验如下。
8.C 
装置条件 选项分析
X溶液为CO2缓冲液、给予光照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CO2缓冲液可保持装置内CO2浓度不变,液滴移动距离表示净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A正确
X溶液为NaOH溶液、遮光处理 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NaOH溶液可去除呼吸产生的CO2的干扰,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可表示呼吸作用强度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加设一组遮光处理、X溶液为NaOH溶液的装置后,可以测得总光合作用强度,B正确。给予光照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所以当X溶液为清水时,液滴不移动,C错误。X溶液为清水并遮光处理,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底物为脂肪(与糖相比,脂肪H含量高、O含量低)时,呼吸消耗的O2量大于释放的CO2量,导致密闭小室中气体体积减小,液滴左移,D正确。
9.B ab段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中AD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参与形成ATP,A正确。
真正的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50+14=64(ppm CO2/min),B错误。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提高温度,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降低,C正确。第10 min时突然黑暗,则ATP和NADPH的生成停止,ADP和NADP+的消耗停止,而短时间内ADP和NADP+的生成仍在进行,则ADP、NADP+含量增加,D正确。
10.答案 (1)植物通过降低叶片呼吸速率以减少自身消耗,确保自身有机物正常积累量,保证自身正常生长 [H] 线粒体内膜 (2)7.5 (3)75% 此透光率下净光合速率最高,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 (4)实验思路:取等量的50%、75%透光率下的植物叶片若干,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提取两组叶片中的叶绿素,并比较两组中叶绿素的含量。
预期结果:75%透光率组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高于50%透光率组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
解析 (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与O2结合形成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2)据图1、图2可知,在25%透光率下叶片固定CO2的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6+1.5=7.5(μmol·m-2·s-1)。(4)实验目的为验证50%、75%透光率下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不同,需提取50%、75%透光率下植物叶片的色素,并比较叶绿素含量。根据图3可知,75%透光率组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高于50%透光率组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因此预期结果应与此相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